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教材先设置“想想议议”,提出问题: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说明物体运动快。
第二种方法,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快。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百米赛跑,用两种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使能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用小学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确定一定的路程,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计算出通过这段路程的速度,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υ=S/t,单位及换算单位:m/s 、km/h,1m/s=3.6km/h。
通过阅读小资料给出的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再通过教材两道例题分析解答,使学生掌握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单位换算的理解。
3重点难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1.公路上行走的车辆与行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三节。
(板书或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先给学生感性认识、思考、质疑,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确定目标
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讨论自学情况、启发学生汇报自学成。
1、同学们学到哪些知识?
2、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3、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筛选整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板书)
1、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2、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表示?
3、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4、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疑的能力。
活动3【活动】互动学习 解决问题
一、速度(板书)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播放视频2】 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决赛
【播放视频3】奥运会女子短跑比赛
提出问题:
百米赛跑比赛时,裁判用什么方法判定谁跑得最快?观众用什么方法判定谁跑得最快?
裁判:在相等的路程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观众:在相同的时间内,跑的路程最多,速度最快。
结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板书)
第一种方法: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说明物体运动快。如甲图。
第二种方法,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快。如乙图。
提出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分析归纳:求出速度,即计算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一、速度(板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υ=S/t
4.单位:s―m s―km
t―s t―h
υ―m/s υ―km/h
换算关系:1m/s=3.6 km/h
引导学生读阅小资料,了解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及物理意义。
记住:人步行的速度:1.1 m/s 。要求学生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第一宇宙速度:7.9m/s,第二宇宙速度:11.2m/s,第,三宇宙速度:17.6m/s)
提出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解:72km/h=7200m/3600s=20m/s
∵30m/s>20m/s
∴火车的速度慢
或:30m/s=3.6km/h×30=108km/h
例题1(P31)
例题2(P32)
注意:
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本图12.2-1所示的速度表。
补充例题: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想想议议”,回答下面问题:
1、甲图片小球在运动中有什么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乙图片小球在运动中有什么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哪个图片的小球的运动速度快?(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乙图运动速度快)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特殊性,变速运动是物体运动的普遍性。
【播放视频4】越野车攀岩石
提出问题: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
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即:υ=S/t
例1、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前10分钟行驶2.5km,,后10分钟3.5km,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5m/s,又从乙地返回到甲地的速度是4m/s,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
从上述例2可以得出,要求物体往返平均速度公式为:
物体往返平均速度υ = 2υ1υ2/ υ1+υ2
三、科学世界(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完成下列问题:
1.照相机上“快门”的作用是什么?
2.“频闪摄影”的原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活动】延展学习 自我评价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20m/s合 km/h。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6、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一、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υ=S/t
4.单位:s―m s―km
t―s t―h
υ―m/s υ―km/h
换算关系:1m/s=3.6 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即:υ=S/t
物体往返平均速度υ = 2υ1υ2/ υ1+υ2
活动6【作业】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2、3题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运动有快慢” 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
1.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地球同步卫星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坐在向东行驶汽车里的小明,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路旁的树木 ,若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4.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 是相对的 5.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转载于:/h= m/s,18m/s= km/h,54km/h= m/s
6.常见速度值:
(二)生生互助、合作探究----运动类型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3.例题(阅读教材21页例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练一练】:
(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行进150m,则它第5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2.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 的平均速度是 。 三、堂清训练、巩固双基:
1.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其速度是 km/h,合 m/s。
2.飞机在12min内飞行216km,其速度是 :而子弹在2s内飞行了1600m,则 运动的更快。
3.关于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4.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5.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到达,全程1050km,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直线跑道跑百米的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7.甲、乙两气球分别以1m/s和1.5m/s的速度竖直升上天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 C.以甲球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D.以乙球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
8.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4.归纳总结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写的是概念性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
八、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 “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
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速度(v)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s/t
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选6篇)10-16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6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04-02
运动快慢教学反思03-08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03-29
运动的快慢的教学反思07-08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范例06-23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精选11篇)10-17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03-28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