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31 10:46:04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科学教案 篇1

  总课时:6课时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开学第九周上课时间:第十周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发现:(大 家帮 老师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20xx年十一黄金周我国外出旅游人数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费448元,请计算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消费总额为元.(谁上黑板写出你的答案,师点评)

  你知道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吗?;(教师点拨)

  a、n满足的条件是:a:,n:。(小组讨论解决)

  判断下列数据的记数方法是科学记数法吗?(是打“√”、否打“×”)

  1、3.5×103();2、0.5×106();

  3、30.3×108();4、10×102(). (自主练习,学生讲评)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别忘了同你身边的人探讨啊!

  A:100=10()B:320=3.2×100=3.2×10()

  1000=10()4050=4.05×=

  10000=10()52000=×=

  如何确定n的值(本环节采取自主解决后,组内讨论订正,然后选代表到黑板板书)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51000000000=2、3705000=3、572.5=.

  (自己练习后教师批改,一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相信你!能写出下列各数据的原数

  1、天安门广场面积约是4.4×105平方米,原数:;

  2、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105平方米,原数:;

  3、某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8,整数位是位.

  (三)怎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们身边的数据呢?

  1、我们会场有3百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我们学校有2千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13亿又该怎样表示?.

  (四)生活中的数据我也能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1)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为170000平方米,藏书约为25000000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上数据.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钟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先自主解决,再组内交流解决,注意学困生,最后黑板板书,教师点拨)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7400000=,40亿=;

  4、写出下列各数据的原数: (1)一天的时间为8.64×104秒,原数为; (2)全球每年约有5.77×1014立方米水转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原数是;

  (五)、合作探究:

  1、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7万平方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平方千米,又可以表示为平方米.

  2、估测你所在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国的陆地面积相当于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A组:书中202,1题。203,2题。

  B组:书中203问题解决

  C组:课外题

  六、教学反思:

  采用多种方法,如口答,练习,讨论交流包括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重视学生能否从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材料:

  1、玻璃球、硬塑料球、铁螺丝

  2、海绵、纸球、毛线球

  3、小猫瓶

  4、报纸、棉花、海绵、毛巾

  活动指导:

  一:感受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软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

  (一)介绍材料:棉花、海绵 、纸团、硬塑料球 、铁螺丝、玻璃球

  (二)提出任务:喂猫时感知谁落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小,回来后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感知声音的大小

  (四)老师指导:

  1、谁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谁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

  2、喂过的东西要拿到另一个碗里。

  (五)小结:

  1、猫吃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一样大吗?什麽声音大,什麽声音小。

  2、请一个幼儿到前面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经验)

  (六)再次尝试,利用以有经验进行分类:(软、硬各一碗)

  提出任务:把掉在盘子里的发出声音大的放在一个碗里,声音小放在一个碗里。

  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硬的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

  二 让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变小

  (一)老师演示:盘子里垫毛巾使声音变小

  (二)幼儿尝试,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让硬的东西掉下在盘子里的声音变小(用棉花、报纸、海绵)

  (三)简单小结:“让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了吗?”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产生的声音大,软的东西掉在盘子里产生的声音小。

  2、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有趣的蛋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词汇:化学反应 新的'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方法:体验 推理 验证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反应。

  难点:分析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

  米饭、碘酒、相关米饭、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面包、馒头、饼干、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等几种常见的食物另外准备一些水,清洗滴管用。

  教 学 流 程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米饭我们天天都吃,有没有感觉到它吃起来有点甜?平时大口吃的时候没有感觉,而当我们细细品尝时,却发现米饭会变甜,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2)学生讨论

  (3)我为大家揭开真正的原因,取出一张没有字的纸条,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纸上,纸上写着 淀粉,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它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化,从而变得有甜味了。那淀粉是什么样的呢?

  二、观察淀粉

  观察前,我们先用碘酒消毒,用棉签在手上涂下。

  小组活动:观察淀粉

  (1)观察方法:①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2)观察并记录表格:

  (3)交流汇报:

  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同学们的手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

  变化或物理变化)

  手上变颜色了,生成了新的蓝色物质,是化学变化。

  原来,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物质。

  三、米饭与淀粉

  我们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么如果它遇到碘酒,会不会也生成蓝色的物质呢?

  实验:滴一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现象(学生实验)

  交流:米饭遇碘酒也变成了蓝色。

  通过这样的实验,大家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视情况提示:如果某种物质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那说明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淀粉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好好地判断一下,哪些物质是含有淀粉的,哪些物质是不含淀粉的?怎么判断,会吗?

  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实验方法。(滴一滴碘酒在要检验的物体上,如果物体变蓝,则说明该物体含有淀粉,如果该物体没有变蓝,则说明该物体不含淀粉。)

  实验:判断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饼干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物品)

  交流讨论:

  含淀粉的是:马铃薯、饼干、面粉

  不含淀粉的是:黄瓜、白菜、葱、食盐、白糖

  五、总结:

  a.淀粉遇碘酒会变蓝

  b.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六、延伸、拓展

  大家对于这些还有不理解的吗?如果没有的话,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一些地下工作者在传递情报为了防止机密泄露,往往会写一些“无字”密信,(就像刚才的纸条)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内容显现出来?(滴加碘酒在白纸上)

  课后可以自制一份“无字”密信,寄给我。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

  淀粉 + 碘酒 → 蓝紫色(化学变化)

  ……

  课外活动收集含有淀粉食物的有关信息。

  生成预见1.能够描述米饭(淀粉)遇到碘酒的反应现象。

  2.能够区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份。

  课堂评估1.能否正确描述米饭(淀粉)遇到碘酒的反应现象。

  2.能否熟练区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份。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 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 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 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 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 亲历养蚕的过程。

  3、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4、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入

  不同卵的异同点

  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

  [教学媒体]

  鸡蛋

  放大镜

  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

  [教学思路]

  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

  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

  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

  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

  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反馈。

  师生对话。

  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

  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

  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

  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

  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

  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P35中间部分的话。)

  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阅读了解。

  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

  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

  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

  3、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

  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

  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P36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

  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

  交流方案。

  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

  学生设计记录表。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

  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

  蚕的模型

  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

  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

  学生发表想法。

  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

  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

  记录表

  教师出示一张P36记录表

  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

  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准备

  烧杯,水,生鸡蛋,盐,玻璃棒,药匙:试管,滴管,五种溶液(白醋、小苏打、石灰水、橙汁、胆矾等物质的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新课引入

  2.观察、正确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

  3.实验室里的仪器

  4.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1.思考并回答

  2.明白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体验人体感官的局限性,理解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并进行准确测量。

  3.认真观察,初步了解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

  4.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详细记录

  1.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后提问:观察和平常所说的看是否相同?引导分析:人体的感官有局限,使用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进行数据测量。

  3.介绍常用实验仪器名称、用途、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易引起错觉的图片),并表述观察结果。

  学生:表述观察结果。

  教师:同学的表述。

  提问: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否相同?

  教师: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不相同的,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

  请同学们再观察P8图1-16和1-17,回答:图1—16中的直线是直的吗?图1—17中的两个小动物一样大吗?。

  让同学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让同学进行实践。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发表意见,进行验证。根据自身体会,加深认识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2.实验室里的仪器

  教师:利用图1-13,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试管夹: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图1-18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图1-19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设问:如何做实验、实验中又该去记录呢?

  3.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教师:我们先研究一个关于鸡蛋沉浮的实验。

  找同学介绍图1-14中的实验用品和器材,并说明各用具的使用方法(玻璃棒常用于搅拌和引流液体,在搅拌液体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

  指握住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能与容器内壁相碰撞:药匙用于取少量药品,使用时也是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药匙的另一端。)并示范。

  学生:让一同学上讲台演示步骤1和步骤2,其它同学进行观察现象和记录结果。同学进行表述。

  教师:,指出记录要求准确和简洁。

  设问:该同学在演示中,操作是否准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复习相关用具的使用。

  提问: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今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学实验呢?将同学的思路引到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实验,研究几种溶液间的反应现象。介绍五种溶液,和同学一起用ABCDE等进行编号,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胶头滴管上端的胶头部分,取液体时胶头里的空气不能排放在被取的液体内,滴管吸入液体后要竖直,不能将滴管伸入目标试管内,也不能将滴管与器壁接触)。介绍实验步骤(先用滴管吸取少量的A溶液,分别滴入B、C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然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C溶液,分别滴入D、E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强调:化学药品或试剂不能随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实验时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之后学生进行实验,交流记录的实验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并分析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归纳、,同学将自己的'记录与别人的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巩固对进行实验程序过程的认识

  教师:进行。

  三、复习

  1.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见板书)。

  2.巩固

  3.布置作业

  4.让学生做吹纸实验和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1.4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普通的“看”不相同

  实验仪器:要正确使用

  实验:

  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鸡蛋沉浮试验记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溶液混合实验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A+B

  A+C

  C+D

  C+E

  教案点评: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是学生未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在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头脑中形成较清晰的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来体验感官有局限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目标的培养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在继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落实。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学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阴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气如何才能蒸发。

  活动准备

  利用自然天气情况

  活动过程

  一、幼儿的疑问,引出活动。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变得那么黑啊?

  师:因为外面阴天了啊!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会阴天啊?

  师: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老师讲给你们听。

  二、教师讲解,阴天的形成。

  师:阴天是自然现象。阴天前当地高空气压降低,而地表面气压在升高。水蒸气蒸发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儿:自然现象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自然的形成,我们泼在外面的水,被热热的太阳晒到慢慢的蒸发到空中……

  幼儿:哦!就像我们洗干净的手帕,晾在外湿湿的,被太阳晒干了,手帕的水也蒸发了。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结

  师:你们这回知道为什么会阴天了吧!就用刚才所学的,我来提问下你们好不好?

  幼儿:好!

  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10-17

科学教案(经典)09-28

科学教案[经典]10-01

(经典)科学教案12-0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10-03

(精选)科学教案11-23

科学教案10-20

科学教案(精选)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