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课件(精选14篇)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以下是小编带来认识中国画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 认识了解写意认识中国画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认识中国画
2、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认识中国画
3、 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认识中国画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二、 组织教学。
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 范本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 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 认识国画的墨色。认识中国画
2、 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 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 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3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
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5
一、画葡萄
1、介绍名家画的葡萄。
2、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国画葡萄。
分析葡萄:
分部:葡萄、叶茎。
葡萄画法:色彩、侧锋、湿画。
二、画法:画面上的一整串葡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一般分为三、五组,每组六、
七枚葡萄。每一枚葡萄的画法,是将大白云笔在笔洗中蘸湿,笔中的水挤干,然后用笔尖蘸紫色在色盘中调至毛笔中部,此时毛笔上的紫色为笔尖深、笔根浅。再用笔尖蘸汁绿色少许,在色盘中调至汁绿与紫有过渡。此时毛笔上的颜色变化应为:绿——绿紫——紫——淡紫。最后将调好色的毛笔用笔尖蘸吸清水,在色盘中微调,使笔尖的水吸入毛笔,但是不可破坏毛笔上已调好颜色的顺序。如果觉得笔尖清水不够,可以再次用笔尖蘸清水。这一调色过程是画出葡萄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关键,比实际画葡萄的过程更为重要。
三、作画时用左右两笔画成一枚完整的葡萄。左一笔细短,用笔锋画,右一笔宽
长,用笔锋和笔腹画,画成半圆形。由于笔尖有清水而且含有汁绿,画出的葡萄应该是左上部明亮泛绿色,右下部灰暗呈紫色,彼此形成了极强的明暗立体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葡萄的形状可以画圆形,也可以画成长圆形,每枚的大小要有些变化。用此方法画的葡萄亮部已含有高光,所以不必留出或再点高光。高光太强则像玻璃球,反而会破坏葡萄应有的质感
3、学生示范,集体评讲。
4、教师纠正。
5、学生再示范。
叶子:淡墨面、浓脉、干、中锋。
茎:浓墨、干、中锋。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
六、展示作品。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
2、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3、萌发对中国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态国画课件,国画作品。
2、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态国画,感受画面的趣味性,激发对国画的兴趣。
(1)分段欣赏部分动态课件:先欣赏静态的图,然后欣赏动态效果。
①教师出示老虎图:谁来了?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这只大老虎。
②教师出示鱼虾戏水图:它们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虾在水中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水中除了有虾,还会有什么?看看谁来了?
③教师出示老爷爷拉二胡图: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其他多幅动态国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2、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观看教师作画,了解中国画基本元素。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国画是用毛笔蘸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
(2)介绍动态国画。
教师:刚才老师画的国画和你们看的国画哪里不一样?(会动的国画是用电脑在纸质国画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
3、集体欣赏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结束活动。
教师:国画不但可以做成动态国画,还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画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交流,感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诙谐有趣。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 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 蔬果。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 蔬果。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有哪些?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梨等?
3:怎么样安排画面?中国画 蔬果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中国画 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中国画山花的表现方法画山花。
2、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好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中国画山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笔、墨的运用。中国画山花
教学准备:中国画工具材料,课件中国画山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课件)板书课题中国画山花。
二、分析用笔用墨,学习中国画山花的画法
1、打开教材第35页,指导学生欣赏其范作《山花》,分析山花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2、构思:意在笔先,下笔不改。
3、构图
三、示范山花画法。
1、花瓣——朱碟、侧锋;
2、枝———淡墨、中锋;
3、叶———花青加淡墨、侧锋;
4、花蕊——浓墨点
5、叶筋——浓墨中锋勾。
四、指导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大胆构思,大胆下笔。把花和叶组合起来,画一副山花图。
五、展示总结。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中国画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本课在笔法与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平等。(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国画、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2、学法:提前上网查找中国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中国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如何欣赏学习创作中国画等。
②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并灵活应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与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经过上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这新的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授课
解决问题
(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
(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继而延伸到中国毛笔的种类、宣纸的种类和生产,书画用墨的种类,中国四大名砚。
注前两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课堂反映进行简讲或详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
(3)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课件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欣赏、对比分析、体验等方法对中国画的工具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最求等中国画知识有所认识并可以使学生试着自主分析和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中国画作品和工具实物
教学方法:
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幅古代中国画作品,一幅现代绘画作品和一幅当代中国画作品。
提问: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民族文化的瑰宝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课件展示:两幅油画作品与两幅中国画作品对比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到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 书 画 印融汇在一起,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板书)
提问:文房四宝是什么?哪里产的最好?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文房四宝:
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 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 徽墨。
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
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
3、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展示: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张大千《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
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笔墨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
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他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画丰富的 笔法:
勾、勒、皴、擦、点等
中国画多变的墨法:
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4、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 ?
课件展示几幅中国画
教师总结:
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 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 很讲究,姓名章界在 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5、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 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是 什么呢?
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
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和篆刻。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
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和画稿。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他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总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是这样,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画出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正是这不似之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中国化追求造型传神,气韵生动,使得中国画能 够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熠熠生辉。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板书,师生以此共同总结学习要点。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2、谈谈你对中国画的认识。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 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欣赏水墨动画,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感受猴子的调皮与机灵。
2、能用“七步法”画出猴子的主要特征。
3、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积极参与同伴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
教师:动画片里的猴子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2、观看动画截图,师幼一起分析不同动态猴子的结构特点。
(l)教师:躺着的猴子身体是什么样的?头又是什么样的?尾巴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动态的猴子)
(2)教师:除了动画片里的样子,猴子们还有可能做哪些事情?又会是什么动作呢?
3、师幼共同讨论猴子的画法。
4、幼儿创作。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七步法”画猴子,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画法和色彩。
5、集体欣赏、。
引导幼儿侧重从猴子的动态上进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认识中国画课件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吴冠中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感受画浓淡相间、虚实相应的表现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交流、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的律动和意境。
3、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进行模仿创作,喜欢画。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天籁森林》;毛笔、宣纸、国画颜料;课件。
2、吴冠中水墨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
活动过程
一、欣赏榕树图片,知道榕树外形特征。
1、来看一看。
展示Ppx榕树远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在公园里有一棵大榕树,我们一起
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形状有点像什么?
2、展示Ppx榕树近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我们再看到大树的下面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树干、枝条是什么样子的?
树干长在什么地方?
师:大榕树啊从树枝上又生长出一些树干,直直的垂到地上,伸进了泥土里。
二、欣赏作品之一《榕树》,分层次欣赏。
师指:有一个画家爷爷给这棵大树啊画了一张画。
《榕树》分解图一:
师指:树干是用什么样的线条画出来的呢?(粗粗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条)
《榕树》分解图二:
师指:这些细细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会是大榕树的什么呢?
《榕树》分解图三:
师指:淡淡的黑色向下垂落的线条可能是什么?画面里线条的黑颜色一样吗?除了黑色,画面里面还有哪些颜色?
《榕树》分解图四:
师指:有人说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听到鸟叫的声音了吗?你看见小鸟了吗?小鸟在哪里呢?快!我们把手拍一拍,一只小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三、欣赏作品之二《小鸟天堂》,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1、观察、想象画面中的律动和意境。
师指:在小鸟的天堂里小鸟们很开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了解画的名称,画家及创作材料,加深幼儿对作品的印象,激发创作愿望。
师指: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刚才小朋友起的名字真好听,画这幅画的画家爷爷叫吴冠中,他给这幅画起的名字叫《小鸟的天堂》。
四、幼儿创作活动,师巡回指导。
1、介绍水墨画工具材料,重点介绍宣纸。
2、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水墨工具画出粗、细、弯弯曲曲以及浓淡层次不同的线条,感受水墨比例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3、鼓励幼儿模仿水墨画风格,运用水墨创作《榕树》。
师指: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吴冠中爷爷画一画漂亮的大榕树吧!
4、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工具材料的运用,鼓励幼儿尝试水墨浓淡的变化等。
五、幼儿经验分享及作品展示、欣赏。
1、分享对宣纸的感受及体验,进一步了解宣纸特性。
2、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六、教师,结束活动。
【认识中国画课件(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课件设计05-08
认识动物活动课件05-12
角的认识教学课件11-16
认识物体数学课件设计05-08
小学课件《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2-23
认识年月日教学课件01-28
倍的认识数学课件05-03
有关除法初步认识课件模板参考05-11
小学课件《7的认识》教学设计02-24
有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课件模板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