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时间:2023-04-23 15:40:23 记录 我要投稿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汇编15篇)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

  孩子们来到了玩水区,开始穿上雨衣、雨鞋,我领着孩子们到材料柜前,先让幼儿介绍了各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及注意事项,然后请孩子们开始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着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摆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乐乎。第一次操作后,我问孩子:“刚才你们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孩子们都静下来了,穆冉说:“我把木头积木放进水里玩。”“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发现。”这时汪梓豫说:“老师,我发现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铁丝到水的下面去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教你们两个好听的字,在水的上面我们说‘浮’,在水的下面我们说‘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铁丝沉在水的下面。”“现在你们知道了沉和浮,接下来我们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进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一实行了试验,这个次孩子都对沉与浮有了一点概念,玩起来比较有序了。这时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签问:如果把便签放在水里会是什么情况了。汪梓豫说:“老师,我猜便签是浮在水上的,你说是不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汇编15篇)

  是?”“你说呢,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她拿起一张便签放到了水里,便签稳稳地浮在了水上没有沉下去,“哦,我猜对了!”不过,过了一会儿,便签慢慢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于是我又拿了一张便签放到水里,让幼儿观察它的变化:便签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变湿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来便签会吸水的,当它吸足了水后,身体变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让他们回到教室里找找还有哪些材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分析评价

  1.孩子们在一起探索没有争抢材料

  2.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纯粹是瞎玩,没有动脑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将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说出来,说明他观察得很仔细。

  3.第二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这东西是浮还是沉,再来验证,当发现便签吸了水后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说明汪梓豫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从她今天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规则。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前老师没有提出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使绝大部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因而操作前对孩子提一些简单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两次操作活动,孩子们已初步知道了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实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幼儿已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了,能够再多提供一些,也能够请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能够拿来做沉与浮的实验的。

  3.尝试简单的记录。能够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准备一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小图片,让孩子们用贴图片的形式实行记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2

  观察实录:

  找过了幼儿园里的花,丰富了幼儿关于花形状、大小及颜色的不同后,孩子们都兴致昂然。今天在区域活动时许多幼儿都在“巧巧手”区中用面粉表现各种各样的花了,伟福也在内。杨宇峰的动作很快,捏成了一朵小花并把花放在了一块底板上,接着做起了第二朵。这时柯伟福小朋友完成了一朵小花,由于底板需在玩具橱格子内要去拿的,在迟疑了一下后,他将自己做成的小花放在了峰峰的花旁,也摆在他的底板上,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他花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春天的花园”映入眼帘……

  分析措施:

  在强调了大班幼儿之间的合作后,近段时间幼儿的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了。

  区域活动中伟福和峰峰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他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伟福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峰峰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

  谈:伟福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宇蜂的应允。

  内向的伟福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他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之间有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3

  观察记录:

  来园时,鸣鸣看着贝贝妈妈送她来幼儿园亲热的样子,他呆呆地望着。后来,在游戏中,他的情绪有很大变化,走过到娃娃家,将娃娃家的毛绒“妈妈玩具”的`衣服口袋用力撕,我看见了感到很奇怪,心里纳闷地就问他:“你为什么将“妈妈”玩具撕坏?“我不喜欢妈妈。”“为什么呀?”鸣鸣说:“因为妈妈不要我,她一直不陪我玩,我也不要她。”随后就将“妈妈”玩具扔在地上,走开了。

  原因分析:

  孩子的行为使我感到家庭中的成员缺乏对他的关注和母爱,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受到伤害,所以,他将母亲的“恨”就发泄在破坏“妈妈”玩具的身上。

  措施及指导:

  1、运用情感迁移法和情绪感染法。以增加教师和母亲对他交往的频率,使他感受到师幼和母子的温暖、爱护、关心、以满足孩子被爱的心理需求。

  2、情景表演法:通过大带小活动,观看哥哥姐姐“扮家家”游戏,培养孩子亲情的感情,学会在游戏中,学做爸爸妈妈关心孩子,孩子关心长辈和周围熟悉的人的情感和行为。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4

  观察背景:xx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本事还是相对较强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教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必须自主本事。

  观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欣悦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必须情景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xx:(来到幼儿园,看到教师)“教师,此刻我们去干吗呀?”

  师:“此刻是晨间游戏时间,你能够和小朋友去游戏,一齐去玩。”

  xx:“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

  xx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齐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xx:“教师,我们此刻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此刻要去洗手吃饭啊。”

  xx:“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xx:“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欣悦宝贝,那你来告诉教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xx:“是不是应当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当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xx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xx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女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xx的一系列反映。xx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她想在教师的嘴中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经过一个月在园的生活,她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可是往往是因为她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教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她期望经过教师的鼓励、肯定等进取的'态度来增加对自我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我的一系列疑问。应对这类幼儿,我们应当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能够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能够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我的嘴巴里说出来,让她觉得自我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5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较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6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回应过程:

  区角活动时,杨晨曦和何梓炀一起玩搭积木,杨晨曦不答应:“你很笨的,什么都不会,我才愿意和你一起玩!”说完还冲着杨晨曦瞪眼。杨晨曦委屈极了。陈樽岳走过来拉了拉杨晨曦的手说:” 何梓炀你怎么这么骄傲,这样说别人是没有礼貌的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的,晨曦吃饭就比棒!而且他很有爱心,经常帮老师做事情,我愿意和他做朋友!”说完陈樽岳拉着杨晨曦走了,留下何梓炀站在积木旁边发愣。

  评析与反思:

  5岁的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对孩子有害的,设计情景,给幼儿以表现自己的能力,特长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竞赛,如叠被子比赛、跳绳比赛、折纸比赛等,看到自己别人好的、强的.一面,从而增进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做事不积极主动,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经常被别人忽视的孩子。给予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同伴中是很有地位的。同时也让那些过分自信的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7

  观察时间:六月份第一周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

  观察对象:韩诗彤

  观察老师:韩丽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常规记录表,抬头一看,原来是韩诗彤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这个孩子是刚来的,在我们班年龄是最小的)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诗彤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诗彤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诗彤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诗彤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她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诗彤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韩诗彤,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诗彤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诗彤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诗彤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诗彤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她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诗彤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诗彤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诗彤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

  其实韩诗彤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家长怕孩子遭受委屈而过度的呵护,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而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指导她们去克服困难,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内的事情,我们都要鼓励她们自己去尝试 ,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锻炼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让孩子摆脱成人的照顾,一点一点向独立自主迈进。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8

  一、跟踪时间:五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每天午餐前的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老师也可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教学成效。今天的表演时间又到了,我边看边想该请谁时,一只举的低低的小手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细一瞧,竟是许佳莹,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很想老师能请到她。

  想不到,许佳莹缓缓地走上来,“大家好,我给你们念首诗”念完了,孩子们爆以热烈的掌声。“Very,very good”孩子们都把大拇指送到了她的面前。她抬着头笑了。

  镜头二:

  今天很多幼儿都在用彩泥表现各种各样的蔬菜。许佳莹也加入了其中,祥祥做了一只胡萝卜,又做了一个茄子。这时许佳莹完成了一根小黄瓜,她将自己做成的小黄瓜放在祥祥的萝卜旁,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她蔬菜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蔬菜美景”映入眼帘??

  三、情况分析:

  经过近几个月的观察、引导,许佳莹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创设的宽松的教育氛围,同伴的鼓励与支持,对自我的肯定,使孩子获得了自信。她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渐渐打开了“心门”,愿意跨出这道坎,尝试接受大家、这对她来说是跨越了一道鸿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她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区域活动中许佳莹和祥祥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她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许佳莹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祥祥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谈:许佳莹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祥祥的应允。内向的许佳莹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她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她们之间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四、采取措施:

  1、及时发现许佳莹的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建立她的自信。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能为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鼓励孩子与周围邻居、小区中的同龄小朋友交往,逐渐扩大到能与周围的成人打招呼等,让孩子能自信、大胆的与人交往,积极的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3、在区角讲评时,把许佳莹的行为与同伴分享,让她情感上得到满足。

  五、取得成效: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为许佳莹提供机会,孩子的进步非常的大,她开始愿意表达,并和同伴开始合作游戏。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9

  观察记录:

  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梦乡,镭镭小朋友时不时地坐起来,叫着要爷爷来接,打电话给爷爷,我在旁边陪着他,拍着他让他入睡,也无济于事。

  早操活动中,镭镭小朋友表现得不太高兴,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活动的时候,他也一个人坐在木马上。整理玩具时,他表现得很积极。

  泥塑活动中,镭镭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三层蛋糕,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还为他唱了生日快乐歌,我也为他贴上了小红花。

  原因分析:

  1、镭镭小朋友渐渐地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行为也有所减少,他也能够积极地帮助伙伴们一起整理玩具等。

  2、镭镭最喜欢捏橡皮泥,他能够专心致志地捏出各种橡皮泥造型。

  措施及指导:

  1、积极鼓励镭镭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表现自己,并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2、引导其他小朋友和镭镭积极交流,主动和他成为好朋友。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0

  记录

  子们开始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着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摆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乐乎。第一次操作后,我问孩子:“刚才你们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孩子们都静下来了,穆冉说:“我把木头积木放进水里玩。”“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发现。”这时汪梓豫说:“老师,我发现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铁丝到水的下面去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教你们两个好听的字,在水的上面我们说‘浮’,在水的下面我们说‘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铁丝沉在水的下面。”“现在你们知道了沉和浮,接下来我们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进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一进行了试验,这一次孩子都对沉与浮有了一点概念,玩起来比较有序了。这时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签问:如果把便签放在水里会是什么情况了。汪梓豫说:“老师,我猜便签是浮在水上的.,你说是不是?”“你说呢,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她拿起一张便签放到了水里,便签稳稳地浮在了水上没有沉下去,“哦,我猜对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便签慢慢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于是我又拿了一张便签放到水里,让幼儿观察它的变化:便签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变湿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来便签会吸水的,当它吸足了水后,身体变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让他们回到教室里找找还有哪些材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分析评价

  1、孩子们在一起探索没有争抢材料

  2、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纯粹是瞎玩,没有动脑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将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说出来,说明他观察得很仔细。

  3、第二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这东西是浮还是沉,再来验证,当发现便签吸了水后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说明汪梓豫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从她今天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规则。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前老师没有提出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因而操作前对孩子提一些简单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两次操作活动,孩子们已初步知道了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实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幼儿已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请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来做沉与浮的实验的。

  3、尝试简单的记录。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准备一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小图片,让孩子们用贴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1

  语言活动时,我在给小朋友将故事,只见杨舒涵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将鞋子蹭下来,一会儿一会儿用手去勾旁边仁和衣服上的铁环,一会儿又将身子拧到后面。我叫她一声,她立刻坐端正了。没到两分钟,她又去拉倩倩的手,倩倩与她对视了一下,笑了,她终于找到了玩伴,两人开始你撩我一下,我撩你一下的玩耍起来。

  分析:

  上述记录仅仅一次教学活动的片段,椐我一周来的观察,我发现舒涵几乎没有认真听课的时候,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动作中。不但如此,还经常影响其他孩子听课。通过与家长交流,我了解到,其父母都是南方某城市的生意人,经常在外奔波,孩子跟其祖母,家中还有一个小弟弟,每天都是与弟弟一起玩耍,而在家里,祖母都是用家乡话与其沟通;其次,她的全家都是外地人,而她从小也在外地长大,说话口音与我们不一样,互相都听不懂,而孩子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不愿与别人沟通;再次,孩子年龄小,自控水平差。

  措施:

  语言不通是造成孩子不愿听讲的主要原因,所以协助孩子学说普通话是当务之急。

  首先,与家长沟通,在家创设环境,与孩子实行交流时要有意识的说普通话,引导孩子学说普通话。

  其次,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有意识的.多与其交流,教她说普通话。

  再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即时鼓励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请她坐在教师最能注重到的地方,便于观察、提醒她。另外,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活动方式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即时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2

  观察记录:

  幼儿进入午餐时间,小朋友们都在低头吃饭,有的小朋友爱吃肉,所以把肉先吃完了,然后又和老师要肉,而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肉,便把菜都吃了。大壮壮最爱吃今天的鸡腿了,一会就吃完了,然后眼睛一直盯着老师看,可能还想吃,但他并没有向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向老师要,我用眼神暗示了好几次让他表发他的想法,可是他依然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我走进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简单的说了句“要肉”。

  分析原因:

  大壮壮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平时很少照顾孩子,更没有时间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都不会说普通话,带孩子的方法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别生病就是了,导致孩子平时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游戏,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同伴眼里是一个被冷落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就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时间一长,他便更加难以启齿了。

  采取措施: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他与老师的距离

  首先,我们向他介绍了班里的三位老师,多给他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有意的多和他聊天,慢慢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创造条件,让他多开口说话

  大壮壮有时冒出一句话,都会引来小朋友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觉得有意思还会模仿他,但经过一段时间在小朋友面前表扬、鼓励以及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少了。平日,老师抓住与他多接触的任何机会和他多说话:“大壮壮,你会自己穿衣服吗?”“会自己挽袖子吗?还想再吃点......?”“大壮壮,拉上小朋友的手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渐渐地,大壮壮勇敢多了,并且也交到了几个自己要好的朋友。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3

  今天的特色活动是《核桃大变身》,核桃壳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坚果。之前已经让孩子们欣赏了核桃壳的作品,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对核桃壳实行创意添画。Z拿了两个核桃壳,用超轻黏土粘在了纸上,然后用记号笔在核桃壳身上画了几个圈圈,然后又添加了几根竖线,我走到Z身边,然后他拉住我的手,对我说:“你看我画的小乌龟。”对于Z的创意我首先表扬了他,然后对他说:“核桃壳变身了小乌龟,真有创意,一只乌龟有点孤单,怎么办呢?”于是Z又对我说:“没事的,我再给它做一个小伙伴吧,还能够添画一些小鱼,于是他拿起记号笔又开始画起来了。”

  分析措施

  1.Z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的好,这个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美术水平有一点差,这需要让他多加练习,毕竟熟能生巧。

  2.在活动中Z也愿意听取我的意见,能够实行添画、绘画、制作,说明他能够将老师的意见接受,是一个很虚心的小朋友。

  3.Z在绘画的过程中拉住了我的手,说明他急于想把自己的作品让我看到,希望有人能够肯定他,这个点是值得注重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各关心。

  观察记录

  我走过Z他们一组,然后看到L做的小乌龟很有特色,他用轻黏土做成了乌龟背上的花纹,我表扬了L的创意,Z听到之后看了看我,然后又继续做起了他的乌龟,等我再兜一圈回来的时候发现,Z的小乌龟身上粘满了超轻黏土,一点核桃的影子也看不出来了,他还笑眯眯的对我说:“看,我的小乌龟身上还有粑粑的图案呢。”他这么一说,旁边的小朋友们都笑了。我问Z:“你的小乌龟是拿什么材料做的`啊?”Z回答我说:“是核桃壳和彩泥。”“那我怎么看不出你用的材料呢?”“我把它包住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了。”“那下次我们少用一点轻黏土,把材料露出来,好吗?”Z点了点头。

  分析措施

  1.我表扬了L,Z听到了也想要得到表扬,所以他也用轻黏土装饰自己的乌龟,但他的装饰适得其反,将我们使用的材料完全掩盖起来了。我稍加提醒,告诉他要把材料体现出来,他接受了我的意见。

  2.Z为自己的作品感到很得意,旁边的小朋友听到他的介绍后也哄然大笑,说明Z是一个很乐观开朗的小朋友,但有时候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不能制止,要适当引导。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4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

  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对于涵涵的教育,我注重从家庭人手,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家长坚持每天进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园共育形成最佳合力。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5

  观察记录:

  镭镭是个非常活泼、聪明的孩子。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总是走来走去,吵着要爷爷,对阿姨说自己要睡觉,对老师说要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快点来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时间,他却又按耐不住,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于是,每天午睡时间,我就一直陪伴着他,镭镭喜欢拍着背睡觉,但是有时候,无论怎么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爷爷来接。

  原因分析:

  1、镭镭从小由爷爷带大的,爷爷对他疼爱有加,每天来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2、镭镭在家里非常的自由,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喜欢走出去玩。

  措施及指导:

  1、个别教育,给予镭镭“特别的'爱”,午睡陪伴着他,在一日生活中积极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2、与家长共同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家长在家里积极鼓励、疏导幼儿的入园焦虑,并在家里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2-13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小班08-22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12-14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中班04-07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03-22

大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02-16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07-21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5篇12-13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5篇)12-13

托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