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赏析论文
《喜宴》是李安导演1993年出品的一部同性题材电影。下面是有关这部电影的赏析论文,一起来了解吧!
《喜宴》赏析论文
[摘 要] 李安在电影《喜宴》中凭借生动和出色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展现出一部传统伦理剧。无论是影片的主题还是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都集中凸显出传统文化的特性,它包含了以孝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尽孝道的婚姻观念和讲究“色香味”的饮食文化。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电影《喜宴》的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并分别针对影片中折射出来的文化进行一一解读,透过这部影片,观众不仅能领略到李安导演独特的影像表现手法,还进一步了解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电影《喜宴》;文化;婚姻;家庭伦理
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通俗剧,其借助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邀请父母参加婚礼的故事,从而揭示出影片中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通过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家庭伦理观念、婚姻观念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来探析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同时影片还涉及社会敏感话题,例如同性恋等,作为导演,李安站在多个视角来解读不同家庭的伦理观念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影片自上映后就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涉及传统文化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导人们应客观对待两性关系。
一、电影《喜宴》
李安导演在1993年的时候完成了电影《喜宴》的拍摄,这与他之前的电影作品《推手》传达出来的怜悯之情不同,在这部影片中主要采用了轻喜剧的手法展开故事的叙述,影片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对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进行解读。在叙事过程中,李安导演主要截取了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揭示出文本中的人文性。在影片的选材上,李安仍然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传统伦理道德的对立面,并由此延伸出来的情感矛盾,在这其中还囊括了许多较为敏感的社会性话题,例如非法移民等。影片的主人公高伟同是一个台湾人,但他定居在美国,并在纽约有了自己的生意,同时他也和同性恋塞门生活在一起。而在台湾的父母则时常催促他结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高伟同只能和顾薇薇一起通过假结婚的方式来瞒骗父母,而薇薇也在其中得到了好处,获得了美国的绿卡,伟同的父母知晓了儿子的婚讯后就急忙赶到纽约。在婚宴后,新人沉醉在喜气的气氛中有了肌肤之亲,并怀孕了。而塞门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与伟同吵架,最后被父亲知道了,最后父母也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离开了美国。影片在放映期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最为吸引人的无疑是影片中植入了诸多中西方文化,让广大观众津津乐道。
二、电影《喜宴》的文化解读
(一)家庭伦理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始终都把孝道放在首位,从古至今,孝道就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反映到一个大家庭中,孝道就表示要尊重老人,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思想意志。事实上,孝道的首要含义就是要顺从,意思是说子女要遵循父母的意见,其次孝道还包括子女有传承香火的责任。而在中国人的眼中,孝道被称为是最根本的美德,我国的孝道文化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每一代人纷纷继承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得到了每一代人的认可和尊重。在李安的电影《喜宴》中也具体刻画了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伟同的父亲陷入了病重的情况下仍然心系自己的儿子还没有传承香火,这是因为在中国亘古不变的意识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如果伟同的父亲在临死的时候还带着无限的遗憾,那么他就是一个不遵守孝道的儿子。为此,他也认同了同性恋爱人的看法,与女租客顾薇薇合谋假结婚,这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也只能这样做,我们可以从中得知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希望能够满足病危父亲的意愿,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与孝道是吻合的,导演为了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安排了中西方文化的对立来呈现。
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还十分注重成员之间的长幼关系,人们希望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子女的孝道则是保证家庭幸福的一个首要因素。在中国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是没有隐私的,因为家庭中的长者具有掌控的权利,能妥善安排家庭中的事宜,并及时掌握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作为家庭中的晚辈,应该遵从长辈的建议,如果违逆他们的意见就被认为是不孝。电影《喜宴》中的主人公高伟同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中,所以他接受了这种假结婚的方式来尽孝道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还十分注重血缘关系,而且一般都是一个大家庭,所以中国人一般都是以祖孙三代为一个整体。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家庭规模正在不断缩减,但仍然无法更改中国人深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心,所以影片中的高伟同虽然生活在一个讲究自由和开放的西方国度,但是他血液中流淌着中国人的基因,促使他无法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酝酿,同时也注定了他无法摆脱父母的意见。这与影片中涉及的西方家庭观念是不同的,例如塞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西方人更为重视的是自己的情感,他们完全依照自己的意识来生活,几乎不受长辈的干预和约束,他们能充分享受到自由的权利,并且从小就培养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样是一个适龄青年,塞门就没有遭受到父母的催婚,他仍然过着自由的生活。
(二)婚姻观念
在对待婚姻问题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保守,这一文化观念也在电影《喜宴》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中国人的观念中比较重视婚姻,一般到了适当的年龄就会为子女安排婚事,例如影片中高伟同的父母都极力催促儿子结婚就表明了中国的婚姻观;而高伟同与塞门之间的同性恋也说明了西方的婚姻观较为开放和自由。在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中,老一辈的长者总是希望亲眼看到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并满足自己抱孙子的愿望,但是在电影《喜宴》中,导演李安并没有满足老人的希望,而是刻画了他们的儿子是一个同性恋者,并且在美国已经有一个同性恋爱人,这一行为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是被排斥的,这一个文化冲突也是影片中的核心。但在美国的婚姻观念中,同性恋是受到认同的,但是中国人却不能接受,所以当高伟同意识到同性恋的事情已经无法掩盖的时候,他决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母亲,母亲听后为此感到十分震惊,母亲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母亲要求向高伟同的父亲隐瞒真相。母亲的这一做法主要是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在与丈夫长期的生活中也了解到他也是一个传统的人,所以她心里很清楚丈夫必然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同性恋是违背道德的,是一种被人耻笑的行为。 在电影《喜宴》中还说明了另一个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即子女到了适婚的年龄都应该结婚生子,这一观念其实与中国文化中讲究的孝道相吻合。中国人认为无论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结婚生子保证家族的血脉才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与影片中刻画的西方人的观念则不同,西方人是为了自己的情感才结婚,而不是为了延续传统,他们认为只有相爱的人才能走在一起,并且诞下爱的结晶,婚姻在他们眼中是自由的,是为了爱而形成的,所以西方人认为只要相爱,即使没有登记也可以一起生活,所以在开放的西方国家中,只要两人真正相爱,即使是同性恋也是受到支持和鼓励的',所以影片中的主人公高伟同与塞门两人在美国也过上十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饮食文化
在电影《喜宴》中必不可少涉及饮食方面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在饮食上注重自己的感性认识,所以也偏重于事物的口感,与食物的味道相比较,中国人更少关注营养的搭配,所以中国就逐渐形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文化,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食物的口味,所以“味”就是中国饮食的核心所在。对于美食的追求,一开始中国人只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国人逐渐对美味的食物具有更多的向往,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这与西方的饮食文化存在很大的出入,西方人对待饮食方面注重的是科学的搭配,保证热量的供给以及营养成分的吸收程度,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是口味一样的食物,他们也会为了营养的补充而吃下去。在李安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作品《推手》中就细腻描写了关于饮食文化的镜头,在影片中描写到朱父和玛莎在一起就餐,朱父与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吃的是米饭和荤素具备的炒菜,而玛莎则只吃蔬菜沙拉,这一镜头投射出来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当朱父把菜夹给玛莎的时候,玛莎当场就拒绝了,观众可以从她不以为然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她认为这是没有营养价值的中餐,与之相对应的是,朱父也对玛莎的饮食偏好持否认的态度,他认为美国女人只吃一些毫无口感的青菜是很难保证体力的,而朱父在饮食上则实现了口味和营养的结合。
在李安的电影《喜宴》中也着重表现出中西方在饮食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中国人吃饭一般都是一群人围绕着一张圆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较为流行敬酒和劝菜,以此来表达相互的尊重和关心,并营造了一个充满和谐以及愉悦的氛围,这种方式与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是相一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人文思想。而在影片中描写的美国社会中,在饮食上他们都是遵循分餐制,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而且西方的饮食文化中具有交际的意义,餐饮几乎成为一种交际的方式。例如西方社会中流行自助餐,在宴会上会把所有的食物都摆放出来,人们可以随意挑取自己喜爱的食物,并不要严格规定餐位,这种宴会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交流,让人们在吃饭的同时还放松了心情,着重凸显出美国社会对个体的尊重。甚至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人并不会把不同的菜都混在一起,他们会选择吃完一道再吃第二道,所以在最后面前就只有一个盘子。就如同在电影《喜宴》中刻画的一样,高伟同的父母来到美国,与塞门一起进餐,从他们进餐的方式就足以可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除却塞门之外,其他的都是中国人,他们一起进食,而塞门则用另一个盘子把自己的食物盛起来。
三、结 语
综上所述,电影《喜宴》中的各个情节无不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家庭伦理观念,还在细节处展现出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以及饮食文化。透过这部电影,观众不仅能享受到独具一格的视觉盛宴,还进一步了解了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同时影片还聚焦于现代社会广为关注的同性恋、非法移民等话题,作为导演,李安并没有极力避免这些敏感话题,而是站在更为宽广的视角呈现出中西方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凤娟.从《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2(141).
[2]鲁蕾.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01).
[3]何春耕.变奏·冲突·交融——喜剧片《喜宴》与《刮痧》的文化意义比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03).
【《喜宴》赏析论文】相关文章:
生孩子喜宴祝词01-19
电影喜宴经典台词摘抄04-01
喜宴主持词4篇04-18
女儿出嫁喜宴答谢词12-02
满月喜宴上的祝福语11-09
乔迁喜宴红包简单祝福语11-25
电影喜宴经典台词中英对照04-02
结婚喜宴家长答谢词4篇03-07
乔迁喜宴答谢词(通用5篇)01-24
《春江花月夜》赏析论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