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3 11:10: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1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再拓展, 对于密度的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结合数学运算和推理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练习、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方法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比例计算与空心问题;

  2、密度与混合体问题。

  教学难点

  数学与密度公式结合。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学生自主练习、归纳总结等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密度公式灵活运用;

  2、利用数学知识结合密度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

  3、规范物理解题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习题练习,总结出:密度问题的比例计算是:根据密度公式列出有关式子,列出两个式子进行比例式;

  2、学会利用密度知识分析物体的实心和空心问题。 3.学会利用密度知识解决混合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密度概念以及单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复习有关密度概念、公式以及单位换算等知识

  [推进新课]

  师:上节学了密度与社会生活,今天在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习。

  一、密度的一般计算

  例题一:例题一:一个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50g,装满密度为1.2×103kg/m3液体后总质量是860 g,求瓶子的质量及容积。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生一块总结密度的一般问题计算方法:就是直接运用密度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并注意未知量的设定符号要用物理专用符号,且用下角标进行区别

  二、比例计算

  教师:比例计算是物理常见的题型,但是大多数学升的解题过程不完善或不对,怎样解决此类问题的呢?

  例题二:例二:甲、乙两种物体密度之比是4:3,质量之比为2:1,求甲、乙两种物体的体积之比。

  师:同学们进行练习

  生:自己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上来展示过程 师生一块分析

  师生一块总结比例问题解题步骤:写出有关公式,两个式子列出比例式子,进行推理、计算。

  练习1:A、B两种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4,质量之比为2:1,求A、B两种物体的体积之比。

  学生当堂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空心问题

  师:判断物体空心与否是密度常见的问题,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例题三:体积为1dm3的铁球,质量是5kg,问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已知铁的密度是8.0×103kg/m3 )

  学生先自己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判断方法。

  有三种判断方法:第一种;比较密度;第二种:比较质量;第三种:比较体积。 练习2:一个铝球质量是36g,体积是20cm3,判断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已知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四、混合体问题

  师:混合体问题是密度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实际生活贺生产中应用广泛,比如合金、混合液体等等

  例题四:某合金由两种金属构成,两种金属密度分别是ρ

  1、ρ2,,它们的质量相等,求合金密度。

  学生进行探索,然后师生一块总结解决混合体问题的方法:几种物质的质量质量之等于混合体的质量,几种物质的体积之和等于混合体的体积;再利用各种物质的密度公式代入进行计算。

  练习3某合金由两种金属构成,两种金属密度分别是ρ

  1、ρ2,它们的体积相等,求合金密度。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作业:

  为了测定长江水的含砂量(每米3的江水中所含砂的质量),工作者取江水10dm3,测得其质量为10.1kg。求长江水的含砂量是多少?若长江流量为3×103m3/s, 一昼夜长江流水带出的砂有多少千克?(泥沙的密度是2.2×103kg/m3)

  【板书设计】

  一、密度的一般计算

  二、比例问题

  三、空心问题

  四、混合体问题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3、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

  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

  学生回答出颜色。(还有其他答案)

  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显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今天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小?

  学生回答:铁块质量大,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回答: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分析论证

  通过探究,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 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根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 m/v

  注意:(1)ρ的读法和写法。(与p的区别)

  (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相同,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是复合单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书)

  讨论说出“kg/m3”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板书)

  展示:单位换算1 g/cm3=1000 kg/m3

  学生练习做题。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

  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三)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V =m/ρ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展示:例题

  学生做题,讲解,点评学生做得情况。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

  判断金属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展示:例题(时间问题,可以课后做)

  三、小结

  以板书内容为纲,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同步三练》

  四。小结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

  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③一木块,体积为 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

  物理学史 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

  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范文06-29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5-21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6-16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4-15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08-26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1-1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02-22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01-12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