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
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
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
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让鸡蛋不滚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让鸡蛋不滚到地上摔破,有的小朋友说用盘子装着,有的小朋友说用布垫着......)
2、 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
3、 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
寻找材料、探索实践
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
各抒己见、深入讨论
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
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
解决问题、再次实践
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
(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
它们为什么能站稳?
(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
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后反思:
自我评价: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幼儿都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中班的幼儿对颜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可是在对于颜色之间的有趣关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变化会令幼儿惊叹不已,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
2.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1.黑红黄绿水粉颜料数罐,调色板若干
2.红黄蓝绿色纸若干
3.自制相应颜色宝宝一份
活动过程
一.颜色宝宝好朋友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颜色宝宝。红、黄、蓝、绿四个颜色宝宝上幼儿园了。它们是好朋友,喜欢互相抱一抱,只要抱在一起,它们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猜猜他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应预设:颜色会变,你觉得可能会变成什么颜色?)
二.颜色宝宝抱一抱
教师抛出问题:
1、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抱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应预设:有可能是你们说的那种颜色,那我们来试一试看)
2、红色宝宝和蓝色宝宝抱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
3、黄色宝宝和蓝色宝宝抱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
4、分组进行试验:请幼儿任意选择其他两种颜色的棉签在调色盘里调和,让他们互相抱一抱,观察调和颜色时发生的变化。
5、引导幼儿选择其他两种颜色在调色盘的另一个小各种试试,观察期变化,提醒幼儿每一次调色要在不同的小格中进行,确保只能两种颜色在一起。
6、鼓励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相互比较变出新颜色。
7、教师提醒幼儿取适量的颜料,不把衣服、桌面、地面弄脏。
三.颜色宝宝变了样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展示自己调制颜色的结果。
2、两个颜色宝宝抱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回应预设:红和黄一起变成橙色,红跟蓝变成紫色,黄跟蓝变成绿色)
总结:红色和黄色抱在一起变橙色,红色和蓝色抱在一起变紫色,黄色和蓝色抱在一起变绿色。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1. 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引导幼儿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商品若干(如文具类:水彩笔、铅笔、写字板、胶泥;餐具:杯子、盘子、碗、勺子;食品类:糖果、面包、乐百氏奶、牛奶;水果类:苹果、梨、香蕉、柚子;数量在10以内,分装于篮子里)。
2. 幼儿人手一份:游戏棒、三角片、圆片一篮(数量分别在10以内)、水彩笔、白纸1张、统计表1、统计表2人手一张张、夹板一张、统计员标志牌一块。
3. 磁性黑板1张,大统计表1张;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中国结1个、灯笼8个、娃娃2个、腰鼓4个);新年老人1名,礼物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
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有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齐、明确、容易比较多少)
(三)、游戏:小小统计员
(1)、请幼儿分组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货物并在画有物品简图的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记录货架上各种货物的数量。
师: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务,我们一起数1,2,3,他就会来的。他是谁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们很能干,真会想办法。我正准备开一个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刚进购了这么多的货,你们能帮帮我吗?帮我整理并统计一下这些货物吧。
师:小朋友们愿不愿呀?那我们分组行动吧。我们一定要帮新年老人的货物摆得整整齐齐的,记录的清清除楚的。
(2)、幼儿分组检查记录的结果。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的结果。
(4)、教师小结。新年老人给幼儿颁发“小小统计员”的标志。
(四)、情景游戏:统计新年小舞台的物品
(1)、请幼儿数一数,记一记舞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设计物品标记并用表格统计出来。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结果。
师:新年老人邀请请小朋友参观新年小舞台,走,我们看看去,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们要记录可以怎么画?我们干脆把它统计下来。
(2)、幼儿在空白统计表(见统计表2)内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与数量。
(五)、新年老人分发礼物。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附统计表1(水果组)如下: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大胆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的现象。
2、喜欢探索,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准备
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每组幼儿一份;带盖的大瓶子四个;幼儿记录表(附后);PPT图片(附后)等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填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材料。(目的:调动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石头、石子、沙子)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小、轻重、形状不同)
二、操作实验,交流共享。(目的:在实验、交流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
1、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的实验三人一组合作进行,用三分钟时间,试着把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想怎么放才能比较容易将这些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在实验时要记录放材料的顺序,什么先放就记在1号空格,看看实验结果能否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记录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动中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及结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全面交流经验。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关键提问:试试看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种材料会把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补充提问: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装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组还有许多材料没有装进瓶子里?
●交流、对比操作方法后:外面留许多材料的小组是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而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装,容易将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3、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借助的有洞洞的篮子快速将三组材料分离开。(增强幼儿动手及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情况,已经成功的组多一些的沙子让他们想办法装进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战性,未成功的组借鉴经验再次实验,激发每一组幼儿参与探索、操作的积极性,让每一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收获,增强信心)
●关键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通过第二次实验探索、交流印证: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都装进瓶子中。从而发现:石头间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间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摇一摇还可以装更多的沙子。
●提升: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问是否还可以装东西。然后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三、观察图片,迁移生活经验。(目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展开,我了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照片,在情境中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能为生活服务的有益经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过渡语: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通过合理的摆放方式填充了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里的空间,让瓶子尽可能的多装一些材料。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合理利用好空间的例子,一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张挨着一张摆放;或者从下往上叠起来放)
PPT二:真空袋收纳家中靠垫
:看来合理安排、利用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 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 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玩水工具若干,单反数码相机,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揭去遮盖物,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好吗?卷起袖子,我们一起来玩吧!(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拿块毛巾,擦干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教师动作示范,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学习说完整的话,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 引导孩子猜测,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喜欢模仿和跟风,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 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请你们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并将工具分类,提升总结经验
师(播放照片)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即时情景,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学习说完整的话,“××能运水”或“××不能运水,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或不能够)运水的东西的家。请你把它送回家。(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请你想一想、试一试。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到家里再找找看,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延伸
1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能运水的工具,并探究变更的方法,使部分不能运水的工具能运水。
2 如果孩子们意犹未尽,提出了继续玩的要求,可组织孩子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距离运水。例如让孩子将水运往室外,使孩子的学习经验得以运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乐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解放了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身体力行,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价值”,就是“结果”。
此外,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总结提升经验,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肖菊红)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10-01
[精选]科学教案10-17
科学教案(经典)09-28
科学教案(精选)10-03
中班科学教案:放屁_中班科学教案07-05
科学教案模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