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3 15:59: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可以插入图片)

  小数乘整数

  例1、3.5×3=10.5元例2、0.72×5=3.6

  3.5元=3元5角3.5角0.72扩大到它的100

  72 3元×3=9元× 3 × 3×× 5 5角×3=15角10.5角9元+15角=10.5元最后的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设计意图: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细节再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上教材〈小数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2x3= 5000x17=

  20x3= 500x17=

  200x3= 50x17=

  20xxx3= 5x17=

  口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一、情境导入

  1、天里,几位小朋友想一起去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来到商店买风筝。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自由说(鸟风筝元/只……)(教师顺势板书)

  3、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教师顺势板书)

  类型单价数量

  鸟风筝

  鱼风筝

  三角风筝

  半圆风筝

  4、如果他们三位小朋友想买3个鸟风筝需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5、学生独立列式。

  6、交流想法x3或++。

  7、教师适当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计算

  1、x3等于多少呢?请你自己尝试计算出得数。(教师巡视,并要求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罗列不同的'计算过程)

  2、全班交流各种方法

  3、教师指出重点研究以下方法

  4、在学生的自主解释过程中教师顺势板书,并重点指出这样做的关键步骤是将元转化成35角,实际上就是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5、用这种方法尝试计算你自己的数学问题,买怎样的风筝,买几个,需付多少元?

  6、同桌检查一下。

  三、探究算理和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x5=?,提问:“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自主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算理?(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顺势板书)

  3、同桌互说算理

  4、请学生观察积,提问:“与相等的小数是多少?”()告诉学生,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5、计算x8

  6、小数乘整数是如何计算的,四人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 第2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

  课件显示:介绍三峡概况,如三峡工程建设有关图片,特别是发电情况。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说出三峡美丽、能创造财富、建设三峡工人辛苦等。)

  2、点出重点,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三峡一施工队,有3名工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三峡工程如此的庞大,需要三峡建设者付出很多的劳动,他们真是辛苦。你们看这三位工人叔叔正在吃饭,让我们一起到超市买些饮料或矿泉水给他们解解渴,怎么样?请你为这3名工人叔叔挑选一种饮料或矿泉水,每人一瓶。你打算买什么?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或矿泉水应付的总钱数

  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选择,说出列式。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3=4.5元,一共花了4.5元钱。生2:我买的是每瓶1.8元的小瓶Q儿。1.8×3=5.4元,也就是5.4元。生3:我买的是每瓶2.5元的,2.5×3=7.5元。

  生4:我买了非常柠檬,每瓶2.6元。列式2.6×3=7.8元。

  ……

  (2)观察算式特征,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发现,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你们看这四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教师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同学们学过吗?(没有)但这四位同学却将这些算式正确的算出来了,老师非常佩服他们。

  (3)交流计算思路,总结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指出其中转化成整数方法的实用性。

  师:那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算出2.5×3=7.5的?

  生1:我是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生2:我是用加法进行计算的2.5+2.5+2.5=7.5(元)。

  生3:我是先算出2×3=6(元),0.5×3=1.5(元),6+1.5=7.5(元)。师: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5×3=7.5(元),特别是这位同学,他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他实际上是将题中的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计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是不是可以向这位同学学习,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讨,理解算法。

  由三峡工程发挥的效益,引入课件,显示:第90页图。

  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

  学生读情境图中的文字。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

  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xx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2、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师板书问题)

  (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

  生:58.6×6=

  师:请你估计一下58.6×6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

  3、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4、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答案?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①58.6586

  351.63516

  ②58.6×10=586

  586

  3516

  3516÷10=351.6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做题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他们都用到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586

  351.6缩小到原来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是××同学做的,同学们看,他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的,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他的计算思路,好吗?

  58.6

  351.6

  生:我是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师:我知道了,原来××同学的做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他把转化过程放在脑子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非常的好,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给同学做个样子,好不好?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多媒体出示练习:2.47×5=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解决。13516 10

  出示问题: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第一步算出的是谁乘15的积?(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75.8

  61 48022 3 2

  8.1 2

  2、多媒体出示我帮三峡叔叔算一算。(课本92页第6题)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忆交流,看生能否回顾所学知识。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第68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5

  本周三,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比赛,高段的比赛课题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以下是我参赛时所设计的学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

  难点:竖式的写法以及积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资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设计

  1.竖式计算:25×3= 31×6=

  2.计算:1.2+1.2= 2.35+2.35+2.35=

  试一试:你能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3.计算下列各式,并找规律。

  120×3= 240×3=

  12×3= 24×3=

  猜想:1.2×3= 0.24×3=

  (用加法把上面两题算一算,检验一下对吗?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检验一下。)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所以此题我设计了一个猜想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对今天的新知有初步的感知,即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

  4.思考: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如何进行计算?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1-2

  (1)学生报答案进行校对。

  (2)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小组围绕预习作业3-4进行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有分工,有记录)

  2.全班交流预习作业3

  (1)找到规律了吗?1.2×3表示什么意思?用加法算式如何检验?用竖式呢?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3)学生回答计算方法,教师依次出示。学生叙述竖式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那0.24×3呢?

  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叙述竖式计算过程。

  三、验证交流,总结提炼(预设4分钟)

  1.说一说下面几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回答后,用计算器验证。

  2.归纳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齐读法则。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吗?

  2.辨析

  学生独立作业,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3.用竖式计算。

  54×0.41= 1.05×24=

  0.23×4=

  学生独立完成。

  从学生中发现错误并让学生纠正。

  4.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34.04

  5.练习十二第2、3题。

  集体评讲。

  6.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我最开心的是……”来说一说。

  【板块一】

  1.交流预习作业1-2。

  (1)校对答案。

  (2)1.2×2与2.35×3各表示什么意思?与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板块二】

  1.请大家围绕预习作业进行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了解)

  2.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1)1.2×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检验的?

  (2)教师重点讲竖式:3与谁对齐?怎样计算?

  (3)强调:把1.2看作12,按整数乘法先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

  (4)学生交流算法,教师板书。

  0.24×3=0.72

  教师板书竖式:3与谁对齐?

  强调:把0.24看成24,按整数乘法计算。

  提问:积是几位小数?你怎么知道的?

  提问:(教师指着两个算式)请同学们猜一猜,积的小数位数会与谁有关?

  【板块三】

  1.说一说积有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8×53 4.96×12 103×0.253

  提问:刚才我们的猜测对吗?那积的小数位数应与谁有关?

  2.讨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如何计算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可以归纳成7个字,先算、后数、再点点。先算,是指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后数,要数两次。第一次数因数的小数位数,第二次从算出的积的右边起往左数出和因数的小数同样的位数,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板块四】

  1.练一练第一题。

  提问:这三题的积会是几位小数?

  集体交流:为什么0.18 ×5的积变成一位小数了?

  通过点拨,完善认知: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辨析。

  1.6 12 3.6

  ×7 ×0.05 ×2 4

  11.2 6.0 144

  72

  864

  3.用竖式计算。

  集体评讲

  4.“练一练”第2题。

  说说思考过程。

  5.练习十二第2、3题。

  由预习作业直奔课题,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和时间,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进行检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

  有了课前的预习,再联系小组交流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试一试”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方法。

  练习的安排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板块是基础练习,先看竖式计算到辨析改错,强化方法后再进行竖式计算,以达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即第4题,是把“练一练”中的第2题进行了改编,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即第5题。

  作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补充习题》p46第3题的下面一行三题和第5题。

  选做题:出示:( )×( )=0.48,看谁填得最多?

  选做题是上面第4题的延伸。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

  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引出小数乘整数。首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介绍怎样用竖式计算“0.8×3”,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接着例题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35×3”,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上小数点。首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乘整数的题目,然后观察每题中的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最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路:

  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时代要求,如何从生活出发把计算课上出新意,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呢?本篇教学设计作了一些大胆构想,主要有以下特色:

  1、以生活为依托,创设情境。

  在设计中选择姜堰河横村种植的西红柿在姜堰、苏州两地的不同价格这一情境,引发思考:“在两地各买3千克西红柿,分别要多少钱?”引出纯小数、带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教学,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自己。并把计算器引进课堂,分别算出在两地各买51千克、104千克西红柿分别要多少钱?猜想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进而在小组内验证猜想,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把估算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来教学,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每千克大米在姜堰卖2.4元,在苏州卖3.05元。用40元在姜堰买,能买到一袋吗?在苏州呢?”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 姜堰河横村,被评为全球500家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这里种植的西红柿,红通通的很诱人,这样的西红柿在姜堰的价格是很便宜的,出示(姜堰:每千克0.9元,)如果我买3千克,要多少钱呢?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

  2、引发思考:用乘法做怎样想的?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比有什么不一样?

  3、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一)探索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1、启发:同学们,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2、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生1:0.9+0.9+0.9 (师生共同列加法竖式进行相加)

  生2:0.9元=9角,3个9角是27角,27角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生3:把0.9元看作1元,1×3-0.1-0.1-0.1=2.7(元)

  3、尝试用竖式计算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可以用竖式算出结果。同样,计算0.9×3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不能试着在本子上列一列?

  (1)学生试列竖式

  0. 9

  × 3

  2. 7

  0. 9

  × 3

  2. 7

  (2)对比评议 比较:这两个竖式哪儿不一样?

  指出:通常情况下,在计算乘法时人们习惯把两个因数的末位对齐。

  (师示范0.9×3的竖式列法,边示范边讲解:这里的3要对着这个因数末位上的9)

  (3)追问: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是把什么对齐?计算乘法呢?

  4、观察:这里乘得的积是几位小数?这个因数呢?

  (二)探索两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1、提问:通过计算,在姜堰买3千克西红柿要2.7元。在苏州买3千克西红柿要多少钱?据我调查了解这种西红柿在苏州的批发价是每千克1.34元,买3千克要多少钱?谁能口头列式的?(板书:1.34×3=)

  2、思考: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提出要求:先用加法算算看,再用乘法竖式算算看。

  (1)板书出加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讲解:用乘法竖式怎样算出它的积?谁能指着竖式跟大家说说看?(师根据回答完整板书出竖式)

  (3)观察:这里乘得的积是几位小数?这个因数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列式:在苏州买3千克西红柿要4.02元,而在姜堰买只要2.7元,便宜了许多,看来这里面蕴藏了极大的商机。假如在姜堰买51千克、104千克分别要多少钱?在苏州呢?谁能口头列出算式?

  2、用计算器计算:0.9×51= 1.34×51=

  0.9×104= 1.34×104=

  3、观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0.9×3= 2.7 1.34×3=4.02

  0.9×51=45.9 1.34×51=68.34

  0.9×104= 93.6 1.34×104=139.36

  生: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4、猜想:如果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如果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5、验证:

  (1)思考: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怎样做?

  你准备怎样验证?(举例)

  (2)小组合作:请各小组拿出一份这样的表格,听好要求:小组内任意写两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然后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并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是否真确。

  算式 猜想积的小数位数 实际积的小数位数

  ①

  ②

  (各小组活动)

  6、全班交流:

  (1)交流猜想与实际算出的是一致的小组。

  (2)交流与实际算出的不一致的小组,并说说其中的奥秘?

  (3)师生共列竖式。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听的更明白,我们一齐列出这道题(0.018×15)的竖式(先算出整数乘法的积是270,0.018是三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这里的积是几位小数,我们猜想的积呢?

  (4)说明:这说明我们猜想的与实际算出的是一致。只不过这个小数末尾是0,我们依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化简了。

  (四)练习巩固 深化认识

  1、根据148×23=3404,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14.8×23= ③148×2.3=

  ②148×0.23= ④1.48×23=

  思考:第①题的积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第①、第③题的得数一样,第②、第④题的得数一样?

  这四道题的积都是根据哪道算式想出来的?

  2、出示:,每袋河横大米15千克,每千克大米在姜堰卖2.4元,在苏州卖3.05元。如果用40元在姜堰买,能买到一袋吗?在苏州呢?

  (1)估算。

  (2)笔算:在两地各买一袋到底要多少钱呢?请大家列竖式算一算。

  (3)组内交流: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评议。

  (五)引导小结 促进内化

  师:同学们看一看,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的乘法?如何计算小数乘整数呢?

  (先在小组里说说,在指名说)

  三、巩固深化 解决实际问题

  1、 列竖式计算

  54×0.41= 1.05×24=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售货员阿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谁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那些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新知

  (一)结合情境,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要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四、知识应用

  (一).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解决问题

  我家到学校大约1.3km。我每天往返两次。照这样计算,小亮一周(按5天)要走多少千米?

  每天走:1.3×4=______(km)

  一周走:___×5=______(km)

  五、归纳总结:

  变: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x3是3个相加,我可以用小数++,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元

  (2)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x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x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x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x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xx53 103x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x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x23= 148x=

  148x=x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8 3 5

  x 5 x 5x x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xx6532x

  54x x24 x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x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 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其实超市不光是我们购物的一个大买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大园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文具区,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师问;你想买什么?买多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从难到易整理一下。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呢?怎么列式?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习“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 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 0.8

  × 3 × 3 2.4 2.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未位对齐)那哪一种更合理呢?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教师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小数点能不点吗?为什么? 4.讨论:你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习“2.35×5” 如果要买3支钢笔要多少元呢? 板书:2.35×5= 那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有意识地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自备本上。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那积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一位小数乘整数,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2.那么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 ?)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习:1.125×35 0.8752×16 1.32167×9 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 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已知:148×23=3404 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 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0

  一、研读教材,理清脉络找准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计算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实例很多,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等,都需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计算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进行操练,达到计算熟练的程度。这样,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获得新知的权利,使学生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不会探究,只会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教材,就是要分析新知往前向后的知识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把握住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地找到新知产生的相关旧知,有效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获取新知的跨越。

  比如,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研读分析教材时应该关注这一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反过来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多了一个小数点处理的问题。这里的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因此,准确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这应该成为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创设情境,提供由旧到新的支撑点

  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经具备新知学习的知识基础,但他们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前设法唤起旧知的重现,简单复习旧知,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变化旧知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新知,为新知学习提供巧妙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需要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等相关旧知时,没有简单直接呈现这些旧知让学生复习,而是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将整数乘法的几种情况包含其中。购物情境是比较简单的:出示超市情境中的四幅图(面包:4元/个 5个,火腿肠:0.8元/根 3根,进口蛇果:16元/个 12个,西瓜:2.35元/千克 3千克),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食品,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到4道乘法算式。继而组织学生观察四道乘法算式,将它们分分类。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将整数乘法分为一类,小数乘法分为另一类。整数乘法是过去学过的旧知,自然地对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进行了复习,这些旧知与新知学习中出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用加法计算和把小数乘整数先看成整数乘整数计算等更为接近。实践证明,学生的旧知被充分利用后,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才能水到渠成。

  三、依托旧知,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化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几乎不存在不受原有知识影响的学习。转化的思想方法很多情况下渗透在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是垂直方向的纵向联系,依托旧知的复习,把新知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学习活动。这个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即新知的形成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依托的旧知基础是分数的意义、通分、约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在转化的过程中,细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依托旧知,经历这个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过程,而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然后就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的学习过程记得快忘得也快,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时,通过班级黑板报版面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复习相关的旧知后,小组讨论“1/2+1/4”该怎样计算呢?出示研究提示:先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出现的三种方法逐一展示:(1)画一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化成小数。转化成小数,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通分。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明确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2/4+1/4=3/4”。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后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理解“2/4+1/4”的算理: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后,就是“1个1/4加2个1/4等于3个1/4,也就是3/4”。这时候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这几种方法算出了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的结果,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究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对学生渗透了转化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它帮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四、加强对比,形成新的算理算法

  寻找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形成计算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新知识学习需要利用相关旧知识时,最好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有效地把握住新知的实质,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新知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的学习不清晰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比如,苏教版教材中先学习小数和整数相乘,如果学习时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不准确时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在教学小数乘小数,学生在理解算理,知道为什么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后,出示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以及末位有0的小数乘法算式组织学生对比,发现小数乘小数和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

  2.情境引入

  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

  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3.5元,苹果每千克2.6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提出问题

  师:这时,来了一位小朋友,她要买3千克西瓜(多媒体展示问题)

  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并说说估算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同学们各自的理由很充分,思考问题也很有深度。那么到底花多少钱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你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实物投影演示,并从中选择板书。)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千克西瓜一共用多少钱时,老师注意到学用这种方法,(教师指板书),3千克西瓜花了10.5元,你们算得对吗?

  师:你能说出理由,或者利用以前的知识来验证10.5元是对的吗?

  [出现把3.5元看作35角(),35角乘3等于105角,105角以元作单位是10.5元。(教师边描述边板书)]

  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怎样?(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方法证明了我们大家算对了。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即聪明又很会应用知识,能把没学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

  2.尝试解决

  出示0.72×5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师生共同写出来。)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那怎么办呢?

  3.理解竖式笔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③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④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⑤理解算理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让学生质疑。如果没有,教师问:"在计算时,实际上算得是哪两个数相乘?","那么0.72×5=360吗?","横式的乘积怎么写?")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指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在笔算时可以不写。

  4.练习巩固,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会计算小数乘法了吗?看老师这有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题——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小数乘整数。

  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好时候,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在春天常参加那些活动呢?喜欢放风筝吗?这不,有几位同学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这三个风筝的总价是多少?

  师:谁来汇报你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师逐一在屏幕上出示)

  A: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师:你用学过的加法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叫“学以致用”

  B: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C: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师:你其实是把小数先转化成了整数,再按照整数的乘法去做。这叫做“活学活用”很高明。

  D:先不管小数点,用35×3=105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她的意思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和第三种做法还是不谋而合的!

  师提问:

  上面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后两位同学的做法(指着背投)

  师:把3.5变成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要把新的积怎么样?小数点怎样移动?

  总结思想: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刚才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趁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巩固练习

  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生描述,使用背投演示)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6 0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练习

  2.05×4 12.4×7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

  师:想一想我们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①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因数中的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背投出示)

  巩固练习

  l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相同。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应明确:计算时要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中小数末尾的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3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数学课本90-93页,红点、绿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思想。

  3、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1分钟口算。

  1、同学们,期中考试之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行40道口算练习,现在对自己的口算能力有信心吗?好,那咱们来一次1分钟的口算竟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拿出口算练习纸,准备,开始。

  2、同桌交换订正。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口算练习对大家的计算很有帮助。其实复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创境创设,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资料

  师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出示课本第90页的信息。(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这里有一则关于三峡电厂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这则信息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

  生: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6台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根据学生提问,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列式。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谁来列式?为什么选择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求6个58.6用乘法)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式已经列好了,看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小数乘整数)

  师:对啊,以前我们计算的是整数乘法,现在换成小数乘整数,能不能想办法试着做一做?动脑筋想想?

  师:老师看很多同学都有想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注意:第一,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第二,小组长在练习纸上记录下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第三,推举一名代表一会在班内进行交流。好,开始。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为大家展示。

  (4)展示计算方法(请几位同学把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在同学们那里搜集到这几种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用6个58.6相加,加法算式求得结果。

  师:这是哪个小组的方法?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可以计算出结果吗?师:把小数乘整转化成小数连加来计算,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这个想法不错

  B把58.6万千瓦时化成586000千瓦时来做,结果再化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师:他们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也把小数乘法转化了,转化成了什么?(整数乘法)

  师:这个小组先把58.6万改写成586000,再进行计算,最后不忘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很有想法。

  C先乘法,后除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做法。

  生:58.6先乘10,变成586,让586乘6得3516,再把积除以10,就能得到58.6乘6的积。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10,再除以10?(这样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结果不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时注意对齐,空行)

  58.6扩大10倍数586

  351.6缩小到积的1/103516

  师:分析得非常有深度。

  D列出乘法竖式计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哪个小组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展示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做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3516是谁的结果?要得到58.6乘6的结果还要怎么样?以前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数位对齐,那现在怎么不用了?(整数乘法,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析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把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当中称为转化,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大有作用。

  (5)刚才大家总结出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如果再遇到这种题,你打算选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列竖式,简便利索)

  (6)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13.2*4=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4、解决二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教学课本第91页绿点的问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都是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如果有一道题是两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做吗?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91页绿点问题

  在练习本上试做。请同学板演。订正时说明计算思路,想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点明为什么这次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

  5、归纳计算法则:

  (1)师:如果现在有一个三位小数来乘整数,大家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为什么?如果是一个四位小数呢?积又是几位小数?

  师:哦,看来大家好象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说一下?

  (2)归纳计算法则。

  如果再遇到小数乘整数这种题,你会不会算?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遇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可以怎样计算?

  师:小数乘整数,把小数看成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巩固练习

  对于小数乘整数这类计算题,还有问题吗?咱们做几组题,试一下。

  1、下面有一位小伙伴要请我们同学帮忙了。

  王红同学在使用计算器算数的时侯,发现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已知:148×23=3404,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练习后交流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何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大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检验。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自主练习第1题。(强调列竖式时因为先看成整数计算出积,所以不用数位对齐,只需要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生提的问题2和问题3。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第2题,及第5题。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第六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的第一个信息窗:小数乘整数。在研究教材及教参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目标就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二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本节课学生所需要准备的知识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时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从多种算法中优化竖式计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竖式计算时,不仅让学生明白点一位,还要明白为什么从右往左数一位点上小数点。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进行1分钟口算练习,目的有两,一是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做铺垫,二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为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的过程,本部分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概括归纳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出来的各种计算方法给予肯定,并渗透转化的策略教学,然后对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重点讲解。

  第三部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从整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可取的地方是:

  一学生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能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表达出来,我大体总结一下:两个班级共产生4种方法(1)连加(2)文字叙述(3)列竖式(4)文字竖式并用,分层次表达。针对学生研究出现的这些方法进行了整合,第(1)种方法,四四班谭霄在介绍时说“笨方法”,两个班级合起来共有2人使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理解非常好;剩下三种方法其实不谋而合都运用了积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转化这种策略的点拨比较好。

  三观察学生反应,大家对于课堂上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氛围都比较喜欢,学得都很带劲儿!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教材的研究仍不够透彻。信息窗1中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提升应用是在一位小数乘整数及二位小数乘整数之后,但是我在设计时忽视了绿点的内容,在解决红点内容后继续解决的是“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现多少万千瓦时?”这个问题其实仍是一位小数乘整数,并没有起到知识的延伸的作用,因此学生对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体会不够深刻。课后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将学生提出的问题2问题3留做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而在课堂上继红点内容后,继续研究绿点,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三位小数乘整数,四位小数乘整数,这时侯积又是几位小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探究时间过长导致归纳总结时间及练习时间太短,最后草草收场,感觉头重脚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呈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呈现这个知识?值得我好好分析体会。“终身学习”这四个字我体会越来越深,以往总是教五年级教材是有够熟,第一次教四年级我仍要从头学起!回想这节课,我虽然遗憾颇多,但是我一直认为问题愈多,进步愈大!以后我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用高质量的教学回报家长!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0.9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0.9×3是3个0.9相加,我可以用小数0.9+0.9+0.9,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2.7元

  (2)0.9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0.9×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9×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2.35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2.35×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2.35×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2×122.8×53 103×0.25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1.48×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70.1 8 4.6 3 5

  × 5 × 5×1.3 ×0.2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0.68×93.24×6532×1.9

  54×0.41 1.05×24 0.217×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0.12+0.12+0.12+????+0.12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3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0.33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6.8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7.5 2.5. 8.15.52.8 6.4 1.5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03-08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5-18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07-19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6-22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6-03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02-13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07-11

苏教版《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3-08

【集合】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6-23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可以插入图片)

  小数乘整数

  例1、3.5×3=10.5元例2、0.72×5=3.6

  3.5元=3元5角3.5角0.72扩大到它的100

  72 3元×3=9元× 3 × 3×× 5 5角×3=15角10.5角9元+15角=10.5元最后的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设计意图: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细节再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上教材〈小数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2x3= 5000x17=

  20x3= 500x17=

  200x3= 50x17=

  20xxx3= 5x17=

  口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一、情境导入

  1、天里,几位小朋友想一起去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来到商店买风筝。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自由说(鸟风筝元/只……)(教师顺势板书)

  3、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教师顺势板书)

  类型单价数量

  鸟风筝

  鱼风筝

  三角风筝

  半圆风筝

  4、如果他们三位小朋友想买3个鸟风筝需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5、学生独立列式。

  6、交流想法x3或++。

  7、教师适当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计算

  1、x3等于多少呢?请你自己尝试计算出得数。(教师巡视,并要求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罗列不同的'计算过程)

  2、全班交流各种方法

  3、教师指出重点研究以下方法

  4、在学生的自主解释过程中教师顺势板书,并重点指出这样做的关键步骤是将元转化成35角,实际上就是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5、用这种方法尝试计算你自己的数学问题,买怎样的风筝,买几个,需付多少元?

  6、同桌检查一下。

  三、探究算理和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x5=?,提问:“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自主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算理?(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顺势板书)

  3、同桌互说算理

  4、请学生观察积,提问:“与相等的小数是多少?”()告诉学生,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5、计算x8

  6、小数乘整数是如何计算的,四人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 第2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

  课件显示:介绍三峡概况,如三峡工程建设有关图片,特别是发电情况。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说出三峡美丽、能创造财富、建设三峡工人辛苦等。)

  2、点出重点,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三峡一施工队,有3名工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三峡工程如此的庞大,需要三峡建设者付出很多的劳动,他们真是辛苦。你们看这三位工人叔叔正在吃饭,让我们一起到超市买些饮料或矿泉水给他们解解渴,怎么样?请你为这3名工人叔叔挑选一种饮料或矿泉水,每人一瓶。你打算买什么?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或矿泉水应付的总钱数

  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选择,说出列式。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3=4.5元,一共花了4.5元钱。生2:我买的是每瓶1.8元的小瓶Q儿。1.8×3=5.4元,也就是5.4元。生3:我买的是每瓶2.5元的,2.5×3=7.5元。

  生4:我买了非常柠檬,每瓶2.6元。列式2.6×3=7.8元。

  ……

  (2)观察算式特征,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发现,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你们看这四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教师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同学们学过吗?(没有)但这四位同学却将这些算式正确的算出来了,老师非常佩服他们。

  (3)交流计算思路,总结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指出其中转化成整数方法的实用性。

  师:那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算出2.5×3=7.5的?

  生1:我是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生2:我是用加法进行计算的2.5+2.5+2.5=7.5(元)。

  生3:我是先算出2×3=6(元),0.5×3=1.5(元),6+1.5=7.5(元)。师: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5×3=7.5(元),特别是这位同学,他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他实际上是将题中的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计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是不是可以向这位同学学习,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讨,理解算法。

  由三峡工程发挥的效益,引入课件,显示:第90页图。

  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

  学生读情境图中的文字。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

  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xx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2、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师板书问题)

  (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

  生:58.6×6=

  师:请你估计一下58.6×6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

  3、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4、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答案?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①58.6586

  351.63516

  ②58.6×10=586

  586

  3516

  3516÷10=351.6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做题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他们都用到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586

  351.6缩小到原来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是××同学做的,同学们看,他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的,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他的计算思路,好吗?

  58.6

  351.6

  生:我是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师:我知道了,原来××同学的做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他把转化过程放在脑子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非常的好,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给同学做个样子,好不好?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多媒体出示练习:2.47×5=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解决。13516 10

  出示问题: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第一步算出的是谁乘15的积?(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75.8

  61 48022 3 2

  8.1 2

  2、多媒体出示我帮三峡叔叔算一算。(课本92页第6题)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忆交流,看生能否回顾所学知识。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第68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5

  本周三,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比赛,高段的比赛课题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以下是我参赛时所设计的学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

  难点:竖式的写法以及积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资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设计

  1.竖式计算:25×3= 31×6=

  2.计算:1.2+1.2= 2.35+2.35+2.35=

  试一试:你能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3.计算下列各式,并找规律。

  120×3= 240×3=

  12×3= 24×3=

  猜想:1.2×3= 0.24×3=

  (用加法把上面两题算一算,检验一下对吗?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检验一下。)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所以此题我设计了一个猜想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对今天的新知有初步的感知,即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

  4.思考: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如何进行计算?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1-2

  (1)学生报答案进行校对。

  (2)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小组围绕预习作业3-4进行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有分工,有记录)

  2.全班交流预习作业3

  (1)找到规律了吗?1.2×3表示什么意思?用加法算式如何检验?用竖式呢?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3)学生回答计算方法,教师依次出示。学生叙述竖式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那0.24×3呢?

  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叙述竖式计算过程。

  三、验证交流,总结提炼(预设4分钟)

  1.说一说下面几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回答后,用计算器验证。

  2.归纳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齐读法则。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吗?

  2.辨析

  学生独立作业,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3.用竖式计算。

  54×0.41= 1.05×24=

  0.23×4=

  学生独立完成。

  从学生中发现错误并让学生纠正。

  4.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34.04

  5.练习十二第2、3题。

  集体评讲。

  6.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我最开心的是……”来说一说。

  【板块一】

  1.交流预习作业1-2。

  (1)校对答案。

  (2)1.2×2与2.35×3各表示什么意思?与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板块二】

  1.请大家围绕预习作业进行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了解)

  2.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1)1.2×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检验的?

  (2)教师重点讲竖式:3与谁对齐?怎样计算?

  (3)强调:把1.2看作12,按整数乘法先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

  (4)学生交流算法,教师板书。

  0.24×3=0.72

  教师板书竖式:3与谁对齐?

  强调:把0.24看成24,按整数乘法计算。

  提问:积是几位小数?你怎么知道的?

  提问:(教师指着两个算式)请同学们猜一猜,积的小数位数会与谁有关?

  【板块三】

  1.说一说积有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8×53 4.96×12 103×0.253

  提问:刚才我们的猜测对吗?那积的小数位数应与谁有关?

  2.讨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如何计算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可以归纳成7个字,先算、后数、再点点。先算,是指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后数,要数两次。第一次数因数的小数位数,第二次从算出的积的右边起往左数出和因数的小数同样的位数,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板块四】

  1.练一练第一题。

  提问:这三题的积会是几位小数?

  集体交流:为什么0.18 ×5的积变成一位小数了?

  通过点拨,完善认知: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辨析。

  1.6 12 3.6

  ×7 ×0.05 ×2 4

  11.2 6.0 144

  72

  864

  3.用竖式计算。

  集体评讲

  4.“练一练”第2题。

  说说思考过程。

  5.练习十二第2、3题。

  由预习作业直奔课题,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和时间,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进行检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

  有了课前的预习,再联系小组交流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试一试”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方法。

  练习的安排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板块是基础练习,先看竖式计算到辨析改错,强化方法后再进行竖式计算,以达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即第4题,是把“练一练”中的第2题进行了改编,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即第5题。

  作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补充习题》p46第3题的下面一行三题和第5题。

  选做题:出示:( )×( )=0.48,看谁填得最多?

  选做题是上面第4题的延伸。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

  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引出小数乘整数。首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介绍怎样用竖式计算“0.8×3”,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接着例题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35×3”,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上小数点。首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乘整数的题目,然后观察每题中的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最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路:

  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时代要求,如何从生活出发把计算课上出新意,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呢?本篇教学设计作了一些大胆构想,主要有以下特色:

  1、以生活为依托,创设情境。

  在设计中选择姜堰河横村种植的西红柿在姜堰、苏州两地的不同价格这一情境,引发思考:“在两地各买3千克西红柿,分别要多少钱?”引出纯小数、带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教学,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自己。并把计算器引进课堂,分别算出在两地各买51千克、104千克西红柿分别要多少钱?猜想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进而在小组内验证猜想,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把估算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来教学,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每千克大米在姜堰卖2.4元,在苏州卖3.05元。用40元在姜堰买,能买到一袋吗?在苏州呢?”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 姜堰河横村,被评为全球500家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这里种植的西红柿,红通通的很诱人,这样的西红柿在姜堰的价格是很便宜的,出示(姜堰:每千克0.9元,)如果我买3千克,要多少钱呢?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

  2、引发思考:用乘法做怎样想的?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比有什么不一样?

  3、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一)探索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1、启发:同学们,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2、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生1:0.9+0.9+0.9 (师生共同列加法竖式进行相加)

  生2:0.9元=9角,3个9角是27角,27角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生3:把0.9元看作1元,1×3-0.1-0.1-0.1=2.7(元)

  3、尝试用竖式计算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可以用竖式算出结果。同样,计算0.9×3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不能试着在本子上列一列?

  (1)学生试列竖式

  0. 9

  × 3

  2. 7

  0. 9

  × 3

  2. 7

  (2)对比评议 比较:这两个竖式哪儿不一样?

  指出:通常情况下,在计算乘法时人们习惯把两个因数的末位对齐。

  (师示范0.9×3的竖式列法,边示范边讲解:这里的3要对着这个因数末位上的9)

  (3)追问: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是把什么对齐?计算乘法呢?

  4、观察:这里乘得的积是几位小数?这个因数呢?

  (二)探索两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1、提问:通过计算,在姜堰买3千克西红柿要2.7元。在苏州买3千克西红柿要多少钱?据我调查了解这种西红柿在苏州的批发价是每千克1.34元,买3千克要多少钱?谁能口头列式的?(板书:1.34×3=)

  2、思考: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提出要求:先用加法算算看,再用乘法竖式算算看。

  (1)板书出加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讲解:用乘法竖式怎样算出它的积?谁能指着竖式跟大家说说看?(师根据回答完整板书出竖式)

  (3)观察:这里乘得的积是几位小数?这个因数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列式:在苏州买3千克西红柿要4.02元,而在姜堰买只要2.7元,便宜了许多,看来这里面蕴藏了极大的商机。假如在姜堰买51千克、104千克分别要多少钱?在苏州呢?谁能口头列出算式?

  2、用计算器计算:0.9×51= 1.34×51=

  0.9×104= 1.34×104=

  3、观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0.9×3= 2.7 1.34×3=4.02

  0.9×51=45.9 1.34×51=68.34

  0.9×104= 93.6 1.34×104=139.36

  生: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4、猜想:如果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如果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5、验证:

  (1)思考: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怎样做?

  你准备怎样验证?(举例)

  (2)小组合作:请各小组拿出一份这样的表格,听好要求:小组内任意写两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然后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并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是否真确。

  算式 猜想积的小数位数 实际积的小数位数

  ①

  ②

  (各小组活动)

  6、全班交流:

  (1)交流猜想与实际算出的是一致的小组。

  (2)交流与实际算出的不一致的小组,并说说其中的奥秘?

  (3)师生共列竖式。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听的更明白,我们一齐列出这道题(0.018×15)的竖式(先算出整数乘法的积是270,0.018是三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这里的积是几位小数,我们猜想的积呢?

  (4)说明:这说明我们猜想的与实际算出的是一致。只不过这个小数末尾是0,我们依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化简了。

  (四)练习巩固 深化认识

  1、根据148×23=3404,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14.8×23= ③148×2.3=

  ②148×0.23= ④1.48×23=

  思考:第①题的积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第①、第③题的得数一样,第②、第④题的得数一样?

  这四道题的积都是根据哪道算式想出来的?

  2、出示:,每袋河横大米15千克,每千克大米在姜堰卖2.4元,在苏州卖3.05元。如果用40元在姜堰买,能买到一袋吗?在苏州呢?

  (1)估算。

  (2)笔算:在两地各买一袋到底要多少钱呢?请大家列竖式算一算。

  (3)组内交流: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评议。

  (五)引导小结 促进内化

  师:同学们看一看,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的乘法?如何计算小数乘整数呢?

  (先在小组里说说,在指名说)

  三、巩固深化 解决实际问题

  1、 列竖式计算

  54×0.41= 1.05×24=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售货员阿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谁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那些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新知

  (一)结合情境,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要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四、知识应用

  (一).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解决问题

  我家到学校大约1.3km。我每天往返两次。照这样计算,小亮一周(按5天)要走多少千米?

  每天走:1.3×4=______(km)

  一周走:___×5=______(km)

  五、归纳总结:

  变: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x3是3个相加,我可以用小数++,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元

  (2)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x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x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x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x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xx53 103x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x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x23= 148x=

  148x=x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8 3 5

  x 5 x 5x x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xx6532x

  54x x24 x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x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 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其实超市不光是我们购物的一个大买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大园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文具区,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师问;你想买什么?买多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从难到易整理一下。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呢?怎么列式?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习“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 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 0.8

  × 3 × 3 2.4 2.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未位对齐)那哪一种更合理呢?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教师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小数点能不点吗?为什么? 4.讨论:你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习“2.35×5” 如果要买3支钢笔要多少元呢? 板书:2.35×5= 那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有意识地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自备本上。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那积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一位小数乘整数,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2.那么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 ?)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习:1.125×35 0.8752×16 1.32167×9 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 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已知:148×23=3404 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 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0

  一、研读教材,理清脉络找准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计算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实例很多,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等,都需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计算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进行操练,达到计算熟练的程度。这样,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获得新知的权利,使学生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不会探究,只会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教材,就是要分析新知往前向后的知识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把握住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地找到新知产生的相关旧知,有效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获取新知的跨越。

  比如,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研读分析教材时应该关注这一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反过来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多了一个小数点处理的问题。这里的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因此,准确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这应该成为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创设情境,提供由旧到新的支撑点

  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经具备新知学习的知识基础,但他们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前设法唤起旧知的重现,简单复习旧知,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变化旧知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新知,为新知学习提供巧妙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需要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等相关旧知时,没有简单直接呈现这些旧知让学生复习,而是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将整数乘法的几种情况包含其中。购物情境是比较简单的:出示超市情境中的四幅图(面包:4元/个 5个,火腿肠:0.8元/根 3根,进口蛇果:16元/个 12个,西瓜:2.35元/千克 3千克),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食品,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到4道乘法算式。继而组织学生观察四道乘法算式,将它们分分类。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将整数乘法分为一类,小数乘法分为另一类。整数乘法是过去学过的旧知,自然地对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进行了复习,这些旧知与新知学习中出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用加法计算和把小数乘整数先看成整数乘整数计算等更为接近。实践证明,学生的旧知被充分利用后,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才能水到渠成。

  三、依托旧知,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化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几乎不存在不受原有知识影响的学习。转化的思想方法很多情况下渗透在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是垂直方向的纵向联系,依托旧知的复习,把新知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学习活动。这个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即新知的形成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依托的旧知基础是分数的意义、通分、约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在转化的过程中,细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依托旧知,经历这个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过程,而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然后就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的学习过程记得快忘得也快,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时,通过班级黑板报版面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复习相关的旧知后,小组讨论“1/2+1/4”该怎样计算呢?出示研究提示:先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出现的三种方法逐一展示:(1)画一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化成小数。转化成小数,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通分。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明确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2/4+1/4=3/4”。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后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理解“2/4+1/4”的算理: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后,就是“1个1/4加2个1/4等于3个1/4,也就是3/4”。这时候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这几种方法算出了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的结果,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究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对学生渗透了转化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它帮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四、加强对比,形成新的算理算法

  寻找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形成计算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新知识学习需要利用相关旧知识时,最好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有效地把握住新知的实质,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新知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的学习不清晰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比如,苏教版教材中先学习小数和整数相乘,如果学习时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不准确时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在教学小数乘小数,学生在理解算理,知道为什么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后,出示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以及末位有0的小数乘法算式组织学生对比,发现小数乘小数和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

  2.情境引入

  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

  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3.5元,苹果每千克2.6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提出问题

  师:这时,来了一位小朋友,她要买3千克西瓜(多媒体展示问题)

  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并说说估算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同学们各自的理由很充分,思考问题也很有深度。那么到底花多少钱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你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实物投影演示,并从中选择板书。)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千克西瓜一共用多少钱时,老师注意到学用这种方法,(教师指板书),3千克西瓜花了10.5元,你们算得对吗?

  师:你能说出理由,或者利用以前的知识来验证10.5元是对的吗?

  [出现把3.5元看作35角(),35角乘3等于105角,105角以元作单位是10.5元。(教师边描述边板书)]

  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怎样?(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方法证明了我们大家算对了。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即聪明又很会应用知识,能把没学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

  2.尝试解决

  出示0.72×5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师生共同写出来。)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那怎么办呢?

  3.理解竖式笔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③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④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⑤理解算理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让学生质疑。如果没有,教师问:"在计算时,实际上算得是哪两个数相乘?","那么0.72×5=360吗?","横式的乘积怎么写?")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指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在笔算时可以不写。

  4.练习巩固,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会计算小数乘法了吗?看老师这有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题——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小数乘整数。

  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好时候,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在春天常参加那些活动呢?喜欢放风筝吗?这不,有几位同学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这三个风筝的总价是多少?

  师:谁来汇报你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师逐一在屏幕上出示)

  A: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师:你用学过的加法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叫“学以致用”

  B: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C: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师:你其实是把小数先转化成了整数,再按照整数的乘法去做。这叫做“活学活用”很高明。

  D:先不管小数点,用35×3=105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她的意思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和第三种做法还是不谋而合的!

  师提问:

  上面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后两位同学的做法(指着背投)

  师:把3.5变成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要把新的积怎么样?小数点怎样移动?

  总结思想: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刚才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趁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巩固练习

  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生描述,使用背投演示)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6 0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练习

  2.05×4 12.4×7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

  师:想一想我们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①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因数中的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背投出示)

  巩固练习

  l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相同。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应明确:计算时要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中小数末尾的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3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数学课本90-93页,红点、绿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思想。

  3、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1分钟口算。

  1、同学们,期中考试之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行40道口算练习,现在对自己的口算能力有信心吗?好,那咱们来一次1分钟的口算竟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拿出口算练习纸,准备,开始。

  2、同桌交换订正。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口算练习对大家的计算很有帮助。其实复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创境创设,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资料

  师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出示课本第90页的信息。(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这里有一则关于三峡电厂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这则信息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

  生: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6台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根据学生提问,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列式。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谁来列式?为什么选择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求6个58.6用乘法)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式已经列好了,看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小数乘整数)

  师:对啊,以前我们计算的是整数乘法,现在换成小数乘整数,能不能想办法试着做一做?动脑筋想想?

  师:老师看很多同学都有想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注意:第一,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第二,小组长在练习纸上记录下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第三,推举一名代表一会在班内进行交流。好,开始。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为大家展示。

  (4)展示计算方法(请几位同学把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在同学们那里搜集到这几种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用6个58.6相加,加法算式求得结果。

  师:这是哪个小组的方法?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可以计算出结果吗?师:把小数乘整转化成小数连加来计算,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这个想法不错

  B把58.6万千瓦时化成586000千瓦时来做,结果再化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师:他们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也把小数乘法转化了,转化成了什么?(整数乘法)

  师:这个小组先把58.6万改写成586000,再进行计算,最后不忘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很有想法。

  C先乘法,后除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做法。

  生:58.6先乘10,变成586,让586乘6得3516,再把积除以10,就能得到58.6乘6的积。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10,再除以10?(这样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结果不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时注意对齐,空行)

  58.6扩大10倍数586

  351.6缩小到积的1/103516

  师:分析得非常有深度。

  D列出乘法竖式计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哪个小组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展示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做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3516是谁的结果?要得到58.6乘6的结果还要怎么样?以前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数位对齐,那现在怎么不用了?(整数乘法,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析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把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当中称为转化,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大有作用。

  (5)刚才大家总结出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如果再遇到这种题,你打算选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列竖式,简便利索)

  (6)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13.2*4=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4、解决二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教学课本第91页绿点的问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都是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如果有一道题是两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做吗?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91页绿点问题

  在练习本上试做。请同学板演。订正时说明计算思路,想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点明为什么这次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

  5、归纳计算法则:

  (1)师:如果现在有一个三位小数来乘整数,大家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为什么?如果是一个四位小数呢?积又是几位小数?

  师:哦,看来大家好象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说一下?

  (2)归纳计算法则。

  如果再遇到小数乘整数这种题,你会不会算?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遇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可以怎样计算?

  师:小数乘整数,把小数看成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巩固练习

  对于小数乘整数这类计算题,还有问题吗?咱们做几组题,试一下。

  1、下面有一位小伙伴要请我们同学帮忙了。

  王红同学在使用计算器算数的时侯,发现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已知:148×23=3404,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练习后交流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何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大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检验。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自主练习第1题。(强调列竖式时因为先看成整数计算出积,所以不用数位对齐,只需要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生提的问题2和问题3。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第2题,及第5题。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第六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的第一个信息窗:小数乘整数。在研究教材及教参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目标就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二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本节课学生所需要准备的知识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时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从多种算法中优化竖式计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竖式计算时,不仅让学生明白点一位,还要明白为什么从右往左数一位点上小数点。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进行1分钟口算练习,目的有两,一是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做铺垫,二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为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的过程,本部分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概括归纳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出来的各种计算方法给予肯定,并渗透转化的策略教学,然后对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重点讲解。

  第三部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从整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可取的地方是:

  一学生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能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表达出来,我大体总结一下:两个班级共产生4种方法(1)连加(2)文字叙述(3)列竖式(4)文字竖式并用,分层次表达。针对学生研究出现的这些方法进行了整合,第(1)种方法,四四班谭霄在介绍时说“笨方法”,两个班级合起来共有2人使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理解非常好;剩下三种方法其实不谋而合都运用了积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转化这种策略的点拨比较好。

  三观察学生反应,大家对于课堂上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氛围都比较喜欢,学得都很带劲儿!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教材的研究仍不够透彻。信息窗1中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提升应用是在一位小数乘整数及二位小数乘整数之后,但是我在设计时忽视了绿点的内容,在解决红点内容后继续解决的是“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现多少万千瓦时?”这个问题其实仍是一位小数乘整数,并没有起到知识的延伸的作用,因此学生对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体会不够深刻。课后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将学生提出的问题2问题3留做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而在课堂上继红点内容后,继续研究绿点,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三位小数乘整数,四位小数乘整数,这时侯积又是几位小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探究时间过长导致归纳总结时间及练习时间太短,最后草草收场,感觉头重脚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呈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呈现这个知识?值得我好好分析体会。“终身学习”这四个字我体会越来越深,以往总是教五年级教材是有够熟,第一次教四年级我仍要从头学起!回想这节课,我虽然遗憾颇多,但是我一直认为问题愈多,进步愈大!以后我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用高质量的教学回报家长!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0.9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0.9×3是3个0.9相加,我可以用小数0.9+0.9+0.9,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2.7元

  (2)0.9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0.9×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9×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2.35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2.35×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2.35×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2×122.8×53 103×0.25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1.48×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70.1 8 4.6 3 5

  × 5 × 5×1.3 ×0.2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0.68×93.24×6532×1.9

  54×0.41 1.05×24 0.217×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0.12+0.12+0.12+????+0.12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3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0.33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6.8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7.5 2.5. 8.15.52.8 6.4 1.5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