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时间:2021-07-11 17:01:09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教学目标: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认知目标:通过鉴赏四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使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① 能辨别授课内容中四首音乐作品所属民族,并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出音乐作品中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② 能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图片、服饰、音像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展示、演唱、演奏。

  情感目标:① 激励学生主体参与讨论,积极探索的热情。

  ② 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同时,激发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操作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参与、鉴赏、体验、总结等教学手段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

  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酒歌》、《赞歌》、《玛依拉》、《跳月歌》。

  教学重点:鉴赏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发现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音乐的要素入手来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讲述分析式、探究讨论式、参与体验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器、辅助服装道具。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音响、图片、视频等资料,再将材料加以整合制作教学课件。预先给学生布置课前准备作业。

  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本单元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下四首作品有一首是选用教材中的,其它三首是教师个人选材的。

  1、《酒歌》:整首歌曲在高音区一个欢呼般的同音反复之后,藏族音乐特有的抒情曲调便随之向开闸的流水尽情奔涌而来。这首短小的歌曲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句组成,落音分别为1、5、3、1,属典型的.五声调式,旋律大多级进,并伴随有细腻的装饰音。歌中衬词含有一定的寓意,深化了歌曲的主题思想,勉励不怕劳苦的年轻朋友,要象坚实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

  2、《赞歌》:这首根据蒙族民歌改编的长、短调相结合的歌曲,采用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前后两段吸收了草原牧歌这一长调民歌的旋律特点。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富于辽阔草原的独特风情。中段的曲调短小,节奏规整,结构紧凑,旋律带有歌舞特点,具有短调的风格。歌唱家豪放中见优美,洪亮中见深情,刚柔相济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

  3、《玛依拉》:此曲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旋律上贯穿始终的回旋音型是哈萨克音乐的惯用词汇,歌中显示出玛依拉的热情、自豪和她活泼可爱的天性。全曲轻盈明快,把这位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4、《跳月歌》:“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民在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男女青年于明月之夜聚集在野外尽情歌舞叫做跳月,小火子们手拿竹笛、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击掌欢跳,至兴高采烈时唱起此歌。此曲由1、3、5三音组成,采用5/8拍,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很具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先后播放预先准备的两个音乐片段。(韩红演唱的《天路》、腾格尔演唱的《天堂》中节选的音乐片段)

  (二)教师提问(以上听到得两个通俗音乐片段分别具有哪些音乐特征?)。

  (三)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酒歌 》

  1、教师播放音乐,并合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

  2、学生一边欣赏一边随节奏摆动身体。

  3、教师提问。(音乐中表达了哪些内容与情感,结合老师的舞蹈表演回答。)

  4、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从而进行作品简介。

  酒歌是西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每逢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互敬酒时,人们都会唱起酒歌,还常常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祝贺、喜庆、爱情等。老师也随着优美流畅的旋律跳了起来。

  学生谈对欣赏教师舞蹈表演的感受。动作是用藏族舞中的旋子表现的,动作中有,喝酒、敬酒、献哈达等动作。

  (二)《赞歌》、《玛依拉》、《跳月歌》

  1、比较鉴赏《赞歌》、《玛依拉》、《跳月歌》三首民族音乐作品。提示学生从节奏、节拍、旋律、情感等方面体会各民族音乐的不同特点。

  2、教师课件播放《赞歌》、《玛依拉》、《跳月歌》三首音乐的视频音频资料。

  3、学生分组探究讨论。

  4、学生个人舞蹈展示。(用舞蹈来表现《玛依拉》中所描绘的热情大方的姑娘)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

  《赞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富于辽阔草原的独特风情,旋律带有歌舞特点,歌唱家豪放中见优美,洪亮中见深情,刚柔相济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

  《玛依拉》此曲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歌中显示出玛依拉的热情、自豪和她活泼可爱的天性。全曲轻盈明快,把这位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跳月歌》“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民在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男女青年于明月之夜聚集在野外尽情歌舞叫做跳月,小火子们手拿竹笛、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击掌欢跳,至兴高采烈时唱起此歌。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很具特色。

  三、拓展与体验

  (一)课件出示学生课前准备题目:

  课堂展示你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了解。(图片、音乐、视频、个人演唱及表演等方面)

  (二)学生积极参与并开展艺术创作。通过图片和视频欣赏、民族服装和音乐舞蹈展示来相互进行交流。以及交流个人的旅游经历等。

  (三)师生共同探索发现:音乐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民族性格等因素有关。

  (四)教师课件播放图片,同时用葫芦丝演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四、小结

  综合对比鉴赏了这几首少数民族音乐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也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音乐特征的重要标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不是抽象的,而是可感的。它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音阶、调式、音调、节奏、节拍、音色、演唱、、演奏和表演形式等方面。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其不同的民族风格特点。

  五、作业布置:

  找几首自己喜爱的外国民歌,在下一堂课上带来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相关文章:

中国民族音乐课件04-11

民族音乐课件04-11

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06-12

少数民族课件(通用10篇)12-09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10-11

中国的民族课件04-11

中国红教学课件03-28

中国戏曲课件03-18

美丽中国 小学课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