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大班科学教案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的目的: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观察、感知、区分,从而体验声音的产生,懂得声音强弱、长短、高低等粗浅的知识;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加操作活动,使之对各种发声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及节奏感;
4、通过发现声音与人的关系,教育幼儿讲礼貌、遵守纪律。
活动准备:
1、各种小乐器、玻璃瓶、瓶盖、易拉罐、小塑料桶、铁条、小沙石等;
2、让幼儿在家、在外观察各种有趣的声音,并知道一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活动过程:
1、体验声音的产生:
(1)我们一起来跳快乐舞;
“请你们想一想,刚才快乐舞中所发出的声音如啪啪啪、踏踏踏、嘘嘘嘘、嘚嘚嘚是怎样发出来的?”两手拍在一起,就能拍出啪啪啪的声音,用脚朝地面踏地时就会发出踏踏踏的声音,用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时就会发出嘚嘚嘚有声音,当把嘴撮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时,就能发出嘘嘘嘘的声音。
(2)请全体幼儿在室内用器械或身体想办法让东西发出声音,引导幼儿用手用力拍门、窗,用铁条敲扔玻璃瓶,用力拍椅子,把石头放进易拉罐摇,把瓶扔下地,用手掌拍脸,用力揉纸等。除了刚才你们自己动手发现各种声音,平时你们还听见过什么声音?它们怎样发声?引导幼儿:吃饭时,听到汤匙碰碗的声音,水龙头的水滴到水桶里的声音,洗澡时发出的声音,用手按门玲发出的声音,电视机打开开关就响的声音,回家开关门的声音。当你们不用手或其它东西碰东西,会不会有声音发出来?请试试。引导幼儿:两只手不拍在一起,没有声音。脚不碰地面也没有声音,不用手拍桌子也没有声音等。
(3)小结:对了,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动了才能发出声音,不动它就不会发出声音,同时教育幼儿要做一个爱动脑筋、想问题的好孩子。
2、感知、区分声音,初步知道声音有强弱、长短、高低之分。
(1)你们都听见过什么声音?
幼儿:汽车叫、小鸟叫、小狗叫、歌声、笑声、流水声、喝水声、爸爸打呼噜声等。
(2)应启发幼儿运用对比法初步掌握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你们想一想,谁和谁相比,它们的声音强(大声、有力)、弱(小声)、长的、短的、高高的、低低的?谁说的对,模仿得好、像,我们就跟他(她)学。
幼儿:“老虎叫的声音强,小猫叫的声音弱”,“打雷的声音强、闪电的声音弱”,“公鸡叫的声音高,母鸡叫的声音低”,“小羊叫的声音长,青蛙叫的声音短”,“手铃的声音高,双响筒的声音低”,“火车鸣叫声长,汽车鸣叫声短”等。
(3)利用声音与人的关系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同时对有趣的声音做个小结。“声音是很奇妙的,如果你是一个好孩子,那么平常生活中你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一定很好听,如果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那么你在平常生活中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一定很难听,甚至影响到别人。”请幼儿们自由交谈,在平时自己怎样做,才能使各种声音发出来很好听,才能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在幼儿园生活、学习,有些什么声音不应该发出来?让幼儿们自由讨论,老师指导。“小朋友经过讨论,都知道什么声音好听,什么声音不好听?希望小朋友们无论在玩还是在学习中,都要小心不要发出难听的声音影响别人,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老师和大家都喜欢他(她)。
3、复习打击乐《西班牙斗牛士》。
(1)全班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合奏;
(2)要求幼儿打击乐器节奏稳,注意乐曲中强弱部分,用正确的.方法打击各种乐器,使它们发出动听的声音;
4、以律动的“叫声“结束活动。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途径。
2.在试验、探究的活动中提高观察、分辨、倾听能力。
3.对探究声音有兴趣,能够关注生边的物理现象。
活动准备:
1.梳子、皮筋、水、白纸、水、三角铁、纸杯、绳子
2.播放各种声音的音带
活动过程:
1.猜声音,引起兴趣
播放各种声音,请幼儿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声音?
2.了解声音的产生
(1)使物体发声
①教师提供梳子、皮筋、水、白纸。请幼儿想各种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②请幼儿说一说使梳子、皮筋、水、白纸发出声音的办法。
3.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原理
①做一做: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体会有什么感觉。(喉咙发声,声带在振动)
②请幼儿观察梳子、皮筋、水、白纸在发声前后有什么区别?
③锤敲三角铁,然后将它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有水波)
④说明了什么?(三角铁发声时在振动。)
⑤有办法让三角铁的声音马上停止吗?(用手马上抓住三角铁)
⑥为什么用手抓住正在响的三角铁声音就停止了?(让三角铁停止振动)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了。
4.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用手指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幼儿在另一端将耳朵紧贴桌面听声音。(固体传播)
②在水中敲击三角铁,试试能否听到声音。(液体传播)
③打雷时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空气传播)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空气传播。
5.美妙的乐曲
(1)教师示范将七个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给每个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七个玻璃杯倒好水后,用筷子轻轻敲击各个杯子的边缘,引导幼儿听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试着调整每个杯子的水量,是听到的声音接近Do、Re、Me七个音阶时,杯子乐器就制作好了!
(3)师:为什么每杯水敲击出来的声音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杯子装的水量不同,发生振动的部位和振动的幅度都会不一样,因而通过调整杯子的装水量,可以调出不同的音阶。知道水量多的杯子,敲击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而水量少的杯子,敲击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则比较高昂。
(4)幼儿实际操作活动。
①请每组幼儿将七个玻璃杯依次排在桌子上,再给每个杯子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引导幼儿按水位从低到高的顺序给杯子注水,教师巡回指导。
②七个玻璃杯倒好水后,请幼儿用筷子轻轻敲击各个杯子的边缘,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③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出水杯乐器敲击出好听的乐曲。
6.幼儿依次体验敲击乐器的快乐。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噪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噪音?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09-29
有趣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11-12
大班科学教案:瓶子的声音08-23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08-23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4篇09-30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的特性07-08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01-29
寻找声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9-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01-1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