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时间:2024-10-15 16:10:52 考试试题 我要投稿

2024年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通用7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通用7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通用7套)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1

  2024年重庆成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5 题)

  1.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该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

  B.标准化成绩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教师自编测验

  2.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情。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C.可变性 D.个体差异性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4.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A.程序编排的原则

  B.激发动机的原则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结构主义的原则

  5.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B.进行科学发现

  C进行科学发明

  D.探索未知领域

  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7.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A.组织学生活动

  B.做好家访工作

  C.做好德育工作

  D.指导团队工作

  8.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9.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活生生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长期性与间接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主体性与示范性

  D.连续性与厂延性

  10.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11.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舒新城的《教育通论》

  B.孟宪承的《教育概论》

  C.庄泽宣的《教育概论》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2.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练习法

  D.实践活动法

  13.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运动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视觉

  15.班主任王老师从自己长期的工作中认识到,凡是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处处注意言传身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长期性与间接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主体性与示范性

  D.连续性与厂延性

  1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教育法

  C.自我修养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18.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研究个体的心理特性,这种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19.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为了遮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老师的意图是()

  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

  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

  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

  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

  20.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

  本质和典型特征?()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2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22.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B.选择和培养了得力的班干部

  C.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

  D.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23.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A.诱因

  B.能力

  C.认知

  D.需要

  24.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25.下列不属于教学模式的要素的是()

  A.主题

  B.策略

  C.程序评价

  D.范围

  二、判断题(8 题)

  26.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正确 B.错误

  27.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A.正确 B.错误

  28.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A.正确 B.错误

  2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A.正确 B.错误

  30.技能就是习惯()

  A.正确 B.错误

  31.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A.正确 B.错误

  32.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A.正确 B.错误

  33.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2 题)

  3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_____表情。

  35.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_____。

  四、简答题(10 题)

  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37.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8.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39.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0.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

  41.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2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黑暗 喑哑 韵脚 黯然失色

  B、调动 雕刻 稠密 民生凋敝

  C、稍微 讥诮 末梢 形销骨立

  D、阻止 狙击 租赁 神情沮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畏蒽 参禅 鸠占雀巢 摩肩接踵

  B、寒喧 坎坷 严惩不贷 一愁莫艘

  C、伸张 宏伟 鞭辟入里 轻歌曼舞

  D、题纲 参与 功亏一溃 牵强附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1)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 。

  (2)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 部分刚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

  (3)对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 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A、受权 启用 扶养

  B、授权 起用 扶养

  C、受权 起用 抚养

  D、授权 启用 抚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程捏一把冷汗。

  C、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上大显身手。

  D、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能否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B、刚刚上市的这种玉米,是经过改良而制成的、吃起来有水果味的,被称为“水果玉米”。

  C、鸟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进行几年的艰苦奋战,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如何避免生猪收购价格不再上涨,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是需要相关部门着力考虑的问题。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 。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

  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古人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堆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位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20。C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C,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C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太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作者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增补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增补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艰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就是什么?(4分)

  答:使人感到活着有意义,人生很美好(照抄含有这个意思的原文,也算对)

  12、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答:因为对幸福的体验指向人整个的一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的总体评价(4分)

  (2)快感和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答:快感是肉体的愉悦,幸福是灵魂的愉悦(意思对即可,2分)

  13、根据第三段的文意,解释“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词语的意义。(6分)“它”是指生命意义 。“肯定”是指 感到幸福。 “否定”是指 感到苦难 。

  14、根据第四段的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个方框只填两个字)(6分)

  快感

  苦难

  快乐痛苦

  (正体验) (负体验)

  15、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幸福和苦难都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墨盒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以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猕猴。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③过:错误。④穿井:打井。⑤子夏:孔子的学生。⑥史记:史书。⑦经:界线。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答:夫得言不可以不察。举例论证

  17、“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分)

  答: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

  “三豕过河”的记载不合常理,“三豕”与“己亥”字形接近。

  18、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6分)

  答: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进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时宰:指当时的宰相章惇(dūn),他对苏轼一贬再贬,必欲致之死地。

  彭泽:指陶渊明,他任彭泽县令后一百多天即弃官归隐。出处:出仕和隐居。

  19、“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高人隐士(陶渊明),以写诗自娱的优雅情趣。

  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出苏轼不畏强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

  20、“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5分)

  答:“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

  苏轼和陶渊明有仕(苏)与隐(陶)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相同,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认真的“性情”是相同的。

  五、作文(60分)

  22、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作文略。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3

  2024年成人高考专科英语模拟试题(一)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Passage 1

  It was a busy morning, about 8:30, when an elderly gentleman in his 80s came to the hospital. I heard him saying to the nurse that he was in a hurry for an appointment at 9:30.

  The nurse had him take a seat in the waiting area, telling him it would be at least 40 minutes. I saw him looking at his watch and decided, since I was not busy with my patient, I would evaluate his wound. While taking care of his wound, I asked him if he had another doctors appointment.

  The gentleman said no and told me that he needed to go to the nursing home to eat breakfast with his wife. He told me that she had been there for a while and that she had a special disease. I asked if she would be worried if he was a bit late. He replied that she no longer knew who he was, that she had not been able to recognize him for five years now. I was surprised, and asked him, "And you still go every morning, even though she doesnt know who you are?" He smiled as he patted my hand and said, "She doesnt know me, but I still know who she is." I had to hold back my tears.

  00001.What was the elderly gentleman doing at the hospital?

  A. Visiting his wife.

  B. Having his wound treated.

  C. Waiting for a doctors appointment.

  D. Asking the way to the nursing home.

  答案:B

  Passage 2(此处省略,以保持示例简洁)

  第二部分:词汇与结构(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00001.Im sorry I cant go with you. I have to _______ my little sister at home.

  A. look for

  B. look after

  C. look at

  D. look up

  答案:B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此处省略完形填空文章及选项,以保持示例简洁)

  第四部分:翻译(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00001.他每天早上都锻炼身体。

  答案:He exercises every morning.

  (此处省略其他翻译题目及答案,以保持示例简洁)

  第五部分:写作(共1题,15分)

  假设你是李明,你的英国朋友Jack来信询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看法。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他写一封回信。

  提示:

  0000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00002.家人团聚,共享美食;

  00003.孩子们会收到压岁钱;

  00004.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参考范文:

  Dear Jack,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my view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share delicious food. Children will receive lucky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and relatives. People als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elebration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and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 hope this gives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ring Festival.

  Yours,

  Li Ming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4

  2024年江西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调解协调调教调遣调味

  B.校对校样校订校场点校

  C.泊位停泊漂泊淡泊泊岸

  D.颠倒倾倒倒闭倒运倒霉

  答案:A

  第2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

  第3题、这里所说的“浅尝”、“粗知”,培根的解释是________,这叫摘读;_________,这叫印象翻阅。至于_______,培根强调:_________。这种根据不同知识的需求,涉猎各种书籍,既突出重点,又不忽视一般,既顾及广博,又聚焦于专精的方法,对拿起书就读的人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

  ①“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②“这些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③“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④“知其中梗概”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A

  第4题、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C

  第5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答案:B

  第6题、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曲)解(龋)齿兴(趣)(曲)曲折折

  B.(档)案恰(当)(荡)漾安步(当)车

  C.割(舍)(摄)取(赦)免退避三(舍)

  D.(便)宜(骈)文随(便)(便)宜行事

  答案:B

  二、选择题

  第7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讣告桎梏细菌去逝良莠

  B.斡旋黯然啊谀剖析怅然

  C.茅塞秣马阴霾骁勇恩赐

  D.靓妆怆皇铜臭龟裂镌刻

  答案:C

  第8题、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茅轻手蹑脚

  C.涤沟险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

  D.花团绵簇好高鹜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答案:C

  第9题、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娇揉造作脍炙人口垂涎三尺鳞次栉比

  B.杞人忧天未雨筹谋缄默无言天遂人愿

  C.审时度势针砭时弊连篇累渎锲而不舍

  D.塞翁失马素昧平生引吭高歌处之泰然

  答案:D

  第10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睚眦必报耳濡目染恪守不渝鸣金收兵

  B.目不暇给残羹冷炙芳草萋萋休戚相关

  C.不堪之论姹紫焉红亲密无间礼尚往来

  D.毁誉参半诲人不倦疾风劲草危如累卵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①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现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充满了不朽的魅力。《简·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和场面,演员也说不上漂亮,但它总好像蕴含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情结”,某种极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像一杯陈年美酒,给人一种虽不可名状却回味无穷的美感。特别是影片《简·爱》里所弹奏的那首主题曲,短短几个音节,却似乎把全世界的深沉、执著和激情都蕴涵其中了。《音乐之声》虽然风格迥异,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带有喜剧夸张色彩的浪漫主义作品,但在美感的.调动上和《简·爱》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之声》从内容上看无非又是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但它却以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出来,而且将艺术浪漫主义和艺术合理性、幽默感和严肃的伦理精神等等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结合了起来,以自身的全方位艺术美感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无愧为世界电影百花园中的精品。

  ②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了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施特劳斯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扬基”们却在那里喜形于色、乐不思蜀。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③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耐人寻味的作品,而欣赏群也颇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家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在文学作品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边缘化”、“二歧悖结”等似是而非、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④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不思进取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第11题、本文认为文学应该具备什么功能?(4分)

  答案:社会批判功能,文学美感功能。

  第12题、在第①段中,为什么要以《简·爱》和《音乐之声》为例?(6分)

  答案:因为两部作品都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有利于阐述文学的美感功能。

  第13题、第②段中的“杯水主义”、“快餐文化”指什么?(6分)

  答案:指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简单庸俗,追求刺激。

  第14题、作者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写一些“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以及深入浅出能力不足造成的。

  第15题、作者为什么认为“文学美感的‘滑坡’”主要的原因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6分)

  答案:因为作者认为今天的创作环境比以往要好,文学美感“滑坡”,只能归于文学创作者的自身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嘎共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

  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第16题、填空文中能表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学与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君子之学必好问;相辅而行者也。

  第17题、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文中列举所问的人有哪几种?列举的目的何在?(6分)

  答案:引用论证或对比论证;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正面阐明“问”的重要:问不择人,问必有得。

  第18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6分)

  答案:(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才能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强调向贤人提问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或判断自己看法是否正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闯,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19题、这首诗以什么线索贯穿全诗?指出统领全诗的一句。(4分)

  答案:以“月”为线索。“和戎诏下十五年”。

  第20题、分析这首诗写了几个场面,形成了怎样的关系?(5分)

  答案:将军、壮士、遗民构成的三个场面。形成对比关系。

  五、作文(60分)

  第21题、请以“谦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5

  2024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专科)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4 分,每小题 4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商榷(què) 恪(gè)守 标识(zhì) 脍(kuài)炙人口

  B. 包扎(zā) 粗糙(cāo) 慰藉(jiè) 怙恶不悛(quān)

  C. 执拗(niù) 作坊(zuō) 内讧(hòng) 戛(gá)然而止

  D. 畸(qí)形 慰藉(jí) 妊娠(chén) 莘(shēn)莘学子

  答案:B

  解析:A 项“恪”应读“kè”;C 项“戛”应读“jiá”;D 项“畸”应读“jī”,“藉”应读“jiè”,“娠”应读“shēn”。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辐射 绿草如茵 敝帚自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 防碍 英雄辈出 扬长而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思忖 各行其是 肆无忌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缜密 羽扇纶巾 鞠躬尽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答案:A

  解析:B 项“防碍”应为“妨碍”;C 项“肆无忌殚”应为“肆无忌惮”;D 项“鞠躬尽粹”应为“鞠躬尽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 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 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 终身 辨认 品尝

  B. 终生 辨别 品评

  C. 终身 辨别 品尝

  D. 终生 辨认 品评

  答案:A

  解析:“终身”侧重于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等方面,如“终身大事”“终身之计”“终身保修”等;“终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如“终生奋斗”“终生钻研”“终生从教”等。句①应用“终身”。“辨认”侧重于根据特点作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别”侧重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区分,有分析比较的意思。句②应用“辨认”。“品尝”侧重于尝味道;“品评”侧重于评价。句③应用“品尝”。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 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 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答案:A

  解析:A 项“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符合语境。B 项“不容分说”指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合语境。C 项“巧立名目”指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含贬义,不合语境。D 项“追本溯源”指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不合语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 梨不仅味道清甜,还有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作用。

  C. 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答案:A

  解析:B 项句式杂糅,“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作用”可改为“它富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作用”。C 项“无数竞技”成分赘余,应删去“无数”。D 项两面对一面,“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两面,“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是一面,可在“提升”前加上“是否”。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④承接前文“孔孟总是形影相随”,①承接④中的“大成至圣”“亚圣”,②承接①中的《论语》《孟子》,阐述孔孟宗旨相配合,⑤以《史记》中的话进一步说明,③以今人的观点作结。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⑤③。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7—10 题(16 分,每小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①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

  ② 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③ 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复杂的过程。首先,它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转变,即人的生存的技术方式、实践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全面变革。其次,它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进程,即它不是孤立的、个别的民族或群体的现象,而是人类的总体性的转变,是人类的共同命运。再次,它作为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特质的创造,即在超越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理性文化模式。

  ④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文化转型首先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经验性的、直觉性的、自然主义的,而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理性的、分析性的、科学主义的。其次,文化转型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再次,文化转型是人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封闭的、固定的社会关系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流动的社会关系。

  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 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 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答案:D

  解析:D 项所说的内容不是文化转型,而是文化危机。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人类总体性的转变,是人类的共同命运。

  B. 文化转型意味着创造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特质。

  C. 个体的文化转型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

  D. 文化转型是个体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答案:D

  解析:D 项“文化转型是个体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个体的人在这些方面发生转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转型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

  B. 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的文化模式是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

  C. 文化转型是文化习惯的改变和文化理念的更新。

  D. 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答案:B

  解析:A 项文化转型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C 项文化转型不是文化习惯的改变和文化理念的更新,而是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D 项人的现代化不仅是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生存方式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转变。B 项说法正确。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转型是一种内涵丰富、复杂的过程。

  B. 文化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文化转型是在传统经验文化模式基础上的简单继承。

  D. 文化转型意味着新的文化特质的创造。

  答案:C

  解析:C 项“文化转型是在传统经验文化模式基础上的简单继承”错误,文化转型是在超越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性文化模式,不是简单继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

  B. 数与虏敌战 数:屡次

  C.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泣:哭泣

  D. 胡兵终怪之 怪:以……为怪

  答案:C

  解析:C 项“泣”在这里是“向……哭诉”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他本人也善于骑射,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

  B. 李广因作战勇猛,得到文帝赞赏,但因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未能得到景帝封赏。

  C. 李广在与匈奴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令匈奴不敢轻易出击。

  D. 文中通过与中贵人的对比,突出了李广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答案:D

  解析:D 项文中并未将李广与中贵人进行对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译文:李广于是就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那些匈奴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明不逃跑,来使他们坚信我们的意图。

  四、古代诗歌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营造出一种雄浑高远而又肃杀悲凉的氛围。

  B. 颔联对仗工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 颈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年老多病,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 全诗通过描绘秋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答案:D

  解析:D 项“慷慨激越”错误,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悲凉的。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10 分)

  答: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交融。前两联描绘了雄浑开阔而又凄凉的秋景,后两联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景中含情,情因景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对仗工整。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对仗极为工整,使诗句富有节奏感。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6

  2024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

  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部署 装潢 犄角之势

  B.缉私 文采 偃旗息鼓

  C.统考 通牒 以德抱怨

  D.濒临 钟磬 不事雕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临川名师怀着无限的______。

  ②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______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宽带。

  ③谁都知道他是个______、绝顶聪明的学生。

  A.敬仰 以至 举一反三

  B.景仰 乃至 闻一知十

  C.景仰 以至 闻一知十

  D.敬仰 乃至 举一反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科研工作。

  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的污水净化系统设施。

  C.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庄子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以追求名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触犯法律。

  B.庖丁的刀顺着牛体原有的空隙游走,牛体不但会顺利解开,而且也不损伤刀刃,这就叫作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

  C.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而为之。

  D.人的身体要想长存,就不能触及有伤于己的硬东西,而要在那些硬东西的中间行动,是保持身体长存的重要途径。

  6.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晋察冀北部有一条还乡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绿的芦苇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云。

  ①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②河边有个小村庄③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人类使用玻璃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早在公元100年前就用它吹制瓶子和其他器皿。如今,玻璃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新的“家族”也在不断扩大。

  玻璃是一种非结晶、无机透明的物质。常规的玻璃一般用天然氧化物如钠或硼硅酸盐制作。它具有坚硬、耐化学侵蚀、有强度、能导光和透视性强等特点。更有发展前途的是它还能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处理过程中改变化学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特性。为了扩大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利用玻璃的这种特性,采用非常规技术来加工成新型玻璃,使其具备金属、塑料和陶瓷都没有的功能。其中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发成果就是结晶玻璃。这项发明打破了玻璃是非结晶结构的传统定义。

  结晶玻璃的最大应用在于制作人造骨。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新开发研制出的一种名为

  CERABONEA一W的人造骨,就是采用这种材料。常规的人造骨头是用金属、陶瓷,或者一种非常类似天然骨头的材料磷灰石(钙磷酸盐)制成。可惜这些材料都不够理想。金属和陶瓷产品有强度,但与天然骨头不能较好地嫁植。磷灰石嫁植效果好,但强度不够。结晶玻璃解决了这些难题。这种材料由30%的玻璃和70%含有磷灰石及硅灰石(钙硅酸盐)的水晶所组成。植入人体后,它所渗出的钙与磷酸能促进新的骨组织在真骨与人造骨之间生长。同时硅灰石晶体发挥了比真的骨头还结实的'强度作用。目前日本厂家已将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并开始了新的开发和医疗试验,以使这种材料用于加固脊椎骨或替代失去的骨头。

  7.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意思是【】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的增多

  B.玻璃的种类不断增加

  C.新型玻璃器皿不断出现

  D.以人类最早使用的玻璃为基础,新型玻璃不断出现

  8.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A.研究者们利用玻璃的特性,加工制作出了结晶玻璃

  B.玻璃的定义、性质和特性

  C.结晶玻璃改变了玻璃的传统定义

  D.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扩大了

  9.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然氧化物如钠或硼硅酸盐是制作常规的玻璃的原料

  B.新型玻璃能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处理过程中改变化学结构

  C.结晶玻璃的制成,打破了玻璃是非结晶结构的传统定义

  D.结晶玻璃是制作人造骨的理想材料

  10.下列选项中可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

  B.人造骨的最好材料——结晶玻璃

  C.玻璃家族的不断扩大

  D.玻璃与人造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单纯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越超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

  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组织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而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11.作者将“心的境界”分为哪几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丰富的单纯”指的是什么?与之相反的境界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将人性的单纯分为哪两种?怎样达到第二种单纯?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马周少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达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为浚仪

  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周曰:“将军蒙国厚恩,亲承圣旨,所陈利害,已形翰墨,业不可止也。将军即不闻,其可得耶?”何遂以闻。太宗大骇,召问何,遽召周与语,甚奇之。直门下省,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太宗有事辽海,诏周辅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及凯旋,高宗遣所留贵嫔承恩宠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悦高宗,高宗曰:“马周教臣耳。”太宗笑曰:“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及薨,太宗为之恸,每思之甚,将假道术以求见,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文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马周到长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表现马周的出众才能的语句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刺史桓伊曾为他建造禅舍“东林精舍”。

  18.诗中“挂席”即_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___________。(4分)

  19.分析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0.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

  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7

  2024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模拟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C)

  A.投降、降低、降龙伏虎

  B.记载、装载、千载难逢

  C.哄骗、起哄、哄堂大笑

  D.埋没、埋怨、埋头苦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刻苦民心(铭)

  B.缘分、透彻、巧夺天工

  C.雕谢(凋)

  D.淘醉(陶)

  3.下列填写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

  D.同时、借助、作为

  4.下列各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历代以竹子为题材的文人画中,郑板桥的作品(别具一格),极富个性

  B.现在还有一些这样的人,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在他的脑子里(根深叶茂)

  C.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艰难战斗中,广大官兵(奋不顾身)

  D始终冲在最前线作者将小说中的市井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5.下列各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全体队员将全在赛道上努力拼搏,继续弘扬北京冬奥会

  B.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公民义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C.此次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用,加强监督,增进国强的目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不仅背上。一旦遇到敌方,它就可以缩成一团,像刺猬一样,

  ①身上都披挂着粗硬而尖锐的刺

  ②这成了它保护自我的“盾牌”

  ③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④身体的边缘也都长满了刺

  ⑤全身根根减持一致朝外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识别并消灭癌”.....“史上首次,人们好像找到了消灭癌的方法”

  7.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免疫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普通感冒,却常常无法对癌症做出免疫反应

  B.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癌细胞,仅是因为癌细胞与人体健康细胞过于相似

  C.人们发现启动免疫反应的点火开关是与细胞上的抗原相似配的受体

  D.免疫系统具有不止一个抑制机制来限定杀灭T细胞对攻击对象的选择

  8.下面对于运用免疫方法治疗癌症的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B)

  A.长期以来,免疫疗法是人类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

  B.发现CTLA-4和PO-1等检查点是免疫疗法的重大突破

  C.运用免疫的关键在于找到启动免疫反应的油门。

  D.癌细胞通过与其他癌细胞的握手而得以相存

  9.文中提到的癌细胞的“生存把戏”指的是(B)

  A.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

  B.阻止T细胞攻击自体细胞

  C.绕过免疫系统的简称点

  D.利用免疫系统的抑制机制“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识别并消灭癌”“史上首次,人们好像找到了消灭癌的方法”

  10.下列文中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是(C)

  A.T细胞昨晚外来细胞的连环杀手,其存在和作用已经非常明确

  B.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启动免疫反应需要不止一把钥匙

  C.随着激活T细胞所需的第二个信号的发现,人们开始有正确的破解免疫的迷茫

  D.如果说ctla-4 是把门撬开了一道缝隙,那PD-1则是炸开了大门。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1~14题。(16分,25分)

  《云霓》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的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它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 黑起来, 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怖。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天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

  我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睢》,《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1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描写,试分析其特色。(6分)

  答:第二段叙述去年夏天的那场大旱时的情景,丰子恺用了最平凡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不平凡的思想。作者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不仅是为了强调当时旱情的严重,而且“苦闷”和“恐慌”带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运用直观的细节形象描写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幅烈日炎炎,大旱所带来的残酷的景象。

  12.文中画线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5分)

  答:具有强调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让文章更有气势,更具音韵美。

  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分为两种:

  一是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二是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表达方式有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描写。

  13.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长引起了村民的心理变化,请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8分)

  答:文章中的人们从最开始处于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到中途因为看到了远挂在天边的几朵云霓,认为可以摆脱这样的境况,到最后失望再次回到这样的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带给人一种在失望中看到希望,随即又是更深的失望的深深的挫败感。而第六段出现的“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则是作者明确地引出了这词组的真意--代表着当时人民的苦难与生活的艰难。再将此层深意融入到之前的段落中,更显得回味无穷。

  14.“云裳”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6分)

  答:(1)云霓带给那些处在大早之中的人们希望,能使他们为了这样小小的希望而奋斗,却无法使他们摆脱那样的状况。是一个比较正面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给人们以希望,但却因力量太小,数量太少,就像文中的云霓一样,只能空空给人玩赏一下,然后便消沉下去。传达出作者在怀着希望的同时也对此有着忧思。

  (2)文章中说云霓是“虚空的”,所表现出的云霓,是一种消极,可望而不可及,给人们带来希望,却又令人失望的一种事物。所以,文中的云霓是指的一种虚无缥缈的信仰,一种看似能带来幸福而实际却毫无用处的信仰。

  (3)作者说“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这便体现出了云霓的正面性。力量虽小,却能尽力在暂时保持人们活下去、奋斗的一颗决心。这也是丰子恺在那个年代对社会的深思以及殷切的希望。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25分)

  梁丘据问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对曰:“晏闻之,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闻之曰:“小子识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译文:梁丘据问晏子说:“您服侍过三个君主,君主的心志是不一样的,而您全都顺从他们仁人难道有许多忠心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顺从与爱护不懈怠,能够役使百姓。暴虐不忠诚,不能够役使一个人。一种忠心能够事奉百个君王,多种忠心不能事奉一个君主。"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你们记住这些话!晏子是用一种忠心来服事百个君主。"

  15.翻译文中画下的句子(6分)

  答:先生侍奉三个君主,君主都不是同一个心思,而先生都能顺应他们,仁人本来就有许多个心吗?

  16.晏子话中的“一心”、“三心”分别有怎样的内涵(6分)

  答:晏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心”和“三心”都是他的代表性思想。这两个词都意味着专注和全力以赴。

  “一心”是指专注于一件事情,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其中。在军事上,晏子主张在作战中要集中兵力,集中火力,形成“一心一意”的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战斗效果。他认为,只有通过集中精力,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强的战斗力。

  “三心”是指专注于三个方面的事情。晏子认为,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者应该同时关注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他认为,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充分的专注和全力以赴,国家才能得到全面、稳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一心”和“三心”都体现了晏子对于专注和全力以赴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在精神和行动上都专注于目标,并将全部心思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这种思想在当今的学习和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启示,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到专注和全力以赴。

  17.孔子的话表明了他对晏子“事三君”有怎样的看法?(4分)

  答:孔子曾经说过:“晏子善为事三君。”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晏子在为三个君主服务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的肯定。

  孔子对晏子的评价中提到了“事三君”,这意味着晏子能够为不同的君主尽职尽责地服务。晏子在战国时期历仕三个不同的君主,分别是齐国的庄公、鲁国的昭公和宋国的昭公。孔子对晏子能够在这些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工作,并获得君主的重用和赏识表示了肯定。

  孔子对晏子“善为事三君”的评价也反映了他对晏子的能力和为人的认可。晏子以其高尚的品质和才干,能够在多个君主的领导下以忠诚和聪明才智服务,并为君主带来了实质性的贡献。孔子对晏子的称赞,体现了他对于晏子过人的能力和人格特性的赞赏。

  总的来说,孔子对晏子“事三君”表示了对晏子为各个君主服务的能力和品质的肯定。这对于那个时期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荣誉和评价。这也进一步表明晏子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忠诚的仆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8.诗歌的前两联如何与题相关联的?

  答:诗人通过所见,展现出一幅的自然而清幽的画面: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前句以参“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可见环境幽静: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可见环境清幽。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直达主题。

  19.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答:尾联表达了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失落的思想感情: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诗人问讯到发人竟然不在,便倚着道旁的松树发着愁,看似淡淡几个迂回描写,却表达了久久不绝之情致,令人回味无穷。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耻小让

  译文:“天下所有困难的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用在个人的身上就是指:没有平时的日日积累,就不可能成大事,事无巨细都做好,才能够成功,这种人生态度应该被人们学习传诵。”。——《道德经》

【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英语模拟试题10-10

成人高考民法模拟试题08-05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05-25

成人高考模拟试题(精选7套)10-15

成人高考专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10-15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03-08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9-25

成人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7套)10-15

全国成人高考模拟试题(精选7套)10-15

24年成人高考最新模拟试题(精选7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