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政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政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
2、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认识目标〕 1、知道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重点】 自我新认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歌曲《真心英雄》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超越自我,都希望今天的我是一个全新的自我。那么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
〖讲授新课〗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一、自我新认识
活动一:自我新认识
现在让我们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给自己绘制全新的画像。 (课件展示)
大家可以对比小学阶段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在这几个方面有哪些新变化,然后请几名学生把自己的变化讲一讲。
二、要全面地认识自己
(1) 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活动二:“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 (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
名人名言:
人的美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它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2)全面的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
活动三: 回顾自身经历,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让学生填写优点表&nbs
p; (课件展示)
(使学生初步理解全面的观点,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这个小故事,大家谈一谈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
(课件展示漫画“盲人摸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幅漫画强调,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即我们所说的全面的观点。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对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家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对自己作出如实全面的判断,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超越自己。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活动四: 自画像 (课件展示)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变化和发展)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活动五: “我来做总结”
(通过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评价〗 活动开展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这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讨,我们知道要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就要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最后送同学们一曲《明天会更好》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自我新认识
自我新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
回顾自身经历,展现自己的优缺点
〖活动探究〗
说一说对“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的认识,并以此作为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来评价一下自己。
政治教学设计2
课标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提示与建议: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共同成长。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用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时政材料入手,引出主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节约课堂时间,延伸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分类,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认识四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重点、疑点及其解决办法:
1、本节课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其措施。
影响消费的因素扩大内需的举措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发展生产,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呈正相关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呈负相关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差距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出现过度的通货紧缩现象,也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限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而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实,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是取决于物价水平。此外,家庭消费水平还与家庭人口数量有关。──般来说,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
3、辩证地认识贷款消费
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是予以鼓励的。
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这不仅对银行不利,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消费的管理。
4、怎样理解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是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入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5、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理智消费中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有些学生会认为,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讲艰苦奋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前面讲贷款消费、预期消费,而这里又提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似乎不太一致。
对此,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倡导的精神。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看,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不要浪费。
课前准备:
教师精心制作幻灯片,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师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学案。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分组探究教学法,结合时事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式与目的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20xx年11月8日,中原第一家星巴克在郑州国贸360广场开业,消费场面很是壮观。
材料二: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消费率低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则更低、差距更大。
材料三:中学生消费误区调查结果展示。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初步感知我国消费的整体情况。
创设情境,展示差异较大的三则材料,整体感知消费,引出本节内容:多彩的消费。
新课环节:
展示考纲原文,分析近年的高考情况,预测明年的趋势。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认真聆听、体会今年高考的情况,以及明年的高考趋势,内化为自己学习上的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解析考纲,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的高频考点是什么,最近三年高考是怎么考的,并且对明年的高考做出预测,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新课环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核心语以空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一个环节:预习检测—提炼核心语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物价总体水平: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
2、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
(2)按消费对象:
(3)按消费目的: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结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1)引发的消费。
(2)引发的消费。
(3)引发的消费。
(4)主导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________。
(2)避免盲从,________。
(3)保护环境,________。
(4)________,艰苦奋斗。
根据学案对教材的预习和完成情况,按要求填空。
展示学生自己根据预习建构的知识框架。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环节:合作探究质疑解惑教师主导,提前拟定问题。
1、根据本课内容谈谈该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2、当前中国的CPI仍然在高位运行,物价水平较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因此,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3、有人说,贷款消费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鼓励贷款消费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4、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不需要再提倡,否则就是抑制消费。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并推荐代表回答。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问题来自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讨论学习的权利,鼓励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学会共同探索;对于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要鼓励同学大胆并充分表达;对于讨论不集中,发言不积极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教师点评。认真听讲,发现自己对知识把握的优势和不足,做好笔记。
要平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学生起到理解知识、升华能力、提升素质的作用。
新课环节:小试身手(高考真题演练)
教师呈现高考试题。
1、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进就业;
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2、据统计,20xx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40%,20xx年有望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①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学生根据自己做作业情况,讲出解题思路,亮出答案,分析原因。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和前面的学习情况;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还要以此为基础,搞好高考题的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后自主探究作业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8)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情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学生要能够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良好,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尤其是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环节,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
但是本节课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过渡不够自然,对高考题的点评和讲解深度不够。
政治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作用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形成是有助益的,必将对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此,本框在全书的思品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礼貌是尊重的体现,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学会以礼待人,在不同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掌握基本交往礼仪,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具体事例为依托,层层推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由衷地感到讲文明,有礼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人有礼貌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八年级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直观形象思维强,抽象逻辑思维弱,基于此点,对于学生我采取的对策是指导学法、培养思维,重过程而轻结论。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讲故事、小品表演、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在紧扣教学目标处理重点与难点时,鼓励学生讨论,通过活动情景设置,开发学生想象力,在设疑解疑中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寓学法与教法之中,为此本节课教学模式为探究式教学。
3、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尽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1、通过相声《礼貌语言》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礼貌重要性在思想上引起震动,引出示题。
2、通过学生讲《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及一系列设问,水到渠成的归纳出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是文明的体现。
3、通过学生礼貌大反思,列举身边对人有礼和对人无礼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对人有礼貌就有了交往亲和力,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4、通过出示一组专门为中国人所发“文明告示牌”,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文明礼貌影响到社会风气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从而立志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5、通过播放《举手之劳视频》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主旋律是讲文明有礼貌,教育学生讲礼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6、通过2名学生表演小品《微笑的魅力》从而层层设疑,得出有礼貌具体表现,以突出本课重点。
7、通过礼貌情境剧场设计,使学生能将礼貌落实到实处。
8、通过播放《央视节目主持人所拍奥运公益广告视频》使学生认识为喜迎2008年奥运会,从而自觉做到讲文明、有礼貌,以展现文明古国风采和魅力。
9、教师小结,升华全篇。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二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政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
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
3、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2、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
3、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
教学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课时安排
1--2学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或投影,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的特点,可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预习导读
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第六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政治教学设计5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学习视点:
1、了解秦的统一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郡县制的设立及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3、如何理解三公九卿制?
课前预习: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统一的措施:
⑴灭六国
状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的秦王朝。
2、拓展版图:
⑴北方:北击匈奴,夺回_____,修筑_____与“_____”。
⑵南方:
①平定___地区,凿_____,置郡管理。使__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集权。
②在____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使该地区归入中央政权。
3、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来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_____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_____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概况:
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______等官职。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____”“_____”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③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____”,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公文传递的“____”。
4、特点:
①是中央_______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律_________,不得____。
5、是______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_______的重要标志,为______王朝继续推行,使_____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
1、至高无上的皇权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___”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_____的地位。
2、中央的三公九卿
三公:_____协助皇帝处理政事,_____主管军事,______负责监察系统。
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______的方式。秦始皇晚年遭破坏。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武帝时设置______和_______,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课堂互动:
1、秦始皇能“六王毕、四海一”的条件有哪些?
2、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有哪些特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3、秦朝中央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能力提升:
1、全面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⑴产生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⑵基本内容:______制度、_______制度和_______制度。
⑶特点:
①皇权的_____,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_____制。
②皇权借助于____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③_______、_______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之中。
⑷影响:(讨论)
①积极影响:
②消极影响:
2、比较郡县制现分封制的不同:
比较项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不同
条件不同
政治教学设计6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三、导学诱思
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文化的涵义及其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同于经济、政治,但是,它与经济、政治又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相互影响:在经济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那么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实例探究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 d.文华对经济有反作用
[实例探究2]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2)文化的反作用都有哪些表现?
[实例探究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
a.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决定作用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d.文化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
[实例探究4]“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官本位观念”一直是束缚我国中西部许多省市发展的“三条绳索”。这说明了( )
a 经济决定文化
b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 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d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实例探究5]“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源:高考资源网]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政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和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看看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东: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你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你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和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4.引导:和自己在性格与习惯上有差异的同学相处可能有困难,那能否让他们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风波”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小宽精心选取了《蜗牛》《相信爱》《真心英雄》三首候选歌曲,但由于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小宽一时难以最终确定。时间过了6:30,一些同学们发起牢骚??这时,小华瞪了小宽一眼:“还让不让人休息,都几点了?”小阳也说:“你行不行,不行就换别人!”说完拂袖而去。班长拍着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们去找班主任!”小东义愤填膺地说:“阿宽别干了,谁爱干就让谁干!”
后面的事态会怎样发展呢?完成这个故事。
结论:是学生权衡冷静和冲突的利弊。
小宽回到寝室,心里很不舒服,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被指责还是头一回。小宽不想再和小华、小阳说话了。于是小宽开始和他俩儿冷战。一连几天,小宽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1.你支持小宽冷战吗?
2.给小宽出个主意。
3.用双手给老师搭一个“人”字,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冲突。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生活冲突。
1.通过“小宽受指责”,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首先表现为理性克制。冲动的头脑不会产生智慧,胜利属于临危不乱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种宽容的美德,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2.通过“小宽冷战”,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不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谅释怀。只有真正原谅了别人,才能使自己释怀、快乐。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通过“手搭人字”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可贵品质。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原谅别人,释怀自己。
活动结论:面对生活冲突: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三、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
活动三:“伟大的母亲”
粱建红,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马刚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马刚与同事宋小明因300块钱工资发生纠纷。冲动之下,宋小明用刀扎伤马刚,虽然事后努力施救,但马
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死亡,年仅26岁,正值结婚前夕。
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被告,在法庭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播放视频:
母亲请求从轻处罚。
母亲为什么原谅了杀死儿子的凶手?
宋小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播放视频:宋小明感化。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2.母亲在情感上原谅了宋小明,是否法律会宽恕他,免除追求责任呢?
3.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母亲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设计意图:
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面对伤害,宽容对方是一种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选择。
1.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力量。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宽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个层面,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3.帮助学生树立面对严重伤害的宽容心态,在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格魅力,赢得他人。
活动结论: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大爱无疆
四、总结请同学为本课加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三大教学环节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宽容心态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核心观念。
2.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动结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和谐幸福的生活需要宽容。
政治教学设计8
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我们每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我们,心里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的情绪容易冲动、变化、不稳定、不协调、不成熟,甚至常常会因为情绪不佳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怎样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呢?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才能培养和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高雅情趣的生活呢?这些就是我们第三单元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好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初中生顺利地度过初中阶段这一“心理断乳”期和“心理冲突”期,使我们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导入新课教学:
从前,一个国王贪图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快乐”。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问其原因,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时从中受到感悟……
同学们,我们时时都在追寻快乐,却不一定能发现快乐的真谛,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地把握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充满阳光与欢乐。世界上,真正的快乐是满足,是要用心去体会世界的美好。快乐其实就是情绪的一种,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情绪。那么,什么是情绪呢?情绪有几种类型呢?情绪究竟有哪些作用呢?情绪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人的情绪可以调节控制吗?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又该怎样调节,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不至于成为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摆布呢?这就是我们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第一框题丰富多彩的情绪
导入新课:(教师设置情绪情境)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些问题,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1如果你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高兴、激动
2如果你的同学无缘无故地把你新买的钢笔弄坏了。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遗憾、气愤,愤怒
3如果你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忧虑或焦虑
4如果你的老师让你代表全校同学在大会上讲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紧张、胆怯甚至害怕
5、如果歹徒持刀抢劫了你的钱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惊恐、愤怒
6、如果你的亲人患了重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忧伤、难过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高兴、害怕、生气、伤心、兴奋、遗憾、恐惧等等心理体验和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我们时时刻刻都跟在“情绪”打交道,但是,我们对情绪又了解多少呢?究竟什么样的情绪才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呢?这就是我们的第六课第一框题“丰富多彩的情绪”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展开教学:
1、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几种类型?
同学们,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可以使你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处理各种事务,也可以使你暴躁焦虑,在冲动中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坦然自若,也可以使你紧张慌乱,惴惴不安……这种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人的“情绪”。
同学们,情绪似乎很难捉摸,很难理解。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对情绪都有切身的体验。例如,当我们得到父母、老师表扬的时候,当我们盼望已久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当我们的学习明显退步时,我们都会感到忧愁;当我们面临紧急情况时,我们都会感到惊恐;当我们看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我们都会感到愤怒。我们的这种高兴、忧愁、惊恐、愤怒的感受和体验,都是“情绪”。
同学们,我们时时刻刻都跟在情绪打交道,可是,有谁可以帮我说说什么是情绪呢?(同学回答……)
1)情绪的含义:
情绪通常是由一定的事物所引起的高兴、忧愁、惊恐、愤怒等我们人类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同学们,我们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呢,是不是无缘分无故的呢?情绪通常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这里事物可能是物品、事件、行为,也可以是人的言论。那么是不是说任何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情绪呢?不是,情绪的产生和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总是与个人的心理需要相联系的,脱离人的需要,脱离人的心理活动,情绪也就无从谈起。一般来说,当我们的愿望要求、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如高兴、快乐、兴高采烈等;而当我们的需要、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如烦恼、忧愁、失望、痛苦、急躁、愤怒等。例如,车声和铃声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我们产生某种情绪的。但是,当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的时候,这些声音就会使人觉得讨厌,心烦意乱;当临近中午,我们因为腹中饥饿而盼望早点儿下课的时候,电铃的声音又会让我们感到愉快;当我们在车站伫立候车的时候,汽车驶来的声音,会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愉快;而当晚上夜深人静、我们需要休息的时候,汽车的轰鸣声,又会让我们感到厌烦甚至恼怒。再如,同样都考到80分,对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和成绩差一些的同学来说就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成绩好一些的同学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才考到80分呢?”而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则可能会非常高兴的欢呼:“我终于考到80分了!”
同学们,情绪的产生和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既与一定的外界事物和情境有关,又与我们自身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我们自身的心理需求也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自然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
2)情绪的类型:
由于我们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情绪的分类方法也很多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为四种类型:喜、怒、哀、惧。虽然情绪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我们日常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无非都与“喜、怒、哀、惧”有关,比如我们平常的笑、哭、吵架、害怕等都是“喜、怒、哀、惧”的表现。人的情绪在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许多种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百感交集等等。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学生活动)情绪词语接龙:
喜:愉悦欣喜欢乐开心喜悦满意舒心狂喜心旷神怡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欢欣鼓舞满面春风眉开眼笑扬眉吐气
怒:愤怒气恼不满气愤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暴跳如雷七窍生烟怒发冲冠怒目而视咬牙切齿拍案而起愤愤不平
哀:失望哀痛难过遗憾悲伤忧郁凄凉悲哀伤感悲哀心痛悲痛欲绝
泪流满面伤心不已
惧:害怕紧张心悸仓惶退避大惊失色手足无措草木皆兵惴惴不安不寒而栗面无人色提心吊胆慌张不安
2、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提供的插图故事并进行分析)
故事一:《他俩差在哪儿》
宁宁与明明是同班同学,他俩都很爱好乒乓球,同是校乒乓球队的成员,训练成绩也不相上下。在后来的一次全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时,宁宁相信自己通过平日的刻苦训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比赛时,他镇定自若,愈战愈勇,最终取得了冠军。而明明在比赛时,却非常紧张,患得患失,一旦失分时就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结果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同学们,你们说他俩差在哪儿呢?(学生讨论回答)
他俩人的差别在于:他们二人当时所处的情绪状态各不相同。宁宁比赛时处于积极的情绪,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而明明比赛时始终处于消极情绪中,严重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故事二: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请问: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可以对人的身体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也可以对人的身体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健康既会有积极影响又可能会有消极影响。
同学们,我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国古代医书上也有“喜极伤心”、“怒极伤肝”、“忧极伤肺”、“恐极伤肾”等说法,这些说法都包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健康与情绪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情绪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严重影响我们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活动)名称:猜一猜,“谁先死?”
材料:有个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呢?为什么?
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的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
教师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能活动的猴子而死。
(教师讲解分析)同学们,我们人的情绪就像“神奇果”。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可以使你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处理各种事务,也可以使你暴躁焦虑,在冲动中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坦然自若,也可以使你紧张慌乱,惴惴不安……情绪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又像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我们健康的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同学们,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情绪,能使我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正常理智,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消极情绪,会使我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分析能力下降,容易失去理智,会影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使我们产生许多疾病。
3、什么是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我们是根据什么把情绪划分为积极、消极两种情绪?
情绪还有一种分法叫做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主要是根据情绪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与结果的不同,把情绪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两种。有些情绪,可以促使人积极地行动,而有些情绪则可能引起人的郁闷,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从后果上看,凡是对人的行为起到促进和增力作用的情绪就是积极情绪,如兴奋、喜悦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我们人的活动效率;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和减力作用的情绪就是消极情绪,如抑郁的心境、悲伤的心情、过分的紧张会削弱我们人的活动效率,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兴奋、愉快、开心、欢乐、激动等情绪属于积极情绪,而紧张、慌乱、伤感、痛苦、生气、心悸等情绪属于消极情绪。但应注意的是这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认为喜的情绪就是积极的情绪,怒、哀、惧的情绪就是消极的情绪是不对的。例如,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造成馆舍损害,三名记者死亡,20多人受伤,面对北约如此野蛮的行为,全国人民既愤怒,又悲痛,而这种愤怒、悲痛的情绪,对一部人来说有可能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做出不该做的事情,对另一部人来说也有可能化悲痛为力量,集中精力和体力,激励人们、推动人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走科技救国之路,这时,悲痛、愤怒情绪就不再是消极情绪,而是积极情绪。再如,赌徒们赢了钱就兴奋、高兴、欢喜。这时的喜会对人的行为起到促进、增力作用吗?能称之为积极情绪吗?
可见,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种情绪既可能是积极情绪,又可能是消极情绪。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主要是依据情绪对人产生的是促进、增力作用,还是削弱、减力作用。
(学生议论活动,教师请若干学生回答,后总结)
(1)你在什么情绪状态下,记忆效率会有所提高,记东西又快又牢,思维也特别活跃,在什么情绪状态下觉得自己思维迟钝?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当我们处在高兴、满意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我们就会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的效率特别高,会觉得信心十足,自己能够把这件事做好。另外,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变得宽容,你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很融洽。我们感受到的将是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的将是社会的美好和他人的可爱。
可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在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习,做到好学、乐学,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当你在异常愤怒的情绪下,有没有失去自制力,做出不明智的事?若有,请举例说明?
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
我们人处在良好的情绪中,其分析、判断能力也处在正常水平状态,往往能保持理智;反之,当人被消极情绪所控制时、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往往易失去理智。比如:一个人异常愤怒,即暴怒的情绪下,很有可能失去自制力而做出不明智的事。
(3)报纸上曾经登载过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
一位母亲,因为自己的儿子考试分数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感到又气又伤心,愤怒之下,她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谁料,最后,她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打死了。可见,消极的情绪会对我们的理智造成消极、恶性的影响。
教师小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好,那么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各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了……
一、情绪万花筒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
2、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3、情绪与情境的关系: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二、情绪与生活
1、情绪的神奇作用
2、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哪个情绪好呢?)
3、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希望大家回去要认真地复习,并预习一下《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题的内容。
政治教学设计9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三、出示尝试题
1、违法犯罪的危害和我们应有的心理表现。
2、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四、合作探究
任务一人情犯罪危害
活动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小迪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1、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等方面,分析小迪犯罪造成的危害。
归纳总结:违法犯罪的危害和我们应有的心理表现。
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的相关链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规定。
任务二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三、阅读课本第96页的情景材料题,相互交流后回答: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活动四、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的相关链接,区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活动五、结合97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活动六、阅读课本第98页色情景材料题,思考后请以儿子的名义给这位父亲写一封信。
归纳总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五、课堂小结:
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六、当堂检测赢在课堂本节当堂针对练
明确学习目标
自学课本,完成尝试题
小组讨论回答。
集体齐读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集体齐读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代表发言。
尝试题1、4、5、6
防患于未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1、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
2、只要违法犯罪,年龄小也会受处罚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预防犯罪。
2、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预防犯罪。
政治教学设计10
课题:《珍惜学习机会》;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法律依据。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谈谈对的感受,从而引起我们要接受教育,而且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二、学生活动一:展示
结合课本P62页案例,让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自己受教育权受侵害的情况会怎么办。(启发学生去总结维权方式,帮助学生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回答)
方式一: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方式二:寻求有关行政教育部门的帮助。
方式三:寻求村、居委会的帮助。
方式四:求助新闻媒体等等。
方式五:运用法律武器将父亲推上被告席。
(其中,方式一二三四都属于非诉讼方式)
得出结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不应该随意放弃;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学生活动二:展示
假如我是该校的一名学生,我会怎么样?假如我是校长,我会怎么样?
教师点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增强维护受教育权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学生活动:展示
教师点拨: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学生活动:展示“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学生讨论:如果小刚辍学会怎么样?如果小刚拒绝辍学又会怎么样?
教师点拨:小刚辍学,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眼前的利益,但有害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长远利益。小刚拒绝辍学,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己将来获得更好的就业、发展的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个人和家庭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幸福的生活。
学生活动:“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师点拨: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学生活动六:学生思考
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学生举例
教师点拨: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以勤奋和智慧去创造灿烂的人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课堂小结:我们要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课堂测评:(见学案)
权利,受教育,义务
学校,侵害,珍惜,家庭不容易
社会,我们要努力学习
非诉讼,按时入学
政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及知道遭遇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懂得面对挫折的两种态度及作用。
3、通过情景分析、材料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会怎样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千手观音”中的片断
二、导入新课:
1、学习“挫折”和 “挫折感”的含义。
2、展示实例:分析:
①面对挫折,波恩和嘉琳的反应是怎样的?
②兄弟俩截然不同的态度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3、结论:面对挫折常有的两种态度
4、展示名人图片:议一议: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5、归纳知识点:
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6、真情讲述:①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挫折呢?当时是如何面对的?
②进入中学以来,你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师生共勉:全班齐唱《真心英雄》歌曲,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微笑面对生活
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
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
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面对挫折,刚毅顽强;
面对失败,智慧豁达;
面对困难,无所畏惧。
面对挫折两种态度
面对挫折,刚毅顽强;
面对失败,智慧豁达;
面对困难,无所畏惧。
政治教学设计12
课前准备:通过报纸和网络搜集有关老虎伤人及机动车乱停放的新闻图片及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的含义、作用,本质,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规则的种类、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讲透练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私家车占道停车等图片谈谈我们生活的规则有哪些?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个规范,那就是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
二、中考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有依据,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展示20xx年中考考试说明对这一块的要求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5.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自己总结的东西理解更深刻)
(一)教师依据考试说明引导学生共同梳理第七课对应的知识点
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3、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5、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二)、学生记忆背诵以上内容
1——50号全背
51号以后背1、3、4题
(三)、教师抽查提问
规则有哪些、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
四、学习方法点拨(设计意图: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作用是中考高频考点,要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该专题内容,知识点比较专业。复习时,一方面要学会将此部分内容与其他法律的有关内容练习起来,另一方面注意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五、中考预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思维,自己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并思考中考对这一块知识的考试重点)
创新题试做:(课件展示该题)老虎伤人事件
1、说明公民缺乏哪些意识?
2、给我们公民的启示?
七、分层作业(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有层次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自学得有获得感,愉悦感、成就感)
火线100天:26-27页,13-17题。1-60号,全做,61号以后,只做13,14题。
结语:(设计意图:号召同学们,学以致用)
让我们深入领会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内容,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觉守法观念,做一个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意图:提示思路,概括要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关学习成果)
知识专题: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规 则
二、法律的特征
三、法律的本质
四、法律的作用
政治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整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需要出发,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感悟体验,感受青春美好与可贵,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迈好青春第一步,提升生命价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时节,这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在期待和兴奋的同时,难免会有不适应、迷茫、困惑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走进青春的收获与困惑,收集有关青春的话题、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对青春的美好认识,明确青春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引导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节。本课时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与上一课时不同的是,本课时是针对青少年的实际进行的。通过学习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生命的意义、青春的可贵,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2)能力目标:
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五、教学重难点:
怎样珍惜青春年华,迈好青春第一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六、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的设计:师生一起在音乐短片中走进青春,导入本节课主题。
学习过程的设计:以青春为主线,设计赞美青春——感悟青春——珍惜青春三个主要环节来感悟探究,最后加以提升。由外在到内涵,由榜样到自己,由认识到行动,运用图片、音乐、事例、视频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感悟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七、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感悟青春内涵。
2.材料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悟。
3.小组讨论法:小组成员间充分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获取新知。
八、学法指导:
1、主体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主人,是思维的主人。
2、体验性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榜样引导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
九、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青春的格言和青春励志榜样的典型事迹。
教师准备:阅读有关青春期的书籍,了解学生走进青春的收获与困惑,以便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收集有关青春的话题、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赞美青春
1、情景设置:师生一起欣赏音乐短片《致青春》。
(核心句子: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2、赞美青春:
(1)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请尝试用词语或短句描绘。
(2)与儿童、老人相比,青春的我们有哪些优势?
(学生交流感悟)
(二)小组讨论感悟青春
1、名人事例导入: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周恩来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牛顿从小善于观察思考,12岁时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日晷等,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基础;15岁的学霸易烊千玺坚持致力于公益事业;……
2、小组讨论:青春为什么如此重要?(学生小组讨论)
3、师生归纳:长身体学知识学本领
确立志向开发智慧敢于创新
培养责任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
(三)榜样引导珍惜青春
1、探究问题: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花样年华,我们身上有这么多优势,那么,我们该怎样发挥这些优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青春第一步,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样一个女孩。
2、榜样引导:播放视频《轮滑女孩冯辉的飞翔梦》。
学生交流:冯辉在追梦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克服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梦想、坚持、行动、惜时、创新等。
3、走进生活:看完榜样,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生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身上还有没有一些“孩子气”的行为:
(1)起床、写作业磨磨蹭蹭,需要父母一遍遍催促;房间乱糟糟,找不着东西了就乱发脾气。
(2)找父母要钱时很少考虑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经常用“真唠叨”或者用力关门来回敬父母。
(3)被数学老师批评了,就不爱学数学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成绩不好就抱怨别人。
(4)同学请教问题时,爱理不理;经常以给同学起绰号、搞恶作剧为乐。
……
4、学生对照检查,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5、教师引导: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四)教师寄语永恒青春
1、探究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年轻,那么,当我们不再拥有青春的外表时,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青春呢?
(1)举例感悟:跳舞的大妈们——乐观
屠呦呦——奋斗
郭明义——奉献
(2)总结提升:青春,不仅仅是我们年轻富有活力的外表;青春,更多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品质。
2、结束语:青春如笔,描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画卷上印染着我们的理想;青春如歌,演奏出一支支激昂的乐典,谱写出华彩的乐章。让我们一起带着自信的笑容,踏着音乐的节拍,迈入青春的门槛!一起舞动青春、祝福青春!
3、结束曲:随着《我相信》音乐一起舞动青春。
政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叙写:
1.80%的学生能解释实践的含义,列举具体事例区分三种实践活动。
2.依靠自主探究,80%的学生理解、记忆并结合材料分析实践的特点。
3.在教师的点拨下,7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重难点)
课堂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核心思想: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学困生注重纵向评价。
按照临朐中学高中部“目标导引教学”的要求,本节课和以往上课思路一致,分成“讲评新闻,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达成目标;教师点拨,回扣目标;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这五个环节。
1.教师眼神鼓励、口头表扬。对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必须双眼和蔼地注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回答问题等表现优秀,可用“你回答得很完美”“我很羡慕你清晰的思路”等接地气的话语来评价,切忌假大空。回答问题等表现一般,可用“你还需要凝练自己的观点”“加强背诵”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贯穿课堂的各个环节。
针对目标:
这种评价主要针对第一个目标:80%的学生能解释实践的含义,列举具体事例区分三种实践活动。具体见下面表格。
学生表现
教师评价
预见等级
流畅地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准确分类
“你回答得很完美”
“我很羡慕你清晰的思路”
A
较为流畅地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分类错误有一个
“你还需要凝练自己的观点”
“加强背诵”
B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分类错误有两个甚至三个
“从基础做起,慢慢来”
“先超越昨天的你,再和比人比,压力别太大”
C
设计意图:抓住目标学生的心和脑,让他们不能不想走神,即使走神也能拉回来。兼顾其他学生,不能忽略这部分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
2.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是在“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这个环节应用,整个环节包含:学生做题—学生展示—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学生笔记,用时十分钟。限时四分钟完成六道选择题(每题4分),两个学生展示答案,并自主讲解错题。在自主讲解过程中,学生自我剖析错题错因,并对自己知识掌握作出评价,比如“实践的含义未掌握”“未分清实践的三个特征”“搞不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回扣到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并作出反思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全班鼓掌为其鼓励。
当堂检测: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这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这说明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针对目标:这是本节课最核心的评价方式,这个评价主要针对本节课第二、三个目标:依靠自主探究,理解、记忆并结合材料分析实践的特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并背诵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针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一重难点,要集中精力重点分析。
学生表现
教师评价
预见等级
流畅地表述实践的特点,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特点较为准确地区分;结合材料,较为完整地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到位,可以为师矣”
“棒,此处应该有掌声”(学生掌声起)
针对错题:
“未分清实践的三个特征,再加强”
“搞不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现在读一遍”
A
得分:
≥20分
在教师的提醒下,能表述实践的特点,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特点区分至少一条;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材料,回答出至少一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你分析得很辛苦,再反思”
“先把辩证关系理顺,再背熟练,别不懂就背”
B
得分:
≥16分
只能说出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的一两句话,不会结合材料分析
“你应该试着去分析,别害怕”
“你的口表达自己的心,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用有顾虑”
C
得分:
≥12分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突出重难点,让目标学生有应试的意识和本领。
3.学困生注重纵向评价。文科班学困生较多,光靠打击用处不大。主动回答问题的学困生,不论如何,都要发掘其观点中的亮点,立即进行表扬,比如“你对这个问题的掌握是深刻的”“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真的会更好”等。如果做题错误率较多,可以走到学生旁边,问其需要讲解与否,尽量给其讲明白。引导着学困生和自己的昨天比,让他们认识到,只要今天比明天有进步,就是胜利,发挥自我纵向比较的激励作用。尽量少提和其他同学的比较,压力太大对于他们来讲很难纾解。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要贯彻整个课堂,还要贯穿学生的一个学期,甚至高中三年。只要他不离开学校,笔者不会放弃。
针对目标:这样的评价方式主要针对学困生树立较端正的学习态度、习得较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
设计意图:学困生,尤其尚有学习之心的学困生,也很着急自己的学业。不应该忽视他们。
4.对事不对人,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个别或者极少数学生课堂表现不够完美,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恰当的提醒甚至批评。尽量单独提醒,避免当堂与学生发生冲突,避免他们的反感。根据临朐中学教师有个小屋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到教室的小屋中进行谈话、叫学生到办公室单独交流等方式进行。
针对目标: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是针对个别或者极少数同学的例外情况,让他们不违反课堂纪律,不妨碍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人都有自尊,学生尤其重视这一点。当面的批评往往效果不好,私下交流更能让他们慢慢理解教师的苦心。
政治教学设计15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此节内容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点之一、与价值规律关系密切、现实应用性极强、基本特点也是对价值规律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下为市场交易原则的学习奠定基础,承前启后,十分重要。
四个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能够从理论上理解这四个特点与价值规律的相互关系,市场为什么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这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讲,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不成熟、本框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程度比较高,如资源配置、市场的概念、四个特点等都较抽象,学生虽然对市场交换、商品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要从理论上完整把握市场经济的四个特点还是会有较大的困难、故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化抽象来具体,复杂为简单,从生活的日常现象入手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2)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2)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市场活动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
2)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3)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2、使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导读法、讨论法等,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3、鉴于本课知识专业性与理论性都较强、注意收集运用与教材相关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教材文本。
4、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引用漫画:刷牙不关水龙头的后果。并结合当今能源紧张的社会现实,引导出资源、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知识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递进引导:
设问:资源配置的形式有那些?(计划和市场)引出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培植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进入本课的第2个问题:市场。因为市场概念知识较好理解,故采用事例让学生做道连线题加深其对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理解,达到科学理解市场的含义(广义、狭义)。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3、突破重点——市场经济的含义:
在学习市场的含义后,接着分析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怎样实现的。在这里结合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带领学生分析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三个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的资源进行配置。再设疑:市场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引导学生分析市场的发展过程最终得到市场经济的概念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并采用书上P48的想一想: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市场经济含义进一步理解。区分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4发动讨论,突破重点、难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这一优势的具备是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分不开的。所以只有理解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就进入本课重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采用学生身旁的事例(公开招标: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市场的环境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讨论,来引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1)、平等性
引导学生看教材,理解含义,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表现,让学生现举例以说明之。这样此知识点学生较容易理解了。
2)竞争性
在平等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平等的,生产者之间或消费者之间也是平等,这个平等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平等的竞争。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竞争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们坚持辩证的观点要看到竞争的利,也要引导学生分析到竞争的弊端(垄断和盲目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3)法制性
以篮球比赛需要规则、裁判为例,结合漫画,说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让学生了解到市场经济中法制的作用,和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面前人们应该有的态度。
4)开放性
主要从4点分析:第一,开放性的含义;第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由那些条件决定的;第三,开放性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并采用漫画:“谁都别想发财”来说明自我封闭、相互封锁,对自己对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5)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对各个特征的关系做一个简单归纳,强调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相反,不能开展竞争,就无平等可言。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而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在这里如果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里教师通过简单分析,能使学生明确各个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可。
6、教师总结回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正是由于这四个特点的存在,我们才能理解: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功能也才能得以实现。这实际上说明,市场经济的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体现。所以可以讲----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这是本课的绪论,对就教材的开头的问题,也把本课的难点顺利解决。学生在对实际的经济现象的思考与分析中,结束了学习,思考的空间留下了,对经济学的热情兴趣留下了,对生活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新知识的教学主要过程到些结束。
7、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结束教学过程。课堂练习、选择题4题。问答题一题。
单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A)
①供求关系;②价格机制;③竞争机制④宏观调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④
2、《经济日报》xxxx年6月载文说,“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公平的,谁被淘汰都有淘汰的理由。这段话表明(A)
A、看到了市场经济有平等性特征B、坚持了市场的开放性原则
c、否认了市场的法制性D、肯定了市场的灵敏性
3、市场经济是(D)
A、一切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B、自由经济;c、商品经济;
D、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
-------------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D)
A、法制性B、开放性
c、竞争性D、平等性
非选择题:
我国加大了经济立法的力度,用以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企业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在许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经济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具备这一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1)上述经济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
(2)a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b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肃、健全的法制做保证。否则,有人不择手段的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
【政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政治初中教学设计12-29
政治教学设计12-08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04-14
民族的形成的政治教学设计06-15
政治初中教学设计13篇11-25
教学设计政治初中5篇12-29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08-03
政治教学设计15篇12-18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