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文明礼仪、书法两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6、逐步将《学习传统美德学会做现代人》和《我爱书法》两门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2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1号)》,规范和指导全省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一线教师。
三、考核内容
1、根据学校研修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自主选学,观看3个能力点对应的网络课程,至少完成25学时的课程学习,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即线下25学时;学以致用,完成培训实践任务,提交能力点对应的研修成果。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叉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叉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近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习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习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5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
成员:
授课教师: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6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
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
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
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
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7
一、考核目标
通过对教师校本应用的考核,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确保校本应用在校内得到有效落实与持续改进。
二、考核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校本培训参与(20分)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校本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技能培训等,每次培训考勤记录完整。缺课一次扣3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10分)
2.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完成培训组织者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撰写培训心得、参与小组讨论总结等。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态度酌情给分,满分10分。
(二)教学实践应用(40分)
1.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应用校本培训所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等。课堂观察发现能够有效应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每次得5分;应用效果一般的,每次得3分;未应用的不得分。(20分)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优化利用,如校本教材、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能够灵活运用且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得10分;有一定运用但不够充分的,得6分;未运用的不得分。(10分)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展示校本应用成果。公开课或示范课获得优秀评价(由听课教师和教学评价小组评定)的,每次得10分;良好评价的,每次得8分;合格评价的,每次得6分;未参加的不得分。(10分)
(三)教学研究与反思(20分)
1.结合校本应用实践,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校本应用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或报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能够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的,得10分;内容较为充实、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得8分;质量一般的,得6分;未撰写的不得分。(10分)
2.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校本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问题困惑及改进措施等,每周不少于一篇反思日志。反思日志内容详实、有针对性且能体现持续改进过程的,得10分;日志数量不足或内容简略的,酌情扣分。(10分)
(四)团队协作与分享(20分)
1.积极参与学科备课组或年级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校本应用经验和资源。在团队活动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的,每次得5分;能够正常参与并有所贡献的,每次得3分;参与度不高或未参与的不得分。(10分)
2.主动承担或协助他人开展与校本应用相关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项目任务。在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果的,得10分;参与并完成分配任务的,得6分;未参与的不得分。(10分)
四、考核方式
1.日常记录与检查: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教师的校本培训考勤、教学公开课、教研活动参与等情况进行日常记录和检查。
2.课堂观察:成立课堂观察小组,不定期深入教师课堂听课,观察教师在校本应用方面的实际表现,并填写课堂观察评价表。
3.资料审查:定期收取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案例分析报告、教学反思日志等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4.团队评价:由学科备课组或年级教研组对教师在团队协作与分享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评价意见和得分建议。
5.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校本应用效果的反馈意见,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
五、考核周期
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学年末进行综合考核。
六、考核结果应用
1.绩效奖励: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与绩效工资、奖金等挂钩。考核优秀(85分及以上)的教师在绩效奖励方面给予倾斜,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活动。
2.职称评定与晋升:在校本应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作为重要的加分项。
3.培训与发展机会:根据考核结果,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发展机会。考核优秀的教师可优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或承担更具挑战性的教学研究任务;考核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需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考或补考培训,补考仍不合格的,进行诫勉谈话,并影响其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
七、组织实施与保障
1.成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为成员,负责考核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制定详细的考核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细则,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在考核过程中,注重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教师校本应用考核档案,为考核结果的应用提供依据。
3.加强对考核工作的宣传与培训,使全体教师充分了解考核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中来,营造良好的校本应用氛围和考核环境。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8
一、考核目标
本考核方案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在校本应用中的表现,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活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校本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考核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分配
(一)校本课程开发(30分)
1.课程设计(10分)
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4分)。
课程内容系统完整,结构合理,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且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4分)。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并能有效整合利用(2分)。
2.课程实施(10分)
按照课程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进度合理(3分)。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分)。
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2分)。
课堂管理规范,教学秩序良好(2分)。
3.课程评价(10分)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4分)。
定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4分)。
课程受到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2分)。
(二)校本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30分)
1.资源收集(10分)
积极收集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如优秀教案、课件、试题库、教学视频等,资源数量充足(4分)。
资源来源广泛,包括网络资源、教育教学期刊、教师交流分享等,并能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4分)。
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资源分类清晰,便于查找和使用(2分)。
2.资源应用(10分)
在教学设计中能合理运用所收集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4分)。
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贴合教学需求(4分)。
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2分)。
3.资源共享(10分)
积极与同事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4分)。
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资源共建活动,如校本资源库建设等,贡献突出(4分)。
对其他教师使用资源提供指导和帮助,共同提高教学资源应用水平(2分)。
(三)校本教研活动参与(20分)
1.活动出勤(8分)
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专题讲座等,无无故缺席情况(8分)。每缺席一次扣2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
2.活动参与度(6分)
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困惑和教学思考,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分)。
主动承担教研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如公开课教学、主题发言、资料整理等(2分)。
3.教研成果(6分)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形成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等成果数量较多,质量较高(4分)。
教研成果在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奖,或在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2分)。
(四)校本应用效果(20分)
1.学生学业成绩(10分)
所教班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中,学科平均成绩与以往相比有明显提高(6分)。
学生在学科竞赛、综合素质测评等方面表现优异(4分)。
2.学生综合素质提升(10分)
通过校本应用,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等方面有显著改善和提升(4分)。
学生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能够运用所学校本知识和技能,表现突出(4分)。
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反馈良好(2分)。
四、考核方式
1.教师自评:教师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自己在校本应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应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教研活动参与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2.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校本应用情况的评价。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
3.同事互评: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评价,重点评价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共享、教研活动中的合作与贡献等方面的表现。同事互评可采用打分、撰写评价意见等方式进行。
4.领导评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平时对教师校本应用工作的观察、检查以及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对教师进行评价。领导评价应注重教师在校本应用中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创新举措以及对学校校本特色建设的贡献等方面。
5.考核小组综合评定: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事互评和领导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确定教师的考核等级。
五、考核等级及结果应用
1.考核等级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2.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优秀等级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绩效倾斜;合格等级的教师享受正常的绩效工资待遇;不合格等级的教师酌情扣减绩效工资,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再次进行考核,仍不合格者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升、外出培训学习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连续多年考核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当年不得参加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活动。
4.学校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其校本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六、考核时间安排
1.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校本应用考核,教师自评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并提交自评报告。
2.学生评价在学期结束后的一周内通过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会的形式进行。
3.同事互评在学生评价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
4.领导评价在同事互评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
5.考核小组综合评定在所有评价结果汇总后的两周内完成,并公布考核结果。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9
一、考核目标
通过对教师校本应用情况的考核,全面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校本资源、培训成果的运用程度和效果,促进教师将校本内容有效整合到日常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与发展,同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二、考核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校本课程资源应用(30分)
1.资源选用合理性(10分)
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校本课程资源,如教材、课件、案例、教学视频等,得6-10分。
资源选择基本符合教学需求,但存在部分不匹配或未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情况,得3-5分。
资源选用随意,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脱节严重,得0-2分。
2.资源整合与创新(10分)
教师能对所选校本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应用,如补充新内容、改编教学活动等,得6-10分。
能够整合资源,但创新不足,只是简单组合使用,得3-5分。
缺乏资源整合与创新意识,照搬照用,得0-2分。
3.资源应用效果(10分)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学业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估,校本资源应用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知识掌握好、能力提升明显,得6-10分。
有一定应用效果,学生学习有进步,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得3-5分。
应用后教学效果无明显改善甚至下降,得0-2分。
(二)校本培训成果应用(30分)
1.培训知识技能应用(10分)
教师能将校本培训中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术等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如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得6-10分。
能够应用部分培训成果,但不够熟练或应用范围有限,得3-5分。
几乎未将培训知识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得0-2分。
2.教学反思与改进(10分)
基于校本培训内容,教师能定期进行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并实施,有反思记录和改进案例,得6-10分。
有教学反思,但改进措施不具体或未有效实施,得3-5分。
缺乏教学反思与改进意识和行动,得0-2分。
3.专业成长与示范(10分)
教师在校本培训后专业素养有明显提升,在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承担公开课、分享经验、指导青年教师等,得6-10分。
有一定专业成长,在小范围内有交流分享,但示范作用不够突出,得3-5分。
专业成长不明显,未参与相关示范活动,得0-2分。
(三)校本教研参与度(20分)
1.教研活动出勤(8分)
全勤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得6-8分。
缺勤次数不超过[X]次,得3-5分。
缺勤次数超过[X]次,得0-2分。
2.教研贡献(6分)
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言、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提供教学资源或案例等,得4-6分。
参与度一般,偶尔发言或提供少量帮助,得2-3分。
很少参与讨论交流,几乎未对教研活动有实质性贡献,得0-1分。
3.课题研究参与(6分)
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课题研究,承担重要研究任务并取得一定成果(如撰写研究报告、发表相关论文等),得4-6分。
参与课题研究,但任务较轻或未取得明显成果,得2-3分。
未参与课题研究,得0-1分。
(四)教学质量提升(20分)
1.学生学业成绩(12分)
所教班级学生在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等考试中的成绩与上一学期相比有明显提升(如平均分提高、优秀率上升、及格率稳定等),得8-12分。
成绩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处于稳定或略有提升状态,得4-7分。
成绩出现明显下降,得0-3分。
2.学生综合素质发展(8分)
通过学生在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有突出进步,得5-8分。
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发展,但不够全面或进步不显著,得2-4分。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缓慢或未达到预期目标,得0-1分。
四、考核方式
1.资料查阅: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记录、校本培训笔记、课题研究资料等,了解校本资源和培训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教研参与情况。
2.课堂观察: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研组长等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重点关注校本课程资源的使用、培训方法技能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校本应用情况的反馈,包括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4.教师自评与互评:组织教师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总结自身校本应用的经验和不足;同时开展教师之间的互评,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成绩分析:对比分析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在不同阶段考试中的成绩数据,评估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
五、考核结果及应用
1.考核结果划分
考核总分为100分,将考核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
2.结果应用
与绩效奖金挂钩:根据考核等级发放相应的绩效奖金,优秀等级奖金系数最高,不合格等级无奖金或扣除部分奖金。
作为评优评先依据:在评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时,优先考虑考核优秀的教师;连续多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专业发展支持:对于考核优秀和良好的教师,学校将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外出交流机会、教学资源支持等,帮助其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将组织专门的帮扶小组,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并进行跟踪指导,督促其尽快提高校本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
六、考核时间安排
1.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资料查阅、课堂观察、学生评价等工作在期末考试前两周完成。
2.教师自评与互评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完成。
3.教学成绩分析在考试成绩统计完成后进行,综合各项考核数据确定最终考核结果,并在新学期开学初公布。
七、组织与管理
1.成立校本应用考核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等为成员,负责考核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结果评定等工作。
2.各学科教研组长协助考核领导小组做好本学科教师的考核工作,包括组织课堂观察、教研活动评价等,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考核情况。
3.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考核资料,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并做好考核结果的存档和应用工作。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10
一、课程开发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和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开发目标。例如,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可初步确定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包括:
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作为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三、制定实施计划
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明确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具体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
明确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
制定课程评价建议,明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四、课程实施阶段
编写教材并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
积累材料并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完善校本化体系并展示成果。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五、建立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需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等。
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放到艺术长廊中。
六、保障措施
学校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七、持续改进
定期收集师生对校本课程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反馈意见和课程实施效果,对校本课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以“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开发目标
艺术素养提升: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等,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人格塑造: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与领导。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具体负责课程开发的实施、评价等工作。
组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职责分工
校长: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
开发教师:负责各自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工作。
四、课程实施计划
1、制定实施计划
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实施方法、课时安排、场地安排等。
2、课程内容安排
按从易到难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课程内容。
选择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
3、课程实施预设
明确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
制定课程评价建议,包括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五、课程培训与评估
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分阶段进行教材编写、实施、经验交流、创新鼓励等,逐步完善校本化体系。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价,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保障措施
经费保障: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等。
人力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物力保障: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
时间保障: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七、实施步骤与阶段划分
启动与筹备阶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初步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实施与评估阶段:全面实施校本课程,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估,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总结与反馈阶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八、预期效果与持续改进
预期效果: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师生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精选17篇)06-08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精选17篇)06-05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06-04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合集7篇)01-26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汇编7篇)01-26
小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02-19
应用实施方案02-28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10-27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