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2 09:25: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咏月诗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现结合课前设计、课堂授课及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下:

  一、说课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学生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甘肃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试内容,具体到本课的具体复习

  教学目标有二: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及诗词赏析中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本课的复习重点如下: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识记积累,二是讲练结合。因为是专题训练,且复习课堂容量大,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了导学案。同时为了让听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制作了典雅、优美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件相得益彰。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积累”、“理解”、“赏析”、“应用”四个环节进行。

  “积累”环节为预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前积累课内外关于写“月”的诗词。课内展示由基础稍差的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诗词由基础好点的学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三、课后反思

  (一)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的复习教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很明确,教学环节也尽量简单,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这样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加大课堂容量。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较成功的。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课的时间安排初步设计是,情境导入2分钟。诗词积累8分钟,课内诗词背诵4分钟,课外咏月诗词积累4分钟。理解环节5分钟。课堂主体也就是诗词鉴赏20分钟。应用拓展部分4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诗词积累环节略有点拖沓,超过初步设计的8分钟。诗词鉴赏部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上成了习题讲析课,缺乏对诗歌的充分挖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展示,深为遗憾。从整体来看,课堂时间紧张,应在诗歌的选择上再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3.对学习效果的反思

  从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积累了至少8首关于咏月的诗文,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学生的活动不多,只是展示了答案,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什么不足等等没有进一步去探究。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除了本节课的得失外,在古代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相对诗词积累较少。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不用说诗词赏析了。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的精华,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在中考试卷中以两种课型出现,一是诗词默写,一是诗歌鉴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诗词积累得多的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也较强。而诗词积累较少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可分析的素材,所以一般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较弱。所以应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词。根据20xx年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古诗文为70首,中学阶段共65首(篇)。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九年级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

  3.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〇xx年五月十五日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

  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

  “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中唐:

  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韩孟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二)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应试注意事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

  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

  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

  答:

  五、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的特色。(3分)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

  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2分)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

  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2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

  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参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杜甫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答:留/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六、新晴野望王维

  1.平淡质朴

  2.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

  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11-05

古诗鉴赏 中考复习12-05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2-24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1-05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语文教学设计02-12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01-23

古诗鉴赏专题11-19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11-19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2-06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2-06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咏月诗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现结合课前设计、课堂授课及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下:

  一、说课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学生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甘肃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试内容,具体到本课的具体复习

  教学目标有二: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及诗词赏析中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本课的复习重点如下: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识记积累,二是讲练结合。因为是专题训练,且复习课堂容量大,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了导学案。同时为了让听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制作了典雅、优美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件相得益彰。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积累”、“理解”、“赏析”、“应用”四个环节进行。

  “积累”环节为预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前积累课内外关于写“月”的诗词。课内展示由基础稍差的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诗词由基础好点的学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三、课后反思

  (一)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的复习教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很明确,教学环节也尽量简单,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这样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加大课堂容量。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较成功的。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课的时间安排初步设计是,情境导入2分钟。诗词积累8分钟,课内诗词背诵4分钟,课外咏月诗词积累4分钟。理解环节5分钟。课堂主体也就是诗词鉴赏20分钟。应用拓展部分4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诗词积累环节略有点拖沓,超过初步设计的8分钟。诗词鉴赏部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上成了习题讲析课,缺乏对诗歌的充分挖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展示,深为遗憾。从整体来看,课堂时间紧张,应在诗歌的选择上再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3.对学习效果的反思

  从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积累了至少8首关于咏月的诗文,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学生的活动不多,只是展示了答案,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什么不足等等没有进一步去探究。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除了本节课的得失外,在古代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相对诗词积累较少。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不用说诗词赏析了。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的精华,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在中考试卷中以两种课型出现,一是诗词默写,一是诗歌鉴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诗词积累得多的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也较强。而诗词积累较少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可分析的素材,所以一般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较弱。所以应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词。根据20xx年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古诗文为70首,中学阶段共65首(篇)。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九年级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

  3.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〇xx年五月十五日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

  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

  “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中唐:

  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韩孟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二)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应试注意事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

  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

  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

  答:

  五、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的特色。(3分)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

  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2分)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

  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2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

  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参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杜甫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答:留/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六、新晴野望王维

  1.平淡质朴

  2.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

  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