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16 10:59:10 优美句子 我要投稿

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

  1、登上峨眉山的缆车,上往下看,隐隐约约的山道蜿蜒曲折,像条巨龙潜卧在群山中,时隐时现,别有一番风趣。

  2、峨眉山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许多珍稀的植物,有珙桐、杜鹃花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夏天,峨眉山是个避暑胜地,有茂密的森林氧吧,空气十分清新,有绿树成荫的山峦。

  3、峨眉山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美丽的山峦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4、峨眉山的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树林都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峨眉山上,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5、峨眉山的秋天,有漫山红叶,层林尽染,远看像火的海洋,近看像一只火红的蝴蝶,飘飘然然;冬天,有洁白如玉的雪,摸起来软软的,像个棉花糖。

  6、峨眉山,它高耸入云,山顶被云雾笼罩着,只能看到半山腰。山上的树木很多,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7、峨眉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往下看,云好像在脚下漂浮;峨眉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的垂直石梯,看着就让人胆颤心惊,似乎一失足,即刻就从悬崖上跌下山谷,摔得粉身碎骨。

  8、峨眉山可真美啊!早晨可以看到日出江山红胜火;永葆奇胜的佛光,晚上还可以看到万盏圣花照峨嵋,冬天还可以看到浩瀚无际的银色世界,还有那金顶上壮观的云海。

  9、时值隆冬,峨眉山就是白雪的世界,山下微雨,山上雪!绕过山脚,便能看到山边零星的尚未融化的残雪温润的依附着青草树木,伴着细雨轻泣,那零星的残雪逐渐相依相连形成了大片的雪毯,竟而覆盖了整个山林,山野一片银白。

  10、飞扬的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涓涓漫舞,峨眉的山腰便笼罩在薄雾和飞雪中,朦胧中让你觉得犹如到了仙境一般。

  11、峨眉山那挺拔的青松,即便是承载着再厚实的雪,它依然巍峨挺立,就像身着军服披着白色斗篷持枪的`哨兵,坚守着自己的岗哨。

  12、自古峨眉天下秀!这秀美的峨眉山被白雪笼罩着没有了鸟儿的鸣叫,淙淙泉声,唯一能听见的是那踏雪行走时发出的沙沙声让峨眉更显静美。

  13、站在峨眉的山顶,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近处的山一片碧绿,就像翠绿色的中国画颜料从天下倾泻而下,铺了一层在山上似的。

  14、峨眉山,就好像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一样,山中的瀑布、小溪、半山腰的停车场、农家乐尽收眼底。新鲜的空气,凉爽的微风,造就成这幅美丽的画卷。

  15、站在峨眉山的金顶,云雾从山下冉冉生起,顿时白茫茫一片,成了云的海洋,山峰和游人都在云雾之中迷茫。

  16、峨眉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17、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18、进入峨眉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19、峨眉一年四季,栩栩如生,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20、登临峨眉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

  扩展资料:

  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峨眉市西南。《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四川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峨眉山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地理环境

  区域范围

  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峨眉山(23)峨眉山的气候,除受三大因子(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山区内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当地著名的“华西雨屏”),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寒带(海拔3047米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0℃,极端最低温度为-20.9℃)、亚寒带(海拔2200米-3047米,年平均温度为7.6℃)、温带(海拔1200米-2200米,年平均温度为13.1℃)、亚热带(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7.2℃,极端最高温度为38.3℃)。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

  土壤分布

  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各异,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亚高山灰化土。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土壤垂直带,海拔1800米以下属于黄壤、山地黄壤夹紫色土带,海拔1800-2200米属于山地黄棕壤带,海拔2200-2600米属于地暗棕壤带,海拔2000米以上属于山地灰化土,山地草甸土带。

  水文情况

  概况

  峨眉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属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境内有天然河流5条,即峨眉河、临江河、龙池河、石河、花溪河。花溪河在西北边境与洪雅县共界。其余4条均发源于峨眉山,分别按东、南和东南方向注入大渡河和青衣江。集水面积在约100平方公里的有峨眉河、临江河和龙池河。峨眉山风景区位于峨眉河、临江河和龙池河的上游,景区其主要河流有峨眉河的支流符汶河(含黑水、白水、黑水河),虹溪河(含赶山河、瑜珈河),临江河的支流张沟河,龙池河的支流燕儿河,花溪河的支流石河等。

  水体

  1.地表水

  峨眉山地表水径流的区域变化与降水的区域变化相似。其径流深高达1800毫米,为大渡河西岸的3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一般6~9月径流占全年总径流量的一半以上,10月~次年2月次之,3~5月再次之。一年中,1月最少,8月最多,相差7.4倍以上。空间分布上,基本是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东南部为低值区,西北部为高值区。汇集的天然河流均具有坡度陡、流程短,易涨易涸的山溪水特点。如峨眉河,常流水量2.5立方米/秒,枯水0.1立方米/秒,洪水800立方米/秒;临江河枯水流量0.11立方米/秒,洪水流量800立方米/秒;龙池河枯水流量2.5立方米/秒,洪水洪量859立方米/秒。

  2.地下水

  峨眉山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前震旦系至白垩系各时代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构造裂隙与灰岩溶蚀中。但因峨眉山大断裂通过处,断层破碎带宽达50~100米,并伴有众多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致使主要含水层大部分被破坏,掩埋于地下深部,出露地表也多随之倒转;又由于新构造强烈上升,地表沟谷深切,一般达200~500米,更加剧了对含水层的破坏,较大地减弱了碳酸盐地层的溶蚀作用,在沟岩两岸有较大的溶洞及洞穴泉水出露。地下水直接依靠大气降水补给,一部分沿断裂带补给深部含水层,其余补给浅水含水层后,经过不长的运动途径,便以下降的形式在沟谷底部排出地表,因而地表泉水露头不多,而沟谷中即使是旱季,水量也很丰富。地下水均属重碳酸盐类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属激烈循环之裂隙、溶隙和潜水类型。因受气象因素的控制,沿沟谷流入平原,成为孔隙泉水补给来源之一。

  水系

  符汶河、虹溪河为峨眉河的两大支流。符汶河有南北二源:北源名黑水河,源出峨眉山以北哨楼口和弓背山附近的神卦山一带,东南流经麻子坝,至黑香洞纳自木瓜园,流径桂花场入天景乡之两河口会南源;南源称黑白二水又名黑龙江、白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大乘寺和洗象池附近的石笋峰,流经15公里,在清音阁与黑水汇合;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流经九十九倒拐、洪椿坪、黑龙江栈道(一线天),长约15公里,在清音阁与白水汇合。合流后名宝现溪,再下流3公里,在两河口从右侧注入符汶河,出龙门洞,另有源自川主乡荷叶湾的支流(赵河),经跨洪洞、袁沟后注入符汶河(峨眉河)。符汶河从源头至龙门洞段,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河长约50公里,积雨面积486平方公里,总落差1000余米,平均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由于落差集中的上游汇水面积小,支流较多,系树枝状水系的河流。一出龙门洞,则进入峨眉平原,水势平缓。

  虹溪河有二流:即瑜珈河(又名伏虎沟)和赶山河。瑜珈河发源于雷打岩,经伏虎寺、马路桥、育贤桥,至蔡沱合赶山河。赶山河源出张山,流于鞠槽称鞠家河,流于冠峨场称程家河,在蔡沱合瑜珈河后,始称虹溪河,至胜利乡的梅大滩注入峨眉河。

  石河石河发源于峨眉山的万佛顶、接引殿一带,流经铜厂坝、小楔头,至蕨坪坝(脚盆坝),有从龙洞村的龙洞溢出的泉流,经曾板沱汇入,流至洪雅县南注入吴河、花溪河,在洪雅止戈乡注入青衣江。

  张沟河系临江河(古名罗目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与峨眉山龙拖漕,东南流经野猪河坝,偏桥沟,张沟电站至卷腰石,有源自沙坝的大沟河和源于土地关黄鱼坝沟在观音桥下合流入二道河,流至高桥再会柳溪河(又名尹寺河),至青龙镇龙凤桥有小溪河汇入,至九里镇汇集铜管溪(又名沙溪河)于郭坝注入临江河。张沟河由西向东流,其余上述支流均由北向南注入主流,形成临江河总落差700米,中下游平坦开阔,为单侧羽毛状水系。

  燕儿河系龙池河的三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峨眉山南的黑山埂北峰,流经满银沟至两河口与源出黑山埂与六道河相会,经苦嵩坪到老林口入观音河,同起源与分水岭岗的头道河合流,经石盘、万坪,有白石溪从左汇入,至登子溪有箭竹岗来的万河注入,始称龙池河(又名箭杆河),出龙池镇界,在大为乡又汇流厚溪河,过南香、大为硫磺厂、象鼻嘴电站,在和平乡注入大渡河。

  山体演化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其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纪中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中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这个时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单细胞动物开始诞生,现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类的化石遗迹。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从仙峰寺经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层上遗留下岩石交互成层,色彩交错的现象。此地层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和腕足动物化石等。

  到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在其孤岛“生涯”的两亿年里,大地发生了地质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而峨眉山区却宁静地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历史记录,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纪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中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现在这套岩层中,并保存着珊瑚、腕足类和蜓科的化石。

  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长,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今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

  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龙门洞一带岩层即是这一时期的遗存。

  直至晚三叠纪(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现主要分布和出露于山麓地带。到第四纪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低山,还貌不惊人。

  时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中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这次喜马拉雅运动,强大的侧压力,震撼了整个亚州东部。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这为以后峨眉山的进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格局。

  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

  近数十万年以来,包括金顶的峨眉山主体,即峨眉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之间的三角地带,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纯阳殿凤凰坪一带,即观心坡断层北侧,上升了约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侧,即黄湾、二峨山等地,只上升了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于山体抬升具有间隙性和各断层抬升速度不同,决定了峨眉山的整个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东北方向则为低缓的浅丘平原,以及人们常称的峨眉山是“三大层七小层”,即接引殿为第三层之麓,洗象池为第二层之麓,报国寺为第一层之麓。

  根据峨眉山沉积的岩层,以及下面的花岗岩计算,两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应有高度为海拔7000多米,而现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过海拔3099米,之所以3000多米的岩层消失不见,一方面是因为峨眉山山体本身,断层纵横,岩层破碎,易于风化侵蚀;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川、流水、大气等因素的剥蚀,致使其高度在增长的同时被减少。尤其是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左右)冰期的出现(据蕨坪坝冰积物的堆积情况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现过3次),强大的冰川活动,极大程度地剥蚀着岩层。

  加之峨眉山区雨量充沛,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严重地浸蚀、冲刷岩层。各种岩层中,只玄武岩岩层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层,从而被玄武岩覆盖的峨眉山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处。

【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相关文章:

描写峨眉山的优美句子摘抄05-06

描写沙滩的优美句子05-14

描写幸福的优美句子08-02

描写彩虹的优美句子07-30

描写海潮的优美句子07-30

描写桂花的优美句子05-22

描写沙滩的优美句子04-25

描写河边的优美句子摘抄05-22

关于描写菊花的优美句子04-12

初中描写阳光的优美句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