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6-08 14:13:25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

科学教案 篇1

  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进入科学课学习的入门课,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我将本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调整为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看照片。2盲人猜物。3、尝试与指导。4、实地观察。5、交流与拓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各种器官获取各种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坛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的观察变得敏锐。

  (二)过程与方法

  1、是学生通过有趣的感知活动,体会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奇妙作用。

  2、通过对学校花坛一角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会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多种信息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和感知。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实地考察法、游戏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准备:

  盲人猜物的游戏材料、考察学校花坛、教学辅助、观察记录表、哨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看,老师告诉你们(毛笔蘸水写“科学”二字在黑板上)

  仔细看这两个字,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了!

  (学生仔细观察活动)

  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说出来?

  看来大家已经体验到仔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起开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吧!(板书课题)

  看照片。

  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了用毛笔蘸水写的字渐渐变没了呢?(眼睛看)好,眼睛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PPT文稿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坛)的照片)

  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们校园的一角,从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与汇报。

  二、盲人猜物。

  看来眼睛却是能观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果给你这个,拿出装有4种不同液体的瓶子摆在桌上,问学生:谁来猜一猜瓶里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颜色的液体是果汁。

  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师:对了,眼睛看是获取信息一种重要方法(板书:眼睛看)。这时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蒙上眼睛猜测,其他学生只可给予提示,不能说出答案。

  学生可能用鼻子闻的方法猜测出其中两瓶是酒精和醋(板书: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说出另一瓶是水(板书:嘴尝)。

  学生全部猜出后,游戏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观察的方法(并板书),并让孩子凭着生活感知,说出: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进行观察获取信息。

  老师总结: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藏了这么多小科学家!会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看、闻、尝,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究学习得来,并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科,网]

  三、尝试与指导。

  问学生:如果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校园花坛的一角观察,你该怎么做呢?老师先带来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前,老师强调:在观察时,不能伤害到他们)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在鼓励学生发现的同时要做好引导。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的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从而使观察能力变得敏锐。

  四、实地考察。

  老师说:通过上一活动的努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科学观察了。已经通过老师的考核了,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学校花坛的一角进行实地考察了,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想发现更多的信息,仅仅用多种方法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求带好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

  出示温馨提示

  1、认真细心

  2、带上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学生来到花坛前,面对这鲜活的事物,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困难的问题则记录下来。同时要维持好纪律,确保学生安全。[:ZXX]

  15分钟后,学生拿着满满地记录表,走进教室,完成实地考察活动。

  五、交流与拓展。

  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

  汇报结束。

  老师:花坛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们发现了呢?我们下课以后孩子可以继续到花坛上进行观察:看看某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正反两面是不是一样的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如果你们能带上放大镜、尺子等小帮手去观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进行体验式探究活动,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活动的进行。

  板书设计:

  探索自然

  眼睛 看 手 摸

  鼻子 闻 嘴 尝

  耳朵 听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乐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种各样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比较欠缺。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依据绘本《干变万化》(网络上有视频资料)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红红和蓝蓝,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考虑到幼儿平日游戏所用的积木通常都会有鲜艳的颜色,用红红代表小女孩,蓝蓝代表小男孩,简单且形象,易于记忆。接着,我提出“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做点什么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以利于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前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建立联系,为幼儿利用积木变出各种东西奠定基础。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首先帮助幼儿理解“千变万化”的含义,使幼儿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利用积木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此后,我主要用图片呈现情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提供的情境推测故事内容并完整表达,同时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我在动画片段的辅助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在幼儿了解一些积木变换形式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情境进行想象拼搭,并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目标:

  1。乐于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情节,并完整表达。

  2。感知不同形状的组合变化,体验探索事物“干变万化”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经验。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请来了两位朋友:红红和蓝蓝,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在积木王国里,任何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积木变出来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呈现各种形状的积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跟它们是很像的?

  师(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跟这些积木的形状很像。

  二、看看说说

  师: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还能变出更多的东西呢。红红和蓝蓝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名叫“干变万化”的游戏。

  师:什么叫“千变万化”?

  师:一种东西能够变化出很多很多样子,数都数不过来,这就叫“千变万化”。

  1。变房子。

  师:红红和蓝蓝会把这些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师:原来他们用积木变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别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变”出来的。)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各种各样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一栋房子。仔细看一看,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屋顶,拱形积木变成了门窗……真好看啊!

  2。变消防车。

  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房子着火了,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生活经验。)

  师: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变出什么来灭火呢?

  师:红红和蓝蓝用积木变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消防车。长方形积木变成梯子,半圆形积木变成车灯和方向盘……哗啦啦,消防车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扑灭了。

  3。变轮船。

  师:仔细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猜猜红红和蓝蓝又会把积木变成什么呢?

  师:你知道红红和蓝蓝把积木变成了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消防车里流出的水越来越多,都涨大水了。红红和蓝蓝立刻用积木变出了大轮船。长方形积木变成桅杆,半圆形积木变成椅子……有了大轮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尝试操作

  师:开着大轮船到了岸边,红红和蓝蓝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需要交通工具,你有办法帮帮他们吗?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积木,请你先想一想,可以变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状合在一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紧时间动手试一试,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变的交通工具,好吗?(幼儿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用积木变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师:大家来说说变得像不像?哪里像?

  师:这是大家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变成的交通工具,有这么多哦。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猜出朋友变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积木可以干变万化,有的转个方向可以变,有的连在一起可以变,有的换个位置可以变。到底能变出多少东西呢,数也数不清。红红和蓝蓝看到你们变出这么多交通工具,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说:谢谢小朋友。

  延伸活动:

  师:有了交通工具,红红和蓝蓝又要出发了。他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积木还能变出什么来呢?等会儿你们再去区角里试试看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

  2、 探讨对观察现象的思考。

  3、 与其他小动物进行比较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

  对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见解。

  三、 教学难点

  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进而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 材料准备

  A、蚕若干、桑叶若干、同学们做好的观察记录、放大镜若干、有关蚕一生的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颜色的变化)?

  C、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排列顺序(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1、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小组合作完成)?

  2、蚕的蜕皮过程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完成)?

  A. 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小组合作完成)?

  B. 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C. 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D. 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完成)?

  E. 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3、吐丝前的蚕宝宝

  A.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

  B.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C.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观察蚕,学生发现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

  D.面对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1) 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2) 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六、拓展延伸

  将蚕与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比较。

科学教案 篇4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看《水的故事》,问:刚才同学们看了《水的故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对我们的用处可多了。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呢?板书:水 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一)

  我们知道的水

  1、小组内先交流有关水的知识。

  2、填写网状图指导:我们要把你所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填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填写时要注意对水的知识进行分类。比如:水的用途有哪些,先画一个气泡,填写用途,再在用途下面画个气泡,填写洗衣。

  3、班级交流有关水的知识。交流时,要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如果要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评判,也要用事实进行说明。(板书: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填写在网状图的一边,然后师生共同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处理。)

  1、小组讨论

  2、听懂,填写网状图

  3、交流水的知识

  4、观看,开阔视野

  活动(二)

  水在哪个袋中

  1、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对水熟悉吗?

  出示袋:这里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着石头、木块、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也一一分辨出来呢?

  出示问题:

  边分辨边小组交流:

  1、比较容易辨别的物体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辨别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难以辨别的物体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2、小组实验分辨。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辨理由。教师板书:实验方法:耳:听一听;手:摸一摸、摇一摇、捏一捏;眼:看一看;……

  鼓励:我们的方法越多,观察得越仔细,辨识的准确性就越高。

  哪几种物质没有辨别出来,为什么不易辨别?

  4、对不易识别的这几种物体,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呢?(闻)

  强调: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我们该怎么闻呢?(“扇闻法”)

  5、学生分组活动闻一闻,汇报分辨结果。

  如果不闻,只看一看,能分辨出这三种物质吗?

  6、小结:我们借助鼻、手、眼等感官,通过仔细观察,分辨出了这七种物质,同学们真了不起呀。

  1、明确任务

  2、小组实验、交流

  3、汇报

  4、思考说方法

  5、小组实验、汇报

  活动(三)

  给物质找同类

  1、那么,你们能将它们分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你们有几种分类的方法呢?

  2、小组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指出液体、固体、气体这样的分类方法是科学的分类方法,为什么这样分呢?

  4、生活拓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液体、固体和气体,看谁的知识最丰富,举出例子来。

  1、明确任务

  2、小组分类、汇报

  3、谈科学分类的看法

  4、学生举例,同学互评

  小结拓展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水和油同样是液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3、同学们,让我们在《节约用水》的小动画中结束这节课吧。

科学教案 篇6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病毒》10-16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刷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