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4-11-06 17:36:01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通用6篇)

  由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因此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学的应用贯穿了整个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通用6篇)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1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一定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人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因此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学的应用贯穿了整个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心理营销已经成为继定制营销、网络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之后日益崛起的市场手段。

  一、心理营销的目标与作用

  心理营销,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心理学原理,研究客户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从而相机抉择的市场营销理念。心理营销不仅把客户看作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也看作有一定心理特征的人。客户个体是人的个体,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同时,作为客户,其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观念、态度、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和心理品质,常常融于购买欲望、动机和行为之中。

  1、心理营销的目标:包括相互联系的两方面:一是要适应客户的心理要求、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不仅要适应客户当前的心理需求,还要适应客户的超前心理需求。二是要影响和激发客户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二者都要应用某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有心理针对性的营销方式,使企业形象、产品或劳务服务更好地让客户接受和满意,同时让企业得到更好的收益。

  2、心理营销的作用:在以竞争和客户统治为根本特征的买方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日益细分、客户越来越难以伺候的今天,心理营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客户往往对值得他们忠诚的公司保持忠诚。海尔成功经营的经验证明,建立客户忠诚体验的方法并不复杂。商家卖出商品后打个电话给客户,看客户有什么问题,提醒他们随时可与公司销售人员取得联系。一方面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坚定了客户的购买决定,另一方面通过祝贺或支持信息的情感影响,加强了客户的忠诚度。所有人都会受到诸如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之类心理需求的吸引,引发购买动机。中国市场最独特的地方是,中国客户正在经历的演化速度惊人,让人感觉瞬息万变。因此,积极研究客户的心理变化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和趋势,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甚至诱导和创造客户的各种类型、层次的需求,将自己的产品永久地根植在客户的心灵之中。

  要更好地组织市场商品流通,提供人们的生活需要,就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特别是了解客户市场,掌握支配客户行为活动的各种心理现象,了解客户的消费特点、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做到按需生产、按需经营和销售,即只有按客户的需要制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结构,改进产品设计,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产出更多更好的、受客户欢迎的产品。现代市场竞争,既是市场、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也是商品销售手段和服务水平的竞争。掌握渠道的心理规律与特点,在交易、服务及与渠道的.交往中,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心理策略和技巧、融通与渠道的关系,使渠道获得满足感和享受感。这样渠道就会对经营者产生非常好的印象,并通过口头传播广为宣传,从而在广大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信誉是最为宝贵的软资产,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期发展的生命线。

  二、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作为营销人员应更加注重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应用,以下主要介绍心理学在营销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1、抓住消费者的求新心理促成销售成功。通常人们对新鲜事物总是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新奇的商品交易可使客户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注意,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具有这种心理的客户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作为经营者来说,只有去满足客户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经营者要有创新精神。

  2、抓住消费者的求名牌心理促成销售成功。随着客户收的提高,很多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同时,他们对商品的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客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客户一旦形成了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就能从品牌中满足自我形象、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同时通过移情作用,获得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理上的共鸣,对品牌产生情感。

  3、按照客户需求导向定价促成销售成功。以客户的需求强度及对价格的随能力为依据,通过研究客户对商品价值的感受与理解程度来定价的方法。在策略上可应用心理定价策略;如声望定价、尾数定价、习惯定价等策略。另外,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对价格的调整必须考虑客户的心理反应,在调价时附以必要的说明解释,以便消除客户的误解与不满。

  结论:有人将客户心理形象地喻为暗箱,谁能通过客户外在的表象洞察客户内在的心理秘密,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应用于的具体营销活动之中,谁就能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真正做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最终的存续与发展,这者是现代营销者应有的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2

  有人投入了庞大的时间及金钱对社会中最成功的销售人员做了调查和研究。通过走访调查那些成功的销售人员的客户、同事以及经理等人,可以清楚地得出一个结论:比起其他任何行业,销售都更重视运用心理学。心理学也许可以被称得上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人处世,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人的生活、行为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都离不开心理学。可以说,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那么,在销售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心理学,使销售获得成功呢?本文将就此作些浅谈。

  一、树立自我概念,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销售中的心理学首先体现在销售人员的心理方面。销售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并积极地去进行不断完善。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人对自己和世界的一套理念,这套理念是人潜意识的主控程式。这些理念在潜意识中控制人语言、行动、思想和感觉。有研究显示,销售人员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机率都是来自态度,而只有百分之二十决定于性向。销售人员对自己的销售通常都有一套迷你的自我概念。高超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拥有高度的自我概念。一般对这种所得水准的自我概念是从销售员第一次成功销售以来积累的经验。这基本是一个被锁定的系统程式。

  如果销售员想销售得更成功,首先就要提高收入的自我概念。要增加渴望,为自己定更高的目标,还要拟定详细的计划去实现梦想。如果销售员以积极的心态或者以建设性而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那么销售员在任何环境以及任何行销市场都能赢得成功。可以说,思考的品质决定了生活的品质。销售员一定要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行业中收入最高的销售人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自己既定的目标,进而发展一套新的销售及收入水准的自我概念。假如销售员能够培养起自己良好的思考的品质,那自然会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而无关在哪一种环境当中。销售员要善于运用智慧和能力去积极地思考,掌握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命运。即便销售员可能实质并非是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只要培养起自信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每一个人都可以藉由调整内在心态来改变外在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当销售员对自己及潜力的评价有积极的改变时,销售员的个性和销售业绩也会随之发生积极而快速的变化。

  优秀的销售人员一般都具有如下心理特点:首先,他们非常冷静、自信,而且还会积极地自我期许。他们通常表现出对自己很满意,还非常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都会有助于自己预期的成功。其次,他们轻松面对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对于自己的专业程度和水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同。往往在销售员开始展示或解说产品服务以前,客户就已经决定要购买了。这样的先机决定了这些销售员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销售冠军。

  二、洞察客户的心理世界

  销售,说到底,就是销售员和客户进行心理博弈的过程。销售的最高境界不是把产品“推”出去,而是把客户“引”进来!所谓“引”进来,也就是让客户主动来购买。如何能做到让客户主动来购买呢?这就需要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善于洞察客户的心理。充分了解客户的心理,销售员才能顺利地销售出自己的商品。就像想钓到鱼,就需要充分了解鱼的想法,而不是渔夫的想法。换句话说,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员更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客户,而不仅仅当作一个销售员。一名卓越的销售员,无论是在探寻客户的需求时,还是向客户介绍商品时,都会注意洞察客户的心理,在观察中感知到客户心理的变化并根据客户的心理变化随时调整销售方式,采取最适合的心理销售策略。在销售的过程中,恰当的心理策略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取得成功,使得销售行为的效率最大化。可以说,只有懂得洞察客户的心理,才能真正把握客户的心理特点,确定客户的需求,从而获取客户的青睐,进而销售获得成功。

  三、善于建立和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

  销售的最关键点就是建立信赖感,而信赖感的建立除了研究透客户的心理,弄明白客户心理的真正想法之外,就是建立和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继而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达到成交的目的。和客户建立情感联系,很多时候也来自于客户的拒绝。就像“失败是成功之母”,销售成功就是从拒绝中走出来的。遭到了客户的拒绝之后,要想想客户拒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找到客户的真正抗拒点,并以此为契合点,明确客户的需求,然后“投其所好”,建立和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之后,优秀的销售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向客户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他是在为客户谋利益,而不是一心想要掏空客户的钱袋。继而关注细节,对客户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帮助自己的销售获得成功。

  总之,每个不同的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这些不同来自于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在销售中如果采用一套通用的销售模式,对于这种种的不同来说,自然是远远达不到自己的销售目的的。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心理学和销售的结合充分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客户心理的基础上,销售员所发出的信息才有可能被客户接收到,而只有客户接受到的才是真正有效的。所以,在销售中注重心理学的知识的运用是实现销售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渠道。在销售中,销售人员要培养自己的良好的自我概念,洞察客户的心理特点,和客户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进而实现销售的成功。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3

  初始我对营销心理学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门探寻顾客心理、购买欲望、迎合顾客需求以达到成功销售商品目的的学科。后来,经查阅资料和老师介绍才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营销心理学(Marketing Psychology)是专门研究营销活动中卖方和买方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买卖双方心理沟通的一般过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针对顾客心理特征来改变营销者的行为方式,营销心理学不满足于对顾客需求的了解,更强调与顾客沟通、互动,真正进入顾客的内心世界,使营销创意(产品策略创意、品牌创意、广告宣传创意、企业形象创意等)真正能与顾客达到心灵的共鸣,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如在高校中众所周知的“59store”,它由其前身“59food”于2014年5月全面升级而来,定位为校园生活服务类O2O平台,其中校园在线便利店是其“在线商店”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其打造校园生活服务平台的重要切入口。59store销售商品均为校园学生所喜爱的休闲小包装食品、进口小零食、畅销型食品饮料、寝室必备的生活用品以及文具用品。59store上线后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目前59已覆盖上海万人以上规模的全部高校共40余所,并且正在向杭州的大学入驻,超过50万在校大学生已经用“59store”购物,其销量和收益自然不言而喻。短短半年的时间,“59store”是如何做到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了整个上海的高校并且向杭州发展的呢?接下来,我要从三个方面分析“59store”的推广成功。

  一、市场定位

  “59store”定位为校园生活服务类的O2O平台,其目标消费群体为在校大学生。在如今电子商务如此繁荣发展的情况下,选择在校大学生这一群有“尝鲜精神”的年轻人作为目标全体对一个新新的O2O的推广平台来说是一定十分有利的。“59store”是“上海欢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O2O平台,其前身是2011年创立的“59food”零食网。经过几年的发展,“59food”零食网已

  经覆盖了大量上海的高校,这时“欢校”将它升级为了“59store”,在运营模式基本不改变的情况下增加除了零食以外的生活用品、文具等商品。方便的买到喜爱的零食和寝室生活所需,并可享受校内59分钟送达服务。

  “59store”看到了大学生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这种情况,于是把他们的商品锁定在“零食”和“生活用品”这两块!并且给出59分钟内送货上门的承诺和“0元起送”的低消费要求!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和迫切的需求!这样准确的市场定位为接下来的广告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也为达到广告目的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广告策略

  “59store”的宣传方式一直十分传统,似乎没有什么太大新意。只是通过雇佣一些学生在学校和教室发放传单以及扫楼这样的“笨方法”。但是,这种几乎是所有商家都在用的“笨方法”为什么“59store”能通过它获得这么多的消费者,征服50多万在校大学生这个庞大群体呢?

  原因之一在于它的传单能够突出亮点。我记得我在寝室里收到的第一张的传单只是小小的一张纸,纸张大小比一般的传单都要小,十分容易被忽视。但是深蓝色底子上一行醒目的白色的.字——0元起送!还有就是一些零食和日用品的图片和价格,而这些商品都是大学生中流行的零食和知名厂商的日化产品。背面也有醒目的七个字“寝室里的便利店”和一个五颜六色的闹钟形状的“幸运大转盘”,奖品从价值几千块I pad到几块钱的优惠券都要,中间橙色的区域写着“100%中奖!”(大部分奖品是优惠券)。然后下面有一个微信的二维码。他们微信账号中他们对商店活动的宣传稿也常常别出心裁,用一些微博上流行的有趣段子、大学生童年的卡通人物和SNS上常见的暴漫等改编来引出和体现主题,实在是让大学生们忍不住点开来看。

  除此之外,“59store”的校园推广很大程度上借了大学生的力!在一部分大学生被传单和各种传统的宣传吸引并使用“59store”购物后,他的朋友他的室友往往会产生好奇而使用过的同学也会向朋友们进行推荐,这种推荐甚至没有局限于每个校园中,例如一个上海电力的大学生就在上海政法的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尝试使用了“59store”,并且逐渐养成了用这个平台购物的习惯。当然,能形成如此强大的“口传效应”的前提还是“59store”极好的用户体验。

  三、用户体验

  文章之前已经提到,在“59store”之前已经有很多像“一号店”这样口碑良好、知名度高、购物送货流程完善、公司稳定且让很多消费者已经形成购物习惯的大型电商。而“59store”的目标群体也大部分已经是这些电商的习惯性消费者。那么“59store”如何给了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呢?

  “59store”在大型电商们大力开发APP的时候,没有开发自己APP作为自己的销售平台而且采用微信的公众号在作为自己接受订单的途径。虽说现在智能手机的内存往往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很多用户还是不肯下载APP。一是APP占用手机cpu,有的时候会运行的很慢。二是后台运行耗费流量。三是,一款APP在推出活动或者做任何微小改版都需要升级。而用微信的公众号就避免了这些问题,无疑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也让用户更方便更愿意去做第一次的尝试。

  其次,“59store”对商品配送也极具优势。一、0元起送!二、59分钟送到。三、送到寝室楼下。 “59store”在每个学校附近建立库存网店。所以可以做到无最低消费,即使是几块钱的订单也无需运费。专注于做大学生这一个群体可以做到绝对的送货“上门”。就像广告里所说“寝室里的便利店”!绝对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59store”的成功推广在于准确的找到了乐于接受他们的受众——大学生。并且充分迎合了大学生是喜好和需要心理。从而通过最简单宣传达到了极佳的效果。

  由上可见59的营销策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心理。“59store”推崇的经营者与客户最健康的关系,是“将心比心”的互动关系,就好像恋人一样,由前者追求后者。当然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应当费尽心思,努力倾听客户的心声,而且还要领悟他们在购买行为中的感受。“59store”大学生对大学生的销售就非常符合营销心理学研究的消费者的心理和究营销者的心理,针对顾客心理特征来改变营销者的行为方式。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4

  一、引言

  《营销心理学》课程的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说或概念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及营销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营销心理学对于经营者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越来越大。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营销心理学》是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医药营销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根据我院多年来《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历程,并依据笔者“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整理结果,本文将针对《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方式以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二、《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基本问题分析

  1.整体认识偏离,传统教学方式保守刻板。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由于理念认识上的偏离,教学方式老旧,使得各院校培养出的市场营销职业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人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这种客观矛盾的形成源自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保守刻板,主要表现在:

  (1)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授课教学,既偏离了《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本质内涵,也与市场实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教学内容相互重复,无法显现课程特点。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课程内容安排与市场营销内容相似度极高,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重复乏味,无法显现营销心理学的独立特征,主动学习兴趣低,效果也不佳。

  (3)教学手段陈旧。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始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机械地被动记忆所学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相结合。

  2.学生目的不明_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尽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均开设了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营销心理学课程,但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普遍认为“心理学”看不见、摸不着,仅偏重记忆而忽视了对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更缺乏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处于各种对营销心理学认识的误区,没有认识到该学科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产生种种消极行为,尤其表现在学习该课程没有必要的毅力,情绪波动大,不稳定,使得营销心理学课程思维广度和深度不足,很难起到实际教学效果。

  3.与营销心理学相关的配套设施与条件缺乏,同时也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由于营销心理学课程是刚兴起的`学科,在各院校的开设学习尚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缺少与心理学相应的配套设施与条件,使得学习内容空泛乏味;另一方面由于普遍存在认识偏离与不足的问题,同时又缺乏外在文化氛围的支持。该课程在硬件和软件环境均为缺失的状况下,无法彰显该课程的应有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1.提炼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营销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以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动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强化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操作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实际操作水平并能胜任营销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应到达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销售现场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2)能力目标。结合市场调查课程所学的技能,能够进行消费者的某项消费心理调查;结合商店的季节销售实际,能够进行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分析;能够在销售实际场地,准确判断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能运用专业术语,对任意指定展览的布置进行分析评价。

  (3)素质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建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拥有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

  (4)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营销心理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消费心理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社会。为有效实现以上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并结合“精品课程”课题申报相关内容,对营销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实训、习题解答、教学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对课程评价的反馈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与课时分配情况等。

  2.改革教学方式措施探讨。营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从营销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二点改革措施:

  (1)“理论疏导+实验+实践教学法”。这种方式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情景的设计与实施,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反馈和成果的评价,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营销心理学问题的整个过程之中,从实践与理论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情景融入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角色扮演导入”。案例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通过案例揭示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融入案例情景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和方案,并评价方案以拓展思路提高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角色扮演导入其中,将消费者、营销者及各自相互心理沟通过程融入这个情景教学之中。另外,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式是以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教学结合情景角色扮演,并结合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和模拟教学法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合,运用一系列教学组合活动使得学生通过自身行为获得对营销心理学知识的直接体检和感悟,获得直接经验,灵活有效地掌握与理解所学知识。

  3.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培养再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单一的理论授课,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现实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技能。而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观察新事物、学习与思考新事物的兴趣,在创新理念下实施《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实践能力。创新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转变课程教学目标,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营销活动中的心理学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理念上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深化理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必须能够积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营销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向深度广度扩展。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5

  吃饭直播,简称吃播是韩国2015年初兴起的美食偷窥热,不少人通过付费网络直播观看美女或壮汉大快朵颐。2014年,中国也兴起了吃播,斗鱼、战旗等直播平台出现了很多靠吃饭赚钱的主播。优酷和爱奇艺等平台均有录制下来的视频。2015年9月经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吃播由“处女座的吃货”发起,并拥有众多吃货粉丝。

  一、什么人爱看直播吃饭?

  (1)独居者。据报道,一韩国14岁少年最初是因为祖父母生活习惯和自己不一样加上没有共同语言,而后采取直播吃饭的这种手段从网络上寻求同龄人的陪伴。韩国是发达国家中独居家庭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独居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吃饭直播员”这一职业或将很有市场。

  (2)减肥者。至于为什么韩国人会喜欢看别人吃饭?调查表明,好多韩国女性正在减肥,她们特别注重自己的身材,看别人吃饭可以给观众带来“间接快感”,看别人吃自己爱吃却又不能吃的这些食物可以给她们带来一点满足。

  (3)压力大者。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压制了情感的往来,但内心的情感需求还在,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看到很多有趣的人,志同道合的人,讲着那些或真实或梦幻的故事,填补了我们心里的空虚,释放了内心的压力。

  (4)厌食症患者。以韩国青年李昌勋为例,他在网络摄像头前动作夸张,吃饭啧啧有声,有时还会把食物举到摄像头前诱惑观众,这无疑是对不知道吃什么没有胃口的厌食症观众有极大的吸引力。相信厌食症患者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增加食欲。

  二、观众爱看谁直播吃饭?

  (1)娱乐明星。明星本身的粉丝量巨大,所以明星做什么都有人爱看,吃饭更不例外。

  (2)美女主播。美女与美食的诱惑是巨大的,并且还是同时的诱惑。饭量大,吃饭香的美女主播格外有魅力。

  (3)明星企业家。2008年,号称中国的私募基金之父的赵丹阳就买到了巴菲特的一个午餐,花了211万美金,史玉柱的午餐拍卖196万。卖者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者说知道自己有点分量,但并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那么谁出的价高,谁中标了,那这个标的就是他的价码。那对于粉丝,对于买者来说,他想出风头,他想在众多的拍卖里边脱颖而出。两者都是一种商业的结合。

  (4)大胃王。韩国的美女主播,中国的处女座的吃货,日本的吃货木下,无一例外饭量惊人,结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5)网红。当今最火的网红papi酱,粉丝数量1200万,网红吃饭的影响力大家可以想象。

  (6)孩子。网络调查表明,妈妈一族最喜欢看孩子吃饭。孩子吃饭的'萌表情相信每个人都爱看。特别对于胃口很好的孩子直播吃饭是一次成为网红的很好的机会。

  三、怎么样吃才能好看?

  (1)互动。直播目前在中国很火,但并不是所有的“吃饭直播”都有市场。李昌勋直播吃饭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演技好:边吃,边打趣,边聊天,有时还会站起来伴随着音乐跳上一段舞,这些都是他吸引观众的法宝。这种互动关系对于观众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2)反常。韩国14岁少年直播吃饭,吃饭间隙上厕所,期间还布置了作业,因此大火。美女主播表演累了,睡了一会,醒来发现粉丝暴涨。美国facebook几个年轻人拿几百根皮筋捆西瓜爆裂等这些案例都说明反常的重要性。

  (3)萌。最近网上超火的18个月小女孩小蛮,直播吃饭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看了以后无数人都饿了。给小蛮一把勺子,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4)大胃王。国内外所有的吃饭网红的共同点就是饭量惊人,日本大胃王木下一次能吃几碗泡面和一大份米饭,18个月小女孩小蛮能吃掉两大份水果沙拉。

  (5)搞怪。韩国大叔直播吃饭,期间还拿打火机烤肉让人惊艳,外国友人生吃虫子使观众恶心到死。尽管如此,爱看的人却非常多。

  四、直播吃饭对于餐饮营销的影响

  对于直播经济的诸多参与方来说,线上的热闹最终还是为了线下的营销与变现。而直播吃饭的巨大商业潜力也开始得到证实:无论是靠打赏分红的个人主播,还是借助直播建立个人IP的网红,亦或参与直播营销的企业,都从中获得不错的收益回报。直播吃饭对餐饮行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可以很好地为餐饮行业提升人气和打造品牌。直播吃饭无疑会给美食这一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将餐饮、直播平台和网红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直播吃饭在中国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相信以后这一行业将会商机无限。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6

  1.图书馆营销概念提出的背景分析

  1.1理论概念延伸至图书馆

  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其定义为:“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⑴。”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一书,从此“市场营销”的概念进人了非营利领域,该概念也延伸至图书馆。对于图书馆而言,营销是双向的,一方面,了解用户进而满足已有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让用户充分了解图书馆,开发潜在用户。图书馆营销不仅是一种宣传行为,更是一种促进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了解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与读者沟通,也包括在营销过程中的具体活动,通过营销活动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需求分析结果传递给图书馆,而图书馆则将资源与服务信息传递给相应的用户。图书馆营销强化图书馆与用户的合作,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1.2图书馆面临挑战危机

  随着互联网的急剧发展,图书馆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说已经不是信息检索的第一站,也不是唯一的一站。2005年美国OCLC的《College Students’per?ceptionsof Libraries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报告表明:89%的大学生选择搜索引擎作为他们电子信息检索的开始,而只有2%的大学生选择图书馆网站。多数大学生置身于高校中,置身于图书馆周围,但对图书馆缺乏热度,而对一般公众而言,这一比例更少。可见,传统图书馆的知识垄断时代已经过去,图书馆正在失去其作为主要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地位。面临着网络知识的冲击和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图书馆也不得不接受挑战。

  2.图书馆的营销策略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品味图书馆品牌营销

  面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图书馆有勇气、有方法、有策略地接受挑战,营销就是接受挑战的有力保障。但就图书馆而言,营销的概念毕竟不同于企业的营销理论。图书馆营销概念强调使用者的需求,以迅速有效的渠道向读者传递所需资料、信息服务等。同时,使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进而喜欢利用图书馆w。所以在图书馆实施营销策略之前,应该对自身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不足。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整体氛围、辛勤工作的馆员等,甚至是图书馆的一桌一椅,图书馆员的一言一笑都是图书馆的品牌。坚持品牌营销,从读者的心理感受出发,树立图书馆独有的品牌,品味图书馆无尽的魅力。

  2.1纸质文献,从心理感觉谈起

  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获取知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其冲击的仅仅是部分知识、部分群体,绝不是全部,图书馆立足之本是读者更是资源,尤其是纸质资源。从心理感觉来说,纸质资源是任何其他资源载体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曾经用爱不释手形容读者对一本书的喜爱,现在,取而代之是iPad、3G、4G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管理心理学中感觉被解释为: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W。感觉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内部还是外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其中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嗔觉、味觉和皮肤感觉W,这些感觉分别对应着人的五官:眼、耳、鼻、舌、身。阅读,让这些感觉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感受。

  如今,电子资源形式丰富,有视频、音频、动画、有声阅读等,电子阅读器阅读有字体、颜色、翻页动作等内容的设置,但笔者认为,正因为可变因素太多,干扰了阅读的专注度,降低了理解力。笔者将电子器的阅读称之为娱乐性阅读;而将传统的纸质阅读称之为用心地感受。在图书馆的阅读,更多的是默读,也正是用心的欣赏与感知、沉浸与思考,是真正视觉的盛宴、心的享受;听觉,图书馆内张贴“禁止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温馨提示语,此时若你静静地听,像置身于书海,有一种翻书的沙沙作响声,夹杂着轻轻的脚步声,像大海的声音,这是图书馆留给听觉最美妙的享受;嗔觉,是对纸质图书的一种特有的解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气味,或许是墨香,或许是纸香,不同的人感知的结果不一样;味觉,在图书馆静静地读书,沉醉于其中,回味书中内容,如醉如痴、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这是书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触觉,有着更为神奇而崇高的作用,是启迪人们心灵的窗口。在图书馆里,手里拿着书,翻阅每一页纸,每一次翻阅都是一种进步,深深地增加了人对书的喜爱。对书爱不释手的感觉,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眷恋,也是对纸质书特有的温度、味道的感情的表达。这种曼妙的感觉是图书馆特有的,弥漫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度,像一种魔力吸引着每一位认真读书学习的读者。

  2.2环境氛围,从心理知觉浅析

  感觉和知觉是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两个阶段,每个人都是靠感觉和知觉来了解周围的世界。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不同的是,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7]。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知觉在人们心理的`作用,加大对图书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建立图书馆所特有的品牌营销。

  图书馆与其他环境不同的是图书馆特有的氛围。如果说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构成了学习读书的资源环境,为读者提供了查阅信息的便利,那么图书馆特有的环境氛围则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舒适、安逸与充实的感受。图书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一个让人读书、思考、成长的环境。2014年4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王余光教授在包头市图书馆进行了“鹿城读书节”开篇讲座《阅读与经典同行》。讲座中,王余光教授从读书面临的挑战,即现代人大量的时间被现代化的工具所分解和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选择博弈讲起,整场讲座将故事、笑话以及我们身边的实例相融合,其中,提到读书氛围时指出,玩游戏、看电视都需要氛围,那么读书、学习更需要氛围。笔者认为图书馆恰恰提供了这种氛围。

  有人说图书馆有一种让人心静的魔力;也有人说在图书馆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学习气氛,别人都在学习,自己不好意思不学习;还有一种说法叫图书馆强迫症,不去图书馆就无以成学;更有一种神奇的说法,读书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传播出学习型脑电波,会互相增进影响[9]。这或许就是图书馆的魅力,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这种独有的环境氛围,树立图书馆的品牌。

  2.3爱岗敬业的馆员,从态度形成试论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基本的信息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而且方便快捷。图书馆要想在网络浪潮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保持用户的高度忠诚,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是图书馆营销的基础,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形成或改变的模式,即服从一同化一内化。

  2.3.1服从。在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员冷言冷语、干私活儿、玩手机、聊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常常引起读者强烈不满,造成读者和图书馆员的关系紧张、疏远,影响图书馆的形象与发展。图书馆往往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图书馆员和读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所以此现象屡治不止。实际上,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难以从本质上使图书馆员认同、理解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2.3.2同化。此阶段,态度已不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被迫,而是开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思想、行为或新的信息、规章制度等,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依据对同化的理解,培养图书馆员正确的态度,坚定服务理念,不仅要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要有对专业认同感的培养。首先,可以对图书馆员进行爱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建筑空间的意义、工作的责任感等内容,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内容、意义?,其次,借助于图书馆便利的资源优势,培养图书馆员阅读的习惯,以行为促理解,切身站在读者的角度体会服务中的优缺点。可以在图书馆员之间开展每周一读活动日或每日一小时阅读等活动,让其参与到读者阅读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其良好的读书行为,享受阅读的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更能切实体会、理解读者的行为与心情。

  2.3.3内化。内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巳经纳人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比较稳固,至此,态度真正形成。图书馆员从心里认同、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图书馆是承载文化的公共场所,获取知识是需求的满足,更是人追求进步的表现。图书馆员认同自己的工作,理解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尊重读者,尊重自己的表现,更是尊重文化的表现。理解自己的工作,不论是简单亦是复杂,不论外界环境如何评价,自己要坚定地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和肩负的神圣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上,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以读者为本。有爱岗敬业的馆员,自然有忠诚的读者。以图书馆员形象作为图书馆对外宣传服务的策略,坚持图书馆的品牌营销。

  3.结语

  201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视频短剧“爱上图书馆”项目荣获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首奖。在2012年2月10日,《图书馆报》对该项目做题为“打开图书馆新媒体营销之门记清华大学‘爱上图书馆’项目报道,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爱上图书馆”项目的韩丽风介绍说:“我们坚持在利用新媒体营销图书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挖掘读者心中的图书馆之爱,彰显图书馆员心中的图书馆之爱。”借助网络的一句流行语,“爱她就要和她在一起”,笔者从读者的心理感受出发,提出图书馆的营销三策略,以期用户品味图书馆的魅力,爱上图书馆。

【营销心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汽车营销毕业论文01-31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06-24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04-2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6篇)01-14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精选23篇)02-03

营销心理学学习心得范文05-18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通用13篇)07-06

营销心理学心得体会(通用28篇)10-31

关于网络营销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通用8篇)03-28

经典心理学的05-30