画杨桃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杨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课后小记: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2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大家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2)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3)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4)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唱得比较轻。
(5)有些地方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
3、用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快速读——感知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比赛快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表演读——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读——语态想象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五、背诵读——主旨领会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本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中感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指导学生运用本段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疑设悬
1.板书课题;《画杨桃》。
2.出示杨桃,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设置悬念进入新课。
二、互动交流,学会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
2.学生反馈。
三、深入研读,悟情明理
(一)读懂“我”画杨桃的态度。
1.找出有关些写小作者画杨桃的句子。
2.归纳小作者画杨桃的态度。(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品读句子。
(二)读懂同学和老师的不同态度。
1.体会同学的嘲笑。
(1)学生交流。朗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2、读懂老师的态度
A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B全班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老师审视杨桃的句子,抓住“审视”品读分析。(看)
(2)课件出示老师变得“严肃”的句子,抓住“严肃”“半晌”品读分析。(想)
(3)再现老师引导那几位同学到“我”座位上看杨桃的情景。(做)
3.体会老师说的话(说)
(1)课件出示老师说话的句子。
(2)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再次朗读。
4.读懂作者的收获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板书:一生受用)
(3)课外延伸理解含义。
(板书:实事求是)
四、以读促写,深化主题
五、作业设计,阅读延伸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阅读课外书《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生受用)
老师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4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习作教学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练就了“火眼金睛”。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如此,叶圣淘、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魏格纳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惊全世界的惊人发现,都是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多角度观察;长期、连续观察)
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们的笔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二、交流,指导观察。
1、你们去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2、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
静态类:如:文具或工艺品:来历、形态、颜色、质地、结构、制作水平——看一看、想一想……
花草、树木:形态、颜色、动态、香味、生长过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
景点: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周围……
动态类:如:小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三、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观察所选定的对象,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物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 同学之间积极地交流各自的写作思路。
2、认真倾听,学习别人优秀的想法,帮助别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对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朗读、批改作文。
批改重点:(1)语言是否通顺;(2)有无一定写作顺序;(3)有无写出事物特点;(4)是否具体、生动。
批改时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点,真诚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推选典型之作,进行学习和指导。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誊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口语交际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欣赏杨桃图片,介绍杨桃资料,实物展示,交流杨桃的知识。
2、 板书课题 11《画杨桃》齐读
3、 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围绕课题质疑
4、 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 检查自学生词的情况,理解 “严肃”“熟悉”“教诲” “和颜悦色”等词意 ,并造句。
意图: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6、 分段读文,纠正读音。
7、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写图画课上的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讨论每一部分内容。
8、 小组内分段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表示出来。在小组内解决。小组长记录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 整合问题
1、 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
2、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3、 老师说的那段话是什么道理?
三 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父亲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在文中画出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句:你看见意见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 理解“经常”“叮嘱’词义
4、 指导朗读、 美读、评议读等。
四 归纳概括
父亲的教导与下面画杨桃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就会揭开答案。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字卡认读, 组词,对比记忆:排———靠 悔———诲 响———晌 副———福
2、 指导笔顺:嘱 肃 熟 悉 等字。
4、 生练习书写,评议 ,展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听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 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勾画的语句及感受。
表情读同学的表现:哈哈大笑起来……
3、指名读第二段:“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样?抓住语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意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希望用文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主题的关键词“老老实实”来形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4 实物展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5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
6 指名汇报老师的表现:自由读第六段,找出老师的动作词。
7、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8交流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9、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有发生了那些变化?生读出语句。与刚才的态度比较,对比语句,你发现了什么?体会“……、”表示同学不好意思的神态。
意图 :在此处的教学中,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10、指导朗读。范读,对比读,评议读,引读。
11、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转变后,他的态度由原来的“严肃”变成了“和颜悦色”。出示思考题,生自学18段内容。
思考题:(1)老师的话里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3) 举例说说什么叫“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4)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5)老师说的这段话是什么道理?
12、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1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为什么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对比读两段内容交流体会,指导背诵。
意图:在这一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借助、引读、范读、对比朗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拓展应用
1、 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你有哪些体会、感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意图 意图: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四 归纳概括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人文性: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工具性:课文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朗读
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指读,听出了什么?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文中节选的,同学们体会的对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画杨桃
二、透过这两段对话,可以让我们再次回想到文中的场景,
那节图画课上(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读,师:怎么看就是认认真真地看?位置、角度?(正对着我)板书:看(认认真真)
师:怎么画就是老老实实地画?(看到的根本不象平时看到的那样)板书:画(老老实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那么画呢?
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父亲说的话在哪?读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叮嘱?你来叮嘱读这段话,你来叮嘱…你来叮嘱…你要强调什么?(是…就…不要想当然)怎么就是想当然?想当然会怎么样?父亲这样叮嘱我,我又是如何做的?再读那句话
三、当老师看了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的杨桃之后怎么做的?老师的做法与同学们有何不同?
指读(生读)审视?会怎么审视呢?审视之后神情严肃了有时为什么?
老师让同学们也轮流看了,能形容他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实物,能形容你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读读说说,此时再读这句话你能了解他们想法吗?
四、刚才表情严肃的老师现在又如何呢?(和颜悦色地说)你认为老师说这段话了时候会是怎么样?(和蔼地、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对了,这就是和颜悦色。谁来学着老师和颜悦色地读读,指读
师: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生说)老师是很条理地说的,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a、角度不同我们回顾课文找文中,我画杨桃时的角度。读读,不由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b、不忙着发笑什么是忙着?(想都没想,没有站到别人的角度去审视)
c、看到…就…听听是否很很熟悉(爸爸说过)的确真的很像
出示: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对比读读,你觉得哪像(做事情要事实一致、与事实相符,不能想当然)
师:是啊,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教我们做事要与事实相符这些教诲怎能不使我受益终身呢?
板书:
(认认真真)看
画杨桃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扩展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杨桃实物或图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教师简介杨桃,学生认识杨桃。
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阳桃、洋桃,因其横切面呈五角星,故在国外又称“星梨”。杨桃未成熟时为绿色或淡绿色,成熟时为黄绿色至鲜黄色。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课文以“画杨桃”为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快去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①易读错的字:“室、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②多音字:“倒”在“倒不如”中读“dào”,它还有一个读音“dǎo”,可以通过组词来区别这两个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与熟字比较识记:室—宝;晌—响;诲—悔;抢—枪;悦—说;审—婶。
以上几组生字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再如“抢”,可联系词语“抢夺”,明白“抢”与动作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②偏旁归类识记:“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哈、嘻”都是口字旁。
③联系生活识记:“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来识记。
④扩词识记:(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再和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记住“靠、而、抢、悦”,最后熟读词语。
A、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领读。
B、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也可以自己查一查词典。
C、教师重点指导理解词语“视而不见”“赏心悦目”。
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D、多形式朗读词语:齐读、分小组读、师生对读、同桌赛读、自由读等。
3、学生将会认字带入课文中,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再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笔顺及其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课注意“果”的笔顺。撇穿插到“讠”下。
摆“扌”的提势陡;“罢”中“罒”上部低于“扌”上部,较扁,“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哈右边“合”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抢右边“仓”的“人”盖住下部,横折钩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竖弯钩的竖段沿竖中线行笔。
嘻“喜”的各部分写紧凑,中间的“口”小且扁,第九笔横长,最下部的“口”写得扁。
图第二笔是横折钩,后面的笔画按先里头再封口的顺序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座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护住“坐”;“坐”的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末横超出上部。
室首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钩的横段写长些;“至”的最后一笔横长。
交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位置;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练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挑选优秀的学生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议,学生互评再练写。
5、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再结合“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之间互报听写。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3、理解文章内涵,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摘杨桃”游戏。
教师将本课13个会认字分别写在杨桃形的字卡上,再将字卡贴在一张树形卡片上。教师随意摘取字卡,学生抢读字音。读对了,教师将字卡送给该学生并让其口头组词;读错了,其余学生再抢读。
2、同桌合作,用多种形式复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巩固知识。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我”看到的杨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3)“我”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画的?“我”画得怎么样?(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①(课件出示)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A、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B、“我”眼中的杨桃为什么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杨桃在讲桌上,“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C、指导朗读:重读“根本不像”“而像”,并在此处稍作停顿,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②(课件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A、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B、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2、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1)“哈哈大笑”在这里是怎样的笑?(嘲笑。)谁来笑给大家看一下?
(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反问、指责。)谁来读读这句话?
(3)“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句话又是怎样的语气?(嘲笑、否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桌互读第3、4自然段,注意读出说话的语气,语调稍高。
过渡: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公然地嘲笑“我”、否定“我”,那么,老师又是什么反应呢?
学习第5~18自然段
1、学习第5~11自然段,了解老师的反应,体会同学心情的变化。
(1)学生自由读第5~11自然段,想想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
②理解“审视”。(仔细看。)
③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这体现了什么?(老师并没有依据固有的生活经验而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态度。)
④想一想:当时老师会想些什么呢?(指多名学生交流)
(2)分角色朗读第6~11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注意读好说话的语气。
指导朗读:老师的前两句问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最后一句问话要用严肃的语气来读。“不像!”“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好——笑!”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延长声调,嘲笑“我”。
(3)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都非常肯定“我”把杨桃画错了。)
(4)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严肃”写出了老师对同学们嘲笑别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否定态度。老师认为这不但是画画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做事是否认真、实事求是的问题。)“半晌”是什么意思?(半天。)老师“半晌”才又问道,说明老师在想什么?(怎样改变学生错误的做法。)
2、学习第12~16自然段,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学生自由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这几个同学从“我”的角度去观察,让同学清楚“我”看杨桃的角度。)
(2)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指导朗读:“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句,读时语调稍低,读出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说的话,体会其看法及心情的变化。(两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③思考:为什么学生的态度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他们经历了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后,再来评价“我”的画,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杨桃像五角星,表明“我”画的杨桃没有问题。)
④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观察杨桃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⑤师生合作读第12~16自然段,读好人物语气。
3、学习第17自然段,理解文章内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写老师神态的词语。(和颜悦色。)
(2)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老师的神色从“严肃”到“和颜悦色”,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
(3)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老师的耐心和谈心的亲切。
②说一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要求“我们”怎么做。
③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话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这段话有哪些含义?
明确: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二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三是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4、学习第18自然段,理解内容。
(1)齐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教诲”是什么意思?“教诲”在文中指什么?
(2)拓展:在生活中,如果“我”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会怎么办?5、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好对话。
三、总结全文,课后扩展
1、学生分小组说一说。
看见“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从他们不同的做法中,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拓展活动。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2)读下面这首诗,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于平常的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画一画、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找出老师和同学们在看到“我”的画后各自的反应,侧重于找出他们的动作、神情和说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体会同学前后认识和心情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反思
在上《画杨桃》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实施教学过程的:
1、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2、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
3、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节课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讲老师的话时自己脉络不是很清晰,导致这部分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几个杨桃实物或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板书:杨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有关杨桃的知识简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补充板书:画)学生齐读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自己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过渡:在这次图画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出父亲叮嘱我的话,全班齐读)
师:什么是想当然?
生: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
师:大家都答对了一些,但都不够准确,下面老师举个例子帮大家理解:(例子)
师:父亲就教育“我”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也就是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
2、听了父亲的教导,在学校的图画课上,“我”是怎么画杨桃的?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出描写“我”画杨桃时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该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全班齐读,回答问题:
(1)我认认真真的看,看到了什么?(杨桃像五角星)
(2)我老老实实的画,画成了什么?(五角星)
(3)我觉得画得怎么样?(很准确)
(4)再读读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杨桃的样子,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
3、可当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都有些什么表现?引出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4、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神态的重点词句,重点体会老师的看、走、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
过渡:那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错了,可还是那样自以为是,所以老师的表情就变得严肃了,他就想:如何才能让学生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呢?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观察杨桃的样子,这时老师趁机启发学生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对话。
5、通过两次对话的对比读,体会不同的心情,教师要引导读好这一部分。
过渡:通过师生的两次对话,同学们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和颜悦色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高兴……
师总结: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6、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第18自然段中找出来并齐读一遍,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个句子?(4句)
(2)前两句讲了什么?(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3)同一事物,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你要怎么做?(读后两句话)
(4)什么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7、老师说的话含义深刻,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背下来。
8、利用板书比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9、这个道理仅仅用于画画吗?它还可以用于哪些地方?
生畅所欲言。
师:这个道理使“我”一生受用。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我们做事情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三、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摘抄文中是你受教育的句子。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知道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
二、教学设计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请自我介绍一下,说说你的名字、爱好,也请告诉我你的好朋友是谁?
(2)“画”字导入,书空一遍
(3)板书“杨”字和“桃”字,学生认读;出示杨桃;然后,齐读课题。
2、读通课文,说说收获
(1)过渡:大家一定都仔细认真地读过课文了,现在想再读一遍吗?请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可以无声默读,可以两个人读,可以小组读,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读,不会的读的地方,请同学帮帮忙,读不通的地方,请多读几遍,开始!
(2)再读一遍课文。
(3)当时的我坐在什么地方?请大家齐读那句话。
(4)谁来说说,按咱们现在的座位,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
(5)咱们继续往下读3——18自然段,这一回,我们要分角色朗读,三个同学或四个同学一组,请把角色分清楚,合作开始。
(6)检查一个小组。其他小组一定要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7)咱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8)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做到有所收获。
(11)交流学习体会或提出不同的问题。
3,前后对比,了解内容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的巧妙,前后对比非常强烈,大家想把它的巧妙对比之处找出来吗?什么是对比,黑与白、对与错、得意洋洋与满脸惭愧就是对比。本文有3处对比,请大家找一找,找到一处,了不起!找到两处,不简单,找到三处就ok!
(2)老师给点提示:当我画好杨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画得怎样?而同学却认为怎样?老师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3)理解严肃与和颜悦色,请用脸部表情来告诉大家你理解了这两个词语。
(4)理解下面一段话:
【齐读】
老师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练习】
同学们( )地说:“不像!”
同学们( )地说:“像五角星!”
那个同学( )地说:“不……像。”
那个同学( )地说:“像……五……五角星。”
词语库
七嘴八舌 指手画脚 有声有色 绘声绘色 理直气壮 得意洋洋
神气十足 自以为是 脱口而出 喜笑颜开 摇头晃脑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支支吾吾 难为情 不好意思 惭愧 羞愧 羞怯 ……
【体会】
同学们的前后态度变化。
【感悟】
这里省略号的作用。
3、再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大家对我有点熟悉了吗?请告诉我,在你心中我是怎样一个老师?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会
过渡:上午我们反反复复地读了课文,我听到了教室的朗朗书声,看到了大家高举的小手,灿烂的笑脸,放光的两眼,还有挺会说话的小嘴。这一切都告诉我,大家已经把书读懂了,对不对?对!那,咱们考试,大家敢不敢?别怕,咱们今天考画画。咱们画杨桃。你画正确了,就表明你读懂课文了,课文中讲的道理你也读懂了。画画时间5分钟,只画轮廓,不必细描,但要仔细观察。开始。
学生画画。请大家写上自己的大名。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现在,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听懂了吗?大家在评价的时候请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没有理解。
2、想要正确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老师为什么要走到那个画杨桃的同学的位置上?】
3、理解“审视”
4、评价另一张画。【问:你为什么画得这么准确?请引用课文的话来说】
5、再评价一张画。
6、出示教师自己的画: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指出这幅画错在哪?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小结〗这次考试大家都优秀。愿不愿再考一次?这一次,咱们不考画画,而考大家的发现、概括能力。我们读书学习,必须抓住重点,概括要点。
1、出重点段落
本文有三个自然段最重要,请大家火速找出来,并用圆点标出。
第一自然段写什么?【父亲的话】
第二自然段写什么?【我画画】
第十八自然段写什么?【老师的话】
2、理解重点句子,概括重点词语。
理解了重点段还不够,还需要找出重点句子,概括重点词语。请大家划出每一自然段的重点句,点出重点词语。
3、边说边板书。〖小结〗真了不起!咱们第二次考试又是全优!
4、看板书,问: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为什么会如此相似?
5、是啊!因为他们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啊!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咱们进行第三次考试,请听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6、跳出课文,感悟哲理。
教师讲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请大家说:孔子会怎么说?引出“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问: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7、请大家说一说,我们的身边的人是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的?
8、非常不错,我们又通过了一次考试,因为我们都知道了课文讲的道理。小作者知道了吗?课文是怎么说的?请齐读最后一段。【问: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读懂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小作者一生受用了吗?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老师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愿今天的两堂课使大家一生受用!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谢谢!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准生字、读通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平别人的画。
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并且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盲人摸象
从前在印度有位国王,一次,他对身旁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只大象来,给瞎子们『瞧瞧』。我想他们所说的『瞧』,一定要靠手去摸了。」不久,象牵来了,这批失去视觉的盲人,果然以手去替代眼睛,慢慢地在象身上摸呀摸的。过了一会,国王便把这些瞎子叫到自己的跟前,问:“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象,究竟是像什么样子呀!”
这一群盲人里面,其中有一个因为是摸到象的牙齿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支又粗又大的萝卜一样;另一个摸到象的耳朵的,就说象的形状,和扬米去糠的簸箕一样;第三个摸到象脚的,就干脆说象的形状,类似舂米用的石臼;再下去一个摸到象的背脊的,就说象的形状是一张平坦的床;第五个摸到象的肚皮的,就说象的形状似瓦瓮;第六个摸到象的尾巴的,就说象的形状,跟一条绳索一样……。总之,说来说去,彼此各执一词,谁也不肯承认谁错。而实际上他们所接触到的,仅仅是象的一部份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仅仅只知道一部份,就乱下结论,这样不但会发生错误,与事实的真相不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小心求证,从事实的全面着手,才不致于闹出笑话来,暴露出我们的无知浅见。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也可以轻轻地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思考: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注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交流
3、出示主要内容,齐读。
一次我在图画课上写生,因想起了父亲的嘱咐,便按前排靠边靠座位的视角,将两个杨桃如实地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事后,老师严肃地批评了那两个学生。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不要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小结:小作者的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我们在午会课时也画了杨桃,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在你们评价的时候,老师可是有个要求:
你只要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你在评价的时候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学生学会用文中语言来进行评价: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学生评价:
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出示:
第一步: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
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
概括父亲话中的重要词句: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2、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作者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4、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5、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作者说: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于画画。那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呢?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板书: 实事求是
小结;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6、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出示作者简介)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通过一件小小的事情你由此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以简短的讲讲你的故事。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设计12-13
《画杨桃》教学设计11-26
画杨桃教学设计07-28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6-19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6-11
《画杨桃》教学设计12-27
画杨桃教学设计05-27
画杨桃教学设计07-28
画杨桃教学设计07-01
《画杨桃》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