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两则》课件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文言文两则》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弈
1、粗读课文,借助字典,通读全文。学习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把课文中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出来。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⑵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的意思是让,诲的意思是教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⑶其一人专心致志。
其,其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
⑷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⑸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的意思是虽然,之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鸿鹄指天鹅。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系着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
⑹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句话中的之指他,指前一个人。弗若,不如。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然而成绩就不如他了。
⑺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的意思是谓、说,其的意思是他,与的意思是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
⑻曰:非然也。
非然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的。
3、读读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系着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然而成绩就不如他了。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4、读一读课文,把写两个人学棋的态度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这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呢?
不一样,因为他们学习的态度不一样,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只要弈秋说的他都听着;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系着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然而成绩就不如他了。
6、是不是这个人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呢?
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结果是由什么造成的?是因为他们两个的学习态度不一样,虽然都是一位老师教,但是学习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7、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8、朗读课文。
二、两小儿辩日
1、借助字典,把文章通读一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释,逐字逐句地把课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这句话中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这句话的解释是孔子到东方游说,看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辩,孔子问他们辩论什么。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这两句话中,“以”的意思是以为,认为。“去”的意思是离。“日中”,即中午。这两句话可以这样解释: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句中的“车盖”一词的意思是指古时候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的意思是到了。“盂”的意思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为”的意思是“是”。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的意思是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探汤”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热。这句话的意思是: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中“决”的意思是裁决,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句话中“孰”的意思是谁,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3、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课文的前四句告诉我们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4、他们争论太阳的远近的理由是什么?划出来后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的意思是,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5、这两个小孩判断太阳早上、中午离人的远近,是依据什么呢?
第一个小孩是根据视觉判断的,第二个小孩是根据感觉判断的。
6、你认为这两个小孩谁对谁错?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这两个小孩都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7、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两个小孩的问题连孔子这个大学问家也解决不了,真是学无止境。
8、再读一读,试着把课文背下来。
《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一
今天,我神圣的开工——教授《文言文两则》。在通读完教材后,本想将第二单元的《老北京的春节》提前在本学期的开篇课文来上,因为春节刚刚过去,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较为清晰,对于理解文中的民俗风情会事半功倍,感同身受,但是思考再三还是未能大胆尝试,因为第二单元都是民风民俗的文章,如果单单为了与节日衔接,未免会让整篇文章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再看《学弈》,编者有意安排在12册的开篇文章真是用心良苦。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六年了,在最后一个学期正是将多年的学习方法进行大胆践行的时刻,一些学生依旧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帮助,一些学生却会在老师扶着自己走的过程中因为挫折失去前行的恒心韧劲,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自己天生脑子笨,甘当中小游。《学弈》则以两个学生同从一师,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得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结论,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心一意的把它做好。正如先端正学习态度,再讲究学习方法,然后成就学习业绩。明确了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两小儿辩日》则以两个孩子争论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各执一词,连博学多才的孔子都不能决也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索真理,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说明宇宙空间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就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这两则文言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正是孩子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学习中需要的态度和方法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放弃了打乱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想法,开始了第一课的学习。
如我所料,按照预设讲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孩子到底是大了一岁,预习比较到位,对于“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理解的很透彻,尤其是当悟出之所以老师相同,学习环境一样的两个学生会有差异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同的时候我不忘现身说法,启发他们老师相同,在同一个班学习,但是成绩却又差异的原因不是谁的脑瓜聪明,谁的脑瓜愚钝,而是因为听讲的专心程度,对待学习的态度时,班里那几个脑瓜聪明成绩一般的人低下了头,我知道他们已经对号入座了,我满意的为他们背诵了一遍《学弈》。
讲到《两小儿辩日》究竟谁的答案正确,意见发生了分歧,有人讲他们都对,两小儿理由充分,说明细心观察和思考了;也有人说两小儿谁都不对,因为事实的原因是太阳什么时候都离人一样远;还有人赞成说那个早晨近中午远的小孩是对的,本来就是“近大远小”。看来孩子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的确存在差异,于是我带他们分析为什么中午气温高,早晨气温低?为什么早晨大,中午小?有地理知识的孩子积极的给大家做着解释,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告诉孩子圆的半径任何时候都是一样长的,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时候他们无形中构成了一个以太阳为圆心地球为圆周的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就是半径,是一样长的。(说实话,讲这个的时候我有些心虚,明知道这个不是正圆是椭圆,万一有孩子问我,那我该怎样告诉他们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时候,善于思考的刘虎虎说话了:“老师,应该不一样远,轨道是椭圆的,冬天和夏天一定不一样远?”面对他的质疑我有些许兴奋,也有诸多不安。我说:“把掌声送给他吧,他是第一个将文中孩子细心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思考学到家的人。”我一方面肯定他的说法对,同时问到:“课文中的孩子争论的是夏天的太阳还是冬天的太阳呢?”“老师,争论的是同一天的太阳早晨和中午的时候是不是离人一样远。”“刘虎虎,你明白了吗?是同一天不同时刻的太阳离人的远近作比较。”他点点头坐下了。我也镇定了下来。感激的看着那个解决问题的孩子。“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谁说生未必不如师?”,备课还要精细呀,我默默的告诉自己。
开工的第一天,孩子们收获了,我也收获着,这是多好的开端呀,相信成功定然不远!
《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二
六年级开篇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两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课件】相关文章:
日记两则课件设计05-08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06-11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两则优秀说课稿10-01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3篇)04-05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3篇02-23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设计10-10
《宋人得玉》等两则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09-09
六年级的教学课件09-25
语文六年级教学课件09-22
六年级采薇课件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