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5课。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即事悟理,明白真谛。
2、设计理念: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3、思路提要:悬疑——感受——悟理——迁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创新”故事一个,“创新”名言两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故事引入。(此处应选择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故事素材)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或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集体讨论课文层次。(按叙述与议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质疑引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通过熟悉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说实话,老师对他们都挺喜欢,不过,如果让作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此处会出现两种情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精读课文铺平道路。)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同学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个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同学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同学们到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着重探讨“举”字内涵)
(3)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分角色朗读)
(4)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圈画)
(5)“我”是那样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小男孩到底是怎样切苹果的?怎样是拦腰切?怎样是通常的切法?谁来示范一下?(黑板上画苹果,学生来“切”)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真的是太神奇了!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
(2)“魅力”表现在哪里?(抓住三个“传”理解)
(3)怎么理解“创造力”?(分别从“小处说”和“大处说”来讨论,此处是本课的难点)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因为好看,人们看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明创造;因为方便,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少了思考……)
2、再读课文。
四、作业。
1、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打破常规去发现身边的秘密)
2、搜集几条与创新有关的名言。(先展示两条这样的名言)
3、查资料:是谁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附: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我为镇公开课准备的,老师们的评课使我深有感受。首先是应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单项彰显。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但前面的目标最终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其次是更深切地体会到“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本文内容简单,蕴涵道理,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就该让他到生活中去运用体会了。最后是“放”与“不放”截然不同。很多时候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怕收不回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活动。实际上,当我们都相对自由了,很多火种就会燃烧起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2
前置性训练
1、读文:正确,流利。标出容易出错的音,不明白的词、句子。
2、生字:二类生字要求读正确,一类字带拼音一字两词(写)
3、查词:魅力循规蹈矩生疏鲜为人知
4、归纳两段的段意,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5、合作探究:
①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②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6、搜集资料:勇于创新的故事一个、名言两句、脑筋急转弯三个。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故事引题,课前故事:一个敢于创新勇于~思考的故事。(一学生准备)
或者师讲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
(一)课文阅读
1、小组内检查
2、抽读
3、挑战读
(挑战者说出理由,可从语气,内容,人物特点词语理解谈起。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课文质疑
生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2: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3: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概述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师提出问题: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学生自由回答)
说一下自己在家切苹果时遇到的情况。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可能有着下面的说法:
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小组探究:可能有以下答案
1、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
2、生活实践中,勇于实践才会有新的发现
3、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汇报交流:
过渡:由此看来,正如文中所说:“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那么往大处说呢?
(生思考汇报)
师小结: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
合作探究2、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感觉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话的理解。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故事浅显而蕴意深刻。
学情分析:学生一定会被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的魅力所吸引,乐于阅读与学习。对文章中的难点,亦可通过引导与探究有进一步
的领悟。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并采用动手实践加强体验。
教具准备:以小组数为总数的经过反复打死结的细绳(结均打于同一位置),一个苹果。
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可由萝卜、山药等切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课前小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理解埋下伏笔。
将准备好的绳结以小组分发,要求学生于1分钟内打开。
共同想办法解绳结。
学生在1分钟内无法完全解开绳结。
教师留下悬念:上课后解决。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苹果里的五角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浏览或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的故事。
2、“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研读课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前悬念。
(切题导疑)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逐步引导)
a、“魅力”一词的含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查词典
自主研读课文,搜寻有效信息;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a、词典中“魅力”一词的含意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1)小男孩儿急于显示他新学的本领;(2)“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并将继续传下去;(3)这种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
c、“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追问d、“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再次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并能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c、因与众不同、“鲜为人知”,才有魅力。
d、因公平起见、遵循习惯、懒于思考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循规蹈矩”,少了创新意识。
e、相信大家对“循规蹈矩”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大家对“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呢?
自读自悟
结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不“循规蹈矩”,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结决课前悬疑:用剪刀从结中心一剪,绳结开了。
看着老师打开绳结,恍然大悟。
三、回味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加深体验,读出感情。
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朗读,读出情感变化。
四、实践拓展: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创新”一词有更深的体会。
组织活动,引导展示。
将自己带来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割,切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每个长方体只能切一刀。)
可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平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五、小结。
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魅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用合作探究、实物演示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板书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疏”是翘舌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
“秘”读mì;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体会:
①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②当小男孩向“我”显示他的新本领时,“我”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体会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
(3)、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的新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1)、实物演示,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
板书:横切苹果
(2)、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疏”、“循规蹈矩”等词语的意思。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 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 中受到什么启发?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 顾旧知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二、 学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
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
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7、小组里切苹果,不要一齐切,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再观察后接着切,然后汇报情况: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
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件事,作者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
(1)、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有魅力?
(2)、什么是创造力?
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例子:
(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三、 总结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般人 小男孩
切苹果 顶部切到底部 横切 创造力
思维方式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本领
17苹果里的横切苹果创造力
“五角星”深有感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造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听写词语。
课外:
1、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7
教学目和要求:
1、 理解课文
2、 通过关键词,理解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PPT
一、 读题,感受“魅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听说,有人已经回家迫不及待地切过了,为什么想切?(想看看那五角星)
3、这苹果梨的五角星吸引了你,或者说它具有很大的魅力。(板书:魅力)
4、找出文中含有“魅力”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使我深有感触地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自己读,有什么疑问?
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小男孩。
二、 学习第一部分
1、 出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1) 一起读
(2) 从文中哪些词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3) 小结
过渡:今天,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切苹果)
他今天来到我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他的新发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2、 出示对话
(1) 自由读,想想人物的表情、心理,多读多感受
(2) 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相机出示:神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平静
(3) 作者为什么会淡淡地说:我知道里面有什么?心理会怎么想呢?
小结:不就是苹果核吗?还这么神秘?
(4) 可是小男孩并没有因为“我”的平淡而阻止他显示本领,他却说……(引读)
(5) 此时他说话时心里是怎样的?(自信)
(6) 再读对话
过渡:读到这儿,这苹果究竟是怎么切的呢?到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3、 学习切法
(1) 理解了吗? 会切吗?谁来给我们切一切?(学生切)
(2) 你有什么发现?理解拦腰切、横切面
(3) 你切到了五角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 小男孩跟你一样很自豪,带上你此时的心情读一读(出示: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
(5) 除了他的语言体现了他自豪的心理,再读读,还有什么能够体现他当时是自豪的、兴奋的、骄傲的心情?
(6) 最后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4、 出示第四自然段
(1) 刚才不以为然的我,此时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体会作者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书上把它们圈画出来
(2) 交流(惊奇、感叹不已)
(3) 如果把这种心情读书来就更好了,指导朗读
(4) 他惊奇感叹的是什么?我们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呢?理解“循规蹈矩”、“生疏”?循规蹈矩的切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都循规蹈矩地切呢?
学生猜测原因:习惯、平均、安全、好看……
(5) 小结
(6) 让我们再读: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三、明理
1、这鲜为人知的图案仅仅吸引了小男孩吗?还吸引了谁?(理解还吸引了小作者写下了这片文章、还吸引了我们每一个读者……)
2、刚刚我们的谈话的内容,在文中也有体现,找出来读一读
3、你们回家后会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学生回答
5、 什么是创造力呢?
那么往大处说呢?(交流)小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延伸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进一步体会,创造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初步学会通过抓住精华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精华,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及创造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个图案,大家都很熟悉。(板书:五角星)
2、你在哪儿看到过“五角星”?
3、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苹果里去找一找五角星。(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得出来,不少同学充满着疑惑!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大意。
读懂了吗?能简要地说说课文讲的什么?(课文讲述了邻居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把握重点,深入学习。
a、再现故事
1、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一读就基本理解了。苹果里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
2、小男孩是如何向“我”展示这个新发现的,现在,我就是你们的邻居大哥哥,你就是小男孩,向我展示一下,行吗?(学生准备)准备的时候,请想好自己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
3、情境表演,结合理解课文。
(1)表演中,穿插人物话语表达的指导。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神秘、神气、眉飞色舞)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急切、迫不及待、自信)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自豪、得意、兴奋)
(2)切苹果时,穿插提问,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错了,错了,大家告诉他苹果该怎么切?(从顶部切到底部)
●现在,你准备怎样切?(理解“拦腰切”)
4、大家以前看到过苹果核像个五角星吗?很少有人看到这个图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图案,就是——(鲜为人知)
5、(对小男孩)谢谢你带我们发现了苹果里这个鲜为人知的五角星。
6、齐读课文1—3自然段。
b交流启示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启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换一种想法
2、出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齐读。
往大处说,(或者是更普遍地说)什么叫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是创造力,就是突破常规思维。)(板书:创造力)
四、拓展交流,小结过渡。
1、读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们知道了,从小处说,创造力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更普遍地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
2、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有很多创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才能。
3、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像换一种方法切苹果那样简单,它需要人们不仅要善于去发现,去思考,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历程。
4、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创新,不畏艰难,才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则《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小故事《织梦的孩子》,走近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五、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
1、学生自读故事《织梦的孩子》。
布置思考问题:
(1)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2)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3)故事中最吸引住你的是哪个部分?
2、阅读交流。
问题一: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哥伦布的梦想是有一天坐船飘洋过海,到新的地方去。
问题二: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平的,如果船行驶到地球尽头,就会掉下去,失去踪影。而哥伦布和一些有学问的人则主张地球是圆的。
补充提问:
有同学知道哥伦布1492年出海航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吗?(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而这次航行,哥伦布却是向西航行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指点:这正是哥伦布与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的地方。当时很多人都因为此而嘲笑哥伦布,甚至认为他是傻子说疯话。哥伦布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更得不到支持,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仍顶着压力,冒着危险开始了新的航行。
问题三:故事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个部分?
(1)哥伦布整个航行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2)这是课文的精华部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深入地学习,就像我们刚才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抓住了小男孩的展示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两个课文的精华部分一样。
4、学习故事精华,深入体会哥伦布的不懈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1)请同学们再细致地读读故事8—14自然段,哥伦布的船队在航海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哥伦布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圈出关键词语。
(2)交流
遇到的困难:
●途中的一座山顶冒出烟和火的火山,吓坏了水手们。
●大多数船员一直没看到陆地,心中越来越害怕。害怕……害怕……
●风浪大的时候,水手们埋怨;没有风时他们也埋怨。
●10月10日,连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要求回航了。
哥伦布的做法:
●为了安抚水手们,哥伦布答应他们,第一个……
● 哥伦布恳求大家:“再给我三天期限……”
结合学生回答:
船员 哥伦布
害怕 安抚
埋怨 恳求
(3)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怎样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前后四个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4)创设情境,想象表演。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担任哥伦布的角色,带领船队一起远航。(指名学生担任哥伦布角色,一排学生担当水手)
师描述情境:
哥伦布带领水手们登上了帆船。(出示图片)
1492年8月3日,他们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鼓帆向陌生的海洋前进。(播放海浪声)海风呼啸,巨浪翻滚。
船日夜不停地行进,一个月过去了,单调寂寞的海上航行让每一个水手感到无比厌倦。9月6日,水手突然发现,海中有一座山,山顶冒着烟和火,水手们吓坏了。
船继续前进,举目四顾,周围只剩下茫茫的海水,连一只水鸟的踪影也没有,陆地究竟在哪里?水手们心中越来越害怕。(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9月的天变化无常,一会儿风急浪高,一会儿骄阳似火,水手们不停地埋怨。(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两个月过去了,船队仍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10月10日,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一致要求回航,哥伦布恳求大家(哥伦布的话)
哥伦布整天在甲板上守望,期待着陆地的出现。
(音乐)一天,终于有一群鸟从头顶上飞过。海面上还飘着树叶和粉红色的花朵。这一切预示着什么?
(5)指导朗读,体会成功的喜悦。
真的会出现陆地吗?
引读指导16—19自然段。
要点:
●看到一点亮光,就看到了——一丝希望。
●景色是那样的美,此时水手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喜悦
●高喊读出兴奋之情。
●此时的哥伦布呢?他“跪下来,亲吻脚下的大地”。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地球,我的母亲》,创作时他激动不已,一次又一次亲吻着大地。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哥伦布内心一定也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练读)
学生分角色读。(配乐)
5、学习故事的结尾。(引读20、21自然段)
第二年1月4日,哥伦布的船队开始回航。3月15日安全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巴罗斯港。
哥伦布因为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伟大的英雄。国王和王后召见了他,他被封为“海上大将”。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并补充了《织梦的孩子》,重点抓住了两篇课文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指点: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独特的发现,深入的思考,更里不了勇敢的探索。
2、作业:
(1)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给哥伦布和发现苹果里五角星的孩子写几句话。
(2)继续阅读创造发明故事。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织梦的孩子
创造力 换一种想法(思维) 勇敢的探索
船员 哥伦布
害怕 安抚
埋怨 恳求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可是,咱们从国旗上看到过五角星,从军人的帽徽上看到过五角星,怎么苹果里会有五角星呢?读了这篇课文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检查自学。
⑴读准生字新词: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指导“鲜为人知”中的“鲜”的读音,猜猜“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如果不是小男孩将这个发现告诉我,文中的我,还有老师,还有你们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图案真是“鲜为人知”。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读第一段,指导:“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小男孩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得意、急切)
3、质疑: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5、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你们在家切过苹果吗?通常在切苹果之前家人会叮嘱些什么?
师:这么多规矩呀,做父母的总是希望我们循规蹈矩。(板书:循规蹈矩)(指名读,齐读)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四只苹果,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切?然后小组人员一个一个地切。一切由你作主,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2、交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拦腰切” “横切面”“循规蹈矩”
3、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阅读课文,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交流。
(1)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教学设计06-24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04-21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02-17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02-21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04-05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11-25
《苹果里的五角星》课堂教学设计06-24
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范文02-03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精选12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