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观察记录

时间:2023-05-25 19:48:57 记录 我要投稿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5篇)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

  观察者:罗_

  观察位置:角色区

  观察对象:K5班幼儿

  准备:

  食物区:仿真食物若干、糕点若干、饮料瓶若干;收银区:收银机1个、微信图卡;外卖区:外卖盒若干;半成品区:泡泡泥若干、剪刀、纸条、吸管、包装瓶等。

  指导要点:

  培养3-6岁幼儿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地与人进行交流,提升幼儿的交往沟通以及合作能力。

  观察实录:

  又到了小朋友最喜爱的区域活动时间,橘子姐姐和妹妹俏俏、多宝一起选择小厨房进行游戏活动,游戏开始之后,在橘子姐姐的带领下三个小朋友各自忙了起来,仔细观察我发现俏俏今天担任起收银员的角色,站在收银台旁边等待客人付款,多宝则穿起小厨师的衣服,似乎要开始做一顿大餐,而在旁的橘子似乎在观望,我心想要不要问一下她想要做什么,犹豫之后我决定在一旁观察,不一会我听见橘子小声的喊着有没有人要吃饭,原来因为小厨房中没有客人,她在想办法邀请客人,我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去介入,干扰孩子的思维方式,继续观察旁边建构区的两个小朋友突然商量着什么,接着他们拿起电话拨通小厨房的电话,小厨房这边的小朋友开心极了,快速接过电话进行询问,你好,我们是k5小厨房,请问你们要吃点什么一段对话之后,小厨师开始准备材料,橘子穿起了穿串串,在旁的小厨师多宝也准备起了餐盘,收银员俏俏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弄,橘子接话说:不行,你一会还要让他们微信支付呢?俏俏说:好吧,不一会儿,餐点已经准备好,橘子端起准备好的餐盘走向建构区,收到外卖的两个小朋友开心的吃起来。

  分析思考:

  区域活动与幼儿的社会经验、社会交往能力及教师支持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想要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首先就要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同时多观察幼儿区域活动,了解幼儿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并在区域活动中发挥混龄班的.优势,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合作进行游戏,大孩子思维活跃自主性、带动性强,小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但模仿力强,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提升,而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所需并及时填充材料,也为幼儿有效进行区域活动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让孩子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调整:

  想要让幼儿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大胆交往、合作、商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为幼儿提供舒适、丰富的环境,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往,减少教师干预,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教育,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式的交往活动,其次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会性发展所需,如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及性别角色等,这些除了在幼儿园对幼儿给予培养支持之外,家长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请家长多多配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独立性、自控能力,提升幼儿自我认知等,与此同时带着孩子多多的去接触一些外部环境,让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2

  观察到的现象:今天区域活动中桂杰和俊烽都选择了建构区活动,只见他们进入建构区后,就各自拿起木头积木开始搭,桂杰刚搭了一半积木就没了,他就问俊烽借,可俊烽也快没有了,怎么办?桂杰想了想说:“我们一起搭房子不就够了吗?”俊烽立刻同意了,不一会儿一座房子搭好了,但房子看上去有点倾斜,于是他们又开始重新改造。

  对象的分析:从幼儿的'游戏行为来看,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当桂杰发现积木不够,跟朋友借时,有发现朋友也不多时,他就想出了可以一起合起来,合作搭房子,而俊烽也欣然接受同伴的建议,这体现了《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二中指出的能与同伴分享以及在活动中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要求。

  反思: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使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3

  观察实录:

  今天的区域游戏常理涵小朋友选择了建筑区,她选择的游戏材料是“百变吸管”。拿到材料箱后她就找了钢琴旁边的一块空地开始了自己的游戏。

  她熟练地将一根吸管和六通接口拼接在一起,然后再拿出一根吸管接在六通接口的另一端,就这样一横一竖地拼接,不一会一个正方形就做好了。然后她又拿出了四根吸管,沿着正方形的四个角的六通接口分别向下连接了四个吸管。正方形立在了地面。然后她将正方形倒过来,又拿来了四根吸管分别连接刚才的四根竖着的吸管,就这样一个正方体就完成了。有了搭建正方体的经验,在这个正方体的基础上,运用相同的方法,她更加快速和熟练地拼搭了4个正方体,这四个小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她说,“这是我的小桌子,还挺像的吧”。然后她找到正方体的中心点,插上一根吸管,又拿来一个一次性纸杯套在吸管的上面,她说这是桌子的台灯。

  观察分析:

  幼儿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投入和专注,并且熟练地取放材料,说明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十分熟悉,并且很喜欢这个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能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她先是用四根吸管和四个六通接口拼了一个正方形。然后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她在正方形的基础上,一步步拼搭出了一个正方体。又在一个正方体的`基础上拼搭出4个小正方体,这4个小正方体组成了一个大正方体。说明幼儿可以识别正方形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安插吸管的动作熟练且有力量,说明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小手肌肉发展良好。

  调整策略:

  1.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讲一讲正方形和正方体的特征,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图形的相同与不同。再根据幼儿的理解情况和兴趣点,适当延伸长方形和长方体。

  2.观察生活中是正方体的物品,尝试拼搭。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4

  观察内容:

  当老师宣布区域活动开始后,小朋友们都在老师的要求下,在进区卡处排队等候来喜欢的冰淇淋,志远急匆匆的跑过来钻入人群,使劲推了推前面的高个儿幼儿想插队,见推不动,情急之下蹲下身子,从下面钻进去,顺利的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冰淇淋,贴在“娃娃家”柜子上,成为班里第一个,冲进区域的小朋友。进到玩具区后,他拿起玩具不停的说:“我要搭一个很长的枪......”可是他刚拿起玩具搭了两下,就改变了主意:“我不玩了......”

  第二次选区:建构区,在建构区他拿了两小汽车在地垫上转了一圈,就又打算换区,老师提醒他不要总是换区,但他置若罔闻。第三次选区是“涂涂画画”,老师引导他为上次没有画完的帽子涂色,他画了几笔就离开了。

  第四次换区是娃娃家,进娃娃家后,他又跑进建构区,告诉老师:“我要开车去买菜”。在建构区他和区内的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在老师的调解下,最终和解,他自言自语:“我现在要去炒一炒”。炒好后他用盘子端着一个炒好的胡萝卜去喂睡觉的娃娃,喂完后把盘子扔在地上。接下来他举起娃娃家的床头又拍又捣,旁边幼儿来告状,他对老师说:“我要玩积木。”

  老师引导他第五次换区到“建构区”。他把积木一块一块垒高,打了七八块后,看见老师走过来,赶紧报告:“老师,我摆了一个房子。”老师问:“你摆了几层楼?”他马上蹲下来头歪向地面认真的数:“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

  最后一次来到美工区。他拿起围裙喊:“老师,我要做这个工作。”王老师帮他穿戴好后,他认真地选画笔开始他的“大作”,连李老师中间过来替他擦鼻涕,他都没有停下来。对涂鸦,此时他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一边专心致志地画,一边自言自语,口水还在滴滴嗒嗒地向下流。橘色、红色、蓝色、绿色,只是画单一的整线条。老师走过来和他交流:“你在画什么呢?”“画美丽的天气。”“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晴天。”然后,他在报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太阳,在太阳下面又画了几条横线。老师问:“下面是什么?”“白云。”“白云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他换了一只蓝色画笔边画边自言自语:“我换一朵蓝色的白云。”接下来又画了一条竖线,老师问:“这么长是什么呀?”他答:“就是长河。”然后又在旁边画了更长的一条。整个回答他没有看老师一眼,表现出极大的专注性。

  结束音乐响起,马上放下排笔脱下围裙拍手回座位,老师讲评,要求建构区没有收拾好的幼儿去整理积木,他也冲过去要帮助小朋友。在别人忙着收拾时,他在旁边区域东摸西看,最后被老师带回座位。

  分析:

  1.由小班年龄特点决定的。

  整个游戏,志远先后更换了6次区域,大部分区域只呆了30秒左右,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摆弄和初步肤浅的探索。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活动中喜欢活动有趣的材料,会反复的摆弄,没有特别的目的性,因此游戏的随意性较大。如浩程在娃娃家摆弄床头时间增长。就是因为他又发现了材料的可活动性,而选择涂涂画画区时间短,是因为给上次没有涂完的帽子继续涂色,对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所以他随意涂一下就离开了。

  2.家庭因素决定。

  3.教师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指导的重要性。

  措施:

  在小班区角活动中,经常会出现频繁换区的孩子,游戏中我们允许这样的孩子存在,给他们游离、选择的时间、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但不能漠视这样的现象。更不能让孩子长期无目的地处于游离状态。

  1.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种类少、数量多、活动有趣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提高幼儿的兴趣,推动幼儿的活动,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3.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4.游戏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意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并通过讲评帮助他们积累游戏经验。

  5.区域中玩具的投放,要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兼顾能力强与能力弱幼儿,游戏的玩法能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较弱的→一般的→较强的。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5

  观察到的现象: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阅读区里的图书越来越破,也不知道怎么了,平时也没发现孩子们有什么争抢,因此我对语言区进行了观察。今天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跟平时一样孩子们陆续进入了语言区,刚开始孩子们看的还是很认真的,不一会,不时传来孩子们的谈话声,声音越来越高,这时候,雯雯身边的凯堰就顺手用书捅了他一下,孩子们在看完书时,还有的随手把书一扔,扔在柜子上;有的干脆把书放在地上,有的还匆匆从书上踏过去,似乎无心顾及图书的“生死安危”。我还发现小朋友放图书时,没有把封面翻好就随便一插,有的干脆乱塞一通,许多书就折歪了。

  对象的.分析:虽然孩子在区角中得知规则意识,但在控制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但是又会很快的失去兴趣等等,幼儿很多意识会不自觉的转移。

  反思:引导孩子看书时的规则,并懂得怎样看书,和爱护书籍了。我想每位孩子都会在我们的提示与引导下,做的更好,更爱护他们的书吧!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6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小萌和姜文煦:“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小萌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姜文煦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当奶奶不好玩。”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王梓彦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谢雨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萌点点头说:“我也觉得。”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萌和姜文煦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小萌来当‘妈妈’,姜文煦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小萌最终当上了“妈妈”,姜文煦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三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7

  改变策略,发现异彩——小班游戏区活动反思

  环境介绍:在我们班门口处是“小小书虫布克”的游戏区,长长的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几个书架(纸盒制作而成,形状不一)

  情境介绍:在我的一再提醒下,小朋友已经不再爬在那不算高的桌子上了,而是改为围坐其左右了.大家三两一群的,互相交换自己的玩具玩耍.一日,小州把一盒子倒下,发现了一个“斜坡”,兴奋的将汽车玩具开上开下,大家受此启发,纷纷的将其余的盒子东倒西歪的摆放着,玩的不亦乐乎!我正想上前阻止,却见非非拿着盒子拼到了一起,边拼边对周围的小朋友说“拱桥,这个是拱桥!”大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纷纷的被吸引了过来,小州还拿出了机器人的玩具,从“拱桥”的这头走到了那头,满脸笑容.而非非也跟在后面,用自己的手指头学着人走路的样子,一步一步的爬上“拱桥”的“楼梯”,又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说道“真好玩!”

  分析:小班孩子有了自主探索的欲望,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迁移出已有经验.非非在反复拼凑的过程中发现了“斜坡”与“拱桥”的联系,成功的拼搭出了“拱桥”.借着玩具,大家生成出了自己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非非的“手指人”是想象力的体现. 建议:此时,老师不需要介入大家的游戏,指责是错误的,表扬也是没有必要的,唯有静静的观察,感受孩子们游戏的快乐,并在适当的时候单独给与小小的鼓励、指出不对的地方、提供正确的游戏场所,这样既可大大的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又能让他们知道“盒子”的正确用处和适合游戏的地方!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8

  材料投放:

  各种运水的工具。

  观察要点:

  孩子们用各种运水的方法。

  孩子们在用我们收集的各种工具装水,他们发现有些不能装水的东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办法后也能让他们装进水的。他们都觉得篮子是不能装水的,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们。

  悬念设置策略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每次区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角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角活动的精心准备提供了目标要求。例如: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下一次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9

  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李昱辰小朋友慢慢走到益智区,看看柜子里的各种材料,又走到正玩得开心的小朋友跟前看看,被小朋友推开后又走到图书角,对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左看看,右看看,又面无表情的走开了。这时他又来到生活区,似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愿意玩的,此时他来到我的跟前,拽拽我的衣服,我弯下腰对他说:“孩子,选一个你喜欢的坐下来玩好吗?”他对着我摇了摇头,于是我拉着他来到美劳区,对他说:“你要不要画画?”他还是对我摇了摇头,我带着他走过了几个区域,可是都没有得到他的回应,于是我问他:“孩子,你今天想不想进行区域活动呢?”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又问他:“那你想玩什么呢?”他又对我摇了摇头,于是我带着他再一次来到了益智区,让他选择一种材料来玩,可是他在益智区转了半天也没有选好,我帮他选择了数与量夹夹子材料让他坐下来玩,他拿着材料坐下来很认真的玩了起来。

  观察分析与评价:

  1.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

  从观察中我发现,他刚开始面对各个区域的工作时,总是处于游离状态,似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很想参与区域活动,却又不知道该去哪个区域玩。面对老师给他选择的工作,他也没有表现出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只是很服从的认真工作。此时他被困惑的情感所困扰,只是被动的在成人的帮助下选择工作并认真完成他。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对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些是能独自完成的,有些是需要老师从旁辅助的。

  2.活动时专注程度与探究能力:

  该幼儿在后面活动时相对专注,对于成人为他选择的.材料,能很认真的完成它。但是,他在操作时遇到困难,刚开始会去看看周围的小朋友或看看老师,却没有任何求救性的动作、语言,甚至没有遇到困难时渴望他人帮助的表情。在观察完周围的人之后,他又会低下头独自埋头苦干、独自探索。例如,在使用夹的工作时,他刚开始不知道捏夹子的哪头,也由于手的劲比较小,在尝试了两边都没有捏动后,他也只是在看看其他人后又自己低头尝试。既没有不耐烦或总是捏不动夹子的懊恼表现,也没有放弃工作的表现,只是在独自尝试。在遇到老师对他的帮助时,也能认真听取,重新尝试,但是没有与老师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3.教师指导情况:

  (1)在通过对他的认真观察后,尝试与他交流,询问他的意愿。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我带领他一个区一个区的帮他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幼儿仍然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后,我直接干预并帮他选择工作。在幼儿工作遇到困难时与他交流,帮他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找寻方法解决困难。

  (2)在通过初步了解幼儿的情况下,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进入到区域活动的氛围中,在旁边适当的鼓励并帮助幼儿,让他完成操作。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3):

  看到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场景一:中午吃面。缘的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恬的弄清的!”缘和恬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两人嘟着嘴,满脸的气愤,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缘说让欣不要与恬好,恬气急之下去动缘的调羹,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场景二:吃完午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他们喜欢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体。缘先吃完,放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缘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缘看着恬,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两人一起看起了鱼儿。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片段,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从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恬想嬴得朋友的爱,欣就坐在恬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缘的话而生气,停不了缘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场景一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师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恬的道歉是自发,她想与缘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密友。

  原来,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学问。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0

  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这次我让可涵也玩积木,可涵平时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可以跟自己的同伴一起拼搭,但可涵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

  对象的分析: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可涵年龄较小,而且胆子也比较小,因此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该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反思: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1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

  走进秘密区,东东对陈可颖说:“我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可颖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所以,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经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颖小朋友进取、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教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可颖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可颖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2

  【观察实录】

  快乐的区角时间又到了,爱玩的子楚小朋友有选择了自己最爱玩的创意吧。她进去之后,先是看了看里面的玩具,随之开始有序的玩起来。她先玩起了情景拼图。情境中先拼出了几位小主人公,并给这些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拼出绿油油的草地,几个小主人似乎在做什么事情。有的小朋友在玩好玩的沙漏,玩着玩着看了看旁边的钟表,看来到吃饭的时间了,这是沙漏好像又变成了好吃的零食吃着,之后子楚认真的把那些小块的玩具当成不同的零食:面包、火腿肠、牛奶、饼干和水果等等,小公主拿好吃的零食给爸爸妈妈吃,还在一起快乐的玩玩具。此情景像是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转移到了区角中活动,并体验主人公的快乐。

  【评价分析】

  小朋友们现在不仅能够有序的进入区角,并有条理的玩区角中的各种玩具。小朋友们现在不在是单单的玩一个玩具了,他们能够根据玩具材料进行情景画了,并创造情景中的人物,并体验情境中的快乐。即使是玩一个玩具,孩子们也可以一种玩具多种玩法,并主动与其它事物相联系,创造她们心中的美好童年生活。听到收区的音乐她们可以有序的整理好玩具并离开。由于老师能够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添加并添加足够的材料,使小朋友们的情景创设或是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措施】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等实际情况,适时的给幼儿添加足够的合理玩具。

  2、让幼儿学会根据玩具材料大胆的创设情景,并体验情境中快乐。

  3、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成果并给予合理的肯定。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3

  观察实录:

  睿睿在室内练习做操的时候,非常认镇,眼睛总是看着老师做动作,跟着音乐反复的练习。有时方向不对,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改正过来了。孩子是在非常正常的情况下学习,情绪稳定。集体出操时,我做了动员,强调我们是中班哥哥姐姐,动作一定要横平竖直,要到位,耳朵听着音乐,方向要正确,并强调,如果谁表现的不好,回来后老师让他自己在班里表演。音乐响起时,我发现家朗脸色泛白,眼睛不住的四下里观看,表现得非常紧张。在班里时能挺胸抬头,到了外面反而腰也塌了,胳膊也太不起来了,动作稀松了很多。

  观察分析:

  睿睿是一个非常内秀的孩子,平时说话都细声细气的,胆子比较小。家朗在以前没有得到在公众表现的训练,也许孩子出外活动的机会少或是与别人主动交流的机会少。造成了幼儿胆小内向的性格。

  教育措施:

  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我们及时地和家长通过家园联系册进行了沟通。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也注意对他的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4

  观察到的现象:今天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益智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拼板较多需要集体合作拼搭。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俊楷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对象的.分析:俊楷小朋友性格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求助于别人。

  反思:所以当他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要他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让他尝试锻炼她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5

  主题:

  幼儿姓名:xx

  性别:x

  出生日期:xx年xx月xx日

  探究活动开始日期20xx、4月

  结束日期20xx、6月

  区角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异常进取,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十分好奇好问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团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一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下头我对这一孩子的探究行为作如下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淳淳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并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教师交流中,他也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我的语言把自我的疑惑提出来。

  第二、淳淳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进取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并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经过自我的探索进行验证,同时还能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查总是最进取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我探究发现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实录中淳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第四、淳淳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团体面前缺乏大胆表

  达的胆子。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我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进取的但在大团体中就胆怯。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团体面前进行表达。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教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淳淳介绍,从而提高了淳淳在团体面前交流的信心。

  还有淳淳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善自我探索行为的孩子。在实录中电珠通电的活动虽然刚开始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决定,他们探索的初级阶段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就如实录中的描述一样,刚开始淳淳是无目的的探索活动,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实还不明白真正的原因,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虽然失败了,可是还是不放弃,在思考与反思中调整自我的行为。

  对本次区角观察的思考:

  第一、观察能帮忙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教师获得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努力寻求一种最适宜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思维的过程,看到了幼儿在过程中的发展,并更清楚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本次的观察记录中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在电珠通电的活动中,当教师看到淳淳实在无意的情景下使电珠亮了,教师边调整了其策略,让他经过再次的尝试,从而了解电珠通电的正确连接方法,而后的第二次观察,6 教师发现淳淳在探索后仍未找到答案,这时教师便给了适宜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直接指导。当时教师就问了看看电线里有什么?教师这样问的目的主要让淳淳找出探索中的障碍,淳淳

  仅有解决了主要困难,才会有以后的发现和成功,这也说明观察能帮忙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动孩子的探索,增强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第二、观察使教师学会了“等待”,明白了等待的价值。适时适宜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有时可能因为正在思考问题,使探索行为暂时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有时可能因为遇到了超出了他们本事范围的难题或者因为技能上达不到而使探索行为遭遇失败。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去采取指导,有时候采取适度的“等待”,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或者说是在进取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间,一个更好的教育点。教师应相信幼儿有本事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应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如在实录中,教师发现刚开始时是无意的成功,于是引导他再试一次,可连续几次还是失败,这时教师已观察到淳淳是被表面的成功所蒙蔽时,我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所谓权威的否定,而是在第一次探索中,提醒他再试一试;

  第二次探索中提醒他看看里面的东西,然后继续耐心的等待。我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我们很清楚孩子的好胜心理往往让他们不能虚心的理解教师的好言相劝,倒不如让他们“头撞南墙自然回头”;其7 次,让孩子亲身体验失败的过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并且这种经验反面更为记忆深刻!选择等待我正是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等待孩子自然的成熟,同时,我也在进取的寻找一个更恰当、更有意义的教育契机。当然等待并不是无限量的,在孩子们无法用现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再一味的等待很可能挫伤他们的探索兴趣。就在孩子趋于放弃时,我及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这种肯定给了孩子很有力的.鼓励,让他们的探索欲望从低谷中爬上来,接下来我给了他们一点提示,给他们在前一个活动过程中刚刚获得的还未曾稳固的新经验和实际遇到的问题之间架了一座桥,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立刻就把新经验迁移到所遇到的问题中来。

  第三、聆听幼儿的心声和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都隐含于其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内在的思维往往在一言一行上表现出来,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还往往有新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应供给丰富的探索材料为幼儿科学探究供给物质上的保证,同时还应创设一个宽松、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理解的,让幼儿喜欢的环境,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感的兴趣。“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留下来”。在实录中教师为幼儿的调查安排了一次团体交流的活动,孩子们因为有了调查活动作铺垫,孩子便讲的滔滔不绝,可是在这热闹的背后,教师还是能关注到全面的孩子,当教师看到淳淳的表情和行为时,教师就利用鼓励的语言给淳淳供给了这样一次在团体面前大胆交流的8 机会,使淳淳增强了在团体面前表达的自信心。

  总之,在区角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侧重于观察和指导,经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预测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迎合幼儿的需要;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这样有助于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且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更有助于幼儿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03-13

小班幼儿区角观察记录03-29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与分析03-30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5篇04-19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1篇03-24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03-23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12篇03-13

幼儿园小班区角观察记录02-09

中班区角观察记录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