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第一课语文
开学第一节课 让我们走近语文 语文是什么? 为什么学语文? 怎么学语文? 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语文开学第一课,欢迎借鉴!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可以在文后留言,语文学习的奥秘,就在于“语文”二字上。
先说“语”。“语”,一般人理解为“语言”。没错,作为语言学科,语文的“语”首先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我们练好普通话,就是在学语文的口语;我们写好文字,就是在学语文的书面语。语言材料,就像是砖头,有了砖头才能建房子;又像米,有了米才能煮饭,没有这种语言材料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的烹饪水平再高,没有米,你也煮不成饭。所以,我们学习语文,一定要积累汉语的口头语和书面语。
“语”,理解为“语言”还不够。砖头的价值,在于它用于建造房子;米粒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煮成米饭。“语言”要用于“言语”,才能激活生命,发挥功用。“语言”是名词,“言语”是动词。“语言”重在积累,“言语”重在运用。没有运用,积累是没有效果的。举个例子,学生常说:“老师,我喜欢看书,我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我知道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一提笔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就是写不好,为什么呢?”请注意,“看书”“知道故事”,这属于积累“语言”的范畴,而“提笔表达”“写作文”则属于“言语”的范畴,以盲目积累“语言”的手段企图达到训练“言语”的效果,是南辕北辙的。
我读高中的时候,看了很多武侠小说,觉得武侠小说也不难写,无外乎男主角家破人亡,为了报仇,苦练武功,或者是找到武功秘笈,或者是遇到武林高手,或者是吃了什么东西,结果武功变得很厉害,不断遇到漂亮的女孩子,总是被她们暗恋、明恋,最后报了仇,成为武林盟主,挑了一个最喜欢的女孩子做老婆,大团圆结局。好容易写啊!结果,我写了几页,就觉得好难写!要写武侠小说,你起码要知道古代人是怎样说话的,穿什么衣服,住的房子是怎样的,用的是什么武器,吃一顿饭要花多少钱。知道武侠小说难写后,再看回武侠小说,缺什么就看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走马观花只看情节,才会真正知道武侠小说是怎么回事,然后写起来就有模有样了。所以,大家看书时,要先想着写作,觉得自己在写作的哪个方面不足,需要阅读营养的支援,带着这种需要去看书,才能有效地突破写作问题。不这样做,看的书再多,无数个零还是小于一。
刚才说了“语”字,下面说“文”字。“文”,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文字”,语文的学科思维,就是咬文嚼字,要通过对文字的琢磨,养成精准的语感。懂得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这个词里为什么是这个字而不是那个字,这个句子里为什么是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汉字每一个字都有来历,如“元旦”的'“旦”字,为什么是这样写?“书圣”王羲之里的“羲”字,你懂得写吗?“共商国是”和“共商国事”哪个对?还有最简单的,你能保证你写的作文里没有一个错别字吗?其他的学科,文字是思考分析的手段,在语文这一科,文字也是思考分析的目标。
“文”的第二个层面是“文章”。文章并不是文字的随意堆砌,好比把所有砖头随意堆在一起,不能建成房子。文章是有生命的,它的每一个部分应该血脉相连。文章的章法,大概就是“起”“承”“转”“合”四个字。“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合”就是结束。在这里详细讲一下“起”字。文章的开头是有讲究的。
《水浒传》开篇不是写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而是写奸臣高俅,写他通过会踢蹴鞠,认识了端王,从此飞黄腾达。这样的“起”,用意是“乱自上作”,表明北宋末年的灾祸是,正是上层统治者的声色犬马,任人唯亲,才会搞得民不聊生,才会有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起义。
《红楼梦》开头写了女娲炼石补天,写了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为什么曹雪芹不直接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因为,曹雪芹不仅写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小悲剧,还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走向没落的家族悲剧,贫富悬殊、礼崩乐坏的社会悲剧,乃至有情人不得成眷属、好人未必有好报、现实走到理想反面的人间悲剧,最后只剩下“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总之,看文章时,我们要懂得欣赏它的起承转合,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然后,学以致用,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有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只是文章的整体脉络,“文学”才是文章的血肉,滋养着文章的四肢百骸。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就是指“文学”,“文之学”。文学,包括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感特点,好的文章,必然是具有文学技巧的。要了解文学技巧,除了看文章,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一下,可以发现文学技巧无处不在。
如香港电视剧《忠奸人》这个名字就用到了文学技巧——双关,谐音,表面上看,包含了“忠人”和“奸人”,还包含了“中间人”——处于黑白、忠奸之间的人。
香港还有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叫《金枝欲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就在于用了文学技巧,表面上看,《金枝欲孽》写的是因为欲望而产生的罪孽,用粤语来读,剧名还可以读成“金枝玉叶”,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比喻身份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很符合剧中宫中女子的身份。
又如最近的一个广告,“陌陌”软件,它的广告词是:“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胆小一点/别好奇/就玩你会的/离冒险远远的/有些事想想就好/没必要改变/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里/ 听一样的音乐/见一样的人/重复同样的话题/心思别太活/梦想要实际/不要什么都尝试/就这样活着吧”这个广告词用的技巧是欲抑先扬,反话正说,表达了对于苟且过活的生活方式的否定,很好地表达了广告主题:“陌陌,总有新奇在身边。”
以上说了文字、文章、文学,而“文”的第四个层面,也是最高的层面,是“文化”。比如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我国古代小说名著的开头,和外国小说名著的开头,就有很显著的不同。
《三国演义》开头说:“天下大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西游记》则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天地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产生、发展,再说“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从很宏大的时空背景中,一步一步地引出小说的人物。
而外国的小说不是这样,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一开始不是写历史渊源、社会背景,而是直接写一番对话,皇后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对瓦西里公爵和心腹说的一番话,而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开头是:“在一天醒来时,格里高尔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只甲虫。”两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比较重视整体,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个体,中国文化追求宏大,西方文化追求精细。中西文化、广东文化、古今文化、粤语文化,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语文学习中多了解、分析,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那么,语文该怎么学?概而言之,三个“多一些”:多读一些、多写一些、多想一些。
多读一些,首先是多阅读。要有广阔的阅读面,有丰富的阅读量,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这是老生常谈,在此不赘述。
多读的第二个意思是多朗读。佛山南海是粤方言区,日常生活中,我们基本上是用粤语来交流。要训练普通话,基本上就要靠每天的语文早晚读课。每周一、三、五早读和二、四晚读是语文读书课,每次都是半个小时,相当于一节语文课。大家要重视和珍惜语文早晚读的时间,好好训练。
上面是说多读一些,下面说多写一些。读和写要结合起来,能够用于写的读才有最有效果的。
一个是多写字。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再有语文水平,但写出来很多错别字也是不行的。目前语文150分,只有32分是选择题,也就是说,有120分是靠写一个又一个的汉字拿到的。大家要把字写正确。我读书时的学习方法就是多摘抄,在抄的过程中,很自然就知道某个字该怎样写,以前写错的字也会得到纠正。俗话说,“字是门面书是屋”,字如其人,潦草、模糊、难看的字,会令你的帅哥美女形象大打折扣,更会令你的考试得分大受影响——文面差,作文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就差,分数肯定不高;文面差,老师都看不清你写什么,其他题目也拿不到分。所以,大家平时要练字,买字帖练字,把每一份语文作业当成是练字作业。
二是多写作。作文60分,是高考作文中的半壁江山,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直接表现。每次测验、平时训练,都会有作文,写完后,大家要主动拿自己的作文找老师面批,这样得到的指导最直接,然后修改作文。多写、多改作文,作文的水平才能渐渐提高。
在多读一些、多写一些外,是多想一些。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的是母语,掉以轻心,觉得多读多背就可以了,不怎么动脑筋,结果学得不好。其实,母语这个优势,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多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够脱颖而出。可以从这些方面思考:
第一,从客观规律的角度来说,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掌握到客观规律,才能驾驭事物。大家要思考:语文的学科特点是什么?语文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是最适合我的?
第二,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看文章前,先想一下:如果我要写这个题材,我会怎样写?如果我写这个题目,我会怎样写?一边看文章,一边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完后思考:我想写的和作者写的有什么不同?哪个好一些?为什么?多做这样的思考,就能化本来是静态的“语言”为动态的“言语”,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对话,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精妙,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第三,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在做完题、修改答案后,还要思考:我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距在哪里?哪些点答到了,哪些点没有答到?参考答案的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是怎样从文中推导出来的?多做这样的思考,能够真正地消化参考答案,通过做通一道题,掌握做一类题的技巧。
总之,没有“道”只有“术”,花拳绣腿没有杀伤力;只有“道”没有“术”,也就不会见招拆招。只有夯实“道”,训练“术”,双管齐下,才能相得益彰,克敌制胜,所向披靡!语文考场上得到的每一分,都来源于课内和课外学习时扎扎实实地看的每一行字、写的每一个字、思考的每一个命题、解答的每一个问题。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就能让语文成为优势科目,一如朱熹《观书有感》(其二)所言: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春季开学第一课语文】相关文章:
小学春季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08-18
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09-02
开学第一课方案春季09-04
春季开学第一课方案09-07
春季开学第一课的教案08-25
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12-10
大学春季开学第一课方案01-11
春季开学第一课中班教案01-19
春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