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集锦9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研究与实践(两课)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9周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想了解身边的各种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探求知欲。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总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劲用脑子想但好像总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有时候家长或老师也会被问的难以解释;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都为"科学"这一对他们来说新的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学生观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细、不认真,满足于一知半解……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他们喜爱主动参与、善于观察,为学好本课程打下了基础。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镇沅直属小学三年级(1)、(2)、(3)我今年36岁,本科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16年,小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科学学科已9年;能胜任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承担着科学启蒙任务,对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了解科学,培养兴趣,对探究科学打好基础。
2、教材编排体系:
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知识体会出发。将会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到难、循序渐进,有机地学会科学课程的各位目标,本册教材向小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有趣的活动的思维空间,探索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3、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了解科学。重难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探究",我要成为科学家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点燃他们爱科学之火。
第二单元《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重点是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经行比较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认识水在动、植物、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难点是,从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中去探究水的有关性质,体验实践过程的乐趣,从全新广阔的角度去认识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重难点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证据、探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1、基本知识目标,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能针对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的有关知识,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多渠道、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知道物体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的技能,并运用语言或画图来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会用文字、图画来表达,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来做一些小的试验,能理解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
3、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树立起我能成为科学家的坚定信念,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5、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中国的情感。
五、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深切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好教材。
2、仔细阅读有关本教材的资料,学习课改新理念,落实好"三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做好笔记,多学习促进步。
3、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以身边发生的"小"事为切入点,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4、全方位多角度的给每位孩子进行科学评价,既关切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品质。
5、加强培优转差,获得总体丰收。
6、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主动参与合作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紧跟科学前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KCB可调齿轮泵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
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
1、植物和我们
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KCB-300齿轮泵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气温是多少
3、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齿轮式渣油泵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ZYB可调式渣油泵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实验安排:
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
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虽然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
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回顾和分析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提出问题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问题、作岀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方面。以要素形式来提出,提示我们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流程的顺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都涵盖全部八个要素,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问题不一定是由学生自己提岀来的。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那么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就有了自主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并发展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科学方法,这些被称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来逐个培养,而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得到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是科学教入学的重要目标。
本套教材以专项学习的形式,设置“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程师那样”单元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专项技能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年级
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单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专项学习的选题,选取有利于凸显清晰的探究过程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素及其关系。对学生认识探究活动过程要素的教学,并非仅在本专项学习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全年段教学过程中。因此,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认识本套教材专项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
年段以后,进一步增加了查阅文献。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下雪以后,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工业盐”的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三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的方法,通过对比“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够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案,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结论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证据)来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分享交流时要结合证据介绍结论以及在交流质疑时也要提出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对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设、处理信息,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二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位,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本单元教材共有5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其次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三课。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最后、引导认识季节特征,即《气候与季节》。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土壤与生命的有关内容可以适当推后,与第三或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换。因为春节后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还没有苏醒,这部分内容后移能观察得更全面。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六、实验教学安排表
单元名称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备注
土壤与生命
了解土壤
研究土壤成分
研究土壤种类
纸巾、土壤样本、烧杯、水、搅拌棒;
烧杯、塑料杯(底部穿孔)、放大镜、水
肥沃的土壤
做一个肥料袋
土壤、水果皮、菜叶、水、烧杯、铲子、蚯蚓等
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观察种子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镊子、放大镜、浸泡过的种子;
透明的瓶子、纸巾、水、烧杯、待萌发的种子、塑料小匙等
根和茎
观察茎内部构造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11、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12、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地
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
1.植物和我们
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
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5课。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气温是多少
3.雨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 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
一、加强领导:
1、学校教导主任具体分管科学实验教学领导。
①分管领导有听课记录。
②实验教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教研活动及工作检查记录。
③有全校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进度总表》,并将该进度总表张贴在墙上。
2、学校有专职实验教师及仪器管理员。
①能熟悉所担任的科学课教材。
②能熟练使用仪器或教具。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按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科学科任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2、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每节实验课(包括演示、分组),教师应填写完整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并按年段分班整理,学期结束后装订保存备查(出示《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样张,对填写、整理“通知单”、“记录单”的要求进行讲解说明)。兼任仪器管理员的科学教师,可不必填写《实验通知单》。
3、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注销每次实验前,实验教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必须试做准备开设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操作要领。实验后要认真检查仪器或物品是否损坏或丢失,确保下次实验的正常进行。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填写完整的《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至少每学期整理一次,级学校领导审批后及时在《仪器登记卡》中注销。
5、各种单据整理存放,以便检查《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记录单》、《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应整理存放于仪器室管理,以便检查。
6、积极开展研制自制教具活动。研制自制教具可以补充补充学校仪器不足的问题,是一项既省钱,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认知世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教师要从自然学科所特有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身边许多废弃的东西都是可能利用的。
7、具体实验完成计划表: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页码
指导完成时间
我们都是科学家
1
视觉停留实验
P6
九月
2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P7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3
观察蜗牛或蚂蚁,并完成一份观察记录
P18-20
九月
生命之源——水
4
挤出蔬菜或水果里的水
P28
十、十一月
5
观察水的特点
P29-30
6
水的毛细现象
P31
7
水的表面张力
P32
8
水的压力
P33
9
水的浮力
P33
10
研究水的溶解
P34
它们
是什么
做的
11
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
P44
十一、十二月
12
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P45
13
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P47-48
14
研究金属的性质
P49-50
提出
问题
15
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
P57-58
十二月、一月
16
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P60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09
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11-09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7-12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6-28
三年级科学的教学计划05-08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3-31
科学教学计划三年级06-13
三年级科学的教学计划06-13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6-11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