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7 12:30:02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晚春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晚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晚春教学设计(精选7篇)

  晚春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晚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晚春》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2.作品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晚春教学设计 2

  一、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诗歌内容

  从整首诗来说,诗人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比,前两句写“百般红紫”有才思,后两句写“杨花榆荚”不“知”春天即将过去而奋发有为、飘香吐艳,却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在比较中,在“百般红紫”们看来,这些“漫天飞舞”的杨树榆荚们是无所作为,这是矛盾的一面。然而,在矛盾中却又得到统一,即都在为留住春天而努力着。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描写中抒情,营造氛围,寄情于景。在此,择其主要的表述。一是象征手法。晚春时节,那些“百般红紫”知道春“不久归”而“斗芳菲”,即使那些“无才思”的杨树榆荚也“作飞雪”,即使它们之间有所分歧,但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留住春天美好的时光,留住自己美好的生命。这实际上是诗人在暗示人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二是拟人手法。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予以人格化。这样,不但把景物描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且产生言近旨远,引人思考,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三、教学目标

  在理解写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的情况下,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争取能当堂成诵。

  2、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惜春之情,进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3、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

  学法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多读多悟。

  3、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唤起对春天的期待

  1、请同学们说说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2、类似于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韩愈,去领略他笔下的春天,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二)展示课题与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学生齐读作者简介,提问“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

  2、背景介绍

  (学生齐读背景介绍,点明时节与作者作诗的年龄及仕途情况)

  3、朗读诗歌

  (四)疏通诗意

  1、抓关键词:草树、不久归、斗、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提问学生)

  2、自由讨论,准确的翻译诗句。

  (五)赏析课文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六)感悟诗志

  1、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2、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七)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八)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九)巩固练习

  (十)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附同步练习题:

  一、阅读韩愈《晚春》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二、阅读下面两首韩愈的诗,完成第1—2题。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两首诗中,都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一句才是真写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第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却嫌”“故穿”采用比喻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答案:1、故穿庭树作飞花。

  2、D

  晚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晚春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中华经典古诗文》四年级《晚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板书 5 晚春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 斗芳菲 杨花榆荚 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3——5遍)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晚春

  草树知春 斗芳菲

  珍惜时间

  杨花榆荚作雪飞

  晚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

  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

  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集体背诵1~5段;

  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集体诵读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一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

  (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5)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3、模仿本段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描述片断,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图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图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现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1)风轻________的,草软________的。(绵绵 悄悄)

  (2)坐着,躺着,________两个滚,________几脚球,________几趟跑,________几回迷藏。(捉 赛 打 踢)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着,大小的蝴蝶________来________去。(飞 闹)

  (4)……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____的曲子……(宛转 清脆)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着蓑,________着笠。(戴 披)

  六、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七、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断。

  课后反思:优美散文一定要重视朗读,要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时间有限,但不能不读,用一节课来朗读都可以,关键要指导,方式可多样,要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了还想读!品的时候,抓住精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让学生懂得比喻和拟人在写景中的好处。不要讲得太多,要让学生体悟!不要让你的欣赏代替学生个性化体悟,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写人的活动?还是写草的情态?很多学生认为是写草的情态,我觉得也很对哦!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

  晚春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画解诗”的方法来把握诗歌内容。

  2、明确哲理诗分类,学习读诗方法。

  3、能够掌握并运用解读哲理诗的方法,并自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外推荐古诗中一首。对于课外古诗词,编者在诗歌下面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们基本只会草草地浏览而不会细细品读,以至于到了会背的地步依然无法理解诗歌内涵。《晚春》是一首内涵丰富却极为含蓄的哲理诗,让学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读,初探“诗无达诂”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晚春》,一首大家都会背了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与深意大家理解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二)用平仄,读出诗韵

  1、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诗歌。

  2、请同学评价,强调初读诗歌的要求。

  明确: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运用平仄的格律读出诗歌味道)。

  3、请同学们划出诗歌的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4、学生范读

  明确:强调声音的延长、重音等。

  5、全班齐读诗歌。

  6、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你觉得这是一首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

  预设:大多数学生按照平时学习诗歌的方法关注题目、注释等内容把其定义为“描写暮春之景”的诗歌。

  (三)寻意象,初探哲思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插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中的相关景物,说一说同学的画是否适合作为插图,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诗中之景,展现心中所想与画作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答。明确:

  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画作中“斗”不明显来理解诗意。诗歌中突出“斗”字表现出来的画面感,花朵以颜色、形态、香味作为竞相绽放的资本,呈现出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画面。

  惟解漫天作雪飞:抓住画作中没有呈现“漫天雪飞”之态来讲解诗歌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勾勒脑海中的画面感。

  2、诗中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明确:生机勃勃

  3、引入资料,对比阅读:我们来看看,同是暮春时节,其他诗人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致呢?插入资料: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暮春感怀》戴叔伦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对花》崔橹边读边让学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韩愈笔下的景物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生命力?韩愈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草木之春即将离去,在最后时节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态留住美好的时光。

  (四)明差异,领会深意

  5、插图应该要展现出花的争艳杨花榆荚的飞雪之态,可是对于他们谁主谁次却存在着分歧。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创作,他们一位更突显百花,一位更着重与杨花榆荚。你觉得谁才是这幅插图的主角呢?请结合诗歌以同桌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②杨花榆荚为主角:无才思的杨花榆荚,虽没有花般艳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并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漫天飞舞飞舞之态来展现自己,展现其朴素之美。

  6、为何作者要倾情于朴素的杨花榆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诗的创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韩愈科举考试,四考才中;吏部考试,三考未过。三十四岁才做了个四门博士的小官,一贬阳山三四千,二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韩愈离开江陵,再度回到京师,任国子博士,十年时间连升六级,但因性格耿直,总与一些宦官权要相对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赞同对淮西与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借故降职。此诗正是作于这一年。

  7、看完创作背景,韩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无论是艳丽特别,还是朴素平凡,我们都应该不甘于现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情去展现自我。

  过渡语:表面看来《晚春》是一首游览写景之作,细细品读我们却获得了多样的哲理,正所谓“诗无达诂”。其实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诗,可是他却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哲理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试

  1、这刚好是哲理诗两种类型:因为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直接阐述哲理的哲理诗和含蓄类哲理诗。那么面对这类含蓄的哲理诗我们该如何读书它的哲理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读诗的步骤,归纳一下方法:

  首先,我们朗读诗歌,圈划出诗中的景物。当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时我们称之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们在找意象。

  随后,我们探讨着诗中百花的娇艳和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明晓了其中的差异;最后,我们结合创作背景明白了蕴含其中的哲理。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个方法,品读下面两首诗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叹花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结:诗歌融意象而灵动

  哲思蕴景致而深远

  板书:找意象明差异悟哲思

  晚春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做到能当堂背诵。

  2、揣摩诗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揣摩诗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方式】

  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背同讲的方式,掌握全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三、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诗,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芳菲(fēi)榆荚(jiá)解(jiě)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

  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朗读诗歌

  (1)生自由读。

  (2)齐读

  (3)小组朗读,小组朗读竞赛

  (4)齐读

  四、疏通诗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诗意等步骤,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读自译的能力。

  1、方法引领:结合诗后的主题,写作技巧的诠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

  2、师强调,生做好记录,并记住重点词语。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五、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能力。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人的。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赏析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的主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明确〕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草树”,指各种花草树木。“久不归”,不久就要归去。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 “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3、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明确〕 “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六、背诵全诗

  1、自由背诵

  2、小组背诵比赛

  七、唱古诗

  跟老师学唱古诗

  八、总结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九、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等。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他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等。

  冬天:《江雪》《梅花》等。

  十、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背诵这首古诗。

  附板书。

  晚春韩愈珍惜时间珍惜春天。

  抓住时机创造美好未来。

【晚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晚春》教学设计06-26

韩愈《晚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08-23

晚春的作文08-25

《晚春》韩愈11-24

晚春原文及翻译01-10

晚春原文赏析03-16

《晚春》古诗欣赏10-26

晚春韩愈古诗12-30

《晚春》韩愈(必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