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礼仪文化介绍

时间:2021-06-11 09:49:53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仫佬族礼仪文化介绍

  仫佬族礼仪文化

  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礼仪风俗,比如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等。这些礼仪可以从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反映出来,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就随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添丁报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头号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给外婆家报喜。外婆立即挑起早已准备好的东西:鸡(男丁母鸡,女丁公鸡)、背带、花布、甜酒、黄糖、鸡蛋前来贺喜。直到三朝后与接生婆、亲家母共进喜餐之后才返回家中。

  满月酒

  在仫佬人眼里,满月酒是庆贺“万年香火”的一件大事。满月酒这天,外婆送来背带、布匹,外家姐妹每人送来一副“白米担”。男家亲友送来鸡、鸭、米、面等。诸位亲朋都来庆贺,为小孩举行“开斋”、“取名”的'仪式。晚上外家与婆家各为一方,唱歌对擂。

  敬婆王招人丁

  民间传说婆王管生育,社王管平安。能否生男育女由婆王掌管着,子女能否长大成人由社王操纵着。因而,农历的三月初三“婆王诞”要去敬祭她;二月、八月春秋社日要向社王报人丁。祭祀婆王是全村性的活动,祭拜结束之后,由“冬头”向婆王报告每家每户的人口情况,感谢婆王的恩德。这一天,全族人一齐出动,抬猪牵牛到婆王庙前宰杀,大摆酒席,全族人聚餐,祈祝人丁兴旺。

  认恩娘

  “亲娘不比恩娘大”,这是仫佬山乡流传的一句俗语。它反映了“恩娘”(即“契娘”)在日常民俗生活中的地位。民间认为,小孩虽然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但是长大成人,还得依靠恩娘保佑,因而,认恩娘之风相当盛行。

  补做风流

  “补做风流”是仫佬族久婚无子的人家所做的民间法事,也是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凡久婚不孕者,民间认为,是他们婚前耍风流不够,(尤其那些不是自己走坡对歌谈情,由父母包办而久婚不育者),因此要补做风流把恋爱谈够谈充分,把夫妇之间的爱情培育得浓浓的,才能怀孕生小孩。

  仫佬族枕头粽饮食文化

  端午节各地都兴包粽子,根据粽子的包扎形式不同,可分为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等。但你听过有一种粽子叫枕头粽吗?在仫佬族,人们逢年过节都要包枕头粽,听这名字,你能想象出枕头粽是怎么样的吗?它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逢年过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都包枕头粽欢度佳节。传说,枕头粽是一群砍柴的壮家儿童传教给放牛的仫佬族儿童的。枕头粽每只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个就够了。

  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捞出晾干后放些碱水拌匀;然后把粽叶背面一层层地摊开约一尺多宽,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叶子围边,叠上一层叶子,铺放一层米,像谷围围谷子一样。最后用绳子绑紧牢,放进锅里边去煮一个昼夜。包枕头粽的季节在二月社日。

  每逢佳节,仫佬族群众和当地的壮族人民一样,都有包大粽粑和冲糍粑的爱好和习惯。

  仫佬人包的粽粑特大,每个5—6斤重,象大枕头,故称枕头粽。包粽时,先浸泡糯米几小时,捞干后放些碱水拌匀,然后把冬叶(即粽粑叶)背面一张张铺一尺多宽,层层加米到一定的高度,还放些在叶子围边,最后绑紧。有些地方,在米中间放上一些事先腌好的肉或拌放些豆类。粽放在特大的锅中煮上一天一夜即可。包粽的季节一般在二月社(春分前后),姑娘婚后第一次到夫家过节或生小孩后回娘家,家里都要包大粽粑相送。

【仫佬族礼仪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仫佬族礼仪风俗06-12

中国礼仪文化介绍04-11

西餐礼仪文化介绍06-12

美国留学礼仪文化介绍服装礼仪介绍04-06

中国礼仪文化的起源介绍06-11

关于中法礼仪文化介绍06-11

韩国礼仪文化说明介绍06-12

仫佬族文化的社会教育传承探究论文06-23

关于仫佬族的节日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