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师风论文

时间:2021-04-07 09:13:39 论文 我要投稿

学校师德师风论文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校师德师风论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校师德师风论文

  学校师德师风论文一

  摘 要: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师德建设 原因 树立

  当前,我国教育由于受社会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教师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师生纠纷时有发生,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身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在教育和帮助学生时,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有的教师,因学生没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好,迟到早退或违纪现象等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些教师不能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秀学生“笑脸相迎”,对后进学生“横眉立目”。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有悖师德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较为陈旧,知识结构更新较慢,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框框里,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理念。那种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智育发展,强调学习成绩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没有注意和学生心灵的沟通。

  (二)是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而教育学生则非常需要教师的榜样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授课技巧,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心理品质的缺乏只能对学生进行恶语中伤,或者变相体罚,用通告家长和给予纪律处分的方法来制约和管理学生。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对待学生缺少关心、耐心和爱心,不是真正的了解和关爱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工作只是应付了事。四是教育管理和评估检查机制不完善,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不够,延缓了教师师德建设的进程。

  二、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

  教师师德的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次的东西。它包含着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面对职业学校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针对在校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现状,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搞好师德建设,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差异教育。学生

  作为学习的主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努力做到以生为本。因此,教师的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人生观。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取得表面的好成绩。认为听话就是好学生,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曾因成绩差退学,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成长为伟大的科学家。海涅小时候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诗人。现任俄国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学时成绩都是一塌糊涂,而现在都已成长为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风云人物。

  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并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此,在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中,只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2、搞好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搞形式主义,那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是备学生,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家庭环境变化和成长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例如课堂上,教师在授课时,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现实情况,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针对学生反馈意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不断掌握新的认识。

  在师德建设中,教师的人格作用很重要。如果说一个教师能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只是他的师德一定很好。教师也许就是能够做到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真诚地赏识他们,帮助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会自己带头努力做好,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责任心都很强。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过程,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要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师德师风论文二

  身正为范——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终身受益的。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师德。

  教育是人育人的事业。即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的事业。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创新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才能真正造就千千万万“四有新人”。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师生关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应该做到诲人不倦;在交换思想时又是同志,应该做到心心相印;在集体活动时是兄弟姐妹,应该做到亲密无间;关心同学时又是母亲,要做到无微不至。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正如李镇西老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

  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以己之爱,启他心灵。”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之爱是自觉之爱、有目的之爱;教师之爱是严慈相济之爱;教师之爱是泛爱是广博之爱;一视同仁之爱;教师之爱是具有教育艺术之爱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纵观教育发展进程,“为人师表”可谓是师德话题中永恒的主旋律。“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内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学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型教育的要求,愿我们的教师做师德的践行者,甘守清贫,敬业爱岗,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