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朗诵技巧朗诵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朗诵稿很是熟悉吧,朗诵者需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要一起来学习朗诵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朗诵技巧朗诵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朗诵技巧朗诵稿 篇1
第一步:对朗诵材料的选择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这样,也能方便孩子们记忆。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的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第二步:对朗诵作品的了解
了解作品的内容是朗诵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灵活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便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要尽量选择能让孩子们读懂的作品哟!
第三步:搭配上配乐以及基本的表达手法
搭配上适合朗诵作品的音乐,可以为朗诵加分不少。
以及基本朗诵表达手法的运用,赋予朗诵作品不一样的`感情。不同的停连组合,重音的不同,会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情感体现。所以,在朗诵之前要了解作品内容,就内容来运用表达手法,这样才会使朗诵情感的传递事半功倍。
朗诵技巧朗诵稿 篇2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xx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集体断电一小时;
(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
(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4)3月31日晚7时30分;
(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朗诵技巧朗诵稿 篇3
一、散文的朗诵基调
散文总是从作者主观视点来观察世界万物,从中有所感悟,于是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感想。读散文,听散文,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终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因为是一个看,想,感悟的过程,所以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会像演讲那样异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诵时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长而不用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
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规整的节奏和严格的韵律,但是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对称结构。
例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朗读时,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语调来读这对语句,使文中的韵律美表现出来。
散文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散文以抒情为主,不写人和事。
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发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虽然也会出现一些事物,但是这些事物都是虚写而不是实写的,是概括而不是具体的。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去读。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我们在朗读这一类型的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朗诵《春》时,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欣喜的心情读出来。中间的部分,从各个方面描写春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减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写和抒情区别开来。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音量,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
另外一种类型的散文稍有不同。这些散文中穿插着一些人和事。有时,正是这些人和事给了作者启示,由此而产生了感慨。那么我们怎样来朗读这种类型的散文呢?总的说来,我们应该把其人其事作为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故事来读。
二、朗诵散文要注意的问题
1、感情要真实。朗诵散文应力求展示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现作品中的人格意象。散文是心灵的体现,是真情流露。朗诵时要充分把握不同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热情地赞美了白杨树,进而赞美了北方的农民,赞美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朗诵时要充分把握这种感情基调。
2、表达要有变化。散文语言自由、舒展,表达细腻生动,抒情、叙述、描写、设计相辅相成,显得生动、明快,对不同语体风格要区别处理。叙述性语言的朗诵要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纸背。朗诵者应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气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急缓,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发出来。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散文结构布局多种多样,有横式的,有纵式的;有逐层深入的,有曲折迂回的。
例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以毛竹的功绩为线索,围绕这根主线,作者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是一篇纵式结构文章。而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分别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一篇对比结构的横式散文。
散文的结体式样很多,写法多样,但无论什么散文都是形散神聚,总是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文,统领全篇。要么是自始至终有一种充沛的激情来描写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使全文浑然一体。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向人展现的是一种激昂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之情;要么是以一些寓意深邃的话语统领全文,如柯岩的《岚山情思》就是以周总理病重时的一句情深意切的话为主旨进行构思的。朗诵时应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发展线索,用停顿的长短来显示文章的结构变化及语脉发展,用重音和语调来突出主题,使语脉清晰,聚而不散。
朗诵技巧朗诵稿 篇4
朗诵技巧和诗歌朗诵要求
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举例说明:
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 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范)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话说:这天,只见太阳啊——小王庄的人都来听村长说事”这还带有北方说相声的方式 。
另外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来定朗诵基本的调子。所以说:抓住题材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脑子要清晰,不要拿来就读。
朗诵要领
朗读不仅是阅读教学而且提高普通话水平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普通话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朗读指导存在许多不当之处。第五,许多学生缺乏对普通话的驾驭能力。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很多学生不能熟练运用普通话。 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体系。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各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首先,我们在教学中保证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去掉了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实践证明,李吉林老师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讲少了,学生读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读训练中,我们注意变换形式,使学生朗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分朗读等,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
2、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每一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普通话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改善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为学生创造一个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由于地方方言的干扰,只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并不大。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时时刻刻讲普通话,让学生觉得普通话就在我身边,在耳濡目染中轻松的运用普通话。也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素质的大面积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朗诵时注意的事项
一 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
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我们本着切实可行,有益于朗读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常用的五种朗读符号介绍给大家。
1、——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例如:
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据语境,是“儿子”奇怪,应该在“看到”后面标一停顿符号,就是“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很容易在“儿子”后面停顿,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
2、——间歇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都可使用。用于无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例如《井冈翠竹》中的两句话: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在“井冈山”后略略一顿,目的是把人们带进作者所描绘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难忘的”后面作一较长时间的顿歇,“毛竹”两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语气送出,表达出对井冈山翠竹的深厚眷恋之情,用回味性停顿的方法,把听者带入过去,使其在停顿中受到感染。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情感。
3、——连接号。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例如:
“……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歌声》)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场面。朗读时,语速较快,衔接较紧,须做些连接处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卫婆子这种走家串巷的村镇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别家底细为荣,喜欢多嘴饶舌,加上又喝点酒,说起话来就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4、 ——词组号。把需连起来读的词或词组连在一起,避免破坏语意。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昨天发布公告。
依据语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是一个词组,如果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就会支离破碎,语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声明作废”。不能读成“……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
5、——和重音号。···为主要重音,为次要重音。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词语。因此,这三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这语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阳之多,热度极高,万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绍了几种经常使用的朗读符号。朗读实践证明,朗读符号仅仅是朗读时的辅助手段,企图完全依赖于朗读符号去完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实现朗读目的,是做不到的。
【朗诵技巧朗诵稿】相关文章:
散文的朗诵技巧12-01
散文朗诵技巧04-29
诗朗诵技巧11-07
诗词朗诵技巧09-08
散文朗诵技巧06-27
散文朗诵技巧09-27
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10-14
古诗朗诵技巧08-22
雨巷朗诵技巧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