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反思
数学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载体,已经成为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的重要突破口。五年来,我也积极参与这项研究之中,先后制作数学课件 30 余件,观摩同行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50 余节,对数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有了切身的感受。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课件运用、课件评析等环节中,对数学课件仔细观摩、悉心分析、细心领会、及时反馈。因此,对数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有较深的体会,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一:数学课件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吗?
两年前,我曾自制一个《质数与合数》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在这个课件中,我将所有要写的板书、要提的问题、要操作的过程甚至要思考的关键细节都一五一十地设计进入课件。上课时,我“熟练”地操作课件,满怀期待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教学中学生也认真地观看我演示的课件。但在做课堂练习,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时,发现不少学生对知识要点仍有不理解的地方。为此,我深感不解,课后找了几位学生收集反馈信息,查找原因。学生甲说:“课件是好,只是课件中的知识太多,我好像有些湖涂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弄不清楚”。学生乙说:“跟看电影似的,不用我们动手、动脑。问题有了,答案也有了,我们轻松得很,只是我还没有完全弄懂这节课的知识”。两位同学的回答一语惊醒了我。于是仔细回忆了这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原来,在这一节课中,我没说上几句过渡语,也没口头提出几个问题,甚至连板书也没写几个字。难怪学生说是看了一次电影。最后检讨分析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我赋予课件太多的功能,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让给了课件,在上课时我只是成为一个播放电影的播影员。从这一个课例可以得出:在设计与应用课件时,无论课件是多么充实,多么完美,多么细致,课件在教学中都只能是起辅助作用,决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反思二:数学课件能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吗?
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许多老师往往会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将不少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重点与难点,用电脑演示,替代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年 11 月,我就进行了一次对比教学实验。那是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在 1 班我利用闪现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每排摆 5 个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3 排共摆了 15 个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课后,仍发现有近二成的学生对面积公式推导的认知存在疑难。在我代课的另一个班同样教学这一课时,我没有使用数学课件,而是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足够的边长是 1 厘米,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填补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面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面积推导过程。课后进行检查反馈。发现效果比用课件演示要好得多,学生对推导过程、公式内含都说得有条有理。事后我与同行教师对这个比教学实验进行研讨认为:用数学课件演示长方形面积推导公式过程,虽然有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省去学具准备,组织学生实践等麻烦,但学生没有动脑更没有动手,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是成为课件演示的附和者。其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远远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细致动脑思维产生深刻效果来得快。因此,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课件替代学生,剥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教学效果肯定是达不到理想状态的'。
反思三:数学课件能应用于所有知识课的传授吗?
数学课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用课件辅助教学呢?其实不然,我在观摩一位教师用课件教学《面积单位及进率》时,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事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感知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花时间让学生看实际面积,用手摸实际面积。可是在讲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老师在课件中绘制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的图形经投影放大后,与学生刚刚建立的面积表象产生了冲突,当时就有学生对两个不同的面积图形提出异议。尽管老师对图形作了解释说明,事实上还是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例子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最为常见。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要先认真审慎所授知识是否适合使用课件来表述。从而避免多媒体课件表述的意义与客观标准产生不相符的负面影响。
反思四:数学课件能成为练习题库吗?
在我观摩的课件辅助教学的50余节课中,没有把数学练习题目列入的只有几节,绝大多数课件都把练习题目作为重要的一部分纳入其中,纯粹将课件用于展示练习题的课却不少,比例远远高于将课件用于辅助新知新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节课是:课件中练习题多达到口算题12道,应用题8道,做完一题又一题,让学生忙得团团转。在听课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在处理教材上的功夫。知识系统面面具到,练习题目层次分明,知识拓展颇有深度。课后,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练习容量太大,学生对知识不一定都掌握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但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是练习过多的问题,而是歪曲了多媒体课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因些,数学课件制作与应用时又一个值得的反思是:数学课件不是练习题库,不要走进数学教学用“电灌”的误区。
反思五:数学课件有必要制作得尽善尽美吗?
许多老师在制作与应用课件时,大都会把课件的美观放在取舍的比较重要位置。殊不知,课件美到了极至时也是一种错误。在一次数学优质竞赛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一幕,当授课老师刚展示课件,在场的所有师生都被吸引住了:淡淡的蓝天白云,淡绿与淡黄的渐变背景,五颜六色的鲜艳花朵排在一条浅灰色的公路两边,还有青绿的树,漂亮的小汽车。整个画面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精致。在这美景的陶醉中,授课老师开始了《相遇的行程问题》的讲解。课件演示得那么准确、学生听得那么认真、观摩者也是那么专注。可是在巩固与扩展练习时,学生却遇到了多重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虽然高度集中,但是许多的注意力不是在观看课件演示相遇的情形上,而是在欣赏课件的美丽景色。造成注意力错位,课件的美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因而,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不要刻意地去过份美化课件,以免产生意外的干扰因素。
反思六:数学课件必须文、图、音、动画等元素齐全吗?
在初级的入门课件制作与应用中,最易出现的错误理解是:文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特效等等各种课件元素都用上。我曾经对自己和同行老师制作的课件进行过两次反思分析,至少有近五成的课件使用了多余的课件元素。最为常见的是在课件中放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增加画面的动态元素;更多的是在按扭、内容展示时配备的音乐效果;还有许许多多的场景过渡效果,这些元素在增添课件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时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就是这些元素也同时或多或少地干扰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注意力,对课件的教学功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我认为:在制作与应用数学课件时,要视教学需要来设置,千万不要为了美化课件而无为地使用多媒体元素。
正如前面所言,数学课件作为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研究的重要对象,只有不断地加以深刻地反思,扬长避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对课件的功效进行评估。使课件更好地为教师利用,为数学课堂服务。
【数学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应用反思课件03-31
教学课件制作反思03-29
数学课件制作03-05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论文03-19
数学教学课件制作大纲03-23
数学教学课件怎么制作03-22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设计论文03-19
数学课件制作原则及要求03-25
怎样制作初中数学课件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