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6 14:17: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个人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教学设计(15篇)

个人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能力目标:用正确的方法维护集体的团结,在集体活动中,能与同学积极配合,团结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把个人融入到集体中去,珍视集体的团结。

  二、学情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国家民族观念、全局观念逐渐淡薄,个人利己主义开始泛滥,青少年容易受到腐蚀,影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必须高扬集体主义的旗帜,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项目《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属于第二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生活主题中的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认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体会在集体中团结的重要性,落实的是课标中的“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教材共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引导学生认识集体的特征,理解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第二个层次“团结就是力量”主要引导学生在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团结对一个班集体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教材内容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引领教学的操作性活动,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丰富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验和感悟。但是,根据学生实际、国家社会一年来发生的大事,教学事例、活动内容有必要做一些新的安排。

  四、重点分析:

  团结就是力量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集体的角度,集体的力量来自团结,集体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团结,没有集体成员的团结一致也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和利益,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讲团结、会合作是一个人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品质。

  五、教学准备:

  1、课前与美术老师联系,组织班级标志设计

  2、搜集同学们成长历程中难忘的集体生活照片,办一次以《我生活过的集体》为主题的影展。

  3、实物准备:八块红砖

  六、教学过程:

  (一)班徽赏析,导入新课

  师:上周美术课同学们设计了班徽,有一枚经过同学们的一致同意,被选为我们8.1班的班徽,请它的设计者李立同学为我们做一下解读

  出示制作好的班徽,请同学解读:

  正三角形从每一个角度看都是大写的八·一,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四十七名同学在这个大家庭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把班徽贴到门上,师作总结:我们47名同学组成了8.1班集体,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与集体同呼吸共命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美好回忆,形成认识

  1、师: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无数次不同的集体生活,我班办的影展可能已经勾起了你美好的回忆吧,说说自己生活过的集体有哪些?在集体里生活有什么感受?

  乐队、篮球队、校体队、合唱队等同学们畅谈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集体,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师总结:集体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的班级、学校是集体,生活的社区是集体,将来工作的工厂、企事业单位是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一个大集团。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2、师:下列词语哪些表达的是集体

  侯车室等车的人们教室里学习的同学们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们中国女子举重队员们

  学生讨论并总结集体的特征:集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里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融辱一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欣赏配乐散文《小水珠的遭遇》

  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怀抱,他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的,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儿,这儿太美了!”

  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说感悟:小水珠为什么会消失?不想消失应该怎么办?小水珠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只有融入大海融入集体中才能生存下去。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集体给予我们的太多,每个人都应该感谢集体。根据自己的体验,补充下列句子:

  感谢集体在我困难时给我帮助,让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感谢集体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了集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集体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了集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面欣赏:龙舟竞渡、交响乐演奏、仪仗队表演、拔河比赛

  讲解:每一个划船着竭尽全力的击水才推动了龙舟箭一样的前进,所有乐手精心地演奏才汇成了华彩的乐章,全体队员无数次的训练和配合才有了仪仗队整齐如一的步调,绳子的每一次拉近,都凝聚着拔河队员的力量。这对我们创建优秀班集体有什么启发?

  同学发言,达成共识:优秀的班集体创建也要靠每个成员的努力,每个人都要发挥特长,为班集体争光,克服缺点,不给班集体抹黑,为把我们班创建成优秀班集体贡献力量!

  总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行板书:个人与集体不可分: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1、材料分析:自从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都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奋战在一起,志愿者从祖国各地奔向抗震前线,人民军队是救援主力,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用品,全国人民把一车车捐赠物资,一笔笔捐赠款项运向灾区,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抗震英雄,深情抚慰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危难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共同战胜了灾难,。

  说一说:通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过程,你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总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2、模拟演习:方寸之地来逃生

  演习方法:地震来临,假设同学们从教室逃离,现在只有站在这块红砖代表的高地上才安全,每组8人,在一分钟之内要全部在红砖上站稳。

  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伴奏下,开始活动。

  活动后,请完成任务的小组谈感悟,请失败的小组找出原因。

  谈活动感言:团结产生力量。联系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因集体的团结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经历?有没有因集体成员的不团结导致失败的经历?

  连接分析课本事例:年级篮球赛开始了,初二五班是夺冠声最高的班级,因为这个班在身高、技术上占明显优势,。赛场上,初二五班的队员们都想给大家露一手,却把赛前制定的比赛方案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参加过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队长高志,一抢到球就急着突破上蓝,由于缺乏其他队员的配合,几次都被对手拦截了,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场上队员情绪急躁,相互职责和埋怨,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场比赛

  他们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要想取得胜利,应该做些什么?

  讨论总结: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3、佳片赏析:

  师:四川安县桑枣中学两千三百多名学生在地震安全逃生,无一伤亡,这个中学的部分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拍摄,请同学们看看他们的现场表现。

  多媒体播放:《开学第一课》中的一个片段:

  同学谈认识:这与他们的防范意识强,日常训练有素密切相关外,也体现了桑枣中学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正是集体成员的团结产生了强大的合力,才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4、回顾历史,为祖国祝福

  师:这次震灾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坚强的无畏的中国人民没有被击倒,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巨大的天灾,如今灾区重建工作已经深入开展,灾区孩子们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战胜了无数困难,创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展望未来,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繁荣,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四)齐唱歌曲,情感升华

  多媒体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背景画面为抗震救灾的场景,全班同学起立齐唱。

个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懂得将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心理写清楚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培养修改作文的初步意识,逐步养成修改习惯。

  2、能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进行修改,把片断写具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写具体的方法,将自己的片断改具体。

  难点:培养修改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比较两个片断,初步懂得修改的重要和怎样将写人的片断写具体。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

  从文章不嫌百回改,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到白居易请保姆给诗提意见修改讲起。

  针对学生中写好作文从不重读修改,批好作文只看分数,不看批语,更不修改问题。

  揭提《把作文改具体》。

  2、明确要求。

  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是修改写人习作《好——》中不具体的片断。

  3、学习方法。

  自由读“习作提示”,思考讨论:

  这两个片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第二个片断哪些写法使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具体了?

  小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件事?当时妈妈肯定有很多话和动作,为什么选这些动作(放筷子,嘴唇试温,冲出去,围严实,三步并两步奔)?为什么选这些话语(亲切地询问“怎么啦?”惊叫“不好!烧得历害,快上医院!”)?为什么还要写听到妈妈喘气声越来越粗?

  小结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围绕人物品质选事;记清事情中能反映人物品质的言行和心理。

  4、学生示范。

  出示班里学生写《好》中不具体的片断,及该片断的作者事先修改好的片断灯片。

  出示灯片,学生阅读比较。

  由作者讲述修改前后的想法及修改后的体会和收获。

  (习作写好要认真朗读一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修改错别字、多字、漏字和明显的的病句。习作写出好要认真看看习作要求,看习作有否围绕中心,把重点写具体,写人的习作要写好人物在具体事情中的言行与心理。)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重读《好》的习作,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将片断写具体。

  (二)教学过程

  1、发习作,重读寻找。

  自读习作,寻找应修改的片断。同桌交换习作,倾听同桌关于选择修改片断的意见和片断修改的建议。

  2、各人根据自己习作的问题,选择一个片断修改。对于部分没有合适修改片断的学生,可提供下列片断修改。

  奶奶不爱穿新衣服,很节俭。袜子快破了,也不要给她的新袜子,自己做了“大脚套”给我试。真的,这“大脚套”很暧和。我试了后很感动。

  3、交流修改习作片断,小结修改体会。附:《好爸爸》修改片断比较灯片内容。

  我爸爸天天学习到深夜才睡,早上又很早起来读书。爸爸为了参加自考,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眼睛也熬红了,人也瘦了。学习的精神真令人感动。

  修改:

  我爸爸是个读书迷,为了多学点知识和本领,他呀没日没夜地苦熬。为了我,我妈不知和他闹过多少回。这不,这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让我到爸爸床前去监督。让干了一个通宵的爸爸老老实实睡一觉。我看爸爸眼睛是闭着的,可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背着英语单词。“不老实,我告诉妈去!”我刚要走,爸爸一把抓住我的手,“别走!小刚。爸爸不这样用功,怎么能学习本领?再说,你妈够辛苦了,别再让她操心了。”“这——”我看着爸诚恳的脸,心软了,可一见爸爸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忍不住说:“孩子,爸爸是技术科长,厂里引进不少新设备,我连说明书也看不懂,多急人哪!我能不拼命学点东西吗?”“可是——”我还是心疼爸爸,“爸爸您累病了那可怎么办呀!”爸爸笑了,“傻孩子。现在少睡点,过两天空了多睡点。少睡点不会垮,啥本领也没有,工作垮下去才真糟呢!”

个人教学设计3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设想和目标

  1.拜访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节、抓住人物活动的语言、神态、动作,并学会倾听与记录。培养搜集和储存素材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内容清楚具体。

  3.学习敬佩的人的可敬之处,关注学生的独到感受,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精神,让心灵得到净化,享受一次高尚的成长体验。

  4.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5.培养自主、民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6.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7.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本单元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敢于追求真理,有独立人格的伽利略,如痴如醉、执著追求艺术的罗丹,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执著、勤劳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辟菜园的父亲。他们让我们敬佩,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或者你了解的值得敬佩的人。

  二、交流激趣

  1.组内交流:

  ①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②轮流说出自己敬佩的人。

  ③组内评价并评选出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帮助完善。

  2.全班交流:介绍人物的品质、事例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敬佩之情;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语句连贯,情感真挚。

  3.互动互助:学生可以为交流的同学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二课时

  一、回忆再现

  师:上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中,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可敬可佩的人,有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有下岗再创业取得成功的阿姨,有身残志不残刻苦学习的同学,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

  1.谁说的人物令你肃然起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是怎么说的?

  2.回忆自己在小组和班上交流时,受到别人赞扬的地方。

  二、明确要求

  同学们读一读书本上的习作部分,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交流,老师打出字幕:

  (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创设情景

  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典型的录像画面再现人物,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观察方式、语言描述、情感传递,在无形中起到导察、导思、导情、导行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敏锐地思维,细致地观察,正确地感受。

  播放录像:一名清洁工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情景

  1.仔细观察这位清洁工打扫时的情景,即:动作、神态,发挥想象。

  2.学生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和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中去交流、引导。

  3.班上交流:对照习作要求,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播放录像:一名下岗的阿姨白天求职,晚上回家后伏案灯下,刻苦学习的情景。引导仔细观察后,练习说。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两段录像,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在讨论时说的言之有物,语之有情,字字句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写作文时写作思路必须要清晰,你敬佩谁,敬佩他(她)的什么?为什么敬佩?都得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选择素材

  1.选择素材。从众多人物的素材中进行筛选,你选择写谁?提示:

  (1)你熟悉的',你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

  (2)事例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特点,也觉得有话可写的。

  (3)在脑子里进行搜索后,迅速确定要写的人。

  2.组织交流。

  (1)把所思考的内容简要的写出来。

  (2)同学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介绍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三课时

  一、结合课文启发引导

  1.读一读:找出课文中写人的文章读一读,课文是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人物事例的?

  2.想一想: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言,及“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明确: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

  (2)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及由衷的歌颂与赞美把情感写真。

  二、作文起草

  1.提示激兴:要表现人物的品质,一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活动等去观察、琢磨、进行描写,重点写好语言和行动,以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作衬托,在描写过程中穿插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拟定初稿。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四年级的学生还属于写“放胆文”的阶段,鼓励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不受形式的束缚,不受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三、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对照习作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

  2.共同交流修改。

  (1)让学生以自己的作文为例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方法,教师巡视点拨。

  (2)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相互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作文的方案。

  (4)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方法进行评价。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四、评议赏识

  1.把自己写的作文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感受快乐,或由学生自己选择欣赏某同学的作文来读。

  2.好的习作予以肯定,有不足的习作在鼓励的前提下提出修改的建议。

  3.各自再进行修改,评比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议、推荐。

  4.教室的文化栏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组织学生参观、阅读。

  教学反思

  1.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他们的观察、感受、思考、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搜集、储备习作素材的意识,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2.寻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衔接点,让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机融合。让习作在口语交际中生成,让口语交际的对话交流方式成为学生实现轻松作文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学生畅说见解,放飞思维,开拓创新,思维在反复的碰撞中成长。

  3.《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的快乐,享受写作的快乐,也是让人分享自我感受和体验的快乐,分享感受生活的快乐。

个人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打电话》(小语五年级下册)是一段惹人发笑、引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于相声并不陌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激发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并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相声语言的特点。

  【教学理念】

  教学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特点

  1、学生一边浏览课文,一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有唱…]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A、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我叫。

  乙:是够?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B、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嗦者说话?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畅所欲言: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自由组合,练习朗读。

  2、小组内尝试表演《打电话》。

  3、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4、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5、小结:相声以说唱等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它常常在最后“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环境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熟读相声《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个人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我选这么一节课是因为对于我们大班即将毕业的孩子来讲是有所必要的。他们即将进入小学,一些独立意识也应逐渐加强,不再过多依赖父母,也是一种长大了的标志吧!但是经过调查,还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为了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一个人睡,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故事,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敢的一个人睡,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黑夜并不可怕,并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能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树立自信。

  活动准备:

  故事PPT课件颁奖音乐眼罩

  活动重难点:

  1、体验黑夜并不可怕,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能想办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乐意尝试一个人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啊!对,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晚上,接着看,你发现了什么?对呀,睡觉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故事:可是这么一件美好的事情,对于一只小老鼠来说却糟糕透了,原来,这是它晚上第一次一个人睡,它躺在床上好久都睡不着,它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围着它的屋子转呀,跑呀,一想到这儿,它就吓得浑身哆嗦,突然(风声)小老鼠害怕极了,赶紧捂住眼睛窜到被窝里,过了一会儿,它悄悄的走到门前,打开门一看,哦!只是刮风的声音,小老鼠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了,突然,它又听到,小老鼠着急了,站在床上一动不动,这又是什么声音呢,过了一会儿,它往窗外一看,哦,原来是风吹树枝敲打玻璃的声音,还有小鸟们经过的声音,小老鼠放心了,回到床上,一会儿便睡着了。

  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明白了原因的小老鼠到了第二天晚上睡的踏实多了,到了第三天晚上睡得可香了,还做了一个美梦呢!看来小老鼠已经适应了一个人睡了。

  2、调查统计:

  那你们是不是也很勇敢的一个让人睡呢?好,请一个人睡的小朋友站到老师这里,谁来把你一个人睡的经历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你刚开始一个人睡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那怎么办呢?后来呢?你可真棒,你来说说吧。

  听到了吗?他们刚开始一个人睡觉的时候都有些害怕,但他们会想一些办法让自己不再害怕,也就适应一个人睡了,对吗?你们表现的真棒,来给你们发一个勇敢的小奖章。知道吗?一个人睡呀,很舒服,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还是我们长大的标志呢!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希望你们都能一个人睡好吗?

  3、心理疏导

  不过还有很多小朋友不是一个人睡的,那你们为什么不愿意一个人睡呢?害怕什么?讨论。

  (1)你害怕什么?幼儿:我害怕黑,我们小朋友帮他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还有吗?

  (2)你害怕什么?幼儿:我害怕怪物。那你们说一说,世上有怪物吗?对呀,怪物只是神话故事里人们编造出来的,化装出来的,那你还害怕吗?还有吗?你害怕什么?我害怕从床上滚下来,那我们帮他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

  (3)你害怕什么?哦!害怕狼啊!孩子们,狼生活在哪里啊!对呀!那你还害怕吗?还有吗?没有了,好,你们能把自己害怕的事情讲出来,说明你们也很勇敢,来给这些小朋友鼓鼓掌!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害怕的事情,真的是可怕的事吗?对,这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理在作怪。只要晚上睡觉的时候关好门窗,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多听一些好听的音乐,或者听爸爸讲一些好听的故事,你就不会再害怕了,你也会像故事了的小老鼠一样,一个人睡的时候,会越来越勇敢,而且每天都会睡的很香。

  那你们现在心里好害怕吗?那你以后再有害怕的事情,你会大声的说:我很勇敢,我不怕你,会吗?好试一试

  我们刚才已经把心理最害怕的东西消灭掉了,那你们都愿意尝试一个人睡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创设情境,体验优美意境

  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戴上眼罩,静静的享受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好吗?天黑了,太阳不见了,小蚂蚁睡着了,天空拉下了帷幕,星星出来了,风一个劲的吹着,树叶哗啦啦的唱着歌,摇醒了草丛里的蛐蛐,蛐蛐大声地唱着,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好,请轻轻地摘下眼罩,再来欣赏者美好的夜晚吧!

  夜晚的景色美吗?那我们今天晚上就来感受一个人睡的夜晚好吗?

  活动反思:

  首先结合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抛出问题——幼儿讨论交流——教师有效回应、小结,在不断的互动、共建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方法克服恐惧,各个环节层层递进。

  特别是针对“为什么不敢一个人不睡”这一环节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害怕的事,释放心中的恐惧,然后进行心理疏导,请幼儿进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个人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掌握创建复杂不规则表格(编辑与调整表格、格式化表格的综合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同学及课本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堂知识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让学生通过个人简历表的制作,了解现实社会竞聘上岗的趋势,对未来走入社会提前奠定心理基础。

  (二)课题分析

  重点:复杂不规则表格的制作;

  难点:编辑与调整表格,表格调整为无边框。

  (三)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在word的操作、编辑等基本知识,对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使用也比较熟悉,已掌握了简单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2、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提出设计“个人简历”为任务,与学生密切相关。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

  (五)教学素材准备

  环境:多媒体机房(带电子教室)

  素材: word制作的个人简历;彩色线条图片,头像图片。

  (六)教学内容和过程

  1、情景引入:

  1)、展示一个小动画《“小强”求职》,虽然这是一个带点搞笑的flash动画,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竞争,优胜劣汰,以后我们大部分同学大学一毕业也要应聘上岗,都要去求职,那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自己的岗位呢?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有特长。同时我们要带着自己的简历去面试,我想一份精美的个人简历也可以增加你面试时印象分。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要用我们学习的知识word表格制作来完成一份自己的个人简历,让别人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你。

  2)、效果展示

  这是老师大学毕业时制作的个人简历,学会这节课你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甚至更好的简历。

个人教学设计7

  一、教材依据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合共提了一点标准,具体是: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这一节是承接第一节来讲解信息资源的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本节与第一节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即从大范围的信息资源管理缩小到讲个人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二、设计思路

  ⒈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现代化教育设备接触不是太多,虽然经过一年对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加工、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信息资源管理有了一些了解,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是每个同学价值取向不一,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较多学生更喜欢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游戏、购物等等,面对众多的数字化信息却往往无法进行合理的管理,所有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特别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注意,并学会合理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⒉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采用了我校推行的“学习后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先由与学生学习最贴近的研究性学习实例创设情境引入,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思考实例中使用了哪些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以及方法,接着师生共同总结交流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四个小组。采用任务驱动让每个大组完成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并讨论总结各种个人数字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自觉地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能了解当前常见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任务的讨论能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⒉方法与途径:

  能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按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⒊情感与评价:

  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自觉地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形成数字化生存和终身学习意识。

  四、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五、教学难点

  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六、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自学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展示五个刚刚完成的优秀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

  引入案例:

  展示王明小组在进行《燕翔洞旅游景点的考察》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请同学们思考王明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使用了哪些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观看展示并思考。

  研究性学习结题刚刚结束,以此话题引入,学生兴趣较浓。以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事例为案例,更能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

  目标导航

  利用多媒体课件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生观看课件并理解。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解读,让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明确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并知道达到的效果。

  自主学习

  下发自学导学案。

  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解答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P138-P143,结合自学导学案,思考问题。

  让学生以导学案为中心,结合课本,认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识小结

  总结:

  1.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2.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注意事项

  师生交流

  讨论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知道个人信息化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

  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四个小组,下发任务资料包,每个大组完成一个任务。

  任务一:假设你有一台PDA,你会如何用它服务你的学习?

  任务二:小明同学下载了很多内容在“素材”文件夹中,请你帮他分类整理好。

  任务三:班主任王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个人信息,请你帮他用合适的软件来整理和记录这些信息。

  任务四:小明喜欢经常音乐网站去听歌,请你帮他收藏一些音乐网站。

  任务五:去常见的博客网站写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如有不懂,可以相互讨论。

  通过学生进一步对具体事例的合作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交流总结

  请各大组派一个小组成员分别展示各自的成果。

  教师先总结前面五个小组的任务内容,然后强调要合理选择个人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并鼓励学生开通自己的学习博客

  推荐出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完成任务总结巩固对合理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共鸣。

  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梳理,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做好准备。

  八、教学反思

  ⒈“先学后教,精讲精练”七环节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精讲、当堂检测、课后训练,我进行了局部修改,这样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操作方便。

  ⒉本节通过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各环节过渡较自然。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学生对课本不够重视,所以我利用自学环节,既培训了学生自学能力,也让学生熟悉了课本。自学过后又给出对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5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刻的体会到合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能分析对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合理性运用,并能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学习学习兴趣较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较高,较好地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个人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精心的选材,组织巧妙的结构。

  2、感受冰心与巴金的纯真友谊,学做真人。

  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僖藻尹汲靳笃

  2、介绍古代一些表现友谊的诗歌。

  赠汪伦 问刘十九 别董大

  李白 白居易 高适

  李白乘舟将欲行, 绿蚁新醅酒, 千里黄云白日曛,

  忽闻岸上踏歌声。 红泥小火炉。 北风吹雁雪纷纷。

  桃花潭水深千尺, 晚来天欲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饮一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3、请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三、简介冰心、巴金的`生平事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冰心文集》等。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四、整体感知:

  1、如:淡交如水。语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学生讨论,课文中写了冰心和巴金哪些典型事例。(自由发言。)

  再讨论,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例,而不写冰心参加过“五四”运动;巴金勤奋写作,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启发学生应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选,不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不选。)

  3、概括文章的主题。

  本文选取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4、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用典型事例说出一个人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1、平时我们看电影、电视放松自己,娱乐身心,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影视呢?

  生答:《香樟树》、《山鸡故事》、《不能没有你》、《难兄难弟》、《兄弟连》、《红苹果乐园》。(3分钟)

  2、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感人的名人友情故事呢?(5分钟)

  生答:桃园三结义、高山流水、歌德席勒、鲁迅、马克思恩格斯。

  3、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与好朋友之间又感人的故事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5分钟)

  4、(真情告白)也许,为了追求理想,我们不能与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如今新年到了,你想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呢?请用笔写下来。(5分钟)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寄语:相识是缘,相知是福,成为挚友是幸,我愿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共同谱写一曲人间至真至纯的友情之歌。

  2、结束语:友情是写不完的、说不完的。歌德说:恋爱中的男女都是诗人,而我要说:友情中的男女都是诗人。你们写的一定是人世间最美的诗篇。真正的友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结束也不会随空间的阻隔而淡忘,它只会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个人教学设计9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教学重点:

  手工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手工书的设计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造型的书(自制)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系统知识、师生互动、实践体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小结拓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纸”上谈兵)

  播放视频。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拿出几本不同造型的书)你更喜欢哪本?为什么?

  小结:一本吸引人的书除了拥有内涵以外,书籍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既然大家爱读书,那一定对书的结构很了解吧。(学生拿起书指着各部分结构说出名称:只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封面、封底、书脊等主要结构即可)

  二、发展阶段:(书归正传)

  稍加评价后,问:那你知道一本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播放视频:《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制作要经过这么复杂而艰辛的工作,太麻烦了。看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一张纸一本书),然后写上书名和内容,对封面和封底、书脊加以装饰就是本完整的书了。这是咱们现在的书的'样子,那有谁知道书的发展演变过程,

  小组讨论作答后,请学生看屏幕:竹片书、卷轴书、线装书、册页书、现代书。刚才老师用一张纸就做了一本书,你还能有哪些办法做出一本书来?

  (小组讨论)选两个小组悄悄告诉老师讨论结果。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但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呢?你们的创意能变成现实吗?

  我好期待啊! 进入下一环节:

  三、体验实践:(纸板也奢华)

  请同学们开动想象,将创意变为现实。

  1、同学们制作前我来抛砖引玉。(播放微视频:成品书欣赏)

  2、制作要求:

  a、方法不限,内容自定,用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制作一本手工书。

  b、根据书籍内容设计恰当的装订形式和外部形态,具有创造性。

  c、工具材料的使用注意提醒。

  d、作品要力求细致。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视频:制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和手工书作品欣赏)

  4、作品完成后,进行小组作品展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优秀小组,教师将自制书籍赠与学生作为鼓励。

  四、课堂小结:(书不释手)

  手工书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更要用心去感受。要用创新的思维、发现的眼睛去完成一件收手工书作品。让我们从“做一本书”到“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做到书不释手。

  五、课后拓展:

  课后注意观察,收集图片和文字,还可以贴上自己的藏书票,将自己的手工书制作完整。

个人教学设计10

  【习作要求】

  1.通过写自我,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个体,独特的个体。

  2.能选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说话。

  3.做到语言活泼清新,主题鲜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作前热身

  对一个人的了解,莫过于自己了。我是谁?我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先听听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吧?(师介绍自己)

  (二) 选材点拨,明确写法

  1、经常照镜子吧,今天再来照照,把镜子中的自己,用笔写下来。

  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外貌描写

  3、你知道能照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特殊的镜子是什么吗?告诉你,是其他人的眼睛。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学、父母、长辈中间作个小调查:除了名字之外,他们还会怎么称呼你?为什么这样称呼你?搜集一下吧:

  同学——

  父母——

  长辈——

  4、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性格特点

  5、师启发引导:生活中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说起来,却会不知从何说起,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作文前的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或者充满童趣的实例,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请你来说说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具体事例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能反映特点的地方,启发引导学生说具体)

  7、师:大家说得真好,在这些事情中,就藏着一个独特的你,这个人就是你。

  说明:

  本堂课本着“激发学习动机→交流、愉快的参与→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事例。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可能使这个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文章最为可贵的地方。因此,此环节旨在通过“把镜子中的自己画写下来、别人口中的绰号、我的童趣故事”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懂得写自己时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佳作点评,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练习。

  例文一 我这个人

  我呀,叫朱慕尧,今年12岁,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新兴小学五(2)班读书。

  我这个人个子有些高,排队时总做队伍的小尾巴。脑袋大大的圆圆的,当然会让人联想到足球。俗话说:“脑袋大,脑水足。”所以亲戚朋友都说我聪明。我自我感觉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可妈妈却说我眼睛小,因为一见阳光,我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小缝。我经常大口大口地吃饭,张开大嘴,会看见我的牙齿有些稀疏,我的大门牙早就被人给扛掉了,到现在还没装上。原来我是一只漏嘴巴的“小公鸡”,吃饭总是漏饭粒,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现在吃饭可是“颗粒归仓”了。我的脖子有些粗,还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袄,几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妈妈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圆又大,跟爸爸的“将军肚”差不多。

  我这个人呀,别的爱好没有,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电脑。什么电脑写作班、电脑绘画班……凡是跟电脑有关系的,我一个机会都不会错过。我这个“小电脑迷”只要拿上鼠标,什么事 都不管了。有时妈妈叫我做事情,我假装没听见,非得妈妈来拉耳朵,我才肯站起来。

  我这个人就这样,你愿不愿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 我这个人

  我叫陈远,由于“远”和“圆”读音相似,不知从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圆子”。我的脸又长得特别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个外号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时,两脚替换的频率特别快,而步子又特别小,跑起来一步紧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学们都笑我:“小圆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只球在滚,滚得快极了。”啊,是吗?我可是从没有看见过,不过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运动会上,我居然也会“滚”出点名堂来了,和其他三人“滚”出两次4×100米接力第一,两次100米第六。能为集体争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欢说话,语速又特别快,就像竹篓倒豆子一样,一下子能滚出上百颗圆豆儿。可我这个人生就是头脑简单,什么事情都是来不及仔细考虑会脱口而出,以致有时上课也会和同学争论起来。唉,真是,……我真想把“圆豆儿”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爱我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就是要为集体作贡献。可有时工作不顺利时,我还好几次掉了“金豆儿”———眼泪。不过我还是愿意为集体工作的。我爱掉“金豆儿”,因为“金豆儿”也是圆的。

  不过,“圆”也会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在做数学题时,我往往会把小数点点错,使最终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会因为漏看一个零,以致一道数学题从头错到尾……

  “小圆子”这个外号,对我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这个人呢,好比一滴圆圆的小水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我愿去拼搏,去夺取光彩夺目、圆圆的金牌,而无愧于一个新世纪的学生。

  (1)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你从两篇例文中学到些什么好方法?一起交流。

  说明:

  第一篇例文,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小作者的语言很风趣,很生活化,在介绍自己外貌的时候,非常有趣,把一个可爱调皮的男孩展现在大家面前,读来很让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个“圆”字立骨,描写人物,组织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鲜明生动:脸长得圆,跑步像圆球在滚,说话像倒圆豆儿,爱掉像圆圆的“金豆儿”(眼泪),甚至粗心也和圆相联系——往往点错小数点,漏看一个零,文章最后说,我是一滴圆圆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夺取圆圆的金牌。无论是成功的自豪,失败的懊丧,还是对理想的追求,都从一个“圆”字派生出来,“圆”是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这一字也就成了统领这些材料的凝聚点。尽管材料十分琐碎,但由于红线贯串,仍然显得十分集中。

  这两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绍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写出自我的风采。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文章的构思上,都能帮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打开思维,借鉴写法是例文学习的目的所在。

  (四)指点迷津,总结角度

  1、写自己的文章,你可要大胆的写,这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另外,选好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在吹牛,最后,加上活泼生动的语言,能让大家更喜欢你。要常自我追问,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性,准确的认识自己。

  2、那么我们怎么追问自己呢?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归纳

  追问角度参考:个人简况、家庭情况、外貌体型、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爱好特长、成长经历、人际交往、优点缺点……

  可以写个人简况: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时间、年龄、名字的由来、名字的涵义……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写我的性格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

  可以写我的爱好特长: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

  可以写我的成长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等等。

  4、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要抓住自己的一到两个特点来写,不能面面俱到。而且,还要把自己的特点像刚才的同学一样,把它说明白,写清楚。(板书:写清楚)

  说明:

  小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教师通过“追问”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选好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要仔细地审视自己,无情地剖析自己,逼真地描写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样才能使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跃然纸上。

  (五)完成习作,交流修改

  好了,老师已经帮你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请仔细回忆,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一个个性的你,好吗?最后,老师还提醒你:别忘了,给你的文章加一个最精彩的题目。

  1、静心思考,独立选材。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个人教学设计1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术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生物技术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等基础知识,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二、教学建议

  1、设置适当情境————有效导入

  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由于其一般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所以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总体比较陌生。我们可以尝试以如下情境导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红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块腐乳、一盒酸奶,让学生思考这些食品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情境二通过投影仪展示水华和赤潮等与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

  通过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在微生物培养中保持培养过程纯净的重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夯实理论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这一课题,就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学情和各学校实验条件而言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要保证该课题的有效展开,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探究学习。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个概念:培养基、菌落和无菌技术。

  关于培养基,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制备一个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课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对培养基有个初步的形象认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培养基的类型及分类依据,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培养基分类的基本知识。然后再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①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是什么?

  ②琼脂在培养基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③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其培养基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一定相同吗?

  ④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化学成分、用途等分类依据分别应属于何种培养基?

  ⑤硝化细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养生物的碳源、异养生物的碳源分别是什么?

  而菌落是实验室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教师可实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肠杆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细菌的菌落、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并让学生比较菌落形态、颜色、光泽等方面的不同,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①科学研究为什么常用菌落作为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

  ②菌落形成常在什么培养基表面?液体培养基可以产生菌落吗?

  ③为什么说获得单个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纯化”?

  ④菌落的观察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至于无菌技术,是本课题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操作要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P15小字部分“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录4,然后归纳出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并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3、实验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体会无菌技术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该培养基的配置细节较多,但是并不是完全要记住的,只要抓住关键的环节(牛肉膏和蛋白胨的称量与熔化方法、先调pH后灭菌等),然后建立以下简单的流程图即可:

  计算→称量→融化→调pH→灭菌→倒平板

  上述流程图还可简化为六个字:“算、称、融、调、灭、倒”。为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基的配置,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皿底和皿盖的大小关系?培养基是倒在那个上面?

  ②“倒平板”中的“倒”字该如何理解?

  ③培养基和培养皿的灭菌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④“倒平板”指的是接种前还是接种后,还是都要?

  (2)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

  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很多,教材着重介绍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是原理大致是相同的:通过连续划线或系列稀释,降低大肠杆菌浓度,得到单个细菌繁殖成的菌落。以平板划线法为例,可尝试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关于两种接种方法有详细的示意图,可先让学生自己看,然后由学生谈谈哪些细节体现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在实验室应从哪几大方面确保无菌操作的实现。

  (3)实验室操作

  本课题大体可按以下实验流程操作:

  本课题的具体流程可由学生结合书本中的提示自行设计,鼓励创新,但必须以遵循接种的基本原理和无菌操作为前提,以获得纯化的大肠杆菌菌落为目标,以安全为第一保障。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

  下面结合实际操作提出几个注意点或建议:

  ①以安全为第一要务。本实验最好选择非致病菌种,如本课题教材中的大肠杆菌等,这样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本实验用到的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酒精灯、紫外灯等仪器设备都要先培训、后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强化安全意识。

  ②以无菌操为关键要领。由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该实验稍不留意就会失败,所以无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且细节很多,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实验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可行性,然后将每一个应该注意的无菌操作环节都做好标

  注;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每组至少要安排两位同学监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严格的无菌,并做好记录,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也便于查找实验失败的具体环节和原因。

  ③体现对照原则和重复原则。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的恒温箱培养,未接种的作为空白对照,只有上面培养基完好且无菌落产生,才能说明培养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肠杆菌单菌落,否则实验只有重做。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的概率,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基的数目,避免由于偶然原因导致实验失败,延长了实验周期。

  ④以获得标准的大肠杆菌单菌落为主要目标。由于学生不清楚大肠杆菌菌落特征,教师最好事先提供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可以是培养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图片。引导学生从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方面来描述大肠杆菌菌落的特征。一般选择12h和24h为观察基点比较合适,因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点,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菌落也会连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单个菌落了。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可以通过生产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练习相应操作,从中体会纯净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再进行操作实验,利用培养结果指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成败并相互讨论总结,深入理解知识。当然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个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

  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用战争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简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本研习

  1、失去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1)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并找出有关情感起伏的词句。

  学生回答,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藏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了车祸(悲愁的心)】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

  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

  明确: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对孤儿的爱;做父亲的幸福,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

  5、引用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四、合作探究

  1.“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1)讨论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面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

  (2)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夫一个人吗?不是。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再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伤亡人数总计约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据外国学者统计,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其实,小说写的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遭遇,是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2、小说的结尾说,“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读懂了索科洛夫感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五、延伸学习

  思考:这篇小说在完成的时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1、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

  2、完成《名师一号》练习;

  3、预习《六国论》。

个人教学设计13

  11月19日,我参加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校的7位语文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创设文本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郭艳艳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资料,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谢、安慰的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张倩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小钱患病时急需骨髓移植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进了医院,带进了。

  病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深入体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八小薛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欣赏作者故乡的搭石,感受家乡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倩老师所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倩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一起半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品读文章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同一个时间的两个不同场景,那些句子是做让你感动的,为什么?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倩老师采用了“联想想象”的办法:一年以后,康复的小钱与捐献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7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十小王迎春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四个主要景点时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最精彩的是学生上讲台提问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学“反将一军”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明白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颐和园可以探索的地方远不至于课文的描写。

  刘秀云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感受得很深。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断的疑问与思考,不吐不快,还是写了出来: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上课的语言怎么会如此惊人地相似,总算是开了眼界。“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最棒”“照(学)他(她)的样子读一读”“谁愿意向他挑战(超过他)”等等。这此言语在每一节课里都有出现,频率之高,虽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说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了解这些话在表扬一人时,却打击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吗,教师是否在批评其他同学呢?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会上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说,如果在美国,老师在班级里说“你是最棒的”或“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老师将会被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是不是废话,哪有学生按不喜欢读的方式来读,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你读真棒”“你读得不好”“你读得……”表扬与批评有什么意义?“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学习”,体现平等意识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试问,自主学习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样说就能体现平等和尊重吗?如果这样,那你教师在干什么,你教师有什么作用,家长能放心吗?再说,这样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吗?就阅读来说,有朗读和默读之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讲得很清楚,对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如时间,速度,数量等,既然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呢。同样,学习当然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怎么能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阅读确实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个性化的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合作学习吗,于是上课也来合作学习,殊不知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各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同看法,达到个人独自学习难以达到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在合作基础上,建立友谊,互相尊重、信任等。我们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读,四人合作,选择你所喜欢的一段或一处说给大家听,这也叫合作,合作读有必要吗?选择一段说给大家听有必要吗,说什么?没有问题的合作,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是很有个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是……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教学大赛心得体会3我有幸观摩了市小学英语教学大赛,本次比赛活动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简笔画、才艺展示、口语、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共有来自各县区的3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基本功比赛。通过观摩可以看出所有参赛选手都是花了很大心思,努力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现出来。通过这次观摩,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与参赛教师之间的差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口语表达。对于限时命题性口语表达,各参赛选手们在拿到题目后只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虽然时间很紧,却没难倒各位参赛选手,他们的表达,内容切题,思路清晰,而且注意了开场白和结束语,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注意了语音、语调,表情丰富,就想是在演讲一样,个别教师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这一点令我佩服不已,很值得我去学习。

  其次是才艺展示。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各位参赛选手的表现更是令我折服。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才艺展示就是唱几首课本上简单的儿歌,观摩了他们的表演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对才艺展示的理解是那么的狭隘。“小学老师都是多才多艺的,都是全能的”参赛教师们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们中有的给动画片上的人物配音,有的表演短剧,有的配乐讲故事,还有一位年轻的教师竟然可以变魔术,且不说他们的表演是不是和教学有关,就单从才艺这一方面,就令我自愧不如。即使是唱歌的教师,他们所选择的歌曲也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唱一些简单的儿歌,而是贴近教材,改编歌词,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技艺精湛。

  接下来是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参赛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在设计上紧扣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她们在展示过程中,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到教学步骤各环节都展示得非常清晰,语言干净利索,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分明。而且在教学设计上,几乎每个老师都借助于多媒体,借助于图片、视频进行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娱乐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相信课堂达成度也会更高。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10号选手,她不但很好的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而且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会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生日也是母难日这一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会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使德育和智育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板书设计也是本次技能大赛的一个环节,多数教师的板书设计新颖,体现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借助于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次观摩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经过这次观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我要以这些教师为榜样,刻苦钻研,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越来越扎实。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缩短差距,不断进步。

个人教学设计14

  〖学生实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开展,我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相应改善了。近几年来,一座座新建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一幢幢红砖瓦房井然并列,社区建设正趋于合理化、文明化,社区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日趋丰富,这就为学生认识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我在课前调查,我班有55%的学生住在近几年新建或重建的居民区中;有10%的学生家庭由于商贸活动的需要,随父母搬迁至此;还有35%的学生仍住在原址。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自己家所在的村或街的名称和门牌号。那么什么叫“社区”呢?对于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大多数学生又是第一次从概念上接触“社区”,因此,在上这一课题时,应该帮助学生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说起,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认识和理解“社区”。

  〖教科书分析〗

  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这个单元通过三个主题引导学生,从“共同生活―共同需要―共同参与”的角度认识社区。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认识―提高―升华”的过程。因此,作为第一个主题《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个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应该帮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知道什么叫社区,从而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教科书中的底图反映的是小文和乐乐生活的社区图景,上面还配有许多充满着生活气息的社区生活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旨在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从认识自身居住地区的人群开始,逐渐懂得“社区”的两层含义:

  1、社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2、人口流动是近几年来社区发展变化的重要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地人进入本地区从事商贸活动,所有的人都在为社区的变化、家乡的繁荣、祖国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有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这是本课题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导读图反映的是从空中俯瞰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场景。上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优势,由此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引发学生了解和探究社区的兴趣。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故事,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农村社区的图片。

  (二)教师准备

  专题片:《今日清水》《清水全貌》。

  〖本课题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景导入。

  2、讨论。

  3、播放专题片《今日清水》。

  4、升华主题。

  5、布置作业。

  〖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通过投影仪出示单元导读图。

  师:一曲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希望的田野――可爱的家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清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宜人,享有“塞外小江南”的美称。这里的人们勤劳、忠厚、热情、大方。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瞧,马路加宽了、楼房增多了,到处是花坛、绿地,方便人们生活的公用设施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跟随着镜头,一起欣赏一下我们清水的风貌吧!

  2、播放专题片《清水全貌》。

  (二)讨论

  1、课题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生活的地方美吗?请你们告诉老师,你家住在哪儿?

  生:我的家在学校后面的窠老村。

  生:我的家在东关综合市场居民楼。

  生:我的家现在住在北环路1号楼。

  师:请你再告诉老师,你家以前住的地方好吗?

  生:(点头)可以,我家以前住在乡下,自从爸爸调到县城后,我们就在北环路买了一套房子。

  师:噢,那这个新家一定很漂亮吧!老师可要到你家去转转,你欢迎吗?

  生:(兴奋)那当然好啦,我非常欢迎老师来我家做客。(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轻松活跃)

  师:还有谁的家和这位同学一样,也是从外乡或者外地搬到县城来的,请讲给大家听。

  生:老师,我家以前住在张川县,是前年搬来的,我现在住在蔚文村。

  生:我家以前住的是平房,去年搬进了原泉街的新楼房。

  生:我家也搬进了新楼房。

  师:(高兴地)很好。看得出,同学们的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改善,而且每位同学都在所在的居民区幸福地生活着。同学们,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外地人或外乡人进入县城从事各种活动,同时,本县也有一些人到外地去,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区的进步、家乡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么,什么叫社区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清水县就是一个大的社区。

  生:社区就是我的家乡――清水。

  生:我住的蔚文村就是一个小的社区。

  生:社区就是一个地方,有许多新房子。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不错,那么什么叫“社区”呢?请你们再阅读一下教科书,看一看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把教科书翻到第2~3页,请你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欣赏图片。

  (读后请学生展示家庭幸福生活的图片,以及所在村或街的图片,再次交流汇报成果。)

  师:请你们自由发表看法,说说什么叫社区。

  生:老师,我知道社区就是由许多人共同组成、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不仅我们这里有社区,其他地方也有社区。

  生:窠老村、蔚文村、原泉街住着许多人,这些地方也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师:对了,我们把许多人居住的地方叫社区。社区里生活着许多人,每个人都按各自的习俗幸福地生活着。同学们,就拿我们清水县城来说,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按区域划分为四大社区,即东关社区、西关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下面请你们按照方位,说说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个社区。

  生:我家住在窠老村,属于城南社区。

  生:我家住在蔚文村,属于西关社区。

  生:我家住在东面,属于东关社区。

  生:我家住在北环路,属于城北社区。

  师:你们说得很好。社区里生活着许多人,我们县不仅有汉族,还有回、藏、朝鲜、满、白、土等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平等互助,彼此按各自的民族习俗幸福地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的文化生活也日趋丰富了。就拿我们清水来说,每年社区都要举办多次社区文艺演出和体育运动会等。近两年,社区扩建了广场,为方便居民的生活,增设了许多健身娱乐设施。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骄傲。

  (三)播放专题片

  播放专题片《今日清水》。

  (四)总结全课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努力奋斗,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五)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调查社区的环境。

  调查内容:

  1、初步了解社区环境的基本情况。

  2、初步了解社区都有哪些主要的生产活动。

  3、初步了解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环境方面的问题。

  4、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了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区,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本地学生而言,由于处在偏远地区,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太少,对社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首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说起,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社区”这一概念。通过讨论―认识―讨论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懂得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并且从小小的社区生活中可以透视出祖国的发展变化,进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交流热烈,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我同时也感觉到,课前要求学生对社区进行的调查,有些流于形式、过于简单,不够充实,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联系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时显得浮于表面,不够扎实。课外的调查材料还应该再生动和丰富一些,以便为下面进一步认识社区打好基础。

  〖评析〗

  刘兰兰老师设计并执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查阅图片资料、观看录像、调查走访等手段,学生既了解了自己生活的社区,又能从小小的社区生活中透视出祖国的变迁和时代的召唤,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使教学空间没有局限于课堂,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也使学生真正融入了社会,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是,课堂中的讨论虽然使学生的学习体现了自主探究,但不够深入。今后不仅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使讨论所反馈的材料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突出教育的有效性。

个人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前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介绍一个群体。

  2.能通过描写具体的人和事,来突出人物群体的特色、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人物群体及写作素材,以学生最熟悉的群体(比如班集体)为题材,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群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这个群体的与众不同,体会人物群体的特色、风格。

  2.通过群体中人物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爱护等友情、亲情,增进与群体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写作人物群体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表现突出人物的言行举止,来体现群体的特色、风格。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呢?(学生交流)对,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习作去学习一个新的习作内容。

  (教师板书):写一个人物群体。

  二、明确写作主题

  1、那么同学们,什么是人物群体呢?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3、同学们,我们现在了解了什么是人物群体了,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人物群体呢?

  4、请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5、小结:人物群体即一群人的表现。那么写人物群体,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多个的人,而且这些人之间是发生联系的`。

  三、写法指导

  既然同学们认识了许多人物群体,那你最想写哪个人物群体?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群体中人物的特点呢?

  1、指导写法:

  (1)、引导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人确定一个人物群体。(我们一家人、我们的班集体、我的小伙伴等)板书(群体)

  (2)、引导学生探讨: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群体呢?

  (3)引导学生确定人物群体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突出人物群体的特点。(板书:人物)

  (4)这些人物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板书:事例 )

  (4)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板书:特点(如:团结友爱、幽默风趣等)

  (5)文章结构要有详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笔力详细刻画,陪衬人物寥寥数笔顺带而过。

  2、教师小结:(并归纳板书)

  四、妙笔生辉:

  1、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2、播放音乐,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及评价

  (1)(投影)学生作品,并邀请学生朗读习作。

  (2)师生互评。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师习作展示

  六、总结提升:

  同学们,写作文其实不难,只要你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细致地观察与发现,通过你们对语言的文字组织与推敲,珍视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独特感受。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篇习作写好的。加油吧,同学们!

【个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设计06-22

个人教学设计06-22

个人与集体的教学设计06-11

《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

个人与集体 教案教学设计12-05

个人教学设计15篇02-04

《管理个人博客》教学设计06-20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案教学设计12-06

个人简历的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