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时间:2023-06-06 00:26:29 振濠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礼仪和习俗,那么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1

  锡伯族:晚辈路上遇见长辈要问安并让路;平辈见面要相互问好。客人来访,儿媳要出来装烟、倒茶,若装烟、倒茶的与客人辈分相等,客人应起立或欠身双手接;客人告别时,全家要出来送至大门口。

  阿昌族:讲究礼貌,尤其对老年人非常尊敬,人们无论集会或在家里,只要有老年人走过来,都要站起来让座,表示尊敬和欢迎。客人来访,必以家中最好饮食热情款待。

  普米族:普米族热情好客,客人若在盛夏来访,主人当着客人的面宰杀猪、羊、鸡、鸭、以示诚心;客人离去时,主人要送客人一块猪腿肉,称为“散份子”;在婚丧和集会时,要用牛角杯盛酒敬客,并以客醉为体面。盖新房时,亲友邻里前往帮忙,主人只待以酒饭,不给报酬。

  塔吉克族:男子相见,一般都亲切握手,亲密的要互吻彼此紧握的手背,最亲密的`还要相互拥抱;女子相见,长者吻幼者之眼,并抚摸其头顶,幼者吻长者手背,平辈则互吻面颊,亲密的则吻唇;男女相见,行握手礼,有亲戚关系的则多由女方吻男方面颊。如有客人投宿,无论认识与否,都盛情款待。

  怒族: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主人都要热情款待;打到猎物,全村每人都有一份;谁家修房子,只要告诉日起,全村人都会前去帮忙,不计报酬。

  乌孜别克族:好客,注重礼节。幼者尊重长者,有话让老人先说,走路让老人走在前面;外出骑马时,若二人共乘,则长者再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平辈妇女相见,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拥抱,长者可以吻幼者脸颊。男的见面,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对来访客人都热情招待。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2

  1、蒙古族: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2、回族: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3、 藏族:藏族人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

  5、阿昌族:阿昌族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哈萨克斯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13、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满族人: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15、朝鲜族: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16、壮族: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17、彝族: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

  18、土家族:妇女爱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20、侗族: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村民聚会、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楼,有的高达13层,颇为壮观。逢年过节,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楼前的广场上,尽情歌舞。

  21、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男女都包头。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还爱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区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国”之称。

  22、哈尼族:哈尼族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龙树”为保护神。几段打了结的绳子作为账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1957年,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23、黎族: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4、高山族: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25、纳西族:纳西族丧礼一般为土葬。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26、水族: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上衣为紧身窄长袖右开襟,襟沿镶绣有花边,与汉族的“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

  27、瑶族:瑶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歌活动来进行。对歌一般出现在节日和婚娶等活动中,农闲季节青年男女串寨或走亲戚也要进行对歌活动。

  28、拉祜族: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芦节”,拉祜族人还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过驱虫护粮的“火把节”、农历八月间谷物成熟时过“尝新节”。

  29、僳僳族:僳僳族的重要节日“刀杆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

  30、怒族:怒族村寨多分布在怒江两岸的山腰台地上,房屋样式有木楞房、千脚落地屋等,片石屋顶房是用地区特殊石材资源建盖的特色住屋。

  31、布朗族:布朗族喜食竹筒饭以及各种副食、蔬菜、肉类。食垛生,食通过独有方法制成的各种南咪、酸茶。还食用山野里的各种虫类。

  32、赫哲族:在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3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34、 普米族:普米族有成人礼的习俗,男女长到13岁时要分别举行“穿裤子礼”和“穿裙子礼”。

  35、佤族:佤族地区较多绘画及雕刻像,虽相对粗糙,但却充溢着早期人类的审美理想。绘画见于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涂绘,图案有动物、人物活动和山水等,画法粗犷简明,风格与在佤族地区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沧源崖画相类似。雕刻物则以人像、牛头居多,放置于门头及寨桩上。

  36、京族: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37、东乡族: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38、羌族: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39、景颇族: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40、德昂族: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相关文章:

中国各个民族的礼仪09-13

中国民族礼仪习俗09-24

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习俗范文03-04

中国礼仪习俗介绍08-01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介绍03-12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04-26

各个节日送花的学问和礼仪04-14

中国的民族教学反思04-20

2018中国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