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工具玩沙,感知沙子的特征。
2、尝试用沙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整洁无杂物的沙地或沙池。
2、玩沙工具:小铲子、小桶、筛子、模子、水、树枝、漏斗、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 、 幼儿自由玩沙,边玩边讨论沙子的特点。
1、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2、用手摸沙子是什么感觉?
3、赤脚蹲在沙子上感觉怎么样?
二 、 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玩沙,并自由探索,用沙子简单造型。
1、筛沙子,摸一摸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2、沙子里放点水,挖“隧道”“战壕”垒“燕子窝”建“城堡”等。
3、用木棍,树枝,手指等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比一比谁画的好。
4、用模子扣一扣,看一看沙子会变成什么样?
三、互相欣赏评价,体验创造的乐趣。
鼓励孩子用简短的语句评价同伴的作品,并能用高兴、开心、有趣等词汇表达玩沙的愉快心情。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通过让幼儿在自由玩中感知和老师的引导使孩子们了解了沙子的特性。并用沙子摆出了很多造型,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班孩子分享意识比较差,再用玩沙工具时出现了争抢现象,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策略、有规则地解决问题,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乒乓球、乒乓板、纸杯、绳子、小剪刀、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盘子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在不移动盘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况下,把球从这个盘子运到篓子里呢?
2、请幼儿将实验设想记录在"我的想法"一栏,然后与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实验并记录:
"桌子上有很多材料,你们可以先根据刚才想的办法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结果记录在'实验结果'这一栏。其他的材料你也可以试一试,同样把它记录下来。"(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实验情况。
(1)幼儿讲一讲,"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记录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他幼儿帮助解决。
(3)引导幼儿发现:两个材料协作可以运球、改变材料形状可以运球。
三、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怎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们一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启发幼儿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提出小组统计要求:
(1)统计要全面清楚;
(2)相同的方法只要记一次。
四、游戏:运球比赛
1、引导每组幼儿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既快又方便的运球方法。
2、每组推选一名选手运用选择的方法进行运球比赛。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后的科学教育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纲要》的科学教育目标也强调要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不用手也行》这节课就是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怎样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从一个地点到运到另一个地点。整个过程没有蕴藏深奥的科学道理,而是让幼儿在问题中通过实验设想、实验验证、记录结果等环节积极寻求答案,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使用的材料都是他们身边较常见的日用品或学习用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但却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稍加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材料是有层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能直接运球,像杯子、夹子等,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实验的成功。另外我们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动脑思考才能实验成功的材料,像绳子、铅丝等,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善于发现,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脱下舀;还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做中学”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孩子们想到了脱鞋、用嘴吸,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并不符合要求,但这都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情不自禁的表现。
孩子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游戏材料,我们老师也要善于从环境中寻找教育资源。“做中学”非常注重孩子对自己实验过程的表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让每个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今天,各位老师的到来就是我们非常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让小朋友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发展了他们大胆交往的能力。
除了讲述,记录也是孩子表达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培养孩子尊重科学事实,系统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小组统计是新授,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记录要既全面又清楚,从小朋友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合作的还不错,初步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上各种各样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2、对船在水上行驶感兴趣,能想办法使纸船在水面上行驶。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船儿水上行》、幼儿自折牛皮纸纸船、装满水的脸盆、磁铁、橡皮筋、肥皂片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回忆观船情景:
――“上次我们到江边(或河边)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2、看图交流认识:
出示教学挂图:
――“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些什么船?”
“船是靠什么向前行驶的?”
“这些船都是做什么用的?”
“你还乘过什么船?乘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喜欢这些船吗?为什么?”
幼儿可就以上问题讨论后作相应的回答。
3、纸船水上行实验:
出示幼儿自制的纸船:
――“小朋友做了许多纸船,这些船也能在水上行驶吗?”
“你有什么方法让它们行驶呢?”
幼儿做纸船水上行驶实验。
幼儿交流并演示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
教师在水槽演示“肥皂动力船”实验:
在纸船的'船尾剪一豁口,将肥皂片夹在豁口中,肥皂可减弱船后的张力,船会被推向前行。
幼儿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让纸船在水上行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2、初步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
3、对玩变色游戏产生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举起来。红色的,蓝色的呢?2、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们帮它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会儿。
三、解读秘密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老师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又要变了哦!我现在瓶子里的水又变成什么颜色了?(绿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换了一个瓶盖,瓶盖里的蓝色和黄色做朋友就变成了绿色。老师刚才选了蓝色做朋友,你想选什么颜色做朋友呢?老师还可以把我变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先把你们的瓶盖拧下放到中间的盘子里,然后再选一个跟你不一样的颜色,把瓶盖拧紧。摇一摇晃一晃看看你的变成了什么颜色。再把变出的结果记录下来。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变好了以后把你们的记录卡带到前面的位置上。提问:你用哪两种颜色做朋友变成什么颜色了?展示记录卡。
3、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回家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再来玩一玩,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
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引入课题。
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
(山羊伯伯。)
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呢,我要请小(2)班的小朋友们去看画展,你们高兴吗?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
T: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
1、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
T: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边走边问: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
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几个呢?
(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
它又有几个呢?
T:哇,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
(太阳、小松树、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贴画。
1、T: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难题了。因为我还想请很多的小朋友来看我的画展,可是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山羊伯伯一个忙来完成这些画呢?
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展示出来。
五、活动结束。
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
科学教案 篇6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教学后记: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目标: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傅科摆——地球自转
三、认识相对运动: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
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05-25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5-11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5-09
关于科学教案汇总10篇05-06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5篇05-29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5-25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10篇05-29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4-21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05-29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