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时间:2024-01-18 09:21:33 剑锋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精选10篇)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物质准备:

  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2、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3、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4、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二、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三、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七、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2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3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2、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苹果、梨、猕猴桃、香蕉、葡萄。

  2、大水箱2个;

  3、幼儿人手一个记录卡,各种水果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

  1、这里有好多的水果宝宝,看看都有些什么呀?

  2、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吃这些水果了,在吃水果宝宝前五名我们先要把它们放在水里泡一泡,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操作探索

  1、让我们轻轻地把这些水果放倒水里去,让它们泡一泡吧。

  2、你发现这些水果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水果宝宝在水里,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在水底下。

  三、简单记录:

  1、到底哪些东西是浮在水面上,那些东西是沉载在水底下的,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出示记录卡,介绍记录方法。

  3、幼儿进行简单记录。

  四、交流纠错。

  1、交流

  谁愿意先告诉大家,你记录的哪些东西是浮在上面的,哪些东西是沉在水底下的?(幼儿交流,教师在大教具上粘贴。)

  2、集体纠错:

  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五、延伸活动:

  除了这些水果外,还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是吗?让我们回去后再看一看,还有哪些水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水果是沉载在水底下的,发现后就来告诉大家好吗?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4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实验的趣味。

  2、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3、能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水、玻璃杯2个、玻璃瓶2个、纸杯、钉子、钥匙、泡沫、石块、纸船、积木、乒乓球、铅笔、橡波泥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示范做实验,让幼儿观察

  ⑴空玻璃瓶和装满水的玻璃瓶进行实验

  ⑵纸杯和钉子进行实验

  小结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⑴教师用泡沫和钥匙做实验,让幼儿回答出哪个是沉的,哪个是浮的

  ⑵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能说出是沉的还是浮的

  选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可指导动手操作,要求轻轻放,放进去的物品不用拿出来

  4、活动延伸:让幼儿动脑思索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师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

  2、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

  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

  (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结果

  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

  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把比较轻的物品用捆绑、压、装袋等方法变重,它们就能沉下去。由此我们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四、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应用

  救生圈、救生衣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6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初步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尝试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技能目标: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类大小形状不一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玩具、铁钉、石头、乒乓球等)、透明容器、清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讲述一些关于海洋生物或船只浮沉的现象,引发幼儿对“沉浮”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环节:

  1、实验一:请小朋友们将准备好的不同物品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哪些物体下沉,哪些物体上浮。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有的物体会下沉?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重量与体积以及密度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环节: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比如改变同一物体的形态(如揉搓一张纸后放入水中),或者改变物体的装载方式(如空瓶和装满水的瓶)等,再次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进一步探索影响沉浮的原因。

  2、鼓励幼儿大胆预测和验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四、总结分享环节:

  1、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共同总结出物体沉浮的规律。

  2、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活中也有很多沉浮现象的应用,比如船的设计、潜水员的装备等。

  【活动延伸】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寻找更多能够体现沉浮现象的生活实例,下次课堂上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理解物体沉浮与自身重量、体积大小的关系。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尝试、乐于分享的`积极态度。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类小物件(如木块、石头、塑料玩具、水果等);大盆子、水等。

  2、环境准备:安全、宽敞的操作区。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讲述故事或做演示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如:“小船为什么能在水上漂浮?石头为什么会沉到水底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些秘密。”

  2、探索实践:

  (1)展示准备好的各种物品,邀请幼儿预测哪些物品会下沉,哪些会上浮。

  (2)指导幼儿将物品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验证他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3)引导幼儿对比分析,讨论物品沉浮与其形状、大小、轻重之间的关系。

  3、总结提升:

  教师根据幼儿发现的现象进行总结,解释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并强调这只是物体沉浮的一部分原因,有些复杂的沉浮现象需要更多科学知识来解释。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尝试改变某些物品的沉浮状态,例如用橡皮泥包裹住一个原本能上浮的小木块,看它是否会下沉。

  四、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更多生活中关于沉浮的现象,分享给班级的小朋友,形成“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认识。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初步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感知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与沉浮的关系。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观察、比较、记录实验结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懂得尊重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小不一、轻重不同的塑料玩具、木块、铁片、泡沫等物品;水盆若干,标记卡片(“沉”、“浮”)、记录纸笔。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基本的水的认知,知道水可以承载物体。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以故事或谜语的形式导入,引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谜语,说的是关于水里的秘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主体部分:

  (1)实验操作:提供各类材料,让幼儿逐一将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状态,并引导他们用“沉”、“浮”进行描述和分类。

  (2)讨论分享: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去,有的物体浮起来,启发他们关注物体的`大小、轻重以及形状等因素。

  (3)记录实践: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画出来或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锻炼他们的观察记录能力。

  3、结束部分: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物体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强调物体的密度是决定其沉浮的主要因素,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探究沉浮现象。

  四、活动延伸:

  布置亲子互动任务,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找寻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的轻重、形状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的精神。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类大小、质地、形状不同的物品(如木块、塑料玩具、石头、水果、乒乓球等),大盆若干,清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例如讲述小船在水面漂浮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二、探索发现环节(20分钟)

  1、实验操作:将准备好的物品让幼儿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并记录结果。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鼓励幼儿尝试初步分析原因。

  三、深入探究环节(15分钟)

  1、提供更多的物品,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品的数量、组合方式(如捆绑在一起)等方式,进一步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四、总结分享环节(10分钟)

  1、教师汇总幼儿的实验结果,简单介绍物体沉浮的科学原理。

  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延伸活动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沉浮现象的例子,下一次活动中进行分享。

  活动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有趣的沉浮”世界,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棒。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继续保持这种好奇心,去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注意事项:确保所有用于实验的物品安全无毒,以防幼儿误吞;实验过程中应有成人监护,防止幼儿接触过多水分或发生意外。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 10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初步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

  3、情感目标:在团队合作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塑料玩具、木块、石头、海绵、乒乓球、橡皮泥等不同材质和重量的物品;大盆或水槽若干,清水适量。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场地宽敞、安全,便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会沉到水底。

  二、探索发现环节(15分钟)

  1、实验操作:请幼儿将准备好的各种物品逐一投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状态。

  2、分组讨论:鼓励幼儿探究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起来,而有的会沉下去,初步感知物体的密度、体积等因素可能与沉浮有关。

  三、深入学习环节(10分钟)

  1、教师讲解:结合幼儿的发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如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关系。

  2、举例验证:引导幼儿用改变橡皮泥形状大小等方式,进一步验证物体的沉浮与其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活动(10分钟)

  1、创意设计:邀请幼儿利用已知的沉浮原理,设计制作一个可以随意调节浮沉的“小船”,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总结回顾:组织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沉浮现象的理解。

  【活动延伸】

  课后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能浮或沉的物体,回家与家长一同探讨其中的道理,继续深化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吞咽或误入眼睛,同时要引导幼儿爱护实验材料,保持活动环境的整洁。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04-18

中班科学有趣的沉浮教案2篇02-27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04-02

中班科学领域优秀教案《沉浮》03-18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通用14篇)06-2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08-12

大班科学沉浮教案03-14

中班科学有趣教案02-17

中班教案:有趣的水科学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