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4 09:28: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酒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春酒教学设计15篇

春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家的乡民俗民风。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理解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所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情境引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目,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而逐步长大的。今天我们就看看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她过年时的快乐故事——《春酒》。

  二、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中的情感。在勾画出疑难字词时候,同时来想一想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指出生字词。

  气氛(fēn)两颊(jiá)煨炖(wēidùn)枸杞子(qǐ)

  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

  明确: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

  明确:通过自酿八宝酒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3.作者为什么选择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个生活场景来写呢?

  明确:印象深刻、有代表性、有家乡味(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同琦君回到她的故乡,来体验她的“家乡味”。

  (二)、重点研读。

  (1)请同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

  (2)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教师巡视)

  (3)小组代表发言

  a、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生回答: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情趣)

  问:“我”当时期望的热情和可爱,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的?

  生答。

  师再问:

  想一想:如果把“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换成了“受邀请”,会怎样?

  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换成说吃得“像小猪”呢结果会怎样?

  如果把“还”换成了“便”,效果又会怎样?

  明确:

  终于到来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

  就是因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写出了“我”的可爱。

  “还”捧一大包说明她吃饱了后竟然还拿,也正写出了孩子的可爱。

  我们就请这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共同朗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来。

  b、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生回答:“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情趣)(甜蜜的感觉)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几回”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生试着读一遍。

  明确:不好。“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看,看他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

  c、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生回答:“我”的可爱和情趣。(情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

  明确:

  “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

  “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

  “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

  “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

  “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其他的同学注意欣赏,听他们读得怎样。

  师再次强调几个重读的词语。

  大家来共同朗读这两句话。

  d、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生回答: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情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把“眼巴巴”去掉,会怎样?

  同学们你们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这句话,再读一遍看看效果怎样。哪个同学发现了?

  明确: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够写出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e、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生回答:甜蜜的神态。

  问:在语句中并没有这样的字眼啊,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答:跟喝过酒似的。

  问:那你是否能通过具体的词语,把母亲当时的心理准确地说出来呢?

  明确:“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

  “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好!揣摩得很准确。

  那哪一位同学能给大家朗读一下呢?

  f、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生回答: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呢?

  师提示:

  1、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2、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

  请同学们来给大家读。

  (三)、小结:

  作者之所以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是因为对故乡有特殊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壶春酒,一场会酒,醉了年幼的“我”,醉了母亲,也醉了众乡邻。我想,他们也会勾起我们的许多关于新年的美好的回忆。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用心去体会,我们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板书:

  春过新年情趣

  喝春酒风土人情思念故乡

  (家乡味)

  酒喝会酒甜蜜

  以及那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

春酒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同学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预计达成目标

  一4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同学谈自身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身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只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同学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考虑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同学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同学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第二课时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掌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同学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经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交叉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同学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干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干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干提升自身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同学自主阅读,珍视同学的独特感受和考虑,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同学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同学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同学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春酒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文字清新、笔调淡雅、蕴涵浓烈情韵的散文,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住校一个星期之后,心里最想干什么?(回家)为什么?(想家了)那如果让你离家几十年,你会想家吗?你会想念妈妈做的饭菜吗?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想家的感受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品琦君的春酒,去体验作者的这份情感吧!

  二、识琦君,盼春酒

  1、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2、教师出示图片及简介文字引领学生走近作家。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

  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真篇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三、入课文,饮春酒

  1、一读课文,读出文章的喜庆味儿。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2、二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态:

  要求学生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情态的句子表情朗读,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补气、健脾、明目的哟!”“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以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回流鼻血,太补了。”“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等句子,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语调。

  3、三读课文,读出作家的情怀:

  探究:结尾一句“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感慨可谓意蕴无穷。那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引导学生对主题深层次探讨)

  明确:作者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生活的深情怀念。

  风俗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贡品堆得“慢慢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中国传统的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四、找佳句,品春酒

  1、找出喜欢的语句,尽情朗诵,细心品味。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堆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寥寥几笔,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亲密随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让人向往不已,读来也像是尝到春酒一般妙不可言。

  2、教师总结:

  琦君曾经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他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3、迁移阅读:

  读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和舒兰的《乡色酒》。

  品析: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它是一曲悠扬的笛声,它是一张永不褪色的邮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宝酒……

  五、做积累,赞春酒

  1、学生说感悟的话:

  提示学生可用“谢谢你啊琦君,你让我明白了(知道了、记住了)……”的句式,内容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技巧,还可以是作者的情感等带给你的影响与震撼。

  2、教师归纳学生积累:

  例:谢谢你啊琦君,你让我读准了这些词语的音领会了词语的意。

  甘醇 薏仁 橄榄 枸杞 酬谢 气氛 撒开 衣襟

  挑剔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谢谢你啊琦君,你让我记住了大量叠词的运用可以增添文章的亲切感。”

  “谢谢你啊琦君,你让我懂得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刻内涵,一杯春酒故土情。”……

春酒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春酒教学设计5

  一、教材简析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童年、故乡、亲人、师友营造成了一个美好的艺术世界,为读者营构了一方心灵的“理想国”。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感受作品中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中的美。

  (⑴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整体把握全文有重要意义,故从知识与能力这个纬度出发设计第一个教学目标;

  ⑵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故从过程与方法的纬度出发设计第二个教学目标;

  ⑶语文课标中提到学生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故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纬度来设计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研读,品味文中细节和关键词句,感受作品中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向父母长辈请教过年的习俗。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书指导法:学生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本文的朗读为学习的重点,只有保障了顺畅的阅读,才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深入地掌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概要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拨、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2、合作学习法: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⑴我们一起来看一首诗(幻灯片1出示),是谁写的什么诗?(王安石元日)

  ⑵读一遍,说说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人们对新的一年都寄于了美好的愿望)

  ⑶同学们记得过年有哪些习俗吗?

  (生说)看来同学们应该都很喜欢过年吧,过年时总是很热闹,各种风俗也都体现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于了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去看看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吧!

  (出示课题幻灯片2)一起把课题读一遍,我们刚刚说过的“屠苏”也是一种春酒。

  (用古诗词、过年习俗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了学习本文的氛围。)

  2、作者简介:

  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琦君(幻灯片3作者简介)。

  (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增加文学常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3、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课本,用小组隔节朗读法,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4整体感知)

  ⑴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本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朗读效果,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这道题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这两题一前一后提出,可让学生有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4、品读赏析:

  ⑴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幻灯片5)

  ⑵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或最能表现出作者对童年、母亲、家乡浓浓的感情的句子或词语,把它推荐给同学们,并说说理由。(幻灯片6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小结: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情思,同学们今后阅读文学作品,也要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这样才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本环节是本文的重难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本题的普及性较大,所以应事先设想学生将会提出细节问题,作好充分准备,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

  5、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的话题历来在文人笔下屡见不鲜,同学们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诗篇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出示幻灯片7、8思乡诗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巩固以往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养成比较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6、课后作业(幻灯片9):

  ⑴必做题:读写训练:回想一下,曾有什么美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我最爱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细节,写出请趣,300字以上。

  ⑵选做题:

  ①搜集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②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如《故乡的桂花雨》《读书与生活》《琴心》等。

春酒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 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 酒

  家 过新年→民风淳 思

  乡 喝春酒→亲人善 乡

  味 吃会酒→人情美 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春酒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学法指导:

  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3、4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5—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母亲(第5、6小组讨论)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第7、8小组讨论)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3、乡邻乡亲(第9、10小组讨论)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4、“我”(第11、12小组讨论)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14组讨论)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

  师提供相关作品(幻灯显示)

  1、余光中《乡愁》……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静夜诗》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马致远《秋思》

  6、苏轼《水调歌头》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研讨与练习

  3、预习新课

春酒教学设计8

  【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和意旨。

  3、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意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老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

  2、讨论法、问答法、课件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文章通过写春酒所展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2、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通过写春酒所展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2、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描写,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意旨。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意蕴。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激发兴趣

  二、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谈家乡过春节的风俗

  师:提起过年,相信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我们这里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

  师: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2、了解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勾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果

  (1)检查对重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枸杞 门槛煨炖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2)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从而了解全文内容,感受作品意蕴。

  ①作者回忆了儿时在家乡过新年时的哪些快乐的事?

  ②作者所说的“春酒”到底是一种什么酒?写这种酒好喝的目的是什么?

  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④我们从文中除了感受到“春酒”的甜美外,还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些美

  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美?这些“美”是怎样展现出来的?

  ⑤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除了表达无法找到“真正的家醅”外,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品析语言,关注细节

  1、引导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析,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拨引导。 例如:

  ①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盼望喝春酒,喜欢热闹,吃了之后心满意足的情态。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生动的刻画了“我”的活泼、贪吃、调皮的童真。)

  ③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

  ④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添一舔,才过瘾。”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充满情趣)

  问:文中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2、教师总结: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淳朴厚道的乡亲,进而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表现你过年的欢乐。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春酒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

  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孩子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琦君,当代最有名的台湾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以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琦

  君说童年》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其中的《春酒》。

  设计(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

  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1.课前,学生提供新年家庭录像带,教师选择精彩片断播放,创设浓浓的课堂氛围,师生一齐步入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来看我过春节”。

  2.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3.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学生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4.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范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

  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

  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

  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

  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教师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

  生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

  教师总结: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六、课堂小结

  这是记忆中的乐园,这是心灵的“理想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去的时光呢?请拿起手中的笔,为过去摄影吧!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表现你过年的欢乐。

  2.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3.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春酒教学设计10

  【教学念】

  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学立意的明确得当。一堂课的教学立意,应依据文本特点、学生情况、编者意图以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来定位。“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当了。于是师生互动,深入文本,浸润在字里行间品味、感悟、鉴赏,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养、积淀与提升。

  【设计简说】

  《春酒》的特色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琦君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乡愁”,她素淡、宁静,蕴藉、温润,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对童年、家园的深情。由此确定教学立意: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体会生动展示民俗风情与思乡之情的写法,感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教师应在课堂上氤氲出温暖、甜蜜、眷恋的情绪氛围。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品”至其灵性,领略韵致,读出韵味。《春酒》文字素淡却意蕴丰厚,更须细酌慢品。本堂课就设计了“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享韵致”这样三个环节步步推进。在学生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眼“家乡味”,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探究“家乡味”,说理解的话,原汁原味感受课文。然后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部探微,个性品味,学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和传神词句及其表达作用,说体验的话,体悟琦君情怀。最后适当拓展有关“思乡”的诗文,欣赏朗读,领略韵致,说感悟的话,丰富自己的情怀,提升自己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识春酒,知文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导入,听女作家琦君把酒话往事,遥寄思乡情。

  2、想一想,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课文里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到“文眼”。

  3、家乡味体现在哪些地方?

  家家邀饮春酒的无穷情趣,会酒的热闹与喜庆,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板书)这些便是浓浓的家乡味!

  二、品春酒,懂琦君

  1、课文中有很多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或细微的表情,写得富有情趣,乃至一字传神。现在,请小组合作探究、品味,分别找出关于母亲、童年、风俗人情的一些细节,读一读,品一品。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读懂琦君,读出深情。

  3、课文中还有一些关于家乡自豪感的描写,寥寥数语,开心、自豪神情毕现。你能找出来吗?

  4、“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读这句话?(泡不出家醅的遗憾,尝不到家乡味的惆怅)

  三、醉春酒,享韵致

  1、琦君就是用这样素淡的文字,传神的细节,絮絮地说着对童年、母亲、乡情的无限眷恋,氤氲出温暖甜蜜的家乡味。请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品出的家乡味。

  2、还有人仿照余光中的《乡愁》改写了《春酒》诗,诗意地表达了对家乡味的眷恋。请欣赏朗读。

  3、故乡的酒,流淌着醉人的芬芳;故乡的歌,总在想家的夜晚轻轻吟唱。借助音乐的抒情力量再次渲染、体会游子思乡的深情。

  4、介绍琦君作品风格:

  “一花一木耐温存”。

  1949年离开大陆漂泊到台湾的游子,都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思乡、怀旧成了这一代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琦君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春酒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研读,品味细节,关键词句。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孩子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说说新年,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学生朗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说到新年我们都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二、进入课文

  1、了解作者:

  琦君,台湾作家,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桂花雨》《三更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等。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2、看春酒:

  ⑴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谈谈感受:在文章中我读出了/知道了/感受到了──!

  ⑵ 作者在《春酒》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⑶ 思乡情,文章中最能让你感受到思乡情的部分?是九,十两段,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教师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⑷ 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远在国外的琦君对家乡的春酒念念不忘,是因为里面含着浓浓的家乡味,接下来我们就跟着琦君一起去品味一下这其中滋味

  3、品春酒: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细节,有感情的读读,品品味道。全班交流一下你品出的味道: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

  生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教师总结: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4、评春酒:

  我们品了春酒之后,再谈谈你品出的独特味道:春酒中,有一股_________味!例:春酒中,有一股浓浓的思乡味!生:有一股甘纯味。有一股人情味师小结:劝君更进一杯酒,家乡风味在心头。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在传统的习俗里,热闹,祥和!醉在童年的记忆里,温馨,纯真!醉在故乡的民风里,淳朴,真诚!

  5、酿春酒:

  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或写一首诗来表达你的心情。让我们也来酿一壶淡淡的思乡酒!可仿写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春酒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春酒》是一篇通过叙述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来表达作者丰富思想情意的散文。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民风民俗,更要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性格品质的感悟,获得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进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得将学生推到“前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生成,以诵读、品读为主线,以感悟、交流、表达为重心,来安排课堂流程和教学活动。

  先“读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懂作者”,通过对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的品味,明白身居异乡的作者在写“喝春酒”“喝会酒”的风俗中,重点写“我”和“母亲”的表现的用意,体会作者对快乐童年的幸福回忆,对亲情、乡情的无限眷念。

  在“读通课文”、“读懂作者”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地“读出自己”、“读出创新”,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领会课文更淳厚、更丰富的意蕴;同时还应该调遣自己的语文、生活积淀,进行有意义的言语表达。

  教学目标

  1、读通文本。整体感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2、读懂作者。通过品味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明白作者在写“喝春酒”“喝会酒”的风俗中,重点写“我”和“母亲”的表现的用意,体会作者对快乐童年的幸福回忆,对亲情、乡情的无限眷念。

  3、读出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调遣自己的积淀,进行言语表达。

  4、读出创新。不止于“乡愁”“思乡”的主题思考;读出更醇厚、更丰富的意蕴。

  教学重点

  1、读懂作者。在品味细节中,能够感受作者借家乡风土人情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感悟到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风俗之美。

  2、读出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调遣自己的积淀,进行富有创意的言语表达。

  教学难点

  结合文章结尾部分,深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条件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开课——检查预习对字词落实情况(此环节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层次合理取舍。)

  1、读准字音:

  抽学生读,齐读。弄清加点字的读音。

  气氛(fēn)两颊(jiá)煨炖(wēidùn)枸杞子(gǒuqǐ)薏草(yì)

  斟酒(zhēn)炮制(páo)挑剔(tī)橄榄(gǎnlǎn)门槛(kǎn)

  过瘾(yǐn)

  2、说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抽学生说,适当补充,订正。让每位同学都掌握。

  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一马当先:策马走在最前面。形容领先或起带头作用。

  顾名思义:顾:看。义:含义。看到名称就会想到它的含义。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第一环节——酝酿情绪。以品味课文结尾段为载体:

  大家一边回忆预习时所了解的课文内容,一边看看课文最后两段: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问:“家醅”如何读?什么意思?

  明确:醅,读pēi,指酒。家醅,自家酿的酒。

  再问:作者亲自酿的酒,为什么不是真正的家醅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

  一是因为人在他乡,新年气氛不浓;二是“我”如法炮制的,用料是美国货葡萄;三是没有道地的家乡味。

  三问:那真正的家醅在哪里呢?地道的家乡味是一种什么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跟随作者回到过去,回到乡村,回到童年的春节。让我们与作者一起,进入甜美的回忆。(引出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作者笔下“真正的家醅”。

  学生朗读一次课文。读后,出示问题。学生再根据问题,浏览筛选。

  1、回忆部分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然后明确:

  回忆部分写了两件事——童年时候在家乡新年“喝春酒”和“喝会酒”的习俗。

  2、“喝春酒”是怎么回事?“喝会酒”又是怎么回事?

  复述课文内容。

  老师点拨:复述时不要忽视重点细节和场景。

  先同桌轮流复述,或一人承担一方面内容,互相点评。目的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然后抽同学在班上分别复述两部分内容。师生给以评价。

  (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变换角度来复述。如用第三人称或站在母亲角度等。)

  3、写“喝春酒”和“喝会酒”,重点写了“我”的活动、“母亲”的表现。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形成基本共识:

  写“我”的活动,是以“我”的视角来观照农村的新年,观照周围的人事,以一颗童心感悟生活的味道。表现了童年的天真可爱、无忧无虑、不受拘束以及得到的关爱和获得的优待。表达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向往和怀念。

  写“母亲”的表现,是为了突出母亲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的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善良大度、宽厚仁慈的性格。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盼。

  4、写“喝春酒”和“喝会酒”的风俗时,还出现了哪些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写了阿标叔和乡邻乡亲。是为了表现村民之间的友善、和谐、亲如一家。表现作者对这样淳朴厚道的民风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小结:作者通过“喝春酒”和“喝会酒”风俗的描绘,表现了“我”童年的天真活泼,母亲的宽怀仁慈,村民的纯朴亲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风俗之美。

  第三环节——品味细节、场景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意。

  一、品语言,悟情意

  上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进入细部,具体感受作者语言文字里丰富的情意。同时,进一步认识作者是如何实现自己思想情意的表达的。

  学生先从课文中勾画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点拨诵读方法,带领学生细细读,反复读,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读出情感,读出情趣,读出意味。可采用学生自读自评,自读他评,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可能会有以下一些语句被关注:

  1、写“我”的语句: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总是”一词写出了我对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马当先”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请自到”让我感受到了乡人们相处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写出了一个“馋嘴”的可爱的小女孩子的特别,“蜜蜂似的”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饱饱的样子,突出了她的可爱。“捧”字写出了小女孩对吃的东西的喜爱和珍惜,也写出了村民们的慷慨大方。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显示出“我”的天真可爱。

  (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走来走去”、“捏”表明了“我”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直舔”、“呼呼地睡”、“也是酒仙”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的喜欢。通过写小花猫的可爱来表现“我”的童趣。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舔一舔”说明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我”很过瘾。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同时让我们感受到邻里之间的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5)“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眼巴巴”是盼望、期待和向往的眼神,这写出了“我”企盼的神态、焦急的心情。

  (6)“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写出了“我”获得优待的得意、自豪,得到两条印花手帕的开心、喜悦和幸福感。

  2、写母亲的语句:

  (1)“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自豪的心理。

  (2)但是你呀,就只能添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亲切慈祥,富有爱心。

  (3)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母亲的热情,大方。在与别人分享劳动成果中享受劳动的快乐。

  (4)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热情好客,宽厚仁爱,慷慨大方。

  (5)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两颊红红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农家纯朴妇人的样子。母亲滴酒不沾,却要酿“八宝酒”,足见母亲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自己从中获得开心、荣幸和满足。体现出人性的美丽。

  (6)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总是笑眯眯地向别人介绍做法。

  ——母亲的勤劳,聪明,厚道,慷慨大方。体现出人性的美丽。

  3、写花匠阿标叔的语句: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写出了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厚道。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就非常高兴。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

  4、写乡邻乡亲的语句:

  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这些语句表达出乡邻乡亲的热情大方,纯朴善良,和谐融洽。

  二、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这么清楚,描写得这么细致呢?

  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对童年往事、对故乡的人事有深厚真挚的感情。作者有这样真挚的感情,需要借助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表现。

  三、小结

  作者借助于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甜蜜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作业

  课后收集积累表达思乡、思亲的古诗句。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导入激趣:

  我们在读琦君这篇美文的时候,心里时时被作者笔下的人事所感动。读到文中的某些细节,某些场景时,犹如读的是自己,读的是自己曾经相似的经历,读的是自己的亲人,读的是自己周围和谐温馨的场景。我们回忆着,联想着,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充满童真和亲情的画面,与作者产生着情感共鸣,充满着无限的温暖和欢快。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是语文的魅力,是阅读的“再创造”。

  第四环节——读出自己,读出创造。以激活积淀,言语表达为主。

  1、调动自己的体验

  说说自己体现童趣童真、亲情乡情、和谐温馨等类似的经历,对记忆中的生活细节有些描述,有些回味,有些思考,有些品悟。

  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推荐几位同学全班交流。老师根据情况予以点评。

  2、结合同学们的交流表达,特别是在细节的截取、描述角度、语言运用、表述层次等方面的情况,反观课文,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发现,给以点评,或者激励其他同学评价。

  可能会涉及的内容,教师要有所思考。

  (1)文章以“春酒”为线索,串联了喝春酒、喝会酒、制“八宝酒”等内容。

  (2)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所写内容,都是很普通平凡的,很生活化的,很细小的。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却像一粒粒珍珠,闪耀着光芒,让我们能品味出其中的魅力。

  (3)文章以小显大,以平凡打动人心。这样的选材对我们写作有很好的启发。

  (4)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观照故乡的新年、故乡的人事,语言灵动,充满童趣,富有表现力。

  (5)文章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

  3、思乡之情、思亲之情,很浓醇,很缠绵,很恒久。我们有不少古诗人,吟诵过这种人心相通的感情。同学们调出自己的积淀,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诗句,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时,重在品味诗句所传达的情意。

  可能会涉及的诗句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品味和诗句所传递的情意,请表达心声(读出创造)。

  学生思考,动笔表达。可以全写,也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写。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有一个地,叫故乡,

  有一个节,叫春节,

  有一种酒,叫春酒,

  有一种情,叫乡情,

  有一段时,叫童年,

  有一个人,叫母亲,

  有一些事,叫往事,

  有一种愁,叫乡愁,

  有一种念,叫怀念,

  第五环节——再品课文最后两段。回到第一环节的问题上,进一步升华感情,丰富意蕴。

  1、问:通过我们对课文的诵读鉴赏,品出了真正的“家醅”吗?品出了“道地的家乡味”了吗?它们在哪里呢?

  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和自己的发现,自由回答:

  在家乡,在童年,在春酒席上,在会酒席上,在亲情里,在淳朴的民风中,在心中,在记忆里,在绵绵思念中……

  2、问:有了这一层领悟,请再读最后两段文字,看情意有没有丰富?

  此时,补充介绍作者,通过介绍琦君,让学生感悟作者思乡的深挚热烈和对家乡味的迷恋。

  本文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现在已经88岁了。琦君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学生反复地、设身处地地读课文最后两段文字。教师点拨:

  文章前两个场面,作者沉醉在过去的欢乐中,最后一个片断,则是回到现实。结尾的反问,寓意深长。通过今昔“春酒”(“八宝酒”)比较,内心生出无限感慨:哪里去寻那样无忧无虑的童年呢?哪里还能再感受母亲的慈祥和宽厚呢?哪里去感受那么和谐淳朴的民风呢?“春酒”不在,童趣不在,家乡不在,母亲不在,岁月不在,回忆中的美好,现实生活中的缺憾,这样的落差,就更容易让人生出对美好年华流逝的伤感,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母亲深切的追思,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期盼,对纯朴人性的追求了。真实“言近旨远”啊。

  同学们要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那种追思,那种怀念,那种失落,那种惆怅,那种无奈,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那种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来。

  3、动心,动脑,动情,然后动笔填空,收束全文。

  春酒是一种能品出滋味的酒。

  学生回味课文,回味作者的经历,回味自己的生活,组织语言,表达交流。

  相对开放的话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感悟。可以针对童趣、快乐、幸福、亲情、和谐、民俗、人性、光阴、期盼、失落、无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表达。不要求多高深,不要求超认知水平。老师要激发鼓励同学们有创意的表达。

  举例:

  春酒是一种能品出农村新年热闹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种能品出童年幸福快乐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种能品出村民和谐温馨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种能品出母亲的慈祥仁爱、勤劳善良、热情厚道滋味的酒。

春酒教学设计13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思。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并利用《乡愁》及配乐来创设课堂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教给学生通过“读”、“圈”、“画”、“注”、“问”的方式自读课文,所谓“读”,即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圈”即是圈划出生字词,并结合工具书自行解决;“画”即是画句子,画出喜欢的、精彩的句子或细节;“注”即是做批注,可以是对具体语句的理解赏析,也可以是对某处文字的感受体会;“问”即提出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决。而从更好的指导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

  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2、品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渊源流传,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这酒里包含着人生百态。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够品味出酒里带来的人生百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琦君走进她的家乡,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二、朗读,初识春酒。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

  读毕,师生交流:

  ①PPT显示:春酒,又名冻醪(láo是浊酒的意思),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

  在文中是指母亲做的八宝酒。

  ②童年的我是最喜欢喝春酒的。“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三、赏读,品味春酒。

  (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

  1、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做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

  (1)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的语句:

  ①“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手里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2)师生交流:

  示例③:“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现了小花猫对八宝酒非常的喜欢,添个不停,很是可爱。这一句以我的馋和小花猫的醉来衬的八宝酒的香甜,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

  小结: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琦君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在这杯香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对春酒的怀念之情也尽显其中。

  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师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怀念的是春酒中蕴涵的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3、这“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间?

  师生交流:

  ①“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因为这喝会酒的人,无论是会首,还是那11个人,大家都是为了帮助那个急需钱用的人,而且这帮助都是主动的,从喝会酒就能看出当时村子里的人们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乡邻之间是和睦相处的,这体现了我家乡的淳朴的民风。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②“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一词指人做事勤快,这句话写出了阿标叔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体现了他乐于助人、勤快淳朴的性格。

  ③“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这里的“得意”一词写出了母亲因自己的八宝酒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内心的高兴之情。“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会有点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其实”一词写出了母亲从不喝酒,她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这样她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了。从这里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形象。

  小结:以上的品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道地家乡味”,它是从香甜的春酒里飘散出来的,它融化在故乡的点点滴滴里,有我欢乐幸福的童年,有我慈爱能干的母亲,有我淳朴热情的乡邻们。

  四、精读,升华春酒。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在这杯甜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朴实的情意。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道地的家乡味吗?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两段。

  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师生交流:

  “如法炮制”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按照现场的方法办事。这说明我是按照母亲做八宝酒的工序泡制八宝酒的。

  “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酿的酒。“醅”是指未曾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

  (插入琦君的简介)

  PPT显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温州。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明确:作者再不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3、研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PPT显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跟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师生交流:作者以一个问号结束全文,给文章留下空白,让读者在她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内那份心的浓浓的乡愁。

  (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那种失落,那种怀念,以及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来。)

  五、延读,感受乡愁。

  过渡:此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过春酒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范读《乡愁》

  思考,这首诗和我们学的春酒有什么相同之处?

  (PPT显示《乡愁》配乐:思乡曲)

  师生交流:

  ①这首诗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②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③把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表达出来,这在写法上可以称作“借物抒情”。

  六、总结,推荐书目。

  1、推荐几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对金手镯》《桂花雨》

  2、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对《春酒》的学习,此刻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感染着。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也许有一天,当你真的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这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春酒》,感谢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

春酒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3、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4、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对故乡,童年,母亲的怀念,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对故乡,童年,母亲的怀念,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童年趣事导入

  (此环节旨在唤起学生童年记忆,调动学生积极性)童年,是人生项链中最璀璨的一颗宝石,是记忆汪洋中最动人的一朵浪花。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那么一朵最美丽的浪花吗?在你们的记忆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由我们的童年导入作者童年的故事。

  【板书】春酒 琦君

  二、跳读课文,把握回忆

  (此环节旨在快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主要事件内容)

  过渡: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屏显: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哪三件事?

  为何多年以后,作者对这些事念念不忘?

  生自读三四分钟后,思考回答。

  师呈现: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三、选读课文,感受美好

  (此环节旨在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课文,掌握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家乡人物,感悟风俗美,人情美)

  过渡:作者多次异地辗转,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儿时的回忆永远难以磨灭。

  屏显: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示例: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

  蜜蜂似的: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

  还:吃饱了还不满足,小孩子真可爱。(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或修辞或词语等各方面赏析)

  生选读找出讨论交流,师指导朗诵。

  【板书】 我,母亲,阿标叔,乡亲。

  师依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并总结概括细节描写。

  1、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板书】可爱、调皮、活泼、纯真、充满童真童趣

  2、讨论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养母,婶婶)

  【板书】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勤劳简朴、温柔慈爱、热心助人、无私大方、善良纯朴、耐心细致、勤劳能干

  3、分析阿标叔的人物形象

  阿标叔 ——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4、分析乡亲的人物形象

  乡亲——善良、纯朴、好客

  师小结:自幼父母双亡的作者,她的童年没有孤苦无依的凄凉,童年的她活泼可爱天真顽皮中透着最至真至纯的童真童趣,因为有这样慈爱温柔善良的母亲,有这样淳朴热情善良的乡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质朴的风俗美,最崇高的人情美。

  【板书】风俗美 人情美

  四、悟读课文,探究品味

  (此题旨在品味最后一段,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屏显:一篇春酒喜相逢,多少滋味在其中,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于这酒里满是 的味道?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1、家乡的味道

  2、童年的味道

  3、母亲的味道

  过渡:当童年母亲被时光带走,当故乡被万水千山阻隔,当人若秋鸿杳无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而她自制的八宝酒却怎么也找不到家乡童年母亲的味道。

  再读最后一段

  师小结: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作者情感的依托。琦君的作品大多是回忆童年的,她写故乡,写亲人,写师友,因为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朗诵仿写,迁移扩展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内化本文中的思乡情)

  过渡: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舒兰的乡愁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乡愁还是汪曾祺故乡的一枚咸鸭蛋。

  屏显: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它是一曲悠扬的笛声,它是一张永不褪色的邮票,它更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宝酒,如果你是在外求学或出国留学或在异乡工作的游子,想起故乡,你会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思乡情。

  六、小结

  师呈现自己写的片段结束课文:沉甸甸的梦,荡漾在弱柳拂堤的那汪小池,嬉耍的浪花溅起多彩的童年。梦,不是缠绵,在夏夜的闷热中,飘香的清风,吹开了那火急火燎的心扉。原来,乡愁是母亲那轻摇的蒲扇。,迷糊中塑成经典

  七、作业

  1、围绕童年或故乡写一篇300字小作文

  2、课外阅读琦君《烟愁》、《家乡味》、《乡思》等

  板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品味----分析-----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关注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怎样过年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的永嘉,感受她家乡过年所体现的美好风俗和人情,品味那让她魂牵梦绕的春酒。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一下作者琦君。(出示投影)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示生字词)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春酒回忆了哪几件富有情趣的事情?

  明确:有三个片段: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2、能让人在心中长久珍藏的东西,一定有它的美好之处,几十年过去,琦君仍对这几件事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为什么呢?

  明确:

  (1)写到家乡过新年的风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厅、厨房里玩;吃东西不能随便抓;说话要讨吉利;元宵节后分吃供品等,这些风俗都是家乡所特有的,写风俗就是要表现家乡的民俗之美,

  (2)“喝春酒”这个片段中,作者的故乡过年时有每家轮流邀请唱春酒的风俗。左邻右舍相处很融洽,可以读出那里有“桃花源”般的民风,

  (3) 作者写到喝会酒,乡亲们互相起会,帮助需钱急用的人,融洽地置办会酒表示感谢,母亲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所以本文通过回忆儿时在家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等内容的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其家乡美好的风俗和人情。

  四、品春酒,谈感悟:

  师: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尽情地陶醉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

  (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问题: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很有情趣,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用圈点批注法进行赏析。看谁找的语句最吸引人!(限时5分钟))

  提出批注方法(批注可以从修辞,抓关键字、词等角度品析)

  “我”的细节:

  过渡师:1、端起这杯童心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我”儿时的童真童趣?请同学们采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感受春酒中“我”童年的纯真和快乐。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

  出示示例:“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 寥几笔,一个活天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跃起来。

  【语言虽然质朴简练,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过渡师:2、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谁呢?(她的母亲)

  母亲的细节

  哪位同学找了关于母亲细节描写,来说一说让我们体会母亲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抓住关键字词品析。

  请同学读一读,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琦君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宽厚、仁爱的人。 过渡师: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乡邻乡亲:

  过渡师:3、俗话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请找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尝尝这杯“乡情酒”。

  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正因为这样,几十年后,琦君仍旧对家乡春节时的生活接的那么真切,描写的那么细致。

  五、酿春酒,悟情感

  1.多少年后身处异地的琦君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还是以前的春酒吗 ?少了什么呢?(家乡的味道)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3、作者仅仅怀念的是故乡的春酒吗?

  六、写春酒 织乡情

  萦绕在你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又是怎样的呢?试着写下一段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上比喻或拟人的手法)

  七、总结(幻灯显示)

  追 忆

  风俗味

  春酒思母味 思乡曲

  童年味

  难 忘

【春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酒》教学设计04-29

春酒教学设计12-26

《春酒》教学设计12-06

春酒教学设计12-26

《春酒》教学设计06-13

《春酒》教学设计12-07

春酒教学设计11-19

《春酒》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春酒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春酒教学设计模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