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0 18:00: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定点

  d=2rr=d/2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习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

  1. 例1。

  编写意图

  例1是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为后面探究圆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教材共呈现了3名学生用不同的实物来描摹画圆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且学生以前有基础,但因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从而为后面教学用圆规画圆做了铺垫。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备好相应的学具,如茶杯盖、圆柱等用来画圆的物品,以便于学生活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 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2教学圆的认识和画法。

  圆的认识主要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然后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最后通过测量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教材对用圆规画圆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方法。

  “做一做”的第1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第2题重点在于画出一个确定大小的圆;第3题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由于这两个圆都是画在纸上的',无法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较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正方形的对称性来找圆心,只要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可。第4题主要说明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故车轮常做成圆形的,而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则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故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教学建议

  教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活动,通过折、画、量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用问题引导探究的内容。如“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呢?”“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最后,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对圆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应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应说明两点: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几个圆,逐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 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3在前面所学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复习对称特点及明确对称轴,然后说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联系直径的含义来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做一做”的第1题是总结性题目,在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第2题是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方格纸先描出对应点,再连线构成图形。

  4. 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第3幅图是一个圆内切于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故r=5 cm;第4幅图以梯形的上底为直径作出的半圆内切于梯形的下底,则梯形的高即为半圆的半径,故d=7 cm。

  第3题,使学生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第4题,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第3题的结论,通过移动尺子或用两个三角板同时夹住圆并垂直于刻度尺来测量出圆内“最长的线段”,也就是直径。

  第6题,可先固定一点,然后以此为圆心,用长为5 m的绳子绕此点旋转一周即可画出。

  第8题,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圆是曲线图形,而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直线构成的图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起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画圆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铅笔

  课前学习活动。

  (1)观察生活中的圆。

  教学程序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言:对于圆(板书“圆”字),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

  2、多媒体课件播放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圆。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中感受新知

  1、我们一起回顾我们昨天预习的情况。

  2、体会画圆的多种方法。

  3、在观察中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4、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2)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3)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5、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6、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

  2、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有圆。

  3、扣子的扣眼应该开多大的口?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o无数条相等

  直径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

  图(1)中直径是()

  (图1)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图2)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r=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习: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习: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习: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圆的认识和圆的画法,完成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圆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具准备:圆规、剪刀、水彩笔、白纸、直尺、一副三角尺、绳子、羊的头饰、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直线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平面图)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师:所以我们称三角形、四边形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板书:直线图形)

  2.曲线图形

  师:(出示圆的平面图)这是我们学过的……

  生:齐说“圆”(板书:圆)

  师:相对于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称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3.引入圆的特征讨论

  师:想一想: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举例略)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初步认识过圆,现在都六年级了,你现在知道多少有关圆的知识?

  生①:圆是一种优美的图形,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圆形花坛,圆形装饰图案。生②:圆形便于滚动,所以车轮都是圆的。

  生③:一张白纸经折叠后可以剪出一个近似的圆。

  生④:(举起自己的圆规)这是圆规,用它可以画圆。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来呢?这就需要认识圆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新课

  1.圆的画法

  (1)自由画

  师:拿出自己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师板书:画圆)

  生:独立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谁能用老师的教具圆规上黑板上画圆?(让两名同学上黑板画,提醒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画的?)

  反馈①:一只手摁住圆规固定的脚,另一只手使圆规的另一只脚旋转,顺利画出圆。

  反馈②:教具圆规不好使唤,想固定的那只脚不停移动,用力过猛又使圆规两脚的距离发生变化,无法画出圆。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用圆规能轻巧地画出圆,而另一位同学却画不出圆呢?

  (点拨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分开”、“固定”、“旋转”。分别板书)

  2.认识圆心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用彩色粉笔点出)叫圆心(板书“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标出:O)。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O。

  生:独立完成。

  3.认识半径

  师:举起你们刚才画的圆,互相看一下,都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为什么大的大,小的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的意思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长时,画出的圆大,两脚间的距离短时,画出的圆就小。请在你的圆上画出一条表示两脚间距离的线段。

  生:独立画。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请同学们仔细看,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O,当另一只脚旋转到A点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OA(画出线段OA);当另一只脚旋转到B点时,两脚间的距离是OB(再画出线段OB)

  问:线段OA和OB相等吗?

  生:相等。

  师:你是凭观察得出的,那怎样验证呢?

  生:测量。

  师:指名上黑板测量OA与OB的长并报告测量结果。

  生:确实一样长。

  师:在这个圆的曲线上,像A、B这样的点可以找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表示两脚间的距离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设想一下它们的长度如何?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板书)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叫做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给你们刚才画的半径标上r。

  师;半径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哪里,另一个呢?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的曲线上。(板书:圆心圆的曲线上)

  师:那什么叫半径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完成半径定义的板书)

  师: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认识直径

  师: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

  生:独立剪

  师:示范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用食指摸折痕;换个方向再重复一次。

  生:在教师示范下同步进行。

  师:像这样再重复折几次

  生:独立对折、打开、摸折痕。

  师:你折了好多次,可以发现什么?

  反馈①: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

  追问:你折了几次,出现了几条折痕,与他不一样的呢?像这样的折痕在你的圆里能再折出来吗?

  反馈②:对折后圆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圆被平均折成两份。

  反馈③: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每条折痕都是圆上的线段。

  反馈④: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

  追问:你对折出几条折痕,谁折出的折痕比他多,他说的结论正确吗?在你的圆里,这样的'折痕可以折出多少条?这个结论正确吗?

  反馈⑤:这些折痕都一样长。

  追问:怎样验证?

  生:测量

  师:量出你圆里每条折痕的长度

  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说:“在我的圆里,……”)

  师:刚才说了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以可以怎样下结论?

  生:同一个圆里,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师:谁能给“折痕”起个名字?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在自己的圆里给折痕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生:完成

  师: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直径这条线段,它通过了…?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的曲线上。(完成直径定义的相应板书)

  反馈⑥:这些折痕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或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道理。

  生①:直径通过圆心,以圆心为界,可以把直径分成两条半径。

  生②:在我的圆里,经过测量可以验证这个发现,我的圆里直径的长度都是□厘米,半径的长度都是□厘米,所以说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师:换过来说,半径的长度就是直径的……。生:略师:写出字母公式:d=2rr=d2,注意强调“同一个圆里”。

  (以上6点反馈,学生说出多少就处理多少,先说出哪一点,就先处理那一点。)

  三、巩固

  1.第108页“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已知半径长求直径;已知直径长求半径。

  (此项练习放在直径与半径长度关系揭示后进行)

  3.学习按要求画圆。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1)在作业本适当的地方点一个点做圆心,要考虑上、下、左、右的间距。

  (2)以圆心为起点,向右水平方向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圆规一脚固定在圆心,另一只脚在3厘米长线段的终点处,然后绕圆心旋转。

  (4)标出字母o、r、d。

  4.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与圆的特征有关。因为圆曲线上的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装在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永远是半径,这样车轮行驶平稳。(配图:如果车轮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驶,车轮运行时车轴移动形成的直线(轨迹)与地面平行)

  5.阅读第109页第5题,独立填书。

  想: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说。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材1618页上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并说明理由。

  2、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两倍;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画出加圆的对称轴。

  3、能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了解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并能用圆的特征解释。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学生学法:自学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具:圆片,三角板,PPT课件,圆规,尺子,白纸,剪刀,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再现场景,导入新课。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学生说)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图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都有圆。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圆了吗?

  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意大利诗人但丁、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一)试一试

  1、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材料试着画一个圆吗?

  2、交流反馈。

  3、既然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能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从而引导出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组成部件。

  (二)说一说

  1、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谁能把你的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

  2、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画。适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先将针尖和笔尖张开一定距离;然后将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最后使笔尖落在纸上,将圆规旋转一周,毛尖就画出了一个圆。)

  3、其它学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在纸上自由画一个圆。

  (三)学一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例2下面这部分内容自学一遍。把你新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并重点理解一下。最后在你刚才画的一个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收集信息为下面反馈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边说边在自己画的圆中指出相应位置。教师适时追问,刚才针尖的位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尖与笔尖的距离是什么?它决定圆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一个绳子系上一支粉笔头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不够规范时要用书上的规范用语,并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概念。教师在追问及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

  三、独立探究,获取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独立探究。出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

  1将自己手中的圆用不同的方式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做好标识。(学生找圆心时若有困惑可适时引导:我发现有个同学真聪明,他将手中的圆对折几次后就很快地找到了圆心,学生们试试看。)

  2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3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条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

  4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吗?目标出示后,学生一定要认真读,明确要求,然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调控时间。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

  四、介绍圆的历史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同长就是指----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认识吗?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

  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学生说)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五、解释与应用

  1、基本练习(制成课件)

  2、解释现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车轮是绕着轴承转动,轴承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

  六、总结与反思

  1、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总结: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目标03-28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8-04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1-23

《认识圆》教学设计03-18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2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3-0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2-0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6-08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06-1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3-08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定点

  d=2rr=d/2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习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

  1. 例1。

  编写意图

  例1是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为后面探究圆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教材共呈现了3名学生用不同的实物来描摹画圆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且学生以前有基础,但因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从而为后面教学用圆规画圆做了铺垫。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备好相应的学具,如茶杯盖、圆柱等用来画圆的物品,以便于学生活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 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2教学圆的认识和画法。

  圆的认识主要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然后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最后通过测量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教材对用圆规画圆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方法。

  “做一做”的第1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第2题重点在于画出一个确定大小的圆;第3题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由于这两个圆都是画在纸上的',无法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较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正方形的对称性来找圆心,只要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可。第4题主要说明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故车轮常做成圆形的,而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则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故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教学建议

  教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活动,通过折、画、量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用问题引导探究的内容。如“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呢?”“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最后,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对圆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应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应说明两点: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几个圆,逐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 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3在前面所学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复习对称特点及明确对称轴,然后说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联系直径的含义来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做一做”的第1题是总结性题目,在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第2题是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方格纸先描出对应点,再连线构成图形。

  4. 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第3幅图是一个圆内切于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故r=5 cm;第4幅图以梯形的上底为直径作出的半圆内切于梯形的下底,则梯形的高即为半圆的半径,故d=7 cm。

  第3题,使学生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第4题,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第3题的结论,通过移动尺子或用两个三角板同时夹住圆并垂直于刻度尺来测量出圆内“最长的线段”,也就是直径。

  第6题,可先固定一点,然后以此为圆心,用长为5 m的绳子绕此点旋转一周即可画出。

  第8题,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圆是曲线图形,而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直线构成的图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起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画圆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铅笔

  课前学习活动。

  (1)观察生活中的圆。

  教学程序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言:对于圆(板书“圆”字),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

  2、多媒体课件播放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圆。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中感受新知

  1、我们一起回顾我们昨天预习的情况。

  2、体会画圆的多种方法。

  3、在观察中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4、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2)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3)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5、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6、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

  2、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有圆。

  3、扣子的扣眼应该开多大的口?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o无数条相等

  直径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

  图(1)中直径是()

  (图1)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图2)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r=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习: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习: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习: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圆的认识和圆的画法,完成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圆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具准备:圆规、剪刀、水彩笔、白纸、直尺、一副三角尺、绳子、羊的头饰、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直线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平面图)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师:所以我们称三角形、四边形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板书:直线图形)

  2.曲线图形

  师:(出示圆的平面图)这是我们学过的……

  生:齐说“圆”(板书:圆)

  师:相对于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称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3.引入圆的特征讨论

  师:想一想: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举例略)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初步认识过圆,现在都六年级了,你现在知道多少有关圆的知识?

  生①:圆是一种优美的图形,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圆形花坛,圆形装饰图案。生②:圆形便于滚动,所以车轮都是圆的。

  生③:一张白纸经折叠后可以剪出一个近似的圆。

  生④:(举起自己的圆规)这是圆规,用它可以画圆。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来呢?这就需要认识圆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新课

  1.圆的画法

  (1)自由画

  师:拿出自己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师板书:画圆)

  生:独立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谁能用老师的教具圆规上黑板上画圆?(让两名同学上黑板画,提醒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画的?)

  反馈①:一只手摁住圆规固定的脚,另一只手使圆规的另一只脚旋转,顺利画出圆。

  反馈②:教具圆规不好使唤,想固定的那只脚不停移动,用力过猛又使圆规两脚的距离发生变化,无法画出圆。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用圆规能轻巧地画出圆,而另一位同学却画不出圆呢?

  (点拨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分开”、“固定”、“旋转”。分别板书)

  2.认识圆心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用彩色粉笔点出)叫圆心(板书“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标出:O)。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O。

  生:独立完成。

  3.认识半径

  师:举起你们刚才画的圆,互相看一下,都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为什么大的大,小的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的意思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长时,画出的圆大,两脚间的距离短时,画出的圆就小。请在你的圆上画出一条表示两脚间距离的线段。

  生:独立画。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请同学们仔细看,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O,当另一只脚旋转到A点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OA(画出线段OA);当另一只脚旋转到B点时,两脚间的距离是OB(再画出线段OB)

  问:线段OA和OB相等吗?

  生:相等。

  师:你是凭观察得出的,那怎样验证呢?

  生:测量。

  师:指名上黑板测量OA与OB的长并报告测量结果。

  生:确实一样长。

  师:在这个圆的曲线上,像A、B这样的点可以找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表示两脚间的距离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设想一下它们的长度如何?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板书)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叫做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给你们刚才画的半径标上r。

  师;半径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哪里,另一个呢?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的曲线上。(板书:圆心圆的曲线上)

  师:那什么叫半径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完成半径定义的板书)

  师: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认识直径

  师: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

  生:独立剪

  师:示范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用食指摸折痕;换个方向再重复一次。

  生:在教师示范下同步进行。

  师:像这样再重复折几次

  生:独立对折、打开、摸折痕。

  师:你折了好多次,可以发现什么?

  反馈①: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

  追问:你折了几次,出现了几条折痕,与他不一样的呢?像这样的折痕在你的圆里能再折出来吗?

  反馈②:对折后圆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圆被平均折成两份。

  反馈③: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每条折痕都是圆上的线段。

  反馈④: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

  追问:你对折出几条折痕,谁折出的折痕比他多,他说的结论正确吗?在你的圆里,这样的'折痕可以折出多少条?这个结论正确吗?

  反馈⑤:这些折痕都一样长。

  追问:怎样验证?

  生:测量

  师:量出你圆里每条折痕的长度

  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说:“在我的圆里,……”)

  师:刚才说了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以可以怎样下结论?

  生:同一个圆里,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师:谁能给“折痕”起个名字?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在自己的圆里给折痕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生:完成

  师: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直径这条线段,它通过了…?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的曲线上。(完成直径定义的相应板书)

  反馈⑥:这些折痕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或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道理。

  生①:直径通过圆心,以圆心为界,可以把直径分成两条半径。

  生②:在我的圆里,经过测量可以验证这个发现,我的圆里直径的长度都是□厘米,半径的长度都是□厘米,所以说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师:换过来说,半径的长度就是直径的……。生:略师:写出字母公式:d=2rr=d2,注意强调“同一个圆里”。

  (以上6点反馈,学生说出多少就处理多少,先说出哪一点,就先处理那一点。)

  三、巩固

  1.第108页“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已知半径长求直径;已知直径长求半径。

  (此项练习放在直径与半径长度关系揭示后进行)

  3.学习按要求画圆。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1)在作业本适当的地方点一个点做圆心,要考虑上、下、左、右的间距。

  (2)以圆心为起点,向右水平方向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圆规一脚固定在圆心,另一只脚在3厘米长线段的终点处,然后绕圆心旋转。

  (4)标出字母o、r、d。

  4.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与圆的特征有关。因为圆曲线上的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装在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永远是半径,这样车轮行驶平稳。(配图:如果车轮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驶,车轮运行时车轴移动形成的直线(轨迹)与地面平行)

  5.阅读第109页第5题,独立填书。

  想: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说。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材1618页上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并说明理由。

  2、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两倍;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画出加圆的对称轴。

  3、能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了解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并能用圆的特征解释。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学生学法:自学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具:圆片,三角板,PPT课件,圆规,尺子,白纸,剪刀,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再现场景,导入新课。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学生说)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图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都有圆。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圆了吗?

  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意大利诗人但丁、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一)试一试

  1、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材料试着画一个圆吗?

  2、交流反馈。

  3、既然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能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从而引导出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组成部件。

  (二)说一说

  1、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谁能把你的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

  2、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画。适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先将针尖和笔尖张开一定距离;然后将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最后使笔尖落在纸上,将圆规旋转一周,毛尖就画出了一个圆。)

  3、其它学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在纸上自由画一个圆。

  (三)学一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例2下面这部分内容自学一遍。把你新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并重点理解一下。最后在你刚才画的一个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收集信息为下面反馈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边说边在自己画的圆中指出相应位置。教师适时追问,刚才针尖的位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尖与笔尖的距离是什么?它决定圆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一个绳子系上一支粉笔头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不够规范时要用书上的规范用语,并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概念。教师在追问及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

  三、独立探究,获取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独立探究。出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

  1将自己手中的圆用不同的方式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做好标识。(学生找圆心时若有困惑可适时引导:我发现有个同学真聪明,他将手中的圆对折几次后就很快地找到了圆心,学生们试试看。)

  2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3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条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

  4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吗?目标出示后,学生一定要认真读,明确要求,然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调控时间。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

  四、介绍圆的历史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同长就是指----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认识吗?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

  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学生说)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五、解释与应用

  1、基本练习(制成课件)

  2、解释现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车轮是绕着轴承转动,轴承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

  六、总结与反思

  1、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总结: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