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1 10:13:22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8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三、过程

  一、引入: 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 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 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 水果拼盘比赛

  1、 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 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幼儿用刀时要小心)

  3、 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 品尝水果拼盘大会 引导幼儿品尝自己 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 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3、分组实验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科学教案 篇4

  “我喜欢吃香蕉。它弯弯的,像大海里的小船,又像天上的星星,还像奶奶笑眯眯的眼睛。”、“我最喜欢吃石榴。一粒一粒的,真好看。我真想用绳子把它串成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一定很漂亮。”、“我喜欢吃苹果,又香又甜,红红的就像过‘六一’时,小朋友抹的红脸蛋一样。”天气渐渐地暖和了,现在每天回家后孩子们都爱吃一个水果。上了幼儿园,还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喜爱。

  小朋友对水果的喜爱,促使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水果喜爱之情的愿望。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由幼儿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创造、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后,充分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教学重点:

  幼儿在一个宽松、可选择的环境下,能主动参与,乐于表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难点:

  当幼儿已操作完成后,能大胆、清楚地描述活动过程,并对于别人的作品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梨子、草莓、橘子、葡萄、菠萝等水果若干,水果沙拉,水果的图片及相关汉字。

  2、榨汁机、碗、盘子、调羹。

  3、录音机、轻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先参观教室里放置的各种水果,引出活动的内容。

  1、出示实物水果,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你们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

  2、让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说出它的名称。

  引导幼儿认识一些不熟悉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猕猴桃等。

  3、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但都有水分,都能生吃,都是果实。)

  4、让幼儿了解水果的作用。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梨子能使我们的喉咙变滋润;橘子能补充维生素C;苹果可以补充水分;荔枝能解渴;葡萄能制成酒,品味很好;香蕉可以做成香蕉干(片)、香蕉粉等,有着降血压的作用。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多吃水果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二、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在以“水果”为中心情况下,进行各式各样地活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1、向幼儿介绍周围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试试。

  师:“在你们的周围有着很多水果,你们想象一下,如何将水果做成一个美味的食品。”

  2、教师宣布本次活动规则,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分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帮助指导。

  幼儿可以做水果沙拉、可以将水果榨成汁、也可以在水果上进行一些装饰。

  3、幼儿开始进行具体操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介绍自己是如何做的。

  1、“你做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你做的水果拼盘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很漂亮?”(色彩和图案很美)

  3、师生共同小结: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加上色拉拌匀,就能做出水果色拉;用各种水果在盘中拼出美丽的图案和色彩,就会让你觉得舍不得吃;把水果放进榨汁机里,开动开关,就会榨出新鲜又好吃的果汁。

  四、师生共享。

  1、鼓励并表扬有创意的水果拼盘。

  2、互相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

  《各种各样的水果》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带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出示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灯片三)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

  建房

  安居

  养牧

  种植

  救

  星期五

  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灯片四)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灯片五)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灯片六)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出示灯片七)

  (1)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2)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出示灯片八)要使自己绝处逢生,当然需要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足智多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渴望生存的意志。男人和女人都曾证明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首先是因为他们有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1)一人造船,工程浩大,非意志坚强者不能为。

  (2)第二个小故事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

  (出示灯片九)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出示灯片十)(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5、提示: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出示灯片十一)讨论三: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灯片十二)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灯片十三)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灯片十四)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可千万别慌张,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你能认出它,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小结)利用北极星、利用太阳和时表、利用地物特征、利用指南针

  (出示灯片十五)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出示灯片十六)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学习小组讨论)

  2、(出示灯片十七)(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诗画绝妙 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 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 、猜谜、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动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态特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说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 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 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动评价: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5篇05-18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六篇05-15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7篇05-10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6篇05-09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0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19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20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7篇05-19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六篇05-17

科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