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8 16:21: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2

  教学基本

  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

  教学环节设计

  一、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

  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过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同学们能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问: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V=abh、

  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

  做“试一试”。

  作业做“练一练”。

  做练习六第2题

  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小正方体

  个数/个

  体积

  (立方厘米)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第四个长方体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方体的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4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

  1升(l)=1立方分米(dm3)

  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练一练:

  1.8l=()ml;3500ml=()l;15000cm;3=()ml=()l;1.5dm3=()l

  (4)小组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西红柿的体积=350—200=(ml)

  =(cm3)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第五课时容积相关内容:课题六: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小数乘整数《2,5倍数的特征》教学实录《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5

  [教学内容]

  “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6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

  体积长宽高

  24 43 2

  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猜想:

  学生1:用计算公式

  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表格汇总同学们的研究实验数据。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

  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 abh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全班动笔做一做。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 = a3

  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4)继续观察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同学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括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同学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同学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局部。整个[url=]学校[/url]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身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局部,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局部。

  2、体积单位:

  (1)、讲: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丈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丈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说一说:丈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丈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丈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外表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外表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外表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8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9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

  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

  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

  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

  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

  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 )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

  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

  剩多少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10

  教学目标:

  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你能说出下面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

  预设:第一个图是直接数出来的,第二个图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第三个图让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几层。

  2、请同学们想一想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预设: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自主选择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认真听完老师的要求后再动手。

  温馨提示: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每摆出一种就在报告单上记录下它们的数据。注意分工合作。

  学生活动。

  图号。

  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

  长。

  排数。

  宽。

  层数。

  高。

  小正方体的总数。

  体积(立方厘米)

  ①

  ②

  ③

  ④

  2、交流评价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边说边演示)

  预设: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X排数X层数=小正方体的总数

  这些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它的长×宽×高。

  师:具体给大家说一下

  预设:比如第一个长方体用长5乘4乘2等于体积40,第二个……

  师:谁有同样的发现?再来说说

  (二)用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如果用字母V来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来表示长、用b来表示宽,用h来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三)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小结:现在大家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长、宽、高)

  2、关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基础训练:

  (1)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

  2、综合训练

  (1)练一练第1题。分组完成。

  (2)练一练第3题,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

  3、拓展训练

  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如果游泳池内注入400立方米的水,问游泳池里的水深多少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体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3、价值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原型,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研究实践的“源”,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盒装牛奶的箱子,一盒牛奶,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学习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挖掘生活原型,创设问题情境。

  1.先让学生猜一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

  2.通过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

  3.撕开被教师事先封住的标签,再次验证猜与摆的结果。

  4.还有其它方法能算出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吗?如果要算出一车能装多少箱牛奶,也这样把整箱的牛奶搬到车上摆一摆吗?

  [策略建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易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必需性与迫切性,也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摆放牛奶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结果可能也不相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这一环节的设计除了创设探究新知的问题情境,并为后面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作了铺垫。]

  二、引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

  (1).步步设疑,层层推进。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学生如果说出可用体积计算这种方法,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呢?”

  [策略建议:在让学生用其它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时,学生可能还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可让学生反思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学生都不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

  (2).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1.介绍学具,并提出操作要求。

  ①这些是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④12个呢?

  ⑤能用这些小正方体能摆成一个长方体吗?动手摆一摆,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在学习卡中。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①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②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是怎么摆的?

  ④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

  ⑤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⑥从摆的过程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概括,推导公式。

  ①用12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②这些长方体的形状不一样,可它们的体积怎样?为什么?

  ③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什么?(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

  ④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怎么计算?(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

  ⑤每排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每层的排数就是长方体的(宽),一共摆几层就是长方体的(高)。

  ⑥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等于(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

  ⑦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V=abh)。

  [策略建议:在让学生交流汇报各组操作的结果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我,把各种不同的摆法呈现出来,再从中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推导公式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推导,教师只是引导,点拨,不能一手包办。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长、宽、高的数据,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一盒牛奶的体积。

  2.用体积计算的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瓶牛奶。(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3.据调查显示,泉州地区每天大约要消费3万盒伊利牛奶,一辆长2.5米,宽1.6米,高1.8米的卡车一次能运完吗?

  [策略建议:在第2个练习中,学生的计算结果会出现误差,可让学生质疑,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容积与体积的差别,但不出现容积这一概念,为后面容积的教学设下伏笔。在第3个练习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实用12

  一、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教学环境: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设计意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六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1:24立方厘米。

  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板书:体积

  长

  宽

  高

  24

  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猜想:

  学生1:用计算公式

  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

  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 abh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全班动笔做一做。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长6厘米,宽6米,

  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

  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 = a3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4)继续观察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教后记:

  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如果”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2-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7-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4-08

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06-29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2-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04-11

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07-20

长方体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2-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