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

时间:2023-11-26 08:45:57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1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纸的力量,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乐趣。

  2、能对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纸能支撑物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明白只有尝试才能有新发现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废旧的`A4纸、同样大小的书本、废报纸做的高跷。

  2、记录纸、笔若干,磁条。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张,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辅助材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张站起来?

  (2)幼儿操作,自由探索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小结:原来,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让纸张站起来。

  2、挑战行动1:分组尝试用纸支撑书本。

  教师出示纸和书本,提出问题:用一张站起来的纸支撑书本,你觉得有可能吗?

  (1)自由猜测,教师记录猜测结果。

  (2)分组参与实验并交流发现。

  提问:你的挑战成功了吗?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撑起书,但是先要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书本。

  3、挑战行动2:分组尝试用一张纸支撑更多的书本。

  (1)操作尝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薄薄的废纸支撑起更多的书本吗?

  (2)分组参与挑战活动,并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卷起来的方法放的书本最多。

  4、看废报纸做的高跷,知道纸的支撑力还可以服务生活。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纸的承受力产生探究的兴趣。

  2、初步感知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了解纸的承受力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纸、纸分子图、雪碧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纸,请幼儿和纸比力气。

  师;你在撕的时候感觉怎样?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在纸上的`一个小点处用力,纸就很容易撕开了。

  (1)出示另一张纸,请幼儿用拉的方法和纸比力气。

  分析:提供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把纸分开,出现不同的现象,更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3)交流引导,寻找原因。

  师:这次你有什么感觉?经过两次比赛,你有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同样的纸,我轻轻一撕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力气也拉不开?

  观察纸分子宝宝图片,了解原因。

  师:(小结)(出示纸分子图)纸是由纸分子宝宝组成的,纸分子宝宝手拉手集合在一起。当我们抓住纸的小部分来撕,只有几个纸分子宝宝手拉手,所以容易撕开;当我们抓住纸的两边拉,所有的纸分子宝宝都手拉手,力量就很大了。到底纸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分析:利用生动形象的纸分子宝宝图,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富有趣味性又便于理解的科学说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纸秤称物

  教师出示纸秤、装满水的大小塑料瓶、记录表。

  让幼儿猜想纸秤能否称起瓶子,如果纸秤没破,说明纸秤力量大,在记录表上打钩;如果瓶子挂上去,纸秤破了,说明纸秤力量小,在记录表上打叉。

  分析:科学离不开猜想与动手操作,通过猜想环节与实验操作环节,进一步让幼儿体验科学的神秘与严谨。

  幼儿操作。

  师幼交流讨论操作结果。

  3、生活延伸

  师: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纸杯、纸箱、纸袋)

  出示纸袋,告诉幼儿纸袋其实和纸秤一样是纸做的,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出示纸袋包装的瓜子,让幼儿观察,袋上有一个缺口就能很轻松地撕开了。

  师:我们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分析: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延伸活动,让幼儿把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动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简单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每张桌子上有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1、由大变小:

  ——“你们每人手中的一张纸,能用什么办法使它变成两张?”

  (1)、幼儿尝试,交流自己变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用手拉住纸的两端用力往外拉,纸会撕破吗?”

  (2)、幼儿反复感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为什么撕纸时,轻轻用力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一定撕开呢?”

  2、看实验理解科学道理:

  (1)、教师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猜猜哪张纸先破?”

  (2)、教师演示拉纸,让幼儿摸一摸纸被拉直的紧绷感。

  3、教师设疑: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卷筒纸的纸芯、报纸、白纸、卡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报纸有弹力吗?

  教师手拿一张报纸说:“这是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信不信?”教师操作验证。

  2、提问:“是谁把纸筒弹起来的?”、“报纸的弹力从哪里来?”

  3、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演示。

  2、“你的纸筒弹起来了吗?你是怎么让纸筒弹起来的?请你试一试,试给大家看一看。”

  3、讨论:同一张报纸折叠,为什么纸筒弹起的高度不一样?

  4、幼儿再次操作,感知如何使报纸的弹力变大。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猜测不同的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变化。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三种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一样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自己的猜测

  2、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大记录表上记录

  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一开始我就进行了报纸弹力的实验,然后告诉幼儿报纸有弹力,再让幼儿照着我的样子去操作,这样致使幼儿在操作时没有悬念,兴趣不浓。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报纸的这些秘密,那么幼儿的兴趣也许就更浓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强了。另外,在幼儿讲述猜测结果时,教师最好准备一张大记录纸,便于汇总。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二研)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卷筒纸的纸芯、报纸、白纸、卡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

  2、大记录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报纸有弹力吗?教师手拿一张报纸说:“这是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信不信?”幼儿猜测,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幼儿自己进行探索。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和发现

  “你发现了什么?”

  3、“是谁让纸筒弹起来的?报纸的弹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那你多折后和少折后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同一张报纸折叠,为什么纸筒弹起的高度不一样?幼儿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猜测不同的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变化。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三种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一样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自己的猜测

  2、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大记录表上记录

  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二研)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报纸的弹力,因此,幼儿的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能认真去探索发现报纸的秘密。只是,我把探索弹力,和比较弹力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多少有关这一知识点放在了同一环节,致使有些幼儿一时没有弄清要求,有些混淆。

  如果把这两个知识点分成两部分操作,效果也许会更好。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三研)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之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

  活动准备:

  1、雪花片、报纸、白纸、硬板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

  2、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手拿一张报纸“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想不想来看一看。”教师将报纸对折五至六次后,在报纸上放一个雪花片,请幼儿猜测雪花片会怎样?

  2、幼儿猜测后进行验证操作,发现弹力。

  3、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1、提问:那同一张报纸,少折几次和多折几次,它的弹力会怎样呢?

  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报纸折叠次数的多少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2、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白纸、硬板纸、手揉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这三种纸折叠同样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事一样的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并回答。教师统计猜测结果。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并记录。

  5、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小结。

  三、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纸折叠后能产生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纸折叠的次数多、少,纸的软硬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种类的纸,他们的弹力是大是小呢?以后我们可以动手再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一次活动中,我让幼儿分步探索,从易到难,慢慢来发现报纸的秘密和力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些知识点。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都能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只是,我在记录汇总时,记录的是幼儿的举手人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问题,看不清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不能很好的分出哪中纸的弹力大,哪中纸的弹力小。如果用

  1、

  2、3来表示,效果就会更好,结果也就更明确。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5

  游戏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游戏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本子(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将两个积木固定成桥墩。

  2、用白纸折叠后放在桥墩上做小桥,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纸桥承受不起。

  3、幼儿继续折叠,再次实验。并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4、记录折叠的次数和承受的本子数。让幼儿知道折叠次数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强。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等。本次活动就将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A4纸”和“积木”作为此次探索对象,对接《指南》发展,结合大班幼儿会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能对现象尝试作出解释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有力量的纸”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幼儿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在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接受挑战的学习品质,体验探究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感知受力面、受力点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对纸的承重力现象感兴趣,体验有所发现时的`兴奋和满足。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了解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记录表1份。

  2、小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录笔人手一支。

  3、每组一筐积木、A4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出示纸片,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一张怎样的纸?

  2、你能想办法让这张薄薄的纸站在桌子上吗?

  小结:原来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站起来了。

  二、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并能支撑住1块积木。

  1、出示积木,提问:不仅要让纸站起来,还要能稳稳地撑起1块积木,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分享交流:你是怎样改变纸的形状,让1块积木站稳的?

  4、教师记录改变纸的形状,引导幼儿分析比较纸变形前后的不同。

  小结:原来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受力面,所以纸能让1块积木站稳。

  三、探索改变纸的形状,支撑住更多积木的方法

  1、提问:一张纸能支撑几块积木呢?

  2、出示记录单,提出规则和要求。

  3、幼儿探索尝试并记录。

  4、幼儿分享交流,总结经验。

  小结:纸的受力面、受力点的多少跟承受积木的数量是有关系的。

  【活动延伸】

  我们今天发现了一张纸站在桌上的受力面受力点与支撑积木多少的关系,那我们生活中也会把受力面受力点运用在桥梁、房子等建筑上,我们也可以去找一找哦!

【幼儿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07-1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06-22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精选10篇)12-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3篇06-22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通用9篇)10-21

大班数学纸的力量教案03-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纸》教案09-15

大班科学纸的吸水教案06-16

大班科学纸桌教案12-15

大班科学魔纸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