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

时间:2024-11-21 17:13:56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教案精品(15篇)

小学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二、猜想假设

  学生质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

  五、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六、拓展创新

  生活中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学会了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

  3.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4.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难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多媒体图片展示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

  2、学生分组讨论: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总结:由于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史短的特点,并且伴随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严重的危害人员的伤亡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经济的损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摧毁房屋建筑

  思考:如果你正好遇到泥石流发生,你会采取怎么样的应急措施呢?图片展示逃生路线,学生分组讨论,并讲讲个子选择的逃生路线的缘由。

  3、应急措施

  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师: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该如何来防御它呢?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

  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找出泥石流的概念

  1、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模拟实验:运用沙,坡面,水来模拟泥石流爆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泥石流的自然成因

  探究实验:泥石流的自然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与坡面的倾斜度,洒水量的大小,泥土的松散有关。

  ①在坡面上放上等量的沙,使用不同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现象。

  说明:与洒水量的.多少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a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②改变坡面的倾斜角度,放上等量的沙,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坡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b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在同样的坡面上,堆放等质量的石块,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泥土的松散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c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多媒体展示地震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和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导致我国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区的泥石流尤为严重。同时强调,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形成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人为因素

  师:对于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因素中哪个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破坏呢?

  生:泥土的松散。

  师:那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泥土的松散呢?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开矿堆放的矿渣,采石形成的弃土,修建公路、铁路或其他建筑工程,使坡面物质变得松散或结构遭受破坏等。

  师: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自然成因和人为因素后,那我们该如何来防御泥石流呢?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思考: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发言:①预警②搬迁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工程措施⑤抢险救灾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教案3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激光笔。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

  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小学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喜爱大自然,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各种种子,实地观察体验,事先收集

  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苍耳,蒲公英,莲蓬,水盆,放大镜

  3、课件准备

  【活动过程】

  1、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儿歌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仔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

  2、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外形: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③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根据幼儿对种子已有的认识合作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他可以随风飘扬?比较交流,最后教师启迪,帮助幼儿联想种子靠风传播需要的.条件。

  3、苍耳的传播方式

  ①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大胆发言,对触觉有一定感知。

  ②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放大镜里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形态能做总结性的描述。请小朋友利用刚才幼儿观察苍耳的相关经验,讨论为什么苍耳能紧紧抓住动物的毛: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4、莲子的传播方式

  ①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将莲蓬放到水盆里,进行观察和操作,教师设置障碍:你能让莲蓬沉到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是漂浮在水中的。

  ②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索:还有哪些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植物的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5、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形成的,变化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乐——蛾眉月的过程。

  2、会设计和验证有关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

  3、学生提高想像能力、推理能力,产生长期观察的兴趣,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入手设计并验证“月相成因”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同学们好。老师最近读了些古诗,发现这些诗中有共同的意象(出示诗)。这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呢?

  学生读诗,比较后回答。

  2、诗里描述的月亮形状是一样的么?

  学生回答。

  3、为什么同样的月亮在不同诗里是不一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月亮》。

  二、画出心中的月亮

  1、诗人歌者对月亮寄托了无限的情怀,我们也来展现我们心目中的月亮。

  学生画出自己看到月亮的样子。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描述它的形状?

  3、根据学生画的不同形状,说出它的名称。

  4、那月亮本身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

  5、那我们看到的月亮发光的部分叫什么呢?引出月相的定义。

  6、月相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什么规律么?老师请老师对黑板上的图进行编号,同学们把自己画的月亮排一排,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排呢。

  7、展示现实中月相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变化规律。

  三、探究释疑

  1、对为什么月相有这样的规律进行猜测(月相有变化,月球在运动,大胆地猜一猜,月相变化和什么有关?

  2、交流汇报

  3、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那真相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下视频视频。

  4、哪位同学来总结下这个视频说了什么呢?

  5、出示示意图,更直观地展示。最里面的是地球,在地球外面的`是月球轨道,这个黑色的虚线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角度。最外一圈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月亮的样子,也就是月相。

  四、月亮出现的时间与方位

  1、老师发现了一张奇怪的图,出示图。你们有什么发现?

  2、对,太阳和月亮在一个天空中。那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情形呢?判断这张图的真伪,我们要懂得什么知识?

  3、引出月亮出现的时间和方位。

  4、展现农历初一,三十,初五,六等特殊时间月亮出现时间与方位。

  5、那这张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么?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奇怪的案件。引发学生思考。

  2、学生交流,回答。

  3、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对案件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教案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 3

  学生课前准备:钉子、大头针、回形针

  二、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电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因此,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磁现象、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方案及验证实验。其目的在于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白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活动:

  1、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首先让学生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研究电磁铁的前提条件,一节电池、导线、大钉子可以组合成简易的电磁铁装置。电磁铁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磁性。学生组装好电磁铁以后马上就想看到现象,去尝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度、线圈缠绕的匝数有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仍采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在活动中一定要提醒学生细心,因为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有的时候变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视了一个数据的记录,从而导致验证数据的不准确,结果就会有问题。

  3、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主要可以采取让学生交流、资料共享的方法,认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认识到电磁铁为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巨大方便。有条件可以用学生天天接触的电铃做演示来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演示制作电磁铁,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吗?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让学生观看制作过程: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导线圈数、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总结汇报;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学生比较。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指导学生看书第44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七、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引导为主,全方面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实验比赛,在比赛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从而达到预设目标,即实验假设线圈数影响着电磁铁的磁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有根据地假设实验的能力;又指导实验前思考各种要素从而小组内布置安排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检验实验中,既放手让小组内自由实验又适时地巡视学生实验进行适时指导,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对实验中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畅述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表述实验、反思实验的能力,再一次培养学生进行完整科学实验的能力。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南张楼小学姓名:张秀珍职称:二级教师

  电话:3578052

  电子邮件:1553743479@qq.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小学本科学历,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所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省级、市级一、二等奖,曾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小学科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小学科学教案8

  设计思路:

  夏天来了,天气渐渐炎热,防暑成了我们口中的热门话题。孩子们对于夏季的各种防暑办法也有一些经验的积累,因此设计本次活动,一方面是对他们经验的整理,同时也是对这一大主题经验的总结和梳理。

  整个活动以游戏竞赛的形式开展,为了感受竞赛的激烈性,让孩子们会说,有法可说、敢说,因此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这样有准备的`前提下,游戏就显得踊跃了。第二部分通过将各种方法的分类,感受不同方法运用的不同场合和作用,感知方法的不同用途;第三环节通过动物防暑的了解,知道更多自身防暑的办法,进行方法的拓展。

  活动目标:

  1、乐意分享关于夏天防暑的各种办法。

  2、知道各种不同的扇子,感受扇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黑板、扇子、手工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分享和交流不同的防暑办法

  1、幼儿分成两组,轮流说出防暑的办法,不能重复。

  2、说对一个,就得一颗五角星。师在旁边做好相应的记录。

  3、统计一共有多少种防暑的办法。

  二、分类感知不同方法的不同作用

  1、太阳很厉害,你在外面,可以用哪些办法来防暑?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办法吗?

  2、好热的天,你在家里,可以用哪些办法来防暑?还有吗?

  3、小结:并将新的方法一起记录到黑板上。

  三、拓展感受和了解动物防暑的不同办法

  1、幼儿讨论动物避暑的办法。

  2、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这也有一些小动物避暑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好吗?

  小狗:伸舌头排汗

  孔雀:开屏降温

  松鼠:竖起尾巴,把尾巴当太阳伞

  大象:耳朵是空调器,鼻子能喷水,洗澡降温

  蜗牛:夏眠,缩进壳里睡觉

  3、小动物们避暑的方法可真多,我这里还有很多资料,区域活动时你可以到语言角里去找找看,那外面藏着许多小秘密,我可等着你们来告诉我啊!

小学科学教案9

  第二课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

小学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学生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在探索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学生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和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小学科学教案11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大树与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汇报内容真丰富,有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内容?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第二课 校园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有树皮光滑,有粗糙 结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树木,还有低矮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实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草,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非交*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共同点有根茎叶,有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作用是梳理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第五课 植物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树叶数量和树叶种数;根据一定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是呀,树木是我们朋友,他们是有生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叶是活,而落叶是死。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将枯叶等)能从几张叶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它从叶芽长成小小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第七课 植物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寿命。

  植物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认识,懂得生命可贵,也体会生死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图片,植物一生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

  整理:翻看前几课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都有相同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结构特征等。

小学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毛衣摩擦产生的现象。

  2、激发幼儿喜欢做小试验的兴趣。

  3、尝试作记录。

  活动准备:

  纸屑、记录纸、旧毛衣、塑料尺、塑料棒、铅笔、木筷子、记录表、木梳子、塑料梳子、木棒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安静游戏《小鸟小鸟》

  1、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

  师:老师手里面握住的是天空,小小的桌子是大地,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幼:想。

  师:可是,小雪花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

  2、小朋友提出各种方法,一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3、做各种物品摩擦毛衣产生的现象。

  师: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在表格中画一把尺子),怎么不动呢?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幼:不能

  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啊~~

  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行的表示法)

  幼:神奇。

  师:唔,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开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画铅笔)能不能吸引啊?

  幼:不能

  (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不行的表示法)

  师:怎么这还有一把梳子,咦,让我看看能不能产生魔力(注意营造一种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情境。)。如意

  老师这里还有木筷子,木棒(在黑板上画出来),这些东西擦了以后还能不能产生魔力呢?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做试验

  师:好。但是蒋老师有个要求,把能产生魔力的的东西和不能产生魔力的东西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小朋友分组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观察哟。

  巡回指导。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4、总结。

  师:原来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的东西能摩擦后互相吸引,就告诉蒋老师,好不好。我看谁有一双最善于发现奥秘的眼睛。

小学科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握比较少。另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少。组织教学上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14

  近年来,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逐渐受到重视,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开发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以下是我最近一次教学的教案和反思。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3.能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问答互动,让学生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知识讲解。

  介绍植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和生长过程,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性认识植物的变化和生长规律。

  三、实验环节。

  让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记录每个阶段的生长情况,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经验和体会,回答问题并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他们能够认真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能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些粗心大意,数据记录不准确,还有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不够详细。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在实验的前期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技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并提高她们的实验技能。

  教学不断需要改进和完善,我将会继续努力,让我的教学更加优秀,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科学。

小学科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个科学主题活动《我们离不开空气》,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幼儿用塑料口袋去收集空气,以此感知空气的存在。在此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仅仅是探索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还利用塑料袋做成泡泡玩起了各种游戏,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欲望,我设计了这次健康活动《泡泡乐》。

  活动目标:

  1、尝试泡泡的多种玩法,练习追逐和躲闪等能力。

  2、通过一物多玩的活动,体验创新玩法带来的成功体验。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扎好的泡泡两框。

  2、场地布置:手、脚标记各一个,画好的线路、大圆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热身运动行进间齐步走和跑步走

  1、齐步走

  2、跑步走

  (二)以猜谜活动,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天天在我身边飘,动物植物离不了。

  幼:空气

  师:对了,就是空气,那你有什么方法抓住空气吗?

  幼:有,像那一次那样用塑料袋收集。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来抓住空气。今天,老师用塑料袋装空气扎成了许多泡泡

  来玩游戏,小朋友们想玩吗?

  幼:想,想,想

  二、基本部分

  ㈠泡泡飞飞飞

  1、教师出示泡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孩子们,请看我们用口袋抓住了很多空气,装满了空气的塑料袋像什么?

  幼:像一个大泡泡。

  师:用手轻轻一顶,泡泡会怎么样?

  幼:会飞起来

  师:除了可以用手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

  幼:用脚或者膝盖。

  幼:还可以用肩膀或者用头顶。

  师:那这些方法里哪个方法最好?请你们每一种都去试一试,试过之后,再来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探索泡泡的玩法

  幼儿自主尝试顶泡泡。

  3、讨论交流

  师:你试过的这些方法里,你觉得用什么顶最省力,而且泡泡飞得最高?为什么?

  幼:用手顶最省力。

  幼:力气大,瞄得准。

  4、幼儿分组再次玩泡泡,比一比谁的泡泡飞得高

  师:那谁的力气最大,谁瞄的最准呢,我们来分组比试一下。

  12

  5、总结。

  师:玩泡泡的方法有很多种,试过之后我们才能找到最好的。

  ㈡泡泡滚滚滚

  1、教师提问,引出泡泡在地上会滚的特征

  师:那刚才你们的.泡泡没顶住,掉在地上会怎么样?

  幼:会滚。

  师:你有哪些方法让泡泡听话的在地上滚起来呢?

  幼:用手赶、用脚踢

  师:那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吧。

  2、滚泡泡

  师:在这些方法里,你觉得哪个方法最好?有的小朋友说用手赶,有的小朋友说用脚踢,有问题了,让我们来试一试。用手赶的小朋友请你站到小手队标记处排好队伍,选择用脚踢的小朋友,请你站到小脚队标记处排好队伍,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哪种方法最好?

  3、幼儿分组滚泡泡比赛,验证自己的猜测

  4、讨论:试过之后,你觉得你选择的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在直线上,脚的力气大,泡泡滚的快;转弯的地方,用手好控制方向好一些,所以,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

  ㈢泡泡砰砰砰

  1、教师有意踩破一个泡泡,发出砰的声音

  师:什么声音?

  幼:泡泡踩爆了

  师:泡泡爆炸就像放爆竹,砰砰砰,真热闹!下面我们来玩个泡泡砰砰砰的游戏吧!

  2、交代游戏玩法。

  ⑴教师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然后根据手中口袋的颜色依次站到相应的位置。

  ⑵师:孩子们,请你和我一样,用橡皮筋把泡泡绑在脚踝上,游戏开始时,用最快的速

  度踩爆对方的泡泡,可以主动攻击对方的泡泡,也可以灵活的躲闪,但是不能跑出圈外,跑出去就算犯规。

  师:请大家想一下,你觉得在这个游戏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幼:看好跑动方向,不相撞。

  幼:不拽不推拉。

  幼:踩的是泡泡,不是脚等

  师:嗯,总结得很好,希望大家都来遵守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4、请泡泡大赢家介绍经验。

  ⑴师幼一起检查比赛结果

  师:游戏结束了,我们看看两队分别还剩下几个泡泡?哪个队伍剩的泡泡多就获胜了?

  ⑵请个别幼儿介绍游戏经验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踩爆了几个泡泡?

  幼:我踩破了两个。

  幼:我踩破了五个

  师:你踩爆了同伴的泡泡,又保护好了自己的泡泡,你是怎么做到的?

  幼:看到别人的泡泡就用力踩,发现别人踩自己的泡泡就躲。

  师:既踩破了同伴的泡泡,又保护好了自己的泡泡,攻击和防御同时兼顾,这才是真正的游戏大赢家。

  师:让我们来给游戏大赢家放个爆竹,庆祝一下好吗?

  幼:好。

  师幼一起将剩下的泡泡全部踩破。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玩得怎么样?

  幼:很高兴。

  师:累不累呢?

  幼:很累。

  师:那跟老师一起来放松放松一下吧。

  幼儿与老师一起揉揉,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

  2、整理场地

  师:破塑料袋会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赶快把他们捡到垃圾桶里去吧。

  3、列队踏步回教室。

【小学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科学教案05-22

小学科学教案12-08

小学科学教案10-29

小学科学教案12-21

小学科学教案【精】08-03

【推荐】小学科学教案10-26

小学科学教案【荐】06-20

【热门】小学科学教案07-05

【精】小学科学教案10-21

【热】小学科学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