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比较检验材料的硬度,金属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金属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黑色不透明塑料袋,毛巾,水泥砖,木头、卡纸、铁尺,塑料尺,空饮料罐,记录表,信封等。
核心思想:
1.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应硬强调实验的公平性。从游戏,和实验过程共同体现。
2. 相对性,材料比较时的软和硬,是相对的。
3. 硬度是材料的重要特性(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硬度,即使是同一种材料,硬度也不一定相同。
材料准备:
绳子。Ppt,涂色的跆拳道表演板。青砖碎片、表演板碎片。记录纸、木块、卡纸、铁尺、塑料尺、榔头、金属爱心两个、金属垫板、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个黑色袋子
师:上课之前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谁还记得上一节的科学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周围的材料
师:谁能来说一说那我们周围有哪些材料啊
生:金属,木头。。。。。。。(叫两个学生)
师:恩,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这说明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材料,是不是啊现在呢老师这里有两样材料,出示木头和毛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木头硬,毛巾软等(师一边让学生说用什么方法判断出的)
师:那么这两种材料同学们一摸就知道毛巾很软,木头很硬,这两者之间的软硬很明显。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材料哦,举起水泥砖提问:请看这是水泥砖(下去让学生摸一摸)提问,怎么样,生回答,很硬。
师:举起木头,那和木头比这两者又是谁硬呢
生:水泥砖或者木头(不能重复回答,所以提问时要问谁有不同的看法)
三、比较硬度
1.师:看来大家对砖和木头有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砖和木头哪种材料硬。
你认为谁硬?为什么?(用生活经验来解释方法)
2.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测认为,砖比木头硬。1.猜测:砖>木头(可追问:大于符号是什么意思?——砖的硬度可能大于木头的硬度)我们在科学课上,就要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硬。
3.师:在课堂上,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砖和木头谁硬呢?
生:用手指在上面刻划、掰、摔、撞、劈。(让学生说说他的判断标准:说说看,用这种方法来测试,怎么样算软的,怎么样是硬的?)
(先让学生说完,再逐一分析)
4. 师:学生分析几种方法的优劣:
撞、劈、摔:海绵是软的,但用这些方法都不能辨别出来。
捏:看材料有没有变形?排除
掰:掰的过程中,我们对材料用力,材料会变形,这个叫做材料的柔韧性。
Ppt:划:划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6.师:ppt!图上就是铁尺在刻泡沫,你看到了什么?
在刻的过程中,你看到的泡沫表面留下了凹进去的痕迹就是划痕,这种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叫做刻画法。
7.师:你觉得用刻画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用尖角刻、力气不能太大、相互刻。)引导,生:应该刻两次,互相刻画,互相证明,这样才能得到公平的结果。
8.下面我们就用刻画法来比较一下砖和木头的软硬。
9.学生实验并交流:(拿出一号信封)
10.你觉得谁硬?为什么?
砖刻画木头有划痕。而木头刻画砖没有划痕,所以,砖比木头硬。(材料装信封放回桌子)
11.思考:砖上的痕迹是划痕吗?
四、更多材料的硬度比较
1.老师这里还有四种材料请大家来比较。Ppt:分别是铁尺,塑料尺,木头、卡纸。
2.猜测一下,硬度从大到小排队?学生猜测
实验的时候,老师提供了记录用的表格,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用铁尺分别去刻画、铁尺和铁尺是同一种物质,没有划痕)
3.这个表格完整吗?(用铁尺刻别的材料的同时,也要用其他材料来相互刻)
4.实验开始前,再次强调几个实验要求。
用一种材料依次去刻画其它材料,并把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有划痕的打钩,没划痕的打叉。
划的时候,用力大小要一致,这是为什么?
5. 学生实验。下面我们就用刻的方法来比较一下砖和木头的软硬,(拿出2号信封和记录表,请及时记录),(完成比较早的组,建议用刻画法比较一下身边其他材料的软硬。)
6. 学生交流。教师在大表格上打钩。
7.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铁尺>塑料尺>木头>卡纸
8. 处理:纸头比木头硬。(他们为什么结果是这样?你有什么想法?)
9. ——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演示(相互刻)。——再找其他一组的木头来和它的木头对比。——说明:方法对,而同样是木头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硬度。
10.师:思考,在这里,什么最硬?那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吗?这四种材料中什么最软?它是自然界中最软的吗?说明:硬和软是相对的。铁是相对比较硬的材料。
五、认识金属。
1. 师:铁硬,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铁。你在生活中,看到哪里用到铁了呢?
2.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起来看看PPT。
3. 你看到的铁制物品,除了利用了铁的坚硬,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导热、导电、光泽)
4. 4. 我们以铁为中心,记录了更多和它有关的内容,像这种简单的网状图,我们把它叫做气泡图。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5.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铁类似性质的材料,它们有光泽,能导热、导电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不仅这样,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延展性实验)
6.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金属吗?(现在你知道易拉罐为什么用金属做了吗?看视频)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共上了三次,一次是我们科学组老师一起听,一节是请来了教研员一起听,最后一节是浙江省校长培训班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听课。想起上这节课的最初想法是因为之前刚听了丁言君老师的这节课,随后又在宁波市基础改革展示课上听了一遍,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等各方面都上的很不错,所以想把这节课的听课内容整理一遍然后自己学校上几次,加深印象。结果正等我想按照丁老师的教学设计上课时被通知下周四省级培训班的校长要来听课,校长还请了教研员贺老师来帮我指导,一听这情况,心里就很着急,总感觉教研员要来我总不能完全按照丁老师的教案去上,因为丁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贺老师一起帮他设计出来的,如果我现在完全按照这设计上,不改变一下,总觉的难为情,所以迫不及待情况下,我就试着去改变教学设计,其实我本来就觉得有些设计上丁老师的上课风格我学不来,再导入上已经有所改变,现在看来个别细节上也还得改变一下,但是改下来还是和原来的设计出入不大,毕竟丁老师的设计已经很好了,所以最后没办法我还是这样上了。
贺老师一听我的课就指出了很多细节,这恰恰是我平时教学所忽略的,比如上课时不能把身体的背影对着学生,这样是不尊重学生的,我们老师应该站在讲台周围,让全体学生看到你说话,而不是背着听课。还有比如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尊重学生,有时候错了应该以委婉的方式反问等等。另外在课的设计上贺老师又帮我理了一遍,思路就更加清楚了。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贺老师一直强调“以生为本”,指出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提问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实我反思在之前的备课过程当中,我设计每一个问题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总是考虑我提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大范围回答不然我就接不上,课就上不好了,本节课在提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木头和砖的软硬,为了防止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办法甚至有些方法根本是错的,我担心到时学生一乱说我就应不过来,所以索性干脆提问的时候给学生限制了方法,要求不能借助其他物体,这样一来,虽然学生的回答会在你的设计预料之中,但是仔细一想其实这是限定了学生的思维,不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认为自己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去进行限定,这样就明显违反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所以通过这次的课我认为自己今后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吗,而不是从老师自己出发。
最后总的感言上一节课很折磨人,上好一节课更折磨人,回想自己接到这个上课任务,每天总是牵挂着,但是我觉得经历每一次上课和评课的过程,自己对课的理解和理念以及上课的水平都会得到提升。设想着到哪一天我才不会对上课产生恐惧。或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上课,多反思。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呢?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充分感知自己带来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绍,
师:你带来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宝宝。
1、观察水果横切面。
切开水果:用实物展示台放大形象。让幼儿观察果肉的横切面,感知水果内部结构的排列特点,寻找水果秘密。
师:果实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像什么?你还发现什么?
2、品尝水果。
每桌一个装有各种水果块和盘子以及牙签,让幼儿边品尝边推测这是什么水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绍水果的名称、结构特点。
四、游戏活动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师出示各种水果外衣和水果宝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水果外衣特点,以及果肉宝宝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操作图片,帮水果宝宝找到外衣。
五、游戏活动:水果蹲。
介绍游戏玩法:请几位幼儿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胸饰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名称,然后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小朋友边说边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着说,并做相应的动作,若没有快速接上作为失几者下台,若说错了(台上没有的水果),也是失败者也下台,最后一个站在台上的人为胜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宝宝”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宝宝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
B.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
C.拓宽(tu)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序言,是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内容多说明写作缘
由、经过、特点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
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
从小就要爱科学 (1) ——介绍、评价
(2) ——提出希望
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
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
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9.文盲,是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请就“文盲与科盲”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0.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检测】(14分)
10.填字组词.(4分)
图文并( ) 高( )猛进 如火如( ) 受益( )浅
11.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 (4分)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
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
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
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该书文字简介
⑵该书文字简洁……小读者们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略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5-26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05-18
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05-26
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05-17
科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05-16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5篇05-29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5-25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10篇05-29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4-21
【必备】科学教案模板集合10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