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P50—5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掌握用竖式表达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重点:建立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能用口算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难点:
笔算方法及笔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学生课间活动的场面)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正在课间活动。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些图中发现哪些除法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和意义
1)、校园一角放着些盆花,国庆节的时候,同学们用盆花布置联欢会的会场。课件出示情境图。
先搬15盆花,布置会场。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谁会列算式?15÷5=3(组)
“15÷5=3(组)”表示什么意义?
2、竖式的写法和意义
这是除法的横式,那竖式你会列吗?我们一起来看老师板书,边写边结合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看清了吗?“被除数写在哪个位置?除数呢?商写在哪里?对着哪一位,为什么?第二个15表示什么?这就是除法的竖式,它和横式是不同的,横式只表示出了分成3组而竖式还可以表示出3组摆了15盆,看看有没有剩余。学会了吗?自己在在练习本上写一遍试试看。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写的,让同桌听听你写得对不对。
3、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和意义
1)、情境:摆完以后他们发现不够,于是将校园一角的花全部搬到了会场,一共是23盆(出示情境图),如果还想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如何列式呢?谁来说说,23÷5为什么用除法?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图片,动手圈一圈,分一分。
4、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及意义
(展示分的结果),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这里剩下的3盆,能给他起个名字吗?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板书:23÷5=4...3)
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和老师读一遍。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竖式会列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试。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这个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提示课题)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新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大屏幕出示)
1、书53页第1题。口头回答。
2、书53页第2题。让学生听清题目要求,选一种装法,列算式。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竖式的意义。
3、老师还想考考你除法的竖式会列了吗?(书51页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才能算的.又对又快,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片断: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竖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板书:23÷5=4)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和笔算),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见到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高兴。一高兴我就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吗,前几天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秋游,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意图: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不再。生:愿意。
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问题”
师:到了景区,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议去划船,我们一起来到了租船处。出示幻灯片。
二、课堂授课
(一)例题
1、读题,批画,分析题意(3分钟)
师:请你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找找,在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意图: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条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师:在你们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圈画,这种方法叫批画,就是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在面的.问题中尝试使用。我们接着理解题意。意图:交给孩子审题的要点师:什么叫“限乘”?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那你们猜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生:老师不知道租几条船?
师:你们真厉害,就是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那谁能将这个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我们找出了条件,也找出了问题,将条件和问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请你轻声地读题。生:读题
师: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
生:有30条船,每条船坐4人,可以租几条船?
师:这道题让咱们求可以租几条船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生:说不出来
师:学具演示,老师这有30人,4人拿出来坐一条船,那就是再求什么?生:求30里面有几个4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求30里面有几个4用什么方法计算?生:除法
师:谁能列式?板书:30÷4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分钟)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汇报结果
预设:(1)画图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条)2(人)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条)2(人)租7条船
(4)竖式计算
3、生汇报结果并比较(3分钟)
师:展示学生解题策略,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条船上坐4人,可以坐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0÷4=7(条)2(人)师针对学生方法,进行评价
如果有学生没有使用画图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说说途中每个动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策略的方法,图形结合理解题意。
10分钟情境创设:到了中午,我们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食物准备野餐,这时爱学习的小红给我出了一道她买东西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3分钟)
小红拿了20元钱去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观察法和画批的方法,标出重要的信息。生:批画
师:说说你画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出示,强调问题我们要用曲(qū)线画出来。
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和问题放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谁能完整的把这道题读一读。
师:想一想我们求最多可以买几瓶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生:实际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师:下面请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没有思路可以按照咱们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计算(2分钟)
师:听了小红的提问,小强也给我出了道题?你们在帮老师解决一下。(3分钟)师:请你按照审题要求在图中批画出重要信息。生:批画,汇报
师:你们到找到了数学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点什么?生:同学们所花的钱必须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师:那小强可能买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们小组一起来写写这道题,看看那组写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写完一种方案后要答清楚你买了几个什么。生:创设自己的方案,5分钟展示方案(3分钟)
总结买的两点规律(1)钱有剩余(2)钱没剩余出示主题图
情景创设: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黄色的康乃馨,红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园丁阿姨正在扎花,我们就过去帮忙。可是阿姨说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赶快在你的练习纸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课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细看图,我们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师:下面小组合作看看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生:合作交流
预设:生学生做不出来,老师演示生:在完成
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三、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和我一起重温了秋游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包括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生1:225+225=450(元)生2:580-225=355(元)450+225=675(元)355-225=130(元)675元>580元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洗衣机。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弄清楚图形的含义,然后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练一练”第2题,仔细读题,先画图,再列式计算。
3、独自完成“练一练”第3题,能简便计算的请简便计算。
四、课堂总结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五、作业设计
课本23页第4、5、6题。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4
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侧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强求算式的规范。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3.以“节余多少钱”这一问题情境为依托,将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由于这个年龄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较强,因此本节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能够读懂情境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并进行计算,而前面所学知识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 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六安的一些建筑。
师:谁能说出这些建筑的名称?
学生边观看画面边说说这些建筑名称。
师:你们知道这些建筑都有谁的功劳吗?
课件展示进城务工人员辛勤劳动的图片。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师:美丽的城市,高大的建筑离不开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亮亮的父母就是这千千万万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份子,亮亮和奶奶留在家乡,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
(2)尝试解决问题。师:谁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请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集体交流。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吧。生将列出的算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汇报。预设生: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即800+185,再从总收入里面减去花掉的'钱,列综合算式为800+185-745。师: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745元,再加上奶奶的补助185元,即可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800-745+185。
(4)明确运算顺序。师: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预设生: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师: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2.解决问题: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______________?
(1)出示数学信息,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
(2)尝试理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明确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3)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请学生根据刚刚的分析和理解,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小括号的用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2页1题。请学生先明确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加减混合运算和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明确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计算,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22页2题,3题。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05-05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通用9篇)10-06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6-11
【荐】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1-05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6
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03-10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01-10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