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10-24 09:33:42 诗琳 考试试题 我要投稿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17 世纪英国哲学

  D. 18 世纪法国哲学

  答案:B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运动性

  D. 无限性

  答案:A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根本标志。

  意识的本质是( )

  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观念的东西

  D. 天赋的

  答案:B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A

  解析: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共性和个性

  答案:B

  解析: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答案:A

  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 )

  A.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A

  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0.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B.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

  C. 在分配领域中产生的

  D. 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答案:B

  解析: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流通领域不创造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 )

  A. 无产阶级领导

  B. 人民大众参与

  C. 反对帝国主义

  D. 反对封建主义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13.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 农民问题

  B. 工人问题

  C.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D. 小资产阶级问题

  答案:A

  解析: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 武装斗争

  答案:A

  解析: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 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B

  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答案:D

  解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D.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答案:A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A. 培育“四有”公民

  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A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答案:D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改革与开放

  D. 民主与自由

  答案:B

  解析: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依据。

  答案: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我们要尊重这种多样化,鼓励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要弘扬主旋律,倡导先进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4)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引导,抵制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合理、更有效。

  (4)在政治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2、下列《陌上桑》诗句中,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3、下列《陌上桑》描写罗敷美貌的诗句中,表现方法与“脱帽著峭头”相同的是()

  A、采桑城南隅

  B、缃绮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

  D、但坐观罗敷

  4、下列《陌上桑》诗句中,表现罗敷机智的是()

  A、采桑城南隅

  B、脱帽著峭头

  C、使君一何愚

  D、为人洁白皙

  二、填空题

  1、《陌上桑》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__________》。

  2、《陌上桑》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__的故事。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2、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四、分析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简析这段文句的层次大意。并概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依次分析这段文句的表现方法及其审美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C

  二、填空题

  1、乐府诗集

  2、刺史调戏罗敷并遭到严词拒绝。

  三、词语解释题

  1、好:容貌美。

  2、笼:竹篮,系:绳子。

  3、颇:很。一说,略微。

  4、谢:问。宁可:可不可以。

  5、殊:特殊。优秀出众。

  四、分析题

  1、本段文句分四层:首四句,总写“秦氏有好女”。次四句,写“罗敷喜蚕桑”,热爱劳动。“头上倭堕髻”四句,写罗敷美貌。后八句,用观者的反映烘托罗敷的.美貌。结构上,为总——分——总。重点写罗敷的容貌美。从全诗情节结构言,叙说起因,为下文作铺垫。

  2、“日出东南隅”二句,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罗敷美貌。“秦氏有好女”二句,叙事,以“好女”直接评价容貌美;以名字“罗敷”暗示容貌美。“罗敷喜蚕桑”二句,行为描写,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二句,器物描写,侧面烘托罗敷美貌。“头上倭堕髻”四句,肖像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效果是直观、鲜明、明确。“行者见罗敷”八旬则是典型的侧面烘托,作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写效果,烘托罗敷美貌使读者根据效果想像造成这效果的原因,以美的效果表现美本身。侧面描写的特点是:委婉、朦胧、含蓄、韵味悠远,引人遐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的再度创作,在想像中感受美。罗敷的容貌在读者的想像中可能始终是模糊的,但永远是美丽的,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想像。之后刺史求婚也是罗敷美貌引发的效果,对罗敷的美貌也同样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3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3.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4.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牛产力发展水平

  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9.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10.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

  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改进教学过程

  11.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的认识规律

  B.遗忘的规律

  C.学科的逻辑系统

  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2.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4.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

  1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答案

  一、1.A2.B3.A4.C5.B6.C7.D8.C9.C10.A11.A12.D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或不全面。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14.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

  三、答案要点:

  15.(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劳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5)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等其他权利。

  17.(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连续性、广域性。教师劳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严格界限。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答案要点:

  18.(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③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⑤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10-15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10-15

成人高考专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10-15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习题及答案10-25

成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10-15

历年成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10-15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04-10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9-25

成人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7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