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0 16:31: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03-19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07-15

地理教学设计08-16

高一地理《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12-16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2-30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2-30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10-14

《长江》地理教学设计08-12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2-30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2022高一地理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