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

时间:2023-01-22 16:31:43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5篇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感受磁铁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学概念: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特性。

  3、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沙箱水瓶木板纸布。

  集体记录表一张,彩色水笔标签。

  有关科学词汇:

  吸引、磁铁、磁性。

  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的磁性

  1、引导幼儿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并作讨论。

  2、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的结果。

  3、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材料的质地,帮助幼儿总结科学概念。

  教师小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做的东西,还可以吸引铁之外的一些金属。

  二、提供各种材料,扩展幼儿探索的广度、深度,引导幼儿发现磁铁有两极性、穿透性、磁力大小、磁化现象等特性。

  1、交待任务,提醒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发现磁铁的其它神奇的本领。要求幼儿把自己的科学发现记录在小组记录表上。

  2、幼儿自由实验,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实验情况。

  3、让幼儿交流分享科学发现。

  三、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待任务:磁铁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记录表1份、书“纸”的不同折法

  2.学具:小记录表(一组一张)、人手一支笔

  3.学具:每组一筐积木

  4.学具:人手3张纸(半张a4纸一张第一次操作 一张第二次操作 一张第三次操作)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是平躺在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停顿数秒,不用请幼儿回答)

  2.试一试

  师:好,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才智,动手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要求:老师已经把纸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的走过去,听到音乐响起,请你们回来坐好。(讲要求一定要慢)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保证2—3分钟的操作时间),教师观察引导(你真厉害让纸站起来,你是用什么方法呀?)(哇,你折一折让纸站起来了)(不是很稳,你还可以怎么样?)

  3.交流分享

  (放音乐)个别没回来的幼儿教师走过去轻轻提示。

  请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请在观察中发现稳稳站起来小朋友回答),教师出示记录表用简单的线条记录。

  师:你们让纸稳稳的站起来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用什么方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的?(教师提升概括:真厉害。你们看他是把纸怎么样啊?哦,折了一折(折了两/几折)/卷一卷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这方法真不错,我要把它记下来。)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过他是这样放,像屋顶老师也把它记下来……)

  二、第二次操作,让纸张站稳

  师:还有小朋友没有举手,没关系老师重新给你们一张纸,再去试试好不好?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在动动脑筋相处更多的方法。听到音乐怎么样?出发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请第二次有新方法的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教师继续完善记录表。

  二、探索纸张承载力的大小

  师:你们真厉害,用1.2.3.4……那么多种办法把它变成了一张神奇的纸,向人一样站了起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纸在你们的`帮助下不仅能神奇的站,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要求:我给你们准备了积木,等一下请你们一块一块叠加把这里的每个方法都去试一试,看看它能承受几块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用投影仪示范: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在表格这一栏下画上方法(表格中画一画)然后你们开始放积木,如果是4块就写4,那5块呢?

  2.试一试

  3.比一比

  (放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比较操作结果。

  师:你们把这里的方法都试过了吗?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中的纸,你们发现了上面秘密?追问:每个方面它的积木数量一样吗?

  小结:原来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是怎么样啊?(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

  师:(出示一本书)我的手上出现了什么?神奇的纸还能托住一本书呢?我看到有小朋友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点不可思议。那我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再来试一试。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经验。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活动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

  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知道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轻松、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通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提供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可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在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

  2、印泥和白纸若干;

  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

  4、双胞胎指纹图;

  5、实物投影仪一台;

  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

  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来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知道双胞胎长得特别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接着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三)观察指纹的类型

  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

  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

  分析:在此环节中,通过食物投影仪,可以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

  (四)了解指纹的作用

  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

  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1)指纹考勤机

  (2)光学指纹鼠

  (3)指纹保险箱

  (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五)结束部分:

  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

  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

  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起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可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6

  设计意图: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单位时间内充分运动,饶有兴趣的挑战自我,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中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气球”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物体,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的提升。活动中带有挑战性的指令与任务,能激发幼儿反复运动、反复探索的愿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探索气球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四个篮子,《小鸡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操。

  二、与“蛋蛋”做游戏

  1.产生兴趣

  做完热身操,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拿蛋(气球)

  2.用手玩“蛋”

  师:你能用手把蛋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吗?看谁垫的最多?

  3.讨论创意玩法

  师: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地把蛋垫上去?

  4.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要想办法不让蛋掉下来。

  5.交流分享

  请幼儿来说说他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玩蛋的并示范。

  6.两人玩“蛋”

  教师减少气球(蛋宝宝要休息),让幼儿探索两个人如何玩一个蛋,然后请幼儿来说说他们各自的'玩蛋方法并示范。

  7.集体玩“蛋”

  所有幼儿的蛋宝宝休息,探索集体玩一个蛋是如何玩。

  8.双腿夹“蛋”比赛

  休息的蛋被狼发现,让幼儿分成两队用腿夹蛋的方式将蛋救回,然后幼儿集体跟着教师悄悄逃离。

  三、放松活动

  师:现在请幼儿帮我们的母鸡孵蛋。

  让幼儿坐下安静的孵蛋,尝试坐在气球上,孵不出蛋,然后再尝试躺在气球上还是孵不出蛋,让幼儿进行多种尝试去孵蛋利用气球做放松练习。最后带着幼儿回教室孵蛋离场。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7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幼儿从小感受中华医药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中草药,如喝过枸杞熬的粥、菊花茶海等;生病时吃过中药,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我们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本节活动我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巧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

  视频课件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演示了视频《鹿茸救母》的故事、《神奇的中草药》以及课件《老中医答疑》等引导幼儿感受中草药的奇特,同时知道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

  2.实践体验,培养幼儿对中草药的观察和主动探究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为此,活动中为充分让幼儿主动探索,我为幼儿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选取药材上,贴近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4.整合课程,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由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故事向幼儿渗透了爱的教育;在与老中医互动、幼儿自主配药活动中,渗透了健康教育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活动重点)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活动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1)教师引出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教师小结: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教师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教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3.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感受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教师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配几付中药,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药真神奇。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引导幼儿看懂药方,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的可以泡的,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更不能乱吃。

  4.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教师小结:中草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草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视频演示《走进大药房》,进一步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注意事项:

  1.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绵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红墨水和颜色水以及细管可先放在场地周围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纸树。

  2.图片和吸了红墨水的萝卜、花菜、生菜、莴笋、大白菜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活动区(或由配班教师在幼儿做纸树变彩树实验时投放),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中不让幼儿看到。

  3.幼儿实验用的大白菜叶,要在活动中从新鲜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红色的墨水里。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大白菜变红。萝卜要选择白色的,实验效果明显。

  4.要注意选择特别细的采血管。

  5.盛颜色水的杯子可用小号烧杯,若用普通杯子,则应准备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脏孩子的衣服。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后的科学教育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纲要》的科学教育目标也强调要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不用手也行》这节课就是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怎样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从一个地点到运到另一个地点。整个过程没有蕴藏深奥的科学道理,而是让幼儿在问题中通过实验设想、实验验证、记录结果等环节积极寻求答案,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使用的材料都是他们身边较常见的日用品或学习用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但却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稍加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材料是有层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能直接运球,像杯子、夹子等,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实验的成功。另外我们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动脑思考才能实验成功的材料,像绳子、铅丝等,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善于发现,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脱下舀;还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做中学”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孩子们想到了脱鞋、用嘴吸,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并不符合要求,但这都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情不自禁的表现。

  孩子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游戏材料,我们老师也要善于从环境中寻找教育资源。“做中学”非常注重孩子对自己实验过程的表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让每个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今天,各位老师的到来就是我们非常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让小朋友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发展了他们大胆交往的能力。

  除了讲述,记录也是孩子表达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培养孩子尊重科学事实,系统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小组统计是新授,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记录要既全面又清楚,从小朋友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合作的还不错,初步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9

  一、活动背景:

  喜欢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每次喝完牛奶、豆浆,让幼儿去卫生间洗杯子时,他们都留恋往返。洗手时也要趁机玩一下水。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朋友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观察:一枚生锈的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张子依在教室里捡到的回形针)……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原来水的表面张力这么神奇……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教室四周放四个大塑料盆,供幼儿做回形针的实验。四张桌子,分别放不同的实验材料。电视,影碟机。

  2.材料准备:纸船、爽身粉、洗手液、硬币、回形针、托盘、水(供幼儿做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3.资源准备: 制作课件(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硬币和在水面上托硬币的实验,五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1.玩一玩,说一说。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1)出示回形针,交待实验要求。

  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如果把回形针托在皱纹纸上放在水里又会怎样?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大班科技活动:表面张力真神奇托在卫生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件: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3.试一试,找一找。幼儿通过实验继续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1)介绍四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有纸船、吸管、眼药水的空瓶、沐浴露,你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让纸船在水里动起来。第二组有爽身粉,洒些爽身粉在托盘里,用眼药水的空瓶吸一点洗发水,滴在爽身粉上,观察爽身粉的变化。第三组有回形针、缝衣服的针、纸,你们想办法让它们浮在水面上。第四组有塑料杯、硬币、水,你们可以加硬币在杯子里,观察水面的变化,也可以试试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组去做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游戏,着重指导爽身粉的那一组。

  (3)幼儿互相交流谈论做实验的情况。

  4.看课件:欣赏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巩固对表面张力的'理解。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平只要你仔细观察,多想想,多问问,你就会发现许多的奥秘。

  五、反思与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趣、选材新颖的活动,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发现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科学奥秘。幼儿在实验中,是专心的、自主地、兴奋的。当初在选材是我还在担心:幼儿能否理解?这几个实验会不会难了?经过反复的试教,实验用的材料改了很多次,最终有了现在这篇活动案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巧用收集的废旧物品。在实验中,幼儿当滴管用的就是我收集的各种空的眼药水瓶,既安全又好用;装爽身粉的小瓶子,是我收集的小药瓶,在瓶盖上扎几个小洞,幼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我拍了几组水的实验录像,又制成光盘,并专门录音,对幼儿非常有吸引力;我在电脑上找了几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配上解说,更是锦上添花。还有相关实验材料,很多的准备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最终使用的效果很好。

  3.教师的指导用语要精炼,让幼儿多做、多说。

  4.开展小组活动,以十几人为宜。

  5.充分相信幼儿,他们是有潜力的,很能干的。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现象及火山的种类。

  2.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幼儿充分体验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活火山图片、死火山图片、休眠火山图片、长白山天池图片、火山爆发科教片)、挂图、面团若干、米醋、托盘、毛巾、生鸡蛋、杯子、磨脚石。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非常漂亮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想)

  出示长白山天池图片供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地方?(长白山天池)

  师:谁去过长白山?那里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那里有温泉能洗澡,山可高啦,还能煮鸡蛋呢)

  师:这么厉害呀!那是谁生的火?还是那里有煤气呀?(没有看见火,它就是自己热的。)

  师:你们想知道温泉为什么会那么热吗?那么就和老师一起走进“神奇的火山”吧!

  2.火山的形成

  师:长白山天池的温泉可以煮鸡蛋,是因为它是一座火山,那么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和地球的结构有关系。你们猜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水、土)出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让幼儿认识:地壳、地幔、地核,棕色的是地壳,就像衣服一样保护地球;中间橘色的是地幔,这一部分是一些像胶水的黏稠物质,是流动的,也就是岩浆;最里面是红色的地核,这里非常热,达到几千度,也是产生热量的地方。

  幼儿随教师指读地球内部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生鸡蛋,把鸡蛋打破,蛋清从蛋壳里流出,向幼儿讲解;当地幔中的黏稠物质遇到地壳薄弱的地带或是有裂缝的地方,就会猛烈喷发出来,形成火山爆发,样的山就被称为火山。

  思考:火山天天都喷发吗?(引出下面的内容)

  3.火山的种类

  (播放图片,教师讲解火山的种类和它们的特点)

  (1)活火山

  (2)死火山

  (3)休眠火山

  4.火山喷发实验

  师:火山爆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火山爆发时,会发出巨大的响声,石块翻滚,温度极高的岩浆像一条条火蛇一样从地下喷出,瞬间将村庄和农田毁灭,小朋友你们说危险吗?(危险)

  师:所以我们不能近距离观看,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看看火山是怎样喷发的。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块面团,并在面团的上面做一个洞,将小苏打放入洞里,然后把米醋倒进去。

  让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洞里面跑出来像泡沫一样的东西,速度可快了。)

  观看火山爆发的科教片,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火山爆发时的壮烈景观。

  5.火山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师: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阻止它。虽然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例如,火山灰是很好的肥料。火山爆发还会产生大量的矿物质。

  教师出示磨脚石: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磨脚石)

  师:对了,它就是用火山喷发后的石头做的。今天我们学了火山的有关知识,你们觉得火山神奇吗?(神奇)

  师:这种石头就是火山喷发留下的。如果把它放到水里会怎样呢?你会有新的发现。今天小朋友回家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试吧。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

  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

  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 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2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

  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过程

  情境表演“医院”――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电是怎样传输到家里的。

  2.知道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难重点:

  了解电是怎样传输到家里的。

  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大电池若干节、电线3若干根(大约1尺5)、小灯泡若干个、各种型号的电池、手电筒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需要用电呢?”(电视机、录音机、灯棍、消毒柜、空调等)。

  2.“这么多东西都需要用电,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在很多地方建有发电站,有用火力发电的火力发电站,用水力发电的水力发电站。还有用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发好电后,电工叔叔通过长长的电线把电传到工厂、医院、商店、幼儿园和小朋友的家里等所有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万户。

  师:“电工叔叔的本领大吗?”(大)“你们长大了想不想也当一名电工?”(想)

  二、基本部分:

  小实验:灯泡亮了

  1.教师出示手电筒:

  提问:(1)这是什么?(手电筒)

  (2)它有什么用?(照亮路)

  (3)在没有电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手电照亮路,你们知道手电是靠什么发光的吗?(电池)

  2.教师出示电池:

  提问:

  (1)这是什么?为什么叫它电池?(因为它里面储存着电)

  (2)它里面储存的电量比较少,可供一些小电器使用,(如:手电筒、电动玩具)

  (3)还有什么东西用电池?(电动剃须刀录音机手机遥控板电子表等不同型号的电池可给不同的电器供电。)

  (4)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电线、小灯泡,小朋友想想并动手操作,看怎样可以用电线把电池里的电传输给小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通过这个小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小朋友都明白了电池有“+”、“—”标记,“+”叫正极,“—”叫负极,电流从正极通过小灯泡和电线流入负极,负极通过电池再流入正极,电流不断循环流动,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4.幼儿两两合作探索操作:用两节电池怎样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小灯泡又有什么变化?

  小结:电量越大,小灯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说:“我想让小灯泡更亮,,就用5节6节电池连接,这样可以吗?这样是不可以的,每个用电器,它的用电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他的用电范围,就会损坏电器。

  5.教师提问:“小朋友学会了电工叔叔的本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你们真棒!那你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吗?”

  三、结束部分:

  讨论:日常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

  1.不用湿手、湿抹布触摸灯头、开关、插座和电器。

  2.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插销。

  3.不要在高压线附近玩耍,不要爬电杆。

  4.不要在电线附近放风筝。

  延伸活动:

  提供手电筒、电动玩具,供幼儿操作,探索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

  反思

  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电》中,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电的来之不易,要知道节约用电,并知道电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意识。

  活动过程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生活中的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洗衣机等等都需要用到电,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电,并了解了电是从发电厂传输过来的'。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在第二环节,通过小实验“小灯泡亮了”,充分调动起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和发现中提高能力,达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电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了电流是不断循环流动的。第三个环节,通过讨论,得出了几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并适时的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致很高,探索欲望很强,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动手去探索,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很好。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4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案准备: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划有红色线、要求有颜色的水)、酒精灯、一杯热水。

  2、小块冰若干,盛有热水的保温杯。

  4、《小水滴旅行记》的课件。

  5、课前准备:幼儿在家做水结冰的实验。

  教案流程:

  一、活动导入。

  师:出示冰。(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做了。”

  师:“对,这是你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还记得你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知道”。

  师:“那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制作的过称和方法。

  教师小结:“恩,对。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放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水可以变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那你们知不知道冰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水”

  师:“那小朋友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变成水呢?谁来告诉我?”

  幼: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由于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师采用手捂得方法验证(先让一个说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师旁边指导。再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尝试并感受有冰变水的过称)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冰变成了什么?”

  幼:“水”

  师:“你们真聪明,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我你的`手现在是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冰冰的”

  师:“恩,老师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边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是手冷还是小朋友的脸冷?”

  幼:“手冷”

  师:“你们的小手为什么冷呢?”

  幼:“我们刚刚摸冰的”

  师:“对,我们的手刚刚摸了冰,现在冰吸收了我们手的温度变成水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神奇吗?”

  幼:“神奇”

  得出结论:冰可以变成水。(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

  师:“恩,神奇水宝宝可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冰,一会儿又变成了水。可是你们猜猜如果老师继续加热水宝宝,它还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猜测结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师:“看,老师前面的杯子。仔细看啊。”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盛热水(水是有颜色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燃烧,要求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了没?那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师:“你们说水神奇不?”

  教师小结:水还可以变成水蒸气。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水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游戏活动:幼儿在太阳下做冰变水的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变化。

  区域活动:

  1、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2、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3、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4、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15

  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活动反思对《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橡皮泥、气球等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反思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肖老师生活与语言的融合,姚老师艺术与健康的融合,王老师科学与语言、数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学的融合,刘老师科学与语言的融合、雪莲老师艺术与数学、语言的融合,李老师科学与生活、语言的融合。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信》科学教案03-24

大班神奇的纸巾科学教案06-23

大班神奇的纸巾科学教案08-24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铁》03-29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电03-29

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11-12

神奇的指纹大班科学教案01-04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碘酒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