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观察记录

时间:2023-10-31 13:26:08 雪桃 记录 我要投稿

托班观察记录(精选13篇)

  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个幼儿在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方面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托班观察记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托班观察记录 1

  活动目标:

  1、喜欢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么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指灵活度。

  3、能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绒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装玩具一套,馄饨、自制面条、饺子等若干。品尝区,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医院:医院套装玩具一套,自制盐水瓶若干,药瓶若干等

  语言区:幼儿图书若干,幼儿活动材料1

  美工区:幼儿活动材料《纸工》P2页,《红灯笼》,彩泥,蜡笔、画纸等

  指导建议:

  1、美工区:幼儿在做《纸工》《红灯笼》时,因为小班的小朋友接触剪刀剪纸还不是很多,教师在幼儿动手剪纸的工程中,要重点指导,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幼儿做完成品时,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提高幼儿以后做纸工的信心和兴趣

  2、其他区域活动时,要注意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鼓励幼儿在区域中多说,和其他幼儿多交流。

  观察原因

  小班的幼儿在纸工游戏中,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为小班的幼儿手指灵活度还不够,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触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让我们班的小朋友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帮助完成的纸工作品,慢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观察记录

  有而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很认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孩子的.一些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孩子还不会用剪刀,而我在给他们做示范的时候,又恰恰忘了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使他们本来就还不灵活的小手显得更加的笨拙,虽然有一部分的幼儿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纸片,可是他们也没有正确的是用剪刀。

  思考与对策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手指灵活度的方面还是欠缺的,他们的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细致的游戏或动作都还不是很协调,特别是需要使用剪刀时,就很明显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只在纸工活动上,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能说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动和交流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外,还需要家长平时在家中能让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练一练,这样对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小肌肉群的发展都有好处。

  托班观察记录 2

  自己动手让“懒羊羊”变成“勤羊羊”

  阳阳是个天真、聪明的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别看他这张嘴巴小,说起话来却是一套一套的。

  第一次看见他是在开学前的家访,虽说我们都只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就对我们老师说个不停,具体说些什么也许当时也没听懂,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这个小男孩太会说了。

  开学了,我们发现,阳阳特别的聪明,只要是我们老师教的.东西,他一学就会,而且都能表达出来,这让我们非常喜欢。唯一让我们头疼的是,阳阳特别的懒。刚开始,阳阳不肯玩积木,也不肯吃饭,因为阳阳没入过托儿所,平时都是奶奶带,我自然的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早上,阳阳一到教室就干坐着,桌上摆着好多积木,他就是一碰不碰,我想挺奇怪的,怎么会有孩子不爱玩积木的呢?我让他玩吧,他就说,“你给我搭!”每次快到中午要吃饭了,他就问我,“接下去我们要干什么了?”我说,“吃午饭呀”,其实,他早就知道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于是,他就接着问,“是让我自己吃吗?”我告诉他,“当然!”听到这两个字,他就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巴,然后跑到午睡室里去了,坐在自己的小床上。他还理直气壮的告诉我说,自己的小手拿不动勺子。每天中午起床后,我让孩子们自己穿鞋,别的孩子都自己穿上了,他非说自己的鞋子太小了,穿不进去,非让我们帮他穿……现在,我算明白了,原来,阳阳是太懒了,什么都不肯自己亲自动手。

  有一天中午,孩子们在看《喜羊羊》的动画片,看完后,阳阳就说“我是那个懒羊羊。”说完后,把我们都逗乐了,后来我们就叫他“懒羊羊”了。

  阳阳妈妈告诉我,阳阳在家也是这样的,什么都不肯自己动手,从小就不玩玩具,唯一玩的就是家里的闹钟,走到哪儿,拎到哪儿,妈妈还说他这是怪癖,改不了。

  我想,一定要想办法让阳阳自己动手做事情,让“懒羊羊”变成“勤羊羊”。

  托班观察记录 3

  春春哭了,原来是要小便

  午睡结束,小朋友们各自都自己穿衣起床了,我看看大家差不多都已穿好,上铺的小朋友也都已经下床,我就开始为女小朋友梳头。不一会儿,琪琪过来激动的跟我讲:“老师,春春在哭啦!”我随着她的手指来到午睡室,看见春春坐在自己的小床上掉眼泪。我走上去帮她擦干眼泪问:“春春,不哭,有什么困难和老师讲好吗?老师可以帮你。”可是小家伙顾着哭,讲不出话来。我看见春春两腿夹得紧紧地,还扭动小屁股,就猜想他是不是想要小便,于是就问:“春春,你是不是想要小便呢?”她也不答话,就扭动双腿,我断定她是想要小便,就对她讲:“来,春春先穿着拖鞋去小便,回来再穿衣服吧。”于是小家伙一只手擦着眼泪,另一只手紧紧抓着我的手去洗手间了。

  评价与原因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春春在午睡起床时又想穿衣服,但此时又忍不住想小便了,两件事情让他无法做决定到底先做哪样,所以春春焦急的.哭了。家长们的溺爱导致了春春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春春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且要让春春知道,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阿姨或小朋友寻求帮助,慢慢的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克服困难,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哭,要做一个勇敢的好宝宝。

  托班观察记录 4

  观察时间:20xx年3月第三周

  观察人物:lisa橦橦

  观察地点:活动室内

  观察内容:

  lisa在班中是个自理能力强且有主见的孩子,平时也很小大人,会说一些非常叫人暖心的话。可是,在他身上有一点比较让老师和家长头疼,那就是有些时候,他习惯用“武力”解决。比如别人拿错小椅子,他会推开别人,然后拿走小椅子。

  事件:今天,雨涵和橦橦玩的很开心,一天的活动总坐在一起,而当雨涵喝完水搬小椅子上线后,Bobo也喝完水搬椅子坐在了雨涵的旁边。这时候橦橦喝完水,看到没有地方了,就使劲拽bobo的椅子,示意其离开。而bobo看到别人在“侵占”自己的物品时,表示出了反抗,橦橦就抓起bobo 的袖子使劲拽,然后bobo哭着表示反抗。Lisa停手了。

  观察反思:

  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查询,对于咬人和打人的幼儿大部分使幼儿婴幼儿时期一直被束缚着,触觉经验得不到满足,所以会在后期去寻找他前期确实的触觉经验。比如:咬人或打人。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占有欲强,且不懂得分享,再加上我班幼儿处于三岁初期,目前还不能解决好于同伴之间的矛盾。所以班中会出现类似抓、挠、抢等事件,作为托班老师,我们在给幼儿营造平等、安静温馨环境的基础上,应多多正面引导幼儿如何更好的'与同伴相处,并学会分享。

  观察措施:

  1 多次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园情况,对于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进步的地方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勤给幼儿剪指甲。

  3 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例如《我们都是好朋友》《对不起,没关系》等。

  4 制定班级规则:如果打扰到别人,那么请你失去自由一小会儿。当然这个失去自由一小会儿的意思是可以拥抱幼儿,让他安静一小会儿。

  5 结合亲子课堂经验,我们在班中会多带幼儿做一些触觉游戏。比如:抚触,拥抱。手指小游戏:《包饺子》和《包子这么大》等。

  6 与幼儿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引导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请老师帮忙。

  后记:在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橦橦逐渐学会了处理简单的矛盾,遇到令他很不高兴的事情,他会主动找到姐姐说。并且在班中的好朋友也多了许多。

  托班观察记录 5

  观察现象:

  1、每到集体活动时,她总是缺乏积极性,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在最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从家中带来的食物或玩具从来不与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

  3、有时犯了错还不准别人批评指正。即使勉强认错,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多长时间该怎样做还怎样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时在班中较积极认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集体活动时(例如:列对做操)都让这位小朋友和她一起进行,增强集体意识;

  2、针对蒋雨芮语言丰富这一优点,平时可以请她为别的小朋友讲故事,说儿歌,树立她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她感到她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多找机会与伙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让她感受和体验到与别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快乐

  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处了几天,蒋雨芮每到集体活动时不再拖到最后,也感觉到自己应该和其她小朋友一样以集体为中心,树立集体荣誉感。

  2、与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时,有时仍表现出不情愿,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状况:喜欢看图书,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该幼儿进餐速度慢,观察其进餐表现,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使其有所改变。

  观察记录: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糖醋肉和豆腐汤。饭刚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饭、一

  口醋肉,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后来有点急了,就用手帮忙把米饭放进汤里,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钟。

  分析与措施:

  该幼儿自理能力较差,动作发展缓慢,虽然已经3岁了,但是上下楼梯还要拉着老师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托班观察记录 6

  观察对象:

  豆豆

  观察内容:

  早点时间又到了,老师把饼干放在桌子的中间,让孩子们一起吃早点。孩子们边喝豆浆,边吃着饼干。这时,我看见乐乐手里拿着一个饼干正好想放到嘴里时,被坐在旁边的豆豆很快地抢了过去。豆豆大声地排斥道:“我要吃,你不准拿。”可怜的乐乐小朋友只能眼看着豆豆把饼干吃了。乐乐小朋友一脸的不高兴。而豆豆抢到了饼干,还非常地得意。

  分析:

  豆豆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导致了其霸道的不良行为习惯。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老师必须要帮助他克服这一坏习惯。

  措施及策略:

  1、行动干预:首先,老师再给豆豆一块饼干,让他主动送给乐乐。让豆豆感到分享的快乐。

  2、语言疏导: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展开讨论,说说吃饼干时要怎样?鼓励孩子们自己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玩具来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并且在集体面前说说,我的好朋友是谁,和他一起分享了什么?开心吗?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就必须做到有心,关注孩子们平时的细节,不要错过教育的时机,让切实有效的教育无时无刻发挥着作用。这样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托班观察记录 7

  观察情况

  今天区角活动时,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着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观察分析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措施与结果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可是后来却发生了好几件事:

  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

  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面对这幅场面,我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类!它可伤心类!”没人反应,最后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

  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看!我这里有奥特曼!可好看类!”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4、书然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他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我的反思:

  面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该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形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

  托班观察记录 8

  观察目的

  教育幼儿有好吃的、好玩的要与同伴分享,不争抢、不独占玩具。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

  镜头一:早上,杨俊诚来园时把手插在口袋里,让他拿出来检查卫生都表现得挺不乐意的样子,检查他的口袋,原来口袋里放了两颗糖,我问:“这两颗糖带来干什么?给小朋友和老师吃吗?”他马上捂住口袋,叫了起来:“不是的,不是的,宝宝要吃的。”我又问:“今天老师也带好东西来了,你要不要吃呀?”“要的。”他边点头边说。“那你的糖能不能分给我吃呀?”“不给,宝宝要没有的'。”他边说边用两只手紧紧地捂着口袋,神情紧张地看着我,一副怕我抢他糖的样子。

  镜头二:搭积木的时间到了,我刚把积木放到桌子上,王子铭马上伸开双臂,把一堆积木抱到自己胸前,边抱边叫:“这些是我的。”姚思鸣、汤姗也想抱,可是桌上的积木没有多少了,于是,他们就把手伸向了王子铭抱着的积木。一场“战争”就此爆发了。

  班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几个虽然家里有姐姐,但也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有什么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将所有的爱与关怀倾注到他们身上。然而,恰恰是过度的爱使孩子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表现为遇事总强调“我想怎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合作意识差,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十分欠缺分享的意识和形为。

  指导策略

  1.在分发物品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教师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在幼儿心中埋下了分享的种子。

  2.幼儿有东西带来园的时候,请他们分给其他小朋友吃,使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分享的情感,让幼儿乐意去分享。

  3.注重同家长的联系,在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重要性的同时,对家长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和要求。根据自己美好愿望装饰肚兜。

  托班观察记录 9

  观察实录:

  角色游戏“理发店”已经开展两周了,幼儿对新游戏很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理发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直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己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角色较好,有理发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理发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张佳玲和黄颖扮演得比较好,张佳玲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让黄颖洗头,我看到黄颖洗得很认真,而且还有对“你洗得舒服吗?”“我这里很痒”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角色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齐。

  幼儿行为分析:

  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反思与推进: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的有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托班观察记录 10

  观察背景:

  思怡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特别爱回答问题的孩子。每次活动时,她都能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的科学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思怡却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分析:

  思怡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聪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时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情况也是她表现自我的体现。措施: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己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一定要先举手,老师点到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思怡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知道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老师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

  托班观察记录 11

  观察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大家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扮演,俊俊小朋友选择了到“银行”扮演工作人员。大家都过来取钱,俊俊小朋友会一个一个的问:你需要取多少钱?但是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过来告诉我:俊俊来抢钱了。我走过去一看,俊俊和亮亮手里拿着几张银行的钱,在争抢,谁也不肯松手,俊俊一边抢一边在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我问俊俊:为什么要抢别人的钱呢?俊俊说因为银行里没钱了。

  分析:

  幼儿到了托班年龄,开始能够把行为规则化,从而获得是非观念,但其行为常常表明,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抢东西的现象很严重,不过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的是:幼儿会边抢边说理由,由于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表现开始增加。

  措施:

  托班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是对他们进行了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小记者”、“评论员”,组织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活动,请小记者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想法,最后集众家之长,总结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在讲评时,我请小朋友一起来帮俊俊想一想办法:当银行的钱被领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大家有的说可以让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做一些钱,也有的说可以叫店里的人来存钱。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俊俊也表示方法都比较满意。

  托班观察记录 12

  小雨已经能自己走进教室,与妈妈道别。在老师指导下,上位就餐,游戏时会与同伴一起玩,搭积木或其他建筑玩具时,会拍拍旁边的小朋友,欣赏自己的作品,告诉他们自己搭的是什么东西。有时不高兴,会皱起眉头或是撅起嘴巴,但马上又消失了。

  分析:

  随着托儿对同伴交往的深入和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托儿情绪稳定,一方面,反映了托儿从初期不会自我调节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控制、调节自我情绪表现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表明托儿初步的社会化情绪的产生。

  小结:

  从周欣雨小朋友的表现,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托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兴奋到稳定,从外露到内隐,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教育,缩短托儿兴奋的水准、时间,以加速、提升托儿的稳定情绪,培养一个有良好情绪的、社会化的人。

  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

  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记录中,我们还辅以相对应的照片,记录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以替代赘述的言语或描述不清的复杂情景。下面就是我们的.一组观察记录:托儿表现:瞧!恬恬正在给妈妈戴“项链”呢!

  这串“项链”不过她亲手做得哦,可漂亮啦。快看!恬恬和妈妈笑得多开心呀!

  具体分析:

  冯恬是个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刚开学的时候,她连续哭了两个多星期,而且脾气非常倔强,任凭老师怎么教育,效果就是不灵。自从参加了“亲子园”活动以来,恬恬好像变了个人,上课非常认真、大胆,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看来“亲子园”活动起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亲情性、互动性、实用性,不但让孩子的父母学到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更让宝宝学得开心。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完成了对孩子的再理解。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转变着对孩子的理解。因为我们两位老师都从未带过托班年龄段的孩子,所以对孩子显现出的特征很难准确地把握,有时常常会“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水平,但通过我们几个月的观察、积累和反省,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心中有数,也从孩子的表现中归纳出了托班孩子发展的两个特点:

  行为的稳定性差。因为托班孩子年龄小,行为易受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对于同一事件先后两次的表现也会截然不同,即行为的稳定性差。

  我们的收获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家长共同分享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再过几个月,今天的记录又会变成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片段,等时间过去了,我们能够骄傲、自豪地对孩子们说:“在你们的成长中,也有我们成长的足迹。”

  二、提升观察质量、学会分析整理。

  对托儿外显行为的捕捉和敏锐细致地观察、对托儿行为实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断决策,转换为教育行为与托儿实行互动,这些水平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科学地观察,提升观察质量和评价水平,在接下去的实践中,将是我们要花工夫持续修炼的。反思我们本学期的记录,存有着的问题就是:常觉得观察无从下手,对看什么、怎么看心中无数,收集的资料虽然很丰富,但仍然比较零乱,很难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把握托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强化明确观察目的的意识,提升观察质量,勤记、善记,抓住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件,这是其一。值得我们注重的第二点就是恰当使用观察结果,准确对资料作出解释、整理和分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观察记录,促动托儿发展的目的。

  托班观察记录 13

  游戏现场:

  游戏现场今天,角色游戏第一天开始,星宇、皮皮、蛋蛋三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小医院。只见他们很熟练地穿上医生的衣服,拿出医生道具,然后就开始等待“病人”的光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有的病人我假装着咳嗽走进医院,一边咳还一边说:“哎呦,我好难受,医生块给我看看吧!”只见三个小医生一人拿着听诊器、一人拿着针筒、一人拿着小锤子笑嘻嘻地想我走来。拿针的'医生就趁我不备给皮皮打了一针。皮皮假装很疼的样子说:“医生,你还没有问我哪里不舒服,还没有诊断就打针啊!”三个孩子大笑起来!但仍旧一言不发。似乎还不是很明白到底应该做什么。

  而有的小朋友挂号后直接去诊疗室等待就诊,而候诊室空无一人;有的则拿了药直接走出了小医院。

  分析与措施: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始有了明显的角色意识,他们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扮演成某个角色后具体应该做什么还是很模糊。

  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对于医生给病人听诊、护士打针的场景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就进行了模仿。而看病前的挂号、付费、拿药等程序一般都是大人做的,所以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自然也不会想到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要给孩子这方面的引导。

  对策:首先可以准备一些看病过程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回忆,知道怎样看病,需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小病人就有事可做了,不会一到医院就感觉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在孩子熟悉后把这些形象化的图片贴在小医院的门口,让孩子可以有直观的参照。

  其次,对于角色的分配上也要考虑。不要有三个医生,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这样才符合实际。如果要增加医生,可以开设专家门诊。

  总之,孩子的游戏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可以提升生活经验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

【托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托班观察记录09-30

托班观察记录范例10-09

托班观察记录与分析08-17

托班观察记录8篇11-22

托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02-16

托班观察记录(集合8篇)11-22

托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09-30

托班观察记录集锦8篇11-22

托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3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