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

时间:2024-05-25 16:43:53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案(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教案(精)

小学科学教案1

  教学要求: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36页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36页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x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学生汇报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一、水里有什么

  杂质: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二、净化办法:

  1.沉淀

  2.过滤

  3.消毒

  三、设计自来水加工厂

小学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教学重点

  分子的特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分子的特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引入一:提出物态变化中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学习物质构成。

  引入二: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呢?

  学生实验: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观察方糖、观察碾碎的方糖、观察糖水)。让学生一步步考虑,最后根据水变甜的事实,确认蔗糖没有消失,在水中以极小的微粒存在,从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结论,把学生引入物质的微观世界。

  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

  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几十亿亿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⑶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两个演示实验:(前一个是主实验,后一个是辅助实验)

  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用有刻度的小试管。

  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总体积减少,其实跟两种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关,又跟两种颗粒的大小不同有关,所以应选用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实验效果就较明显。当然模拟实验只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某个道理,它与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认为,因为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说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现象相类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两者混合时,由于分子填补了这些空隙,所以总体积就会减少。

  三、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的扩散实验:打开香水瓶盖,让学生闻气味。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个实验简单易做,而且直观性和形象性强。也可改为在教室里喷洒空气清新剂或点燃卫生香,让学生闻气味。

  什么叫扩散?进行气体扩散的微观解释,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液体的扩散实验: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应当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将红墨水注入水中。两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散开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教师介绍金和铅的扩散实验。让学生举例固体扩散的实例。

  教师总结。固体的扩散在制造金属零件和现代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制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从而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在晶体管中渗入微量的杂质,从而控制半导体性质。

  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学科学教案3

  第二课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

小学科学教案4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的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的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的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的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小学科学教案5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

  一是从收获种子的数目,

  二是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渗透科学讲究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的意思,学生学习到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大丰收”有两个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们播种了一粒,却收获了许多种子,

  二是指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种植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相关植物生长变化的许多证据。

  二、教学背景: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几个月前播下的一粒种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许多粒种子,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形成多粒种子,凤仙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一些种子,更为难得的我们学生也亲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种植观察活动。学生对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本课就是引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种丰收的喜悦,用事实来陈述“丰收”、“展示丰收”。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5。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科学词汇:种子繁衍后代。生命周期。植物变化。器官。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2、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方法:用数学研究科学问题。整理发现。陈述观点n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得兴趣。

  2、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

  3、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4、核心价值观:生命的神奇。资源共享。用证据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说明与提醒几个重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带有格子的统计图白纸。

  个人观察日记或记录教学流程谈话引入→正确估算收获种子数→整理。获得植物生长变化→总结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种子的收获:

  1、当初的一粒种子,现在的硕果累累,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一株凤仙花大约能收获多少种子呢?

  2、你有什么方法来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中可能有什么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1)将所有的果实剥开,将种子的数量一粒一粒地数。

  (2)可以随机取几颗果实,然后计算出每颗果实里的种子数量,然后计算出大约多少粒种子。

  (3)如果有些种子不是很饱满,可能不能种植,能计算数量吗?

  (4)有些个别的果实还未完全成熟能不能计算果实颗数?

  (5)……

  4、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各小组分别估算出一株凤仙花大约有多少种子吧。并完成表格,并交流。n我们收获的种子果实数平均每颗果实里种子数我们一共收获的'种子我现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生长变化记录的整理:

  发现:我们经过种植。观察。记录,不仅仅是收获了许多凤仙花的种子,更为可贵的是获得了一份凤仙花生长的日记,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整理,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根据我们第5课的统计图,将各个阶段观察到的植株的高度用圆点标出,并用直线连接起来。完成以后自己观察讨论,通过这个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这里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折线统计图的空表,边讲解,边演示,如何完成统计图)分小组制作,讨论。反馈交流:其中一段时间植株的增高比较快,生长旺盛。这个阶段我们称它为:(板书)营养生长旺盛期。

  除此以外还有(板书):种子萌发。幼苗期。开花结果期。请大家根据原有的观察记录,整理出凤仙花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植株的变化。分小组讨论,完成凤仙花每个阶段出现的新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你能将它填入相应的空格里面吗?播种发芽长出花蕾种子成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天)→(天)→(天)种子萌芽营养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各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过程中都陆续出现了各种新的器官,每种器官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植物种植过程需要哪些条必要的条件来帮助生长。

  四、总结

  请课后阅读教科书中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n板书设计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课外活动课后继续查阅有关其他植物生长变化的资料。可以根据自己整个单元的观察记录,分小组对自己进行评价。生成预见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的结果,使学生能过通过征集、分析信息资料,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水平课堂评估能否对凤仙花种子数量进行正确估算。通过对生长过程记录的分析,能否整理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新的器官及作用。

小学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准备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 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1、引入

  (1) 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小学科学教案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科学知识: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小学科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

  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他种类的刀和剪、手套、石块。

  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笔、裁纸刀、线绳、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

  三、教学时间1至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各种漂亮的窗花图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

  (二)新课学习

  1.分开一张纸

  (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怎样才能分开呢?

  (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种方法(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

  (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

  (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

  (5)教师示范操作。

  (6)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7)再次比较3种分纸效果。

  (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制作小挂件

  (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们一起制作一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气氛。

  (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样做?

  (3)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并解读小挂件设计图、分步制作示意图。

  (4)根据教师的范例,学生分组交流并口述设计及制作思路。

  (5)教会使用剪刀的小窍门(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纸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纸剪成碎纸条)。

  (6)交待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安全。

  (7)分发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种颜色的彩纸、线绳、胶水;工具:剪子、裁纸刀、笔等)。

  (8)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挂件装饰教室。

  3.认识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实物,配图简介名称,并演示操作其用途。

  (2)观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4.了解科技史——石刀、石斧

  (1)解说古人发明石刀、石斧的过程。

  (2)与现在相比,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当时的材料和技术与现在的材料和技术的不同。

  (三)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科学教案9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科学教案10

  科学概念:

  1.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我们周围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 物体可以根据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或者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和方法:

  1.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描述和分类物体和材料。

  2. 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情况中。

  3.通过回顾和反思,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原来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对材料的理解。

  【教学难点】

  连接物体和材料可以使它们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问题。

  【教学准备】

  1. 学生在课前收集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2.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覆盖塑料薄膜)。

  教学过程

  一、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1. 展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分组作业,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填写P61表格。

  2. 汇报、交流、总结:

  不同的物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

  (2)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由于使用要求和材料特点。

  2. 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所学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1. 显示表单。这些是我们在本单元学习过的材料。他们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做一个盘点总结。

  2. 组填充表单(它在水中下沉或漂浮由or表示),其他部分由or表示。

  3.汇报与沟通,注意横向比较不同材料。

  1. 我们使用的'一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粘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直接制作相应的物品。其他的是人造材料,如塑料、砖、陶瓷和橡胶,这些都是由人们加工制成的天然材料。它们具有我们需要使用的一些特性。告诉我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和哪些人造材料。

  2.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有些则不能。课前,学生收集可重复使用材料的信息,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学生介绍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小学科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小学科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方法;

  (2)说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者的热量价;

  (3)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养成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介绍各种营养素及其作用,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测定不同食物的能量实验,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演示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释放出的热量。

  教学难点:

  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2、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的资料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能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

  2、老虎捕捉山羊时有了________才能飞速奔跑。

  3、人体需要____才能生活。

  生:阳光;能量;能量。

  师:那么,对于动物而言,这些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食物与摄食》

  (二)新课教学

  1、食物与能量

  师: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对于动物而言,能量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那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我们如何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呢?首先我给大家两点提示:1.测定食物能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测定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2.选用的食物必须是易燃的,例如:花生种子。大家想想应该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呢?

  生:食物燃烧来加热水,通过测量水温的变化量即可得水吸收的热量Q=cm(t1-t0)估算食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间接感知食物所含的能量。

  师:嗯,非常对。这就是设计这个实验的原理。那下面我们来看下整个实验过程。

  (Flash演示实验)。以下是实验结果,大家可以从实验中知道哪种食物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生:花生仁。

  师:对,那大家知道花生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啊?

  生:脂肪。

  师:恩。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食物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的现象,那大家知不知道食物在体内又是如何释放能量的呢?它与体外燃烧有什么不同点呢?请大家看下课本P118,然后回答我的问题。

  生:它们在体内是通过氧化释放能量的,这个过程与物质燃烧在体外燃烧有些相似,但体内的氧化过程更缓慢、更复杂。

  师:对,这里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概念“热量价”,所谓热量价就是指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我们再来看课本P119有这样一句话:1克糖类无论是在体外完全燃烧还是在体内完全氧化,都能释放出16.8千焦的热量。也就是说每克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和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热量是相等的。由此,我们又可将热量价的定义换一种说法,是什么呢?

  生:每克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

  师:对。以下是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热量价。你发现了什么?

  生: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糖类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得多。

  师:对,大家对这三个数据要记一下。那么,我们都知道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你们说它们的热量价相不相同啊?

  生:不相同。

  师:嗯。对于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由于人的年龄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也有所不同。少年儿童生长迅速,需要较多的能量补充,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其在参与不同激烈程度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同的。如写字,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8.40千焦。

  生:嗯。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师:那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呢?以下就是我们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七大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粗纤维)。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剩余的4种则不能提供能量,但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下面我们一种一种来介绍,首先是糖类,大家看课本P120的介绍,你能说出糖类的作用、种类以及来源吗?

  生: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师:嗯,对,下面我们来看脂肪,大家结合课本说说脂肪的作用。

  生: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储存在人体中的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当人体内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将其分解提供能量。

  师:嗯,对,而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油、豆类、奶油等。那下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秋天长得肥肥的熊经过冬眠后,会消瘦很多。你知道为什么?

  生:冬眠时,由于熊没有从外界摄取糖类等食物,但需要维持体温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所以只能分解体内脂肪提供能量,所以消瘦很多。

  师:对,非常好。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蛋白质。课本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生: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师:嗯,我们平常吃的瘦肉、鱼、蛋、奶、豆类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那么看一下下面这个问题:儿童、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奶、蛋、鱼、肉?

  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组成物质

  师:嗯,看来大家都掌握得比较不错了,那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下水,它占体重的60%-70%。大家想想水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师:嗯,说完了说,我们接下去要介绍的就是无机盐。无机盐包括_、_、_、_、_等,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生: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磷等。

  师:那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知识的积累来完成以下连线题。

  生: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贫血(缺铁);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钙);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缺锌)。

  师:看来大家平时课外知识也学得非常好。下面要讲的是食物纤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粗纤维。课本中也有介绍,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粗纤维的作用是什么?

  生:粗纤维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等。此外,粗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师:所以大家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吃肉补充蛋白质外,还应该多吃点蔬菜,帮助消化。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纤维素。维生素种类多,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不能提供能量,但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下面表格中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纤维素,包括主要作用、缺乏时的症状以及含该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大家可以通过后面的简记歌谣来对这四种纤维素缺乏时对应的症状进行记忆。

  生:嗯。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师:下面我们来看三张图片,请大家说说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甲图反应出这位同学挑食,时间长了会使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乙图反应出这位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学习任务很重,往往两节课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学习效果。如果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影响健康。

  丙图反应出这位同学偏食,而偏食会造成某些营养过剩和某些营养缺乏而导致营养不良。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因为许多饮料中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常饮不利于身体健康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膳食呢?

  生: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一定要吃早餐等。早餐饱、中餐好、晚餐少。

  (三)课堂小结

  师:下面我请学生来回答下在这节课中你所学的知识有哪些?

  生:第一,我们学习了食物与能量。每克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千焦。第二,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七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师:嗯,非常好。大家除了要知道以上两方面知识外,还要知道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饮食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课后,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生:好。

小学科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活动建议: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xxx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参考资料:

  水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据统计,一个人煤田要喝2升左右的水,如果一个人活到60岁,他一生饮水50吨。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不仅是^xxx内重要组成部分,而且^xxx内发生的一切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的。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要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大大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因此,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xxx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感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痛苦往往甚于饥饿。如果没有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养分,因为养分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的根毛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在水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没有光合作用,植物也就不能生存。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农民灌溉需要水,据资料介绍,灌溉一公顷水稻需水18000吨,一亩蔬菜需水25~30吨,一亩小麦需水40~50吨,一亩棉花需水35~50吨。工业生产也需要水,每生产一吨钢需水100吨,一座发电能力1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淡水上亿吨。钢铁厂用水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和产品,清洗设备或厂房,所有的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所以,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此外,城市生活和建设每时每刻都需要水。

  水的起源

  地球上刚刚诞生时,没有河流,也没有海洋,更没有生命,它的表面是干燥的,大气中也很少有水分。那么如今浩瀚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河流,烟波浩淼的湖泊,千奇百态的万年冰雪,还有那地下的清泉暗流和天上的云雾雨露,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地球是由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星际物质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组成有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外面围绕着大量的气体。地球刚形成时,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后来,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区温度不断增高,有些物质慢慢变软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非常激烈,火山喷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动,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些地方下陷形成低地和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由于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水蒸气在空中达到饱和时便冷却成云,变成雨,落在地面上,聚集在低洼处,逐渐积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到地表最低区域形成海洋。地球上的水在开始形成时,无论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会很多,随着地球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地被送入大气层,地面水量也不断增多,经历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最后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江河湖海。

小学科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二、猜想假设

  学生质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

  五、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六、拓展创新

  生活中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学会了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依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给食物分类;

  2、调查本班学生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制成统计表;

  3、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4、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的':

  1、每天吃的饮食,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对自身的健康增强意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图片、统计表

  学生: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实物;

  四、教学过程:

  1、(1)出示食物图

  提问: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些东西吗?(食物)

  看到这些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2)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 我们吃什么

  2、认识食物并分类:

  (1)学生阅读教材40页的资料,并划出你知道的营养成分。

  (2)互相讨论: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识?

  粮食类:主要有淀粉、鸡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质;

  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类: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素

  (3)指导学生认识食物营养标签;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用”碘酒“探测”淀粉“的实验,并观察异同,做好记录;

  (3)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并做好记录;

  4、填统计表:

  (1)学生回答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指名学生上讲台在统计表中画圈,其余学生思考爱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4)讨论: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结:

  食物要多样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饱,10多年前是味道,现在是吃健康。

  6、作业:

  了解我们一在中必须补充哪些营养,以及各种营养需要多少?并从哪些食物中获取?

【小学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12-08

小学科学教案06-15

小学科学教案12-21

(精选)小学科学教案05-22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02-05

【精】小学科学教案01-01

小学科学教案【热】01-01

【热】小学科学教案01-01

【推荐】小学科学教案01-01

【热门】小学科学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