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2-09 08:48:30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前我有心收集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活动中,由情入境,让小朋友们用收摸摸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摸一摸、猜一猜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展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幼儿边玩边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在动手摸一摸、捏一捏后,感知物体的软和硬,学习用语言进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千百年来,广袤而又神秘的宇宙令地球人遐思和向往,所以,在幼儿期开展关于天文的科学活动,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本活动把幼儿的目光从太阳系伸展到遥远的星座,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星座知识的同时,拓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知道天蝎座、狮子座、仙女座、双鱼座等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掌握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关于“太阳系”和“星空”的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星座卡一套;星星图一份;各种星座图形。

  3、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科学家(教师)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到班上接幼儿,一起去拜访太阳系的一家。

  师:“科学家的航天飞机来接小小科学家喽!”(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师:“穿越大气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地球……”(一边把幼儿引到电视前,观看课件)。

  二、引导幼儿认识新的星座。

  1、观看“太阳系的一家”,引出今天的任务——与五个星座建立外交关系。

  2、认识五个星座。

  (1)请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出示一张布满星星的图片,并问幼儿:“这些星星这么乱,我们怎样与它们建立关系,并记住这些星星啊?”

  (2)引导幼儿回忆老师记小朋友的方法——记名字(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3)播放课件星星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必须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3、“给星座找座位”比赛。

  (1)五名幼儿一组,帮星星找到座位。组内幼儿要互相帮助,在限定时间内评比计分。

  (2)评比完毕,请幼儿到前面拼给其他人看,问幼儿:“为什么这样拼?”

  4、“谁的眼睛转得快”比赛。

  教师出示卡片上星座的名称。先单张,后同时出示两张;先定位,后一边出示,一边移动,直到移到身后。难度逐渐加大。(正确一次记一份,两次累计得分最高组,坐飞船的最前座)。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师:“现在我们驾驶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绕教室“飞”一周,坐地上,问:“我们的航天飞机还能飞吗?”“为什么只能飞这么远呢?如果我们去探访那些星座,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现在我们发射一架遥控飞机去探索太空,你们都做驾驶员。”

  2、观看“神秘的星空”课件。要求幼儿提问题,并建议幼儿互相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师:“我们要飞到星座上,必需造一架超光速航天飞机,那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请小朋友努力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设计意图:在一次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老师的挂图上破了一个洞,于是他们对那个不起眼的小洞发生了兴趣:有的认为是撕破的洞,有的觉得这个洞是小虫蛀的,还有的想办法补洞-----孩子们对洞洞的探索由此延伸到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再到生活中的常见的洞洞,可以玩的洞洞玩具,可以吃的洞洞食品一系列话题-----看见孩子们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目的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洞洞玩具世界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洞洞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幼儿探索洞洞玩具的玩法,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讲述玩具的玩法。

  2. 懂得爱护大家的玩具并遵守游戏规则。

  3. 体验协作的快乐以及和同伴竞赛的紧张刺激感受。

  教学准备:

  1. 事先和幼儿约定洞洞玩具约会日。

  2. 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洞洞玩具。

  3. 教师自制的洞洞玩具,玩具展示台。

  4. 音乐曲<<玩具进行曲>>,<<幸福拍手歌>>。

  5. 红色卡纸自制有洞洞的爱心卡.

  教学过程:

  一. 幼儿分男,女角色佩戴快乐,开心的图标听着欢快的<<玩具进行曲>>音乐拍手,踏步有秩序地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课前设置手机铃声):快乐公主,开心王子们,今天,老师接的了洞洞玩具王国的`邀请电话,请我们去和洞洞玩具约会,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到那个神秘的世界去遨游吧!出发喽!

  二. 随着洞洞玩具国的飞飞姐姐(教师扮演)一起进入洞洞玩具展示厅,欣赏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洞洞玩具。

  三.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欢迎你们来到洞洞玩具国。这里的洞洞玩具将会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你们会用洞洞玩具国的动作来和新朋友交流吗?来吧!跟着音乐用你们的身体展示你身体的洞洞。这样那些洞洞玩具就会和你们一起狂欢。(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表演身体变化出的各种洞洞形态)

  四. 智力大冲关

  飞飞姐姐: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王子和公主,让我考考你们!

  1. 你们吃过哪些有洞洞的食品?

  2. 说出五种生活在洞洞里的动物。

  3. 见过哪些有洞洞的物品?

  4. 什么洞洞是有用的?什么洞洞是不好的?

  5. 你喜欢哪些洞洞玩具?

  五. 集中展示洞洞玩具,分享各种有洞的玩具.

  六. 请孩子们自己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洞洞玩具并向大家介绍:

  1. 这是什么玩具?玩具上哪里有洞?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

  2. 请大胆的王子,公主上台做小讲解员一边示范玩具的玩法一边说出洞洞玩具的奇妙之处。

  七. 王子和公主交换玩具玩

  1. 提出要求:你们交换玩具时应该说什么?

  2. 玩玩具时应该注意哪些事?

  3. 归还时应该怎么说?

  4. 一起制定规则:友好交换,爱护玩具,礼貌用语。

  八. 修补破了的爱心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现在洞洞玩具国有一些洞洞玩具在哭泣,它们的心破了一个洞,因为有些孩子把它们损坏了,你们愿意帮忙把它们补好吗?(齐声答:愿意!)

  九. 送爱心,同时随着音乐把洞洞玩具返还,并放回展示台。

  十. 与飞飞姐姐以及洞洞玩具联欢----告别---

  活动延伸:

  幼儿设计新奇,好玩的洞洞玩具。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洞洞玩具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生物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上学期,我班新增了一些幼儿喜欢的管子玩具。有一天,我发现几个孩子这样玩管子:一个孩子用嘴透过管子往另一个孩子的头上吹,另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飘起来了;一个孩子把好几个管子连接在一起,把一个弹珠放进管子,弹珠从另一头滚出来了;一个孩子把一块积木也放进了管子,可是积木落下去一半,却出不来了……《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不正是在进行“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的探索吗?于是我决定利用管子玩具,让幼儿在假设猜测、不断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相关特性。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大胆交流,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弯管玩具,螺帽(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毛线、较长的硬钢丝、沙子、手电筒。

  2.教学材料:大记录表一张(图一),小记录表(图二)人手一张,笑脸、哭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弯管拼搭

  教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请你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赶紧搭一根弯管,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幼儿拼搭,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回应。)

  2.预测假设

  (1)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真有趣呀,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幼儿仔细观察,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中间都是空的。

  (2)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像一条弯弯的隧道,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有哪些小东西?(出示统计表,表上有空气、沙、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

  教师:这些东西能穿越弯管隧道吗,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先来猜一猜!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笑脸和一些哭脸,笑脸表示能够穿越,哭脸呢?(不能够穿越)

  (3)统计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把笑脸和哭脸贴到相应的表格里。(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结果贴到前面的大记录表上,笑脸表示能穿过,哭脸表示不能穿过。)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你从表格上看懂了什么?(点数表格上笑脸和哭脸的数量,把总数写在最后一栏,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表格。)

  3.验证、记录

  (1)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能穿越的打?菁,不能穿越的打?菖。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1)空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呢?(风、水、声音、气味等)

  (2)沙子:颗粒比较小,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晃动弯管,更容易快速穿过。)

  (3)毛线:线在穿越的时候还需要一点技巧呢!要抖一抖才能够顺利穿越。为什么线能穿越弯管呢?

  教师小结: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 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示钢丝弹簧),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小结:通过实验,小朋友发现流动的、小颗粒的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穿过弯管,但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穿过弯管的东西,想想办法,可能也会穿过弯管。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科学角试一试,怎样让光穿越弯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6

  变化的温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PPT课件(过山车图片、立交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PPT出示过山车的图片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动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大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贝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3-5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响罐,感受他们声音的不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纸、沙、木珠、米等。

  活动过程

  1.响罐在小朋友的手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时像下大雨的声音,有时像下小雨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些响罐里装的是什么?

  2.摇一摇,听一听不同的物体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分别将纸放进易拉罐、沙放进易拉罐、木珠放进易拉罐、大米放进易拉罐,让幼儿辨析声音。

  3.教室里海藏着许多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请你把这些物品找出来吧!

  4.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小建议

  1.请用响罐为好听的乐曲加上优美的`伴奏。

  2.关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 :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 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 师幼共同验证并: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 引发幼儿猜想:(教案:)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 师幼交流验证并: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

  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体验生命的意义。听别人说得津津乐道,不如亲自做一做来得实在。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实验、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百味,收获成功的喜悦。所以在设计《神奇的影子》这一主体活动时我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活动主要就是以学生体验为主,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在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成长。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在手影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寻找影子的热情。那么在这一环节,我充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模仿各种动物,做出关于它们的手影动作,学生的积极性相当的高,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手影的图片,给学生以借鉴,这样他们的兴趣更高了,当模仿出一种或多种动物时,从他们的脸上我看见了成功的喜悦。在展示这一环节上更加让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两组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手影动作编出了两个优美、风趣的手影故事,顿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悦,这喜悦是学生们赋予我的。课堂上到处洋溢着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联想,展现着孩子们独具个性的作品和话语。传达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高高兴兴地耕耘、收获。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动为平台,在交流中绽放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直以来讽刺着我们合作意识的淡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多种机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进行手影游戏和影子实验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有目的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活动,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际能力。有的小组刚开始并不团结,导致有的学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学生做不了,纠其原因是没有人帮助拿手电筒,自己就不能做,这样,小组内的活动就比其他小组要慢了许多,想当然,肯定是编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组要略逊一酬。在第二个试验中,我就特意走到刚开始不团结的一小组,简单的跟他们说了说上次的原因,同学们是很聪明的,一会就体会到了老师的意思,也感觉到自己本组不及别组的原因。马上振奋起来,团结合作,有的纪录、有的观察、有的实验、有的补充……这样次,每一小组都很积极,得出来的结论也很真实特别,而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哦。

  经过一节课的活动,交流,渐渐的同学们都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为自己所用了,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方法教给别人了。一方面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是轻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点子和语言都能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另一方面在学生心目中渐渐的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这次活动只是本次活动的开始,真正精彩的还在后面的活动中,虽然在这节课上学生有想法,有收获,有参与,但是我还是觉得课内还有一些细小环节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虽然这门课程本身就还没有完善,都还处在一个实验、探索、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起进步。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分为本影,半影。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

  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讲述的习惯。

  3.初步的探寻溶解的现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饮料,品尝过饮料。

  2.材料准备:冷水、热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柠檬粉等、轻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毛巾

  活动过程:

  一、创设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品尝“小兔”制作的饮料,说说自己喝的饮料。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幼儿做饮料,引导幼儿边做边观察。

  1、引导幼儿认识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们在做饮料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变化?

  (2)与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3)要让做饮料的房间干干净净。

  3、观察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提问:你做的是什么饮料?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做饮料的过程和发现。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品尝饮料,说说自己做饮料的发现。

  五、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请客人品尝饮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2.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语言绘本《妈妈买绿豆》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小视频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08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1-01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声音》科学公开课教案10-27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礼物》12-26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08-23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汇编)07-21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1-1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08-23

大班科学教育公开课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