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圣人思想的开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
孔子,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圣人,一代文化巨匠,在我心目中中,不似人们眼中圣人的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孔子更像是一个可亲可敬、至情至性,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人。相比较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逍遥洒脱,孔子的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勇于入世的态度以及在黑暗的现实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精神,敢于不阿权贵发出时代的呼声,都表明孔子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孔子对于文化学术的追求使我明白了什么是学而不厌;孔子对于弟子谆谆的教导使我了解了什么是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鞠躬尽瘁。而孔子的人格精神与人文主义情怀更是在为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的学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捍卫者,而经过通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政治学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孔子并非统治阶级的卫道者,而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温和的叛逆者。他为将自己的政治见解诉诸于实践真正造福于天下苍生,也只能把这个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对于黑暗时代的愤懑化作珠圆玉润的语句向统治者娓娓诉说,只为求得统治者的认同,让黎民百姓减轻负担,免于战争与苛政之苦。
作为一个文人,孔子既然不能用武力去对抗无道统治,用自己的言语身体力行来警醒各个诸侯,试图用“曲线”的方式最终达到自己政治理想。
一、从孔子的出身来说,孔子出身贫寒,孔子父母的结合也不被世人所认可,孔子母子也不为其父的正妻所容,年幼时就过上了艰辛的生活,从孔子的身世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孔子会成为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社会是不公的,而孔子并没有抱怨社会的不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破这个不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出身和幼年的经历为孔子日后的“温和的叛逆”提供了可能。
二、孔子心系百姓,胸怀天下。孔子讲求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理服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体恤百姓,真正考虑百姓的利益进行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学说中不乏对政治的论述,孔子本人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普通人逃命唯恐不及,自身难保,而孔子却挺身而出,为百姓求取更公正的待遇,无法否认的是在那样的战乱年代提出关心百姓,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思想的孔子,不管站在哪个阶级都是一个真正的胸怀天下的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三、孔子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与子路在路途中迷路,向两位种田人打听,种田人得知眼前是孔子后,便问道:天下的坏东西滔滔不绝,你管得过来吗,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士的生活吧。孔子决绝的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我们看到是孔子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真正为民请命的动力驱使他去思考,去奔波,而不是一个拿着统治者俸禄来思考如何对付百姓,使他们可以更加听话一点,
四、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大同社会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举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的大同社会没有远近亲属之分,也无等级门第之别,人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可见在孔子的理想世界里,人是没有等级的
五、孔子不随波逐流,追求最高境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独到见解,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设身处地为百姓谋求更大的幸福
六、孔子敢爱敢恨,至情至性。无论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还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不畏权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愤怒对抗世界的不公与黑暗,正如他自己所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这句话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为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有所厌恶,因为心中有爱,心有光明,更不惧怕向黑暗的一面公开宣战。或许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并非完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点才是的孔子更加真实,也显得越发的可爱,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孔子的叛逆及不问强权的精神。
在我眼里,孔子并不是一个统治者的捍卫者,他的学说或许有为统治着服务的成分,甚至在日后一些封建的统治者别有用心的用来愚民,但是这并非孔子的本心,孔子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发出的这些声音,他用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更易于让统治者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而他是一位叛逆的真正的文化英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孔子。通过阅读《论语》使得我们拉近了与孔子之间的距离,名著散发的光辉不单单在于其中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更在于我们与书中形象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书中引起的共鸣让我们可以试着想象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是孔子这一圣贤的形象在我们眼中更加的立体化和多面化,我仿佛看见一个穿过历史的迷雾微笑而仁爱的老人——孔子渐渐向我们走来。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霜雨雪,仍没有将这千年文化埋没,更没有将这千年文化的先驱遗忘,他就是先秦时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显然,克己和复礼是不可分割的:既要严格修身,又要以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孔子把“仁”理解为“爱人”。“爱人”以“亲亲”为基础,即从爱自己的双亲出发。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思想是公平社会的全部内涵,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源于官,施于民,政仁而后民善。
在孔子之前"仁"并不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核心范畴,在先秦思想中出现的最多的是"礼"。但是到了孔子这里,"仁"便有了新的意蕴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是在吸收以往"仁"的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完善成为"仁"学体系。孔子的"仁"主要体现为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统治理念两方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把"仁"看作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希望其成为人们恪守的准则; "仁"对社会统治思想影响同样久远,孔子曾提出"为政以仁"的政治论点,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怀有仁爱之心,要"以德治国、以礼治人",孔子也希望能够从"仁"出发,实现统治者对人民的一种"仁德"的统治,而并非以暴力手段去镇压和管制民众。他认为施行"仁政德治"的君王更能够争取民心,安定统治。孔子的"仁政德治"思想也是孔子留给后人的重大启示。 此外,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他鼓励人们去追求这种境界,把"仁"看成是"君子"需要孜孜不倦去达到的境界。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是一般人都应该追求达到的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的人。从孔子的"仁"的思想中体现出了他对社会民众的关注,对于人民的爱护。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思想的重视,也表明了"仁"的思想和学说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它对于其他的如"礼"、"乐"等思想均处于统摄地位。
孔子一生的政治追求是完整的人格内修之“仁”和社会秩序之“礼”的统一,在他那里最高的人生境界是“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最有效的思想启迪方式是“论难”与“答疑”。他的思想的博大与朴实、内在与超越,使其呈现为一位智慧长者的形象,
此外,孔子的清贫自守、忧道不忧贫、责己宽人、重义轻利思想,对抵制当代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曾几何时,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人”,穿越历史的长河,孔子的形象,儒家的思想,何时衰落过,何时沉寂过。纵使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又怎样呢?孔子、儒家的思想,还是不流传千年,至今又如何呢,它已不仅是中国的孔子,儒家。现世界各国,哪里少了他的影子和他的思想。曾听过这样的一则新闻,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弥阳中学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去拜孔子像,这能说明什么呢?走过千年,孔子在人们眼中,已被神话。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又是否记得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换个角度说这句话,你会得到什么效果,因为古人曾千年不变的称孔子为“圣贤”。也说明孔子在世人眼中是最完美的。并且孔子能在那个人人心中只有自己的自私腐朽的时代,能以自己锋芒的语言去鞭笞封建传统思想提出“仁”“人人平等”的思想去与人相处,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的先进思想,并努力的去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超越时代步伐的思想,无不让人折服。所以他的名字被后人传唱,让后人仰望。
可是孔子真的无过吗?他只是有包容万千的胸心罢了。然而他又是一位“至人”。因为他不以自我为中心,善于采纳他人的建议,孜孜不倦,执着的以一种大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用一生的时间去游说各国,宣扬自己的思想,即使身陷蔡、陈两国之交,差点送命,但还不改其意志,仍游说各国,并且当楚狂接舆对他万般嘲讽时,他也不曾为此而懊恼,并且他还以自己的高尚品质长存,他虽一身才华,有一腔抱负,他也不因功利而“害仁”。所以他大声呐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并且他注重与学生的关系,不以老师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以“当仁,不让于师”的标准与学生和谐平等共处。
借庄子之言,他便是一位“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勇于担当孜孜不倦,所以历史选择了他,他也因此成就了自己,成为了我国先秦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给当时的社会,以至当今社会散发出无限的光芒,以“圣人”的形象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让人仰望这位大“圣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相关文章:
我心目中的孔子-初一-说明文01-17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05-02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05-02
孔子名言的议论文01-10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05-08
孔子名言议论文10-20
我心目中的她作文02-23
我心目中的音乐作文08-23
我心目中的明星作文04-03
我眼中的孔子初中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