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知识点和难点较多,也是本册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两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都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非常的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心脏有好处;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通过图片观察心脏的结构,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
2、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课堂反思
(一)成功之处是
1、巧用谜语导入课题--心脏.出示幻灯片心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体验和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及感受心脏的跳动。此时教师设疑:“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的跳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心脏的结构。
2、齐读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有个简单的了解,并标记。再自主学习观看心脏解剖图,独立完成讨论题。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师生互动完成讨论,并且进行总结规律,交给学生巧记的口诀。
3、交流与合作,小组交流合作,观察血液循环的图片,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并且复习就知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及吸入的氧气最终被送到哪里,了解血液里气体成分的变化,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动脉血和静脉血。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总结血液循环的口诀。
4、借助与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化解本节学习难点用图片观察以及录像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四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瓣膜作用控制血液的流向化解难点,达成教学目的。
5、讲练结合,巩固本节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
(二)不足之处
1、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实际上是两课时的内容,内容量大,也是本册书的难点,特别是血液循环途径极其复杂,时间安排上有点不足,学生很难理解。
2、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讨论的时间较短。学生发言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应该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2
单细胞生物体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2.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3.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细胞图、植物种子、花盆、泥土、水壶、教案展板等;
2.播放录音机。
三、教学活动
1.热身环节(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小草成长的视频,然后引导幼儿们谈谈小草的生长特点,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2.探究环节(20分钟)
老师拿出种子,让幼儿仔细观察,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种子。”
老师再问:“种子是怎么变成小草的呢?”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激发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老师将花盆、泥土放在教案展板上,向幼儿解释播种的过程,并让幼儿亲自体验一下,把种子种在泥土中。
3.实践环节(25分钟)
老师让幼儿轮流浇水,并指导他们每天观察花盆中的'种子,记录每一天的变化。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种子脱壳、发芽、长出叶子的过程,并向他们解释每个阶段的意义和作用。
4.反思环节(10分钟)
老师把幼儿们坐在一起,回顾每个阶段的观察结果,让幼儿们思考和总结小草的成长过程,并与自己的刚才的观察经验进行对比。
老师鼓励幼儿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向他们解释或补充一些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
1.带幼儿去植物园或公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在课后,鼓励幼儿们和家长一起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习惯。
六、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完成的记录,了解他们对小草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xx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xx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xx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xx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的身体健康吗?你们真的健康吗?
二、新授
㈠给你的健康评评分
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几分?健康状态如何?
归归类,测试项目中有哪些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与身体健康相关:第2、5、7、9、13、14、16、21、23
与心理健康有关:第1、3、4、6、7、17、18、20、24、25
与社会适应相关:1、3、8、10、11、12、15、19、22
讨论:如何保持健康?
总结: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想一想:你觉得自己的健康有什么问题?如果有,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应当寻求家长、老师或师生的帮助?
㈡保持愉快的`心情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
积极的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
讨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转移目标
调节情绪的方法宣泄法
酸葡萄精神
讨论:宣泄法中应该注意什么?
(应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阅读:P93心理咨询师
三、练习
1、与同学交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相互学习借鉴。
2、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
板书: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身体转移目标
健康心理保持情绪方法宣泄法
社会适应酸葡萄精神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
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语学生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8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学生总结:
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
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
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①有明确的目的;
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动物和植物是不同的生物种类。
2. 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将动物和植物区分开。
3. 培养幼儿观察、思维与分析的能力。
4. 引导幼儿对动物和植物的保护与热爱。
教学准备:
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玩具、实物、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2. 教师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让他们猜猜这些是属于动物还是植物。
二、认知动物和植物(20分钟)
1. 教师指着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说出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并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植物的概念。
2. 给幼儿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讲述它们的特点和他们喜欢与它们一起玩的`经历。
3. 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触摸并描述它们的感觉和外观特征。
三、动物和植物的区分(30分钟)
1. 让幼儿观察一些动物和植物,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幼儿总结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2.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幼儿解释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依据,如有无根、是否能移动等。
3. 教师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混合在一起,让幼儿分辨并将它们分成两堆,分别代表动物和植物。
四、巩固与评价(20分钟)
1. 教师给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个动物和一个植物,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教师巡视并逐一点评幼儿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的努力,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检查幼儿对于动物和植物分类的理解。
五、结束(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并向幼儿展示一些植物的实物,鼓励幼儿关心和保护大自然。
2.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和朋友们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并祝愿他们在课外继续关注和热爱动植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能够认识身边的生物。
2.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生物的基本概念:
(1)向幼儿介绍生物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绘制生物分类图,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来认识不同的生物。
2.认识身边的昆虫:
(1)向幼儿介绍昆虫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观察昆虫的形态特点。
(3)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并借助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
1. 亲身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触摸、描摹、观察、体验等方式来认识不同的生物。
2.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 PPT演示法:借助生动形象的PPT展示,让幼儿更容易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步骤:
1.生物的基本概念:
(1)观摩分类图,让幼儿了解生物的分类;
(2)布置任务自己收集几种生物,幼儿通过规定的时间将其带回全班分享。
(3)老师进行整理归类,并让幼儿进一步加深记忆。
2.认识身边的昆虫:
(1)通过借助图片展示来学习昆虫的形态特点;
(2)通过制作昆虫模型来加深记忆;
(3)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几种常见的昆虫,并介绍它们的.习性;
(4)模仿昆虫的声音,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昆虫的那些生存习惯。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的问答,了解幼儿对生物的理解程度,以便在下一堂课中加深讲解。
2.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情况及展示节目的表现来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 使幼儿能够认识各种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的分类及特点。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植物的繁殖方式。
4.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
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2. 学习:
a. 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并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树木、花草、果树等。
b.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花盆和一小袋土壤,引导他们亲自种植一棵小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幼苗、根、茎、叶的特点。并借此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c. 制作植物展览,将各种植物的图片贴在展板上,结合幼儿亲自种植的小植物进行展示。
d. 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比如种子、枝条扦插等。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插条来认识植物的繁殖过程。
e.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比如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药物等。
3. 操练:
a. 制作植物的手工制品,如植物标本、花环等。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幼儿对植物的感知。
b. 分组进行小游戏,通过比拼植物的记忆和分类能力,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总结:
组织幼儿绘制一幅关于植物的画,让每个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植物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提高。
2. 通过植物展览等形式评价幼儿对植物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的理解情况。
4.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及小游戏中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是一个关于“植物”主题的幼儿园生物教案,通过亲自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手工制品等形式,让幼儿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植物,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将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加深对生物的认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
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提出问题: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
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
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
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
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
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的干细胞概况。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四)课后练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03-23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01-30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总结04-09
七年级下册生物的教学计划02-14
七年级下册生物的教学计划11-07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11-26
七年级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11-28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