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
点、线、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1、练习刮出点、线、面,想怎样运用点、线、面构成一幅好看的刮蜡画?怎样能刮出你需要的线条?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中,首先以东汉青铜器《铜奔马》导入。这是一尊形象写实的工艺品,它抓住了奔马瞬间的姿态,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这件作品使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艺术作品中写实的一面。右边一尊泥塑民间玩具《坐虎》与《铜奔马》在造型、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民间玩具《坐虎》将动物的耳、眼、嘴、尾等进行了变形夸张,并以装饰性的纹样、色彩将《坐虎》装扮得可爱、喜庆,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虎的喜爱及理解,将学生从对动物的具象认识,逐渐引导至抽象变形的情境中。而此页下方李可染的《浅塘渡牛图》则展现了李可染以其高度概括的笔墨,抓住水牛的形象特征及神态,借助中国画特有的晕染效果,将水牛以平面化方式展现得活灵活现,让学生体会中国写意画的感染力。
在本课第二页上,主要为学生分析了绘画作品在造型、色彩上的巧妙运用。张仃的作品《鸡》以其概括、几何化的造型,丰富夸张的色彩,简洁有力的笔触,将雄鸡的特征、特别是精气神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旁边的两幅学生作品,一张《狮子大王》,主要体现了艳丽夸张的色彩,通过色彩让人感受到狮子勇猛的气势。第二张《母与子》主要学习了画家在造型上的夸张,以及中国画笔黑的运用。两张学生作品使用工具不同,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展示了学生欣赏画家作品后经过理解、学习,加以自身的认识,进行创作的效果。在本页右下边有一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这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铜狮的塑造在封建社会是有等级之分的。此铜狮造型威猛,极具震撼力,寓意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造型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去发现、去欣赏。
本课的作业提示主要是从表现方法、材质上引导学生欣赏。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故加以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动物不同特征,为今后创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应会: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2.隐性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五)学习材料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1. 设计情境
看录像:马、牛、狮子、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断。
2.欣赏书中作品
小结
3.欣赏课外著名艺术品
出示课件:
“今天我从动物园请来了四位好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组的这位动物朋友?(提示:除了它的样子外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我也带来了有关这四种动物的艺术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它们的。”出示课件展示:铜奔马(马踏飞燕)
浅塘渡牛图、铜狮
提出要求:
以组为单位回答本组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帮助。
提问:谁能介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给大家认识?
提问:艺术家虽然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但作品中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
(1)李苦禅的《鹰》
(2)吴作人的《熊猫》
(3)原始壁画《受伤的狮子》
提问:你喜爱哪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四大组,每组选择一种喜爱的动物观察,可以给动物配音,如奔跑声、鸣叫声等。
学生回答出动物的体态特点及性情、简单生活习性等特征,如马:体态矫健,善于奔跑且奔跑时动感强烈;牛:身体强壮,善于劳作,性情温顺等。
学生按照刚才的四组选择相对应的艺术品欣赏并回答课件中相应的问题。如对选择艺术品《铜奔马》的组提出问题:
(1)这件圆雕作品表现的是马在什么时候的一瞬间动作?
(2)从哪儿看出它正在奔跑?
(3)为什么这匹马踏在了一只燕子身上,艺术家想表现什么?
对选择《浅塘渡牛图》的组提问:(1)这幅画使用什么绘画工具?(2)从画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吗?(3)画中的牛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
感受到艺术家抓住了动物形、神的特点,表现出了自己对动物的主观感受。
进一步感受艺术家对动物形、神的出色表现。
学生谈对作品的感受。
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与动物交朋友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体态、神态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为下一步欣赏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进行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神韵在于艺术家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激发他们向艺术家学习,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以组为单位互助答疑的方法,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分析、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学生表现
5.展评与小结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泥塑、绘画、布贴等方式。)
在抓住动物体态、神态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选择不同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现,并且大胆的展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思路:
情景导入——教学新课——分组合作——汗衫展示——小结——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课前交流,观看上节课的画汗衫课件。
2、 情景导入:欣赏白汗衫的时装表演,(白色的汗衫简单大方,但是不够特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够性格),因而,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的《画汗衫》上一节汗衫装饰课,引出课题《画汗衫之制作篇》。把不够特别的汗衫,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变的.特别有趣,同学们看我装饰我的黑裙子。
3、 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4、 方法的展示:先看课件展示的学生所说的几种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说后)老师再示范几种方法:喷洒法、流淌法、揉纸法、压印法(用树叶、苹果的一半、卡纸)
5、 分小组进行制作:
A、 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材料,根据自己所带衣服的色彩、图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
B、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能否以合作的方式,对旧汗衫进行创作,再这过程中,是否有认真的制作态度。
6、 制作过程,老师参与其中指导 。
7、 小结
A、汗衫展示(莎啦啦音乐、时装表演),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解说你们组的汗衫设计;(每出一个同学就介绍一个,独自设计的的就自己解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设计,那样美吗?特别吗?同学们认为美的话旧鼓掌吧。)
B、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课后延伸:
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
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特征,初步掌握绘画脸型时夸张的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表情丰富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方法,运用实践练习,学会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夸张表现手法在人物头像造型中的乐趣,养成发现美、感受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作出夸张的人物头像。
难点:能够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用夸张的手法创作表情丰富的人物头像。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夸张的人物表情图片,请学生上台模仿图片中人物表情,提出问题:
1、看一看谁的表情最丰富?
2、图片中的人物表情与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不同?(图片中的表情更加丰富)
学生回答,引导:我们看的图片之所以表情丰富,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到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同学们想不想用夸张的手法创作一幅表情丰富的人物形象?那就和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夸张的脸》。
活动二:描述分析
1、人物形象的特征
教师播放青铜人头像、萨特像、尼日利亚头像,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1)这三件作品,哪些部分最吸引你?(尼日利亚头像的眼睛、脖子、脸;青铜人头像的眼睛和耳朵;萨特像的烟斗、眼镜)
(2)艺术家突出这些人物面部是为了表现什么?(突出人物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尼日利亚头像夸张了眼睛、脖子、脸,很好的体现了非洲人的特点;青铜人头像夸张了眼睛和耳朵,给人严峻和狞厉的感受;萨特是一位哲学家,巨大的烟斗和眼睛表现出人物机敏与思考的特性。艺术家为了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性的突出了人物面部特征,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我们会发现夸张的秘诀就在于抓住并放大人物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或额头、下巴。
2、夸张的作用
教师播放运用夸张手法创作的作品,结合之前所看头像,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这些绘画作品是如何突出人物特征的.?(运用夸张的手法)
(2)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理解夸张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方面刻意夸大或缩小)
(3)夸张这种艺术手法在艺术作品中有什么作用?(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艺术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经过夸张的艺术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篮球巨星姚明为例,示范并讲解夸张方法:
1、勾勒人物外部轮廓,绘画出面部形象;
2、抓住人物面部特征进行夸张,我会主要夸张姚明的脸型;
3、刻画细节,完善整体面部表情,整理修饰。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以同桌为参考,运用夸张的手法创作表情丰富人物形象。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人物面部特征和表情变化。
3、完成作品后举办“千面万画”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
4、其他同学从造型、特征、表情变化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学习委员》:造型准确,细节丰富,鼻子放大的恰到好处,突出了人物的主要特征,使作品形象感强烈。)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掘,我们要养成善于思考,乐于观察的好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装点生活。
2、把自己的作品作为小礼物送给同桌。
四、板书设计
责任编辑:欣欣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7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笔版画的学习,感受蜡笔版画产生的斑驳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蜡的特性,学会利用两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蜡笔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和蜡的特性。
压印时的力度和速度。
教学难点:
转印时水和蜡笔分离效果的掌握。
作业要求: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教学用具:
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画纸、笔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观察·发现:
1、在纸上涂上蜡笔或油画棒,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
2、蜡有很强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颜料无法覆盖,反而产生了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
三、步骤:
1、用蜡笔画出画稿;
2、用水粉颜料快速涂满画面;
3、盖上印纸,用手掌均匀压印;
4、还可以多次着色,反复印制至完成。
四、练习·创作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五、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难点: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三、教重、难点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2.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二)、新授
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2、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3、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结
(1)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2)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3)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教师用具: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爱猜谜语,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个谜语好吗?
请听题!站立好像一铁塔,坐下犹如一小山。 两脚就像电线杆,力大无穷把山搬。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巨人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小伙伴,你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谜语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巨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比较大小
师:比一比它们两个谁大谁小啊?生:狮子大,老鼠小。这是真实生活中的大与小。
老师今天要帮帮小老鼠,给他施些魔法,注意看。(出示课件)问:谁变大了?谁变小了?
3.小老鼠多神气呀!当然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板书: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二)展开想象中的巨人
1、比较想象中的巨人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会不会比谜语中所说的巨人还要大呢?——那你有多大?
生交流。(如:我有太阳那么大;我比宇宙还大;我的眼睛就有皮球那么大 )
师:原来咱们班有这么多大巨人啊!
2、影片欣赏——乐于助人的巨人
师:想不想见见小人国的大巨人?
课件出示大巨人——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是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
猜一猜格列佛会有多大?会有多高?(教师出示图片)
生:比楼房还高。
师:格列佛像一个巨人。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再想象一下,在小人国里大巨人遇到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
师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独特,我很喜欢。
陈述:一天,格列佛乘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格列佛和船员纷纷跳海。当格列佛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被绳索绑着,身边还站着一些小矮人,他们有的还往格列佛的身上射箭呢!但是格列佛宽厚的原谅了他们。渐渐地,格列佛和小矮人成了好朋友。看,小矮人还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呢!不久,小人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格列佛制止了战争并劝说国王不要攻打别的国家。后来,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你认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生:他是个勇敢的人;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3、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师:你们想成为他这样的.巨人吗?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也来到了一个小人国,你会有哪些奇遇呢?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故事,老师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以《格列佛游记》这一故事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其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做”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颇具匠心的,它一方面体现了德育渗透意识,创设了一次助人为乐教育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后的创作构思作必要的铺垫;再者,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巨
人,任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 4、学生作品欣赏
师:1、要不我们来看看其他巨人是怎么做的?
2、请仔细观察巨人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姿势又是怎样的?
3、从作品中你发现巨人都有哪些不同的姿势? 生:有站着、坐着、躺着的 师:你最喜欢哪种姿势,为什么? 生:巨人躺着很有趣,巨人坐着很特别 师:是呀!巨人的不同姿势可使画面更加生动。 5、大小对比
师: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也想成为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这位多多小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喊出这道口令(古里古里,多多变!)他的愿望马上就实现,不过我们要思考,接下来多多和他周围会有什么变化呢? 大家准备好了吗?魔法口令是——古里古里,多多变!变!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谁能准确地告诉我多多是怎样变成巨人的? 生:把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
师:对!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这样我们的多多就成了巨人。
【设计意图:利用灵活的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启发了学生多种奇妙的联想,培养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三)学生作画、师指导。
师:现在多多已经梦想成真了,你们想吗?同学们,你们准备画怎样与众不同,超能力的巨人呢?他会为人类做些什么?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主要人物大些画……
对,现在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呢?(教师示范)回顾一下刚才老师绘画的步骤。
好了同学们快拿出你手中的笔开始吧!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步骤,使每位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出巨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讲评
先画好的可以贴到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
3、师评:老师觉得这张也不错?是谁画的?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吗?我觉得他画的很大胆!他的想象力很丰富!这位同学肯定是个(善良、乐于助人、勇敢)的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想把某一样物体表现的更大,除了把它本身画大还可以把周围物体缩小的对比方法来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画画时,能灵活运用对比画法,画好每一张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假如我是巨人,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出色,特别有趣,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巨人”,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做一个精神上的 “巨人”,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联系生活中“巨人”,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
一、激情造趣
导人课题
1.教师用自己制作的陶壶和陶杯表演沏茶、品茶,并请几个学生来品茶。
2.教师引导:如果每个同学都动手做一把造型别致的茶壶,那我们就可以像古代文人那样悠然自得地吟诗品茶了。
1.播放歌曲《小茶壶》“小茶壶的肚子圆又圆,香喷喷的茶水装里面,客人来了他就点点头……”
2.用自制的功夫茶茶具表演。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茶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有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粗可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相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课件展示各种款式的茶壶,并演示茶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宜兴紫砂壶制作工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2.师生合作,采用盘泥条方法,尝试制作一把茶壶。
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须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课件播放紫砂壶的制作流程。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小组,分工又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观摩交流
相互评析
1.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作品。(作品不宜搬动)
六、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课件演示。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墨画用笔、用墨的特点,掌握水墨画中墨点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变化的墨色、墨点等技法创作一幅有趣的墨点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创作有趣的墨点画,提高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墨点变化的美感,感受墨点的趣味,形成对美术课堂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墨点的用笔及用墨方法。
难点:对笔、墨、水的控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并分享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小蝌蚪长什么样?猜一猜小蝌蚪是怎么画出来的?运用了哪些工具呢?
学生积极发言:视频中的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的游来游去像极了一串串跳动的音符;用毛笔、墨汁画出大大小小的墨点一个小蝌蚪就形成了!
教师小结:用简单的墨点,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个生动的画面。这就是墨点的趣味,一起走进墨点的世界吧!从而引出课题《墨点的趣味》。
(二)描述分析
1、感知墨点
教师展示吴冠中的《林鸟》和齐白石的《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找一找画面中的形象由哪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组成?哪个造型元素最吸引你?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画面中基本的造型元素有点、线,其中大小不一浓淡相宜的墨点组成小动物,更加吸引人,使画面格外的生动有趣。《林鸟》中加入少量的`颜色也能够使画面别有一番风味。这些有变化的点、线、色进行组合就形成了新的形象。
2、体验墨点乐趣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小体验:教师准备宣纸、毛笔、墨汁和一些颜料。
①分别蘸含水多的墨和含水少的墨,点在宣纸上,看看分别有什么不同?(含水少的墨色浓,含水多的墨色淡)
②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画几个大大的墨点,然后再用清水毛笔往其中几个墨点上涂抹,看到了什么现象?(遇到水的墨点开始晕开,与之前的墨点相互交融)
③分别蘸取一些颜料,调入不同量的清水,在宣纸上涂抹,看看又有什么变化呢?(墨色和颜料有干有湿,相互交渗,形成了非常奇妙的画面)
3、墨、点的联想
展示单个的墨点并提出问题:
①看到这样一个单独的墨点,你能联想到什么?(小石头、花瓣……)
②添加上一个小尾巴,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小蝌蚪)
③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家运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中蛙声一片?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用六只随水摇曳的小蝌蚪表现了蛙声一片。而小蝌蚪的形象就是由大小、浓淡的墨点组成的。
(三)示范讲解
教师用墨点表现花朵,向学生演示自己的制作步骤以及思路。
1、构图。(选择适合的画面中心)
2、笔尖蘸墨色。
3、迅速在宣纸上画出四、五个点。在中间点上三个墨点。(用笔时,在控制形的基础上,用力挤压来表现墨的变化)
4、几朵花展现出来,画一些线条和适当的颜色,使画面生动。
5、调整画面,完成作品。
(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自由展开联想,动手创作一幅墨点趣味的作品,注意用笔以及墨色的变化。
2、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作品后举办“墨点的趣味”,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展示在相应的环境中。
4、其他同学从用笔、墨色变化等不同角度进行评析。
(如《金鱼》:内容——三条自由摇摆的小金鱼;手法——夸张;用墨——浓墨画头和大大的眼睛,淡墨画轻盈的尾巴。)
(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中国水墨画艺术家以及作品,同学之间互相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重点
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难点
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用纸袋刻制成型的、插接成型的、组合成型的博古架作品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中国不同年代博古架作品,了解博古架艺术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博古架独特的文化品位、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造型美。博古架的造型美体现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它们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架格是怎样排列与装饰的(高低、大小、方圆之间错落间隔)?有什么图形(方形、圆形)?美在哪里(造型、色泽、漆工)?
4、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教师总结。
二、感受与启发。
1、教师出示博古架纸立体作品,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2、启发学生思考:
A、这些博古架作品都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呢?
B、想一想,它们都是用审美材料制作的呢?
C、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组合成型法、接插成型发、纸袋刻制成型法)?
D、你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吗?
三、学习与尝试。
1、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四、表现与创新。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博古架模型。
2、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表现。
五、欣赏与评价。
1、展示各小组的`博古架模型,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2、开展评价:
A、介绍自己的作品。
B、评一评,谁的作品做得好,为什么?
C、能为别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吗?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文化传承的兴趣,同时在设计制作仲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重点:
如何欣赏卡通,了解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夸张特征的绘画方法。
教学准备:
具有典型的卡通形象的`动画片段、有关卡通的知识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放假都看了很多好电视吧?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生:略
师:这些都是动画片。你们知道吗,动画片和漫画就是卡通。英文中卡通是cartoon读音象卡通,所以我们中国翻译成卡通。我们今天就是要学第一课:出示课题:《中外卡通故事形象》(边放以前的国产动画片)在以前还没有电脑时,要完成一部动画片要画出成千上万的画,把很多个连续动作的画连续播放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画片。
(二)欣赏卡通
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
(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
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
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
六、学生动手
1、玩你说我画的游戏:一位同学描绘一下想表现的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另一位同学把其描绘的形象画出来。(教师引导用夸张特征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比如:猪八戒的特点是耳朵大,肚子又大又圆等,你就要把这些地方画的夸张点。还可以画上象征性的佩物——耙子。
2、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教师巡视指导)。
七、评价
1、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先让学生说,然后学生说,最后教师进行短评。(这堂课评价很重要)
2、展示几幅作品(再一次让学生欣赏了卡通作品)让学生放开大胆评价。
八、课堂延伸
1、能不能把你画的卡通编个故事或者画一组画来配上文字。
2、造型多样的生活用品。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工具和资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小朋友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示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保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胜利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资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协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考虑 发现新的工具和资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资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同学感悟工具和资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同学明白工具和资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保护这些工具和资料。
课件:工具和资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保护工具、维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资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保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资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考虑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资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资料。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技能目标: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能力目标: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4、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颜色,画出一幅带有彩虹的图画。 教学难点:
正确排列色彩顺序,大胆表现心中的彩虹,通过丰富的色彩变化再组织协调的画面,形成独特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具:
七色色标卡片、排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准备用具情况。
2.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1)播放伦敦奥运会吉祥物视频并让学生思考吉祥物是乘着什么在奥运会相遇的?
(2)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见过?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数一数彩虹到底有多少种颜色?
二、尝试与实践、探索与感知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 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
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三、排色游戏
1、教师将带有颜色名称的空白纸和彩色纸条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再请小朋友把彩色纸条贴在相应的颜色名称的后面,提醒学生注意对错;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4.欣赏彩虹的实景图片,增强学生对7种色彩的认识。
学生参与排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顺序。(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顺序的注意力。)
四、欣赏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读一读14页的儿歌。
1、学生欣赏教材范图。
2、再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其他学生作品。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
3、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加强知识的记忆并为激发思维做铺垫。)
五、自主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1、美丽的彩虹是降落伞的伞顶、美丽的空中河道……;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者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 (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六、总结评价
1、学生组内自评和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教师总结。做小组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9-11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3-08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03-08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5-08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3-25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11-30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5-08
(热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5-31
[实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