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5 11:48: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要求】

  1、能说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练习上下文,分析母亲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2、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的意思。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片(音乐圣诞树、圣诞歌曲)同学们,由此你想到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圣诞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期间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读,大家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家里并不宽裕,给每个孩子20美元到商场里去给大家选购圣诞礼物,金吉娅却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气,金吉娅告诉我,她把大部分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激动的拥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相关的词语。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担心,继而生气,最后激动。

  三、细读课文,寻求

  1、面对我这样的心情变化,你们有什么问题产生?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划出相关的词句,写简单批注。

  3、同学交流、汇报:

  ⑴关于我担心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课件: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①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我担心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们买到好的礼物,她真是一个好妈妈。

  ②比较句子,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们不可能买到好的礼物。)

  出示: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不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你们读读这两句话,体会那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学生在品读、思考后认识到反问句更能将妈妈的担心表现出来,继而有效指导朗读。

  ③你能把这种担心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⑵关于生气:我担心孩子买不到好的礼物,可当孩子买到礼物时,她为什么又生气了?

  ①学生交流:

  因为她看到金吉娅只买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气。

  金吉娅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好心,看来,她不是一个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课件2: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③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她是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把她的内疚、难过读清楚。

  ④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金吉娅,在给予树前看到这张卡片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进行口语交际1教师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来语学生交流、对话,从而做到师生与文本对话,让孩子体会到这个小姑娘的善良、仁慈。

  ⑤金吉娅,当你怀抱着洋娃娃,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陌生的女孩说,就请写出来吧。(音频:秋日的私语。)

  当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时,教师故意以他们没有写自己的名字为问题,进一步教育、启迪孩子们做善事不必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

  ⑥我多想做你们的妈妈,您能不能再向我倾诉你的心声呢?指导朗读: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⑶听到你的诉说,我多想紧紧地拥抱你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激动吗?

  随即出示:

  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指导朗读后,请学生用不但还以及把我激动的原因说清楚。

  ②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口语交际2:

  圣诞的钟声敲响了,金吉亚带着礼物来到我们中间,作为她的哥哥姐姐,这时,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呀?

  将课后思考题:你认为金吉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机融入口语交际,既亲切又自然。

  2、老师版画,把板书连成一课圣诞树:

  孩子们,这个故事学完了,你们知道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呀?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2

  《给予树》这篇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闪烁着人文的光彩。教师在教学时宜以“爱”为线索, 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爱的美好,浸润爱的滋养,培养美好的心灵。

  一、课前———整体入手,营造爱的意境

  1、了解圣诞节,奠定爱的基调。

  教师精心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人们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以备课堂教学之需。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结合课文后的“资料袋”和课件,传递圣诞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奠定全文教学的基调。

  2、单元主题导入,凝聚爱的核心。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掌声》告诉我们:爱是掌声,它能改变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第二篇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是互相谦让,心中想着他人。《给予树》又将告诉我们爱是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在这爱意浓浓的日子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课中———深读文本,感悟爱的情感

  “给予”,是送给、赠给的普通行为,而让孩子理解、体会这种普通行为中所蕴含的深意,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教学时要将落脚点放在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探究上,引导孩子围绕“给予”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给予”的痕迹,体会文中不同层面的“给予”,品味隐藏其中的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和无私的爱。

  1、整体切入,捕捉重点。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再次读文,理清妈妈先是担心,继而生气,最后激动的心理变化。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自悟,画出重点词句,初步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抓重点句,悟中生情。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应通过品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重点词句蕴含的情感,可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中促悟,悟中生情。如,在体会文章开头写妈妈为什么会担心时,可出示下面两句话:

  “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攒了一百美元,要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通过省词、换词及句式转换,让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抓住“只”引导学生品味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妈妈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希望给他们带来圣诞的快乐,体会其中的母子之爱。通过对“分”和“分享”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分”只是把钱分了,而“分享”则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不只“分享”了礼物,还包含着分享了快乐,分享了爱,使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爱心与她生活在一个“爱”的家庭氛围里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如:“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这句话,一边展开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已经买好圣诞节的礼物,坐在回家的车上,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并与金吉娅的“沉默不语”进行对比,体会金吉娅内心矛盾的情感。

  再如:“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要深刻体会此刻妈妈激动的心情,关键是指导学生读好第4自然段中金吉娅的话。可先引导学生站在金吉娅的角度体会她当时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后,再师生或者生生合作表演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情节。表演中,应指导学生不仅要通过语气、神态读出金吉娅难过、复杂的心情,还要通过其做法体味她对陌生女孩的同情与爱,并紧扣“如愿以偿”这个词语想想小女孩得到了一直盼望着的洋娃娃后的表现,从而深刻领会课文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此为难点,也是重点所在。

  3、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课文蕴含的情感有了深刻体会后,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结合文后的“小练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假如你就是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收到了一直盼望着的洋娃娃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能写几句表示高兴、感激之情的话吗?

  此刻的练笔应是水到渠成的,在指导写作时,引导学生写出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扎实训练三年级学生的“片段”描写。初步掌握其中一种写法:总分关系,把要点写明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有关要点进行表达,并在表达中懂得感恩,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体验,从而丰满“给予树”的形象,丰富爱的内涵,赋予“爱”新的生命。

  4、渗透学法,巧记生字。

  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以及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还应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渗透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对重点字词,可通过范写、指导写、描红等途径,引导学生学好生字,写好钢笔字。如:

  圈一圈———在课文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读一读———同桌合作练习把字音读准,并能组词。

  问一问———请教字典、同桌或老师,了解字意。

  分一分———将生字按照结构或读音分类,更好地记忆。

  记一记———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或其他识记生字的方法记牢生字。

  让学生在朴实的语文课堂中扎扎实实地写一手端正的字。

  5、改换题目,升华主题。

  结课前,可以让学生试着给“给予树”再拟一个题目,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给予树”的理解,升华爱的主题。并适时追问:这样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给予是无时不在的,这样的一棵“树”应该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课后———拓展延伸,升华爱的主题

  1、巧用“给予树”,拓展阅读内容。

  通过圣诞树上的卡片,让学生想想圣诞树上还有什么样的愿望,丰富学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的文章、经典作品转变为“给予树”上孩子的心愿向学生推荐,丰富学生的阅读,达到不仅仅是教文本,更是用好文本,拓展文本,丰富文本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品味爱的真谛,领略爱的美好。

  2、创设情境表达,升华爱的主题。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3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

  课堂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那么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较少,一节课什么都想抓,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抓牢,什么都抓不好。相反,如果目标简明,课堂上就能劲儿往一处使,学生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揣摩文本获得丰富的感受。在反复研究后,最终确立了《给予树》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这三个目标分别从认知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其紧扣文本,简明而又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从而有效落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的终级目标。

  二、简约的教学内容

  在研读教材时,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一篇课文的精彩处太多,值得挖掘的点也太多。可时间有限,到底应该抓什么呢?面对如此矛盾,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那么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回味徐老师的课,相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这两大内容的处理:一是,沉默不语的理解;二是什么都没有那句话的层层感悟。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再三斟琢后所取的内容,也是此课教学的重点。

  研课时张老师曾多次问徐xx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哪里最让你感动?喜欢是勿庸置疑的。哪里最感动?合上教材在回忆中抓取课文的动人点,当然是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这件事;当然是事后沉默不语时所流露出的复杂内心。这些都能体现出这8岁的小姑娘所具有的纯真善良的美好品质。而这两部分内容所展现出的思想内涵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是一致的。这不就是课文的主干吗?抓住主干,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这也是张老师给我们的启示。取舍后的教学内容,乍看起来,似乎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知道:只有学会有选择的放弃,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正如辩证法中的观点: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择要而教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三、简化的教学环节

  曾经看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断,学生应答不断。设计的活动也是多样纷呈,一堂课下来,教师满头大汗,学生也忙忙碌碌。但是,为何如此问,为何这样做,听课者茫然,学习者亦茫然。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呈现的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应该始终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中,学习语文即享受语文。简化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同样,也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调控,自检反思的空间,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具体到《给予树》的教学环节,着重突出了四个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检查预习(6分钟):

  此环节用时6分钟,完成了3项任务:

  ⑴认读了生字、新词。

  ⑵通过资料的交流与补充,知道了圣诞节给予树援助中心这些名词的基本含义。

  ⑶教师指导书写了糖字。

  这一环节既落实了部分认知目标,巧妙的扫清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书写规范美观的习惯。

  2、整体感知,自读质疑(7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共完成了两项任务:

  ⑴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⑵依据内容学生质疑。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3、精读品析,悟情解疑(22分钟):

  此环节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学生的疑问:为什么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在解决此问题时着重分了两个层面:

  一是品析第三自然段,从人物神态中悟情;

  二是品析第四自然段,从人物语言中悟情,从而释疑。在此环节中,学生们学习了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4、升华情感,拓展延伸(5分钟):

  这一环节着重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在学生反复诵读中让情感达到制高点。

  二是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表达感情。这既是情感的拓展延伸,也是思维、表达能力的拓展延伸。

  四个教学环节简明清晰,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使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四、简便的教学方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如果四十分钟走的都是直线,学生当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成功的语文课堂,既避免把课堂上胖,追求主线简明;又决不把课堂上瘦,力求细节饱满,而对饱满细节的感知与体悟则取决于教学方法即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上学期在城阳召开的我市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专题研讨会中,张兴堂老师便提出了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目前我市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并于此会中推荐了诸多有效策略。在研究《给予树》一课时,我们在思考:怎样的策略适用于此课?怎样的策略适用于刚刚升入三年级仅有一个月的学生?经过反复研究、实践与提炼,我们最终攻克了难关,以有效的策略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现从课中采撷三个策略与老师们共同解读、分享:

  策略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

  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剖析内容,我们会发现给家人送便宜的礼物,给陌生女孩送相对贵重的礼物这是一对矛盾,是很有价值的思考点,也是触摸人物内心关键点。于是此处教师有意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样的设计目的有三:

  第一、可以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直奔重点;

  其二、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会更强烈,思维会更活跃,思考也会更加深入。

  第三、这样的质疑,着重针对三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弱这一特点,有意识缩小范围,渗透在矛盾点质疑的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策略二:抓重点词语──精选训练点

  设计中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这一重点词,层层剥笋,精设训练:从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到判断词语的语境含义;从透过词语想象人物的内心,到反复诵读表达各自的体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走过了一个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情感上由无情到动情的发展过程。设计的用意不仅在于认知与情感目标的有效落实,还在于学习方法的无形渗透。教学中徐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沉默不语的金吉亚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此处便是有意教给学生解读人物的方法:即透过人物的神情,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句揣摩人物内心。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的方法,在反复涵咏中进一步体悟到了金吉娅的复杂内心与美好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此处的教学设计便做到了这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与整体推进,使语言文字在涵咏中富有了生命力。

  策略三:抓重点语句──挖掘动情点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是课文第4自然中的一个重点句,它直接揭示了金吉娅送洋娃娃给陌生女孩的原因,从而表现了其美好品质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把它作为了挖掘课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动情点。先是通过句子对比,感受到了女孩的可怜;再是通过情境再现,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课堂上画面的刺激,音乐的渲染,教师与学生的真情对白,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带入了那特殊的情境。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学生确确实实经历了情感的波动与内心的体验,他们被金吉娅的善良打动了,他们在教师有意创设地情境中精神得以滋养,情感得以熏陶,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五、简洁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诊断、指导的功能。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体验成功,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发展。

  评价无需冗长,言简意赅,目标明确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让我们再来回到徐老师的课堂,来一起回味她的教学评价:

  如:开课伊始,老师请一名学生读课题,当学生把给予树三个字读正确时。徐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同时,板书了给和予两个字的读音。

  简短的一句评价既包含了肯定与激励,又强调了知识的重点。可谓一举二得。又如:在学生阅读1~3自然段后,谈金吉娅沉默不语可能会想什么时,有位学生这样说: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此时,徐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你看,这位同学多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亚没完成妈妈所教的任务心里很难过。谁还能像她这样也来说说,金吉娅当时会想什么?

  解析徐老师的评价,前半句你看,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呀既表达了老师的极度赞赏,也唤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之后的评价则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老师赞赏他的原因,同时也在指导其他学生读书的方法──联系文中具体句子,产生体会,展开想象,这样的联想才会合情合理;谁还能像她这样也来这说说,金吉娅当时会想什么?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方法。教师的评价语,简洁明了,字字入耳,句句有用意。可见,设计时颇费苦心。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请同学们转换角色,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女孩,当收到礼物时,你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有一男生站起后,却哑然失语。徐老师这样说:是呀,有可能小女孩会像这位同学一样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多么机智的评价,面对学生思维的空白,老师用一句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圆了场。既保留了孩子的自尊,也肯定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短短的几秒钟,徐老师快捷的反映,适宜的评价博得了当时会场上阵阵掌声。评价需要机智,需要内功,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了预设的功课。一个简字,概括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但需要申明的是,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在简字的背后,是复杂的知识积累,是艰辛的研究过程,是痛苦的思想蜕变。只有经历了由简单—复杂—简单的认识历程,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简约是种美,简单就是幸福和快乐!

【给予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给予树教学设计08-24

《给予树》教学设计03-04

给予树教学设计08-24

《给予树》教学设计05-24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06-13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05-30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08-24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05-03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05-03

《给予树》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